潛水被蜇卻找不到兇手,科學家破案,原來水母把這片海都控制了!

2020-12-05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宋秦平(名古屋大學環境學博士)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神秘幽邃的海洋世界中,美麗而神奇的生物比比皆是。水母,作為一種身體構造十分簡單的浮遊生物,其身影遍布全球各地的水域之中,目前已知的水母約有250餘種。它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要早,可追溯至6.5億年前。

由於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母看上去軟軟的,像是一頂頂透明的小花傘,在深藍色的海底世界,美麗而柔弱。然而——這,都是假象!絕大多數的水母都是帶毒的。據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03-2016年間的統計數字顯示,海濱浴場平均每年被水母蜇傷的人數多達1400人,致死21人。

這麼漂亮的生物,究竟是如何傷人的呢?讓我們來簡單看一看。

△劇毒水母,a: 僧帽水母,b: 箱水母,c: 獅鬃水母,d: 海蕁麻水母,e: 轉鉤手水母,f: 夜光遊水母。(圖片來源:參考資料6-11)

水母的常用武器——"翻板毒刺"刺細胞

仙氣飄飄的水母看似弱不禁風,實際上卻有著非常強悍的殺傷力。它們身下的幾十根又長又細的觸手,在增加顏值的同時,也是最主要的攻擊武器

這些觸手上遍布著一種被稱為刺細胞的組織,刺細胞內是刺絲囊,刺絲囊的頂端有一蓋板,蓋板旁邊有個很小的刺針,亦稱外部觸發器,刺絲囊內含有毒液,且盤著條空心細管,即為刺絲,刺絲尖端帶有倒鉤。

正常狀態下,刺絲在高滲透壓的作用下在刺絲囊中纏繞成一團,當水母的觸手碰觸獵物觸發刺針後,蓋板外翻、海水湧入,刺細胞內瞬間變化的壓力便迫使刺絲射出,纏住獵物的同時也將毒液刺入獵物體內。而這一切所花費的時間不足百萬分之一秒,稱得上是自然界最快的生物力學過程之一。悠然的水母只需要靜靜等在獵物身邊,待它毒發,便可一口將其吸入傘下,分解吸收。

△水母的捕食武器(圖片來源:https://danboater.org/travel-health-and-safety/first-aid-for-hazardous-marine-life-injuries.html )

所以,為了避免被水母蜇傷,人們通常會避開水母頻繁出沒的水域,對於被衝上岸的水母則是直接躲開。但是,最新的一份研究表明,我們還是小看了水母,即使不碰觸它們,我們也可能會受傷。

水母的升級武器 ——"暴雨梨花針"Cassiosomes

據在佛羅裡達、加勒比地區和密克羅尼西亞附近海域的浮潛者報告稱,他們在沒有和任何水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皮膚出現了瘙癢、紅腫、刺痛等被水母蜇到後會出現的症狀。這就像是這片海域本身帶毒,會蜇人。

研究人員提出了很多水中刺感的可能來源,有說是海蝨叮咬的,還有說是碰觸了被切斷的水母、海葵等生物的觸鬚造成的,但真相卻是一直沒有定論。

近日,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Gary Vora等人)終於將蜇人海水的成因確定了下來,這鍋不是海蝨的,也不是水母、海葵的斷肢殘臂的,而是種名為Cassiopea xamachana的倒立水母造成的(下文中統一稱呼其為倒立水母)。該結果被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通訊-生物學)》上。

倒立水母屬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盔瓣水母科、仙女水母屬。傘部平圓呈盤狀,傘徑100~120mm,傘高20~30mm,傘緣瓣粗短且數目多變。口腕寬而扁平呈花邊形狀。與其他目的水母不同,它們的嘴並不長在身體的中間,而是位於活動的觸鬚上,且有一個小開口,可以接受水中微小的食物分子。雖然它們體內共生著單細胞的蟲黃藻(主要集中在觸手上),可以將其光合作用的產物收為己用,但它們同樣也是肉食動物,揮舞的觸手可以捕食路過的小魚小蝦。

△紅樹林底部的倒立水母Cassiopea xamachana(圖片來源:https://www.oceanografic.org/en/especie/upside-down-jellyfish/)

倒立水母廣泛分布於全球暖水海域的潮間帶到水深10米左右的砂質環境中。而海邊的紅樹林則是它們最常棲息的家園,它們同時也是佛羅裡達、加勒比地區和密克羅尼西亞附近淺海水域的常見水母種類之一。

Gary Vora和同事們查閱了20世紀早期以來關於仙女水母屬的科學文獻,尋找與這種海水刺感有關的線索。他們解到,仙女屬的水母通常會釋放一些粘液到周圍環境中,而這些黏液中,存在著一類非常微小的細胞團,名為cassiosome。通過顯微鏡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結構的不尋常之處。

