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僧帽水母

2021-02-23 海洋歡樂谷

之前,很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都發布有題目為「如果在青島海邊看到這個東西,立刻跑!千萬別手賤!」的文章,主要內容是講僧帽水母的,部分文字內容截圖如下: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這個怪物吧?這麼危言聳聽的文章是傳說中的「標題黨」嗎?OK,我們簡單談談這個怪物。

水母大家族通常指的是腔腸動物門(又叫刺胞動物門)下自育水母綱和水螅水母綱(兩綱共約1086種)、方水母綱(約36種)、十字水母綱(約50種)和缽水母綱(約200種)的動物,共約有1300~1400種。

僧帽水母屬於腔腸動物門水螅水母綱管水母目僧帽水母科(Physaliidae),本科成員只有僧帽水母屬(Physalia)1屬,共2種——P.physalis和P.utriculus。P.utriculus比P.physalis體型小得多。

看它漂浮在海面上,露出部分像濟公戴的僧帽,所以稱之為「僧帽水母」;又像以前的葡萄牙戰艦,所以僧帽水母又叫「葡萄牙戰艦」。好霸氣的名字啊!

僧帽水母為熱帶和亞熱帶大洋性種類,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海和南海。青島海域至今未見其分布的報導。黃海的管水母只發現雙生管水母、五角管水母、氣囊管水母及華麗盛裝管水母等數種。

由於僧帽水母在形態上的特殊結構和生理上的特殊機能而漂浮於海洋表層, 其地理分布主要受風、海流的影響。雖然其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大洋區,但是也有報導稱北美洲芬迪灣和蘇格蘭西部的赫布裡底群島有發現。而強風也可以把僧帽水母吹上海灘。

僧帽水母不是單一一個水母,它是一個群體在團結為戰!上面漂亮的像塑料又像氣球的是浮器,又稱浮囊體,具有漂浮作用;而下面有營養體(有口,負責攝食)、指狀體(形似營養體,無口)和繁殖體(發揮繁殖功能),分工明確,合作緊密。

僧帽水母部分切面(何振武,1995)

1浮器;2指狀體;3觸手;4營養體;5營養體的口;6繁殖體;7浮器的上皮;8氣室;9幾丁質隔膜;10胃循環腔

水母觸手上布有刺細胞。每個刺細胞裡面都有一個貯有毒液的「囊」,叫刺絲囊。水母在捕食或者受到刺激時,刺絲囊中的絲狀管就會向外翻出並把毒液射入「捕獲物」,將其殺死或麻痺。當「捕獲物」是人體時,毒液射入處就有刺疼感,嚴重的可致人死亡。

人被僧帽水母蟄到後,會感到劇痛;被其「刺」過的皮膚會出現帶狀紅色傷痕,像被鞭子狠狠抽過一樣!而且,這傷痕會兩三天都不會消退!僧帽水母的毒素進入人體內,會導致喉嚨腫痛、發燒、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有些嚴重的會致人死亡。

P.utriculus比P.physalis「武功」弱