△倒立水母釋放黏液和cassiosome的顯微觀察圖(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777-8)

首先確定的是cassiosome可以自主捕食。

研究者們用滷蟲餵食倒立水母。他們發現,只在有cassiosome,無水母的情況下,cassiosome也能殺死滷蟲。下圖中的a是死亡兩天後的滷蟲無節幼體的屍體,而cassiosome正黏著在蟲殼上。往前追溯,圖b是cassiosome組團絞殺1天大的滷蟲無節幼體的圖片。圖c是再次放大後的照片,cassiosome黏著在1天大的滷蟲無節幼體的蟲殼上,同時釋放了很多刺絲囊。

△cassiosome捕殺滷蟲無節幼體的顯微觀察圖。(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777-8)

其次確定的是cassiosome的殺傷力。

利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這些cassiosome的外膜層排列有成千上萬個水母刺細胞。這些刺細胞中含有的毒液並沒有因為脫離母體而減弱,它們就像是被甩出去的迷你手榴彈,暴雨梨花針一般讓周圍的水體同時帶毒,從而殺死路過這片水域的獵物。

△cassiosome的超微結構(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777-8)

簡單來說,倒立水母利用傘的邊緣推動水流,從而釋放帶有大量cassiosome的黏液,待這些黏液中的cassiosome捕獲到微小的浮遊生物後,它們再在水流的幫助下,將這些黏液吸入口中,大快朵頤。

雖然倒立水母的毒性並不十分危險,被它蜇到有輕微刺痛感,讓人感到不舒服,但群居而生的它們數以百計、千計地一起有節奏地舞動,釋放出的黏液的量非常可觀。

因此,研究者建議在根口水母大量存在的海域作業時,最好穿上防護服。遊泳者、浮潛者或是漁民也建議退離這片海域。

研究者同樣在其他四種相關的水母中也發現了這些cassiosome,可見cassiosome是根口水母的一種特殊捕食機制。這一發現,不僅解答了蜇人海水的成因,也使水母研究出現了一種新思路,不再只拘泥於觸手捕食這一單機制。

△其他四種同樣觀測到cassiosome的根口水母(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777-8)

被水母蜇傷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被水母蜇傷,我們第一時間需要的是冷靜,迅速離水上岸,不用慌亂,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種水母對人類有致命危險。,

對於普通水母的蜇傷,

第一步清洗傷處用海水清洗傷處,海水可以抑制皮膚上未發射的刺細胞的活性,切記不可使用清水,任何改變刺細胞內外溶液鹽濃度平衡的舉動都可能刺激刺絲囊的打開,這會釋放更多的毒液。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用濃度為4-6%的醋酸溶液進行清洗(被僧帽水母蜇傷除外),同樣可以起到抑制刺細胞的彈出,同時還能不同程度的減弱毒性。

第二步刮掉刺細胞。可以先在傷處塗上肥皂泡,然後用小刀小心地將刺細胞刮掉。

第三步,將傷處浸入熱水中20分鐘,水母的毒素對熱很敏感,熱水可以幫忙止痛。

除此之外,如果被蜇傷的人出現比皮膚紅腫還要嚴重的症狀,比如迅速蔓延全身的蕁麻疹、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千萬別耽誤了。

參考文獻

1.劉萍, 張學雷, 宋洪軍等. 我國海域常見有毒水母的分類檢索[J]. 海洋科學進展, 2013, 31(2):290-294.

2.李聰. 我國水母災害研究現狀與展望[J]. 漁業研究, 2018(2).

3.Avian M, Spanier E, Galil B. Nematocysts of Rhopilema nomadica (Scyphozoa: Rhizostomeae), an immigrant jellyfish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J]. Journal of Morphology, 1995, 224(2): 221-231.

4. C L, Klompen A M L, Badhiwala K, et al. Cassiosomes are stinging-cell structures in the mucus of the upside-down jellyfish Cassiopea xamachana [J].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 3:67, 1-15.

5.Lakkis N A, Maalouf G J, Mahmassani D M. Jellyfish stings: A practical approach [J].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5, 26(3): 422-429.

6.http://outdoor.ymnext.com/kikenn-18.html

7.https://matome.naver.jp/odai/2146184918916062701

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D%85%E9%AC%83%E6%B0%B4%E6%AF%8D

9.https://www.danjapan.gr.jp/blog/jellyfish_caution

10.http://www.natturustofa.is/invertebrates.html

11.https://www.flickr.com/photos/129108168@N08/36673072955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相關焦點

  • 潛水時莫名被蜇傷?可能是水母在朝你扔「手榴彈」
    而且換完水後,還會看到它們分泌的很多粘液,就像這樣:圖中黃色箭頭標識的部分,就是倒立水母產生的粘液 | 參考文獻[1]不僅是我,其他小夥伴在熱帶海域潛水的時候,也有莫名其妙被水母蜇傷的經歷:截圖 | 物種日曆粉絲們的留言就在最近,來自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對這一問題做出了解答
  • 潛水莫名被蜇傷?你可能是遭遇到了手榴彈
    文章來源:我是科學家&果殼 ; 出處:我是科學家&果殼在仙后水母棲息的海域,流傳著「蜇人的水」(stinging water)的傳說——浮潛者們明明沒有與水母直接接觸,但卻會突然感受到水母蟄一般的刺痛。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不知道這種「幽靈攻擊」究竟來自何方。
  • 「珍珠」水母集體暴亡 兇手是誰? - 現代快報
    這兩天,美麗的澳洲斑點水母突然成群死亡,截至昨天凌晨,70多隻成年澳洲斑點水母無一倖免,全部身亡。這些水母雖然才展示一星期,但在後場已經飼養繁殖了近一年時間,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讓這些水母突然之間集體喪命?  藍色「珍珠」香消玉殞  新亮相的水母館裡,澳洲斑點水母很搶眼:通透的藍色身體,傘部還布滿白色圓點。因此它還有個名字叫「珍珠」。
  • 水母兇猛
    它的最大天敵是海龜,在一些罕見情況下,也能見到其他生物吃水母的,比如有美國科學家在巴哈馬群島拍到,一種剛毛蠕蟲把一隻仙后水母吃掉了,科學家還發現過馬來西亞一種石芝珊瑚吃掉櫛水母,而有幾種海葵也會吃掉水母。
  • 懸疑、猜不到兇手,TVB推理破案劇《十二傳說》真的被低估了嗎?
    直到觀眾將開播前幾集追看完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靈異片,而是一部「兇手根據傳說犯案,主角用科學去分析破案,找到背後兇手」的推理破案劇。單單是看到這裡,部分觀眾便已經表示不想繼續追看了,因為不是自己喜歡看的類型。之後,故事開始便是以「新娘潭」傳說作為開篇,以「新娘落入水潭」的傳說,出現的各種看似「靈異」的事件來誘導觀眾。
  • 無接觸也能被蜇傷?因為這種水母放出了「萬箭齊發」
    「萬箭齊發」的倒立水母 水母是海洋中隱藏的危險因素,多數水母都帶有毒素,人類一旦被蜇中,輕則紅腫,重則致命。但是,在加勒比海地區、佛羅裡達、夏威夷等地,一些人卻不斷報導稱,自己在海水中遊泳時,沒有被水母蜇到,但卻感覺到刺痛、瘙癢,並且出現紅腫。
  • 水母都是如何入侵人類的?
    水母,是海洋中最不起眼的一類生物,這個「不起眼」,有多重意思。首先,它們的體型大都比較小,而且還透明,所以即便你在潛水,不仔細看根本就發現不了它們。其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除了在水族館欣賞欣賞水母優美的身姿,感嘆感嘆好美好夢幻以外,對它們的了解並不多。
  • 無接觸也能被蜇傷?因為這種水母放出了「萬箭齊發」 | 科學GIF
    水母是海洋中隱藏的危險因素,多數水母都帶有毒素,人類一旦被蜇中,輕則紅腫,重則致命。
  • 水母「入侵」西班牙今夏遊客頻被蜇傷(圖)
    本報綜合報導西班牙政府8日發出警告稱,席捲歐洲的持續高溫天氣導致該國東部沿海地區水母泛濫成災,遊客在接下來的數天內最好不要下海,以免被水母蜇傷。  過去幾個月來,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地區一直飽受大群水母的困擾,近日這些水母「大軍」更是南下到達了穆西亞和安達路西亞地區,為此兩地許多海灘都暫時關閉了海濱浴場。
  • 中國遊客在泰國沙美島被「毒王」箱型水母蟄傷!
    沙美島旅遊管理負責人丕沙努4日透露,當天接到中國遊客被箱形水母蜇傷的消息後,立即派工作人員前往查看,經詢問獲悉,被蜇傷的男子名叫Yang yang(27歲),左邊腳背上被水母蜇傷的部位已經發炎起泡,但經過專業人士幫忙消炎救治,已無大礙。
  • 一克毒素足以殺死60人,水母看似脆弱,實則能夠長生不死
    此後追根溯源發現問題出現在一家海產品加工工廠,因為把控不夠嚴格,一個罐頭裡混入了一根1cm長的水母觸鬚,而這根小部分的觸鬚來自擁有劇毒的箱水母身上。之後政府派遣2名海洋生物的研究人員出海找尋箱水母,其中一名研究人員因為被箱水母蜇了一下腳部,之後便中毒身亡。到底箱水母的威力有多大?它們到底是如何釋放毒素的?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被其蜇到?
  • 原來你是這樣的水母!科學家發現,水母能用來修復人類的受損皮膚
    說起水母,可沒有人願意去碰這玩意兒,被它們蜇一下會痛得夠嗆。海洋裡還有一種被稱為「海黃蜂」的箱形水母,是地球上已知的對人類毒性最強的生物。它們的身上長著60條3米長的觸鬚,每條觸鬚上有數十億個毒囊和毒針,這些毒素足以讓20個成年人在4分鐘內丟掉性命。
  • 夏季海邊玩耍,被水母蜇傷要注意這3點,避免細菌感染!
    水母是自由遊動的鐘形凝膠狀生物,有長度可能超過 0.9 米的觸鬚。 對人類有害的水母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光線減弱的時候,可以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發現它們。 有害水母有能夠刺入皮膚的刺器(刺絲囊)。
  • 水母,居然有毀滅人類世界的潛力?
    這是潛水遊世界第7515次分享出處/國家地理中文網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攝影:CHERYL AMES仙女水母,又稱倒立水母,它們可以做到「隔空蜇人」,雖然它們沒有觸鬚,但即使不碰觸也可以被蜇傷,這是因為它們會釋放黏液團
  • 為何水母沒有腦子,卻還能蜇傷其他生物?只因它有這種「超能力」
    比如水母,是比較常見海底浮遊動物,呈透明式漂遊,是種很漂亮的生物,可這種美麗生物的背後卻隱藏著毒性。在海邊遊玩過的朋友,應該都見過水母,甚至還被它蟄過,一旦被蟄到身上都會起密密麻麻的東西,看起來很可怕,不過過段日子塗點藥膏就會緩解症狀。水母,是兩層細胞以及細胞層的非生物水狀物質組成,呈透明狀態,其體內的器官我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仔細觀察的朋友應該就會發現,水母是沒有腦子的。
  • 10種最危險的水母 以及被蜇後的應對方法
    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這是世界上最危險和有毒的水母之一,被它咬的後果甚至有一個特殊的名字-伊魯坎吉症候群。少量毒物足以引起身體各部位劇烈疼痛、嘔吐、痙攣、皮膚灼痛、心悸、高血壓和急性心力衰竭。 它在哪裡: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的岸邊。
  • 英媒提醒:數千人在澳洲海灘被僧帽水母蜇傷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媒稱,大批藍瓶僧帽水母近日侵襲澳大利亞昆士蘭的海灘,導致數千人被蟄傷,遊泳點也被迫關閉。被僧帽水母蜇傷會感到痛苦,但通常不會危及生命。這些水母是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吹向海岸的。在過去一周裡,約有1.3萬人被蟄傷,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報導稱,大多數事故發生在昆士蘭人口稠密的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地區。藍瓶僧帽水母群看起來像藍色的囊狀物,長約15釐米。人們可能在水裡或沙上被蜇。
  • 全球最毒生物為什麼會是澳大利亞箱形水母?
    科學家至今也不知道沒有大腦的它們是如何處理眼睛看到的信息的。當箱水母發現獵物時,它就快速漂過去,用觸鬚把獵物牢牢纏住,澳大利亞箱形水母每隻觸手有大約5,000個儲存毒液刺細胞,水母觸手上的刺細胞微小,內含儲存刺絲的刺絲囊。
  • 英小夥遭毒水母蟄險喪命
    這不及指甲蓋大小的水母體內卻含有致命劇毒中國日報網消息:幾個月前,34歲的英國男子本·索撒爾擊敗近3.5萬名競爭對手,成功獲得由澳大利亞昆士蘭旅遊局提供的「全球最好工作」。那天,索撒爾和幾個朋友在昆士蘭附近的海邊衝浪,玩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覺得有什麼東西蜇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於是趕緊回到了摩託艇上。不一會兒,身上就覺得不舒服,但那時索撒爾還不知道自己是被水母蟄到了。他在博客中寫道:「我覺得渾身特別熱,一直出汗,頭很疼,還很噁心。我的後背很疼,胸口發緊,血壓也很高。後來我才知道,自己是被一種特別危險的水母蟄了。」
  • 原來是水母扔的「手榴彈」
    有些水域的浮潛者們,會在水中感覺到刺痛感,但他們卻沒有接觸任何水母。根據英國《通訊·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在倒立水母的黏液中發現了刺細胞形成的新結構,這種結構被水母像投擲迷你手榴彈一樣扔出去,這就是一直困擾人們的「有刺痛感的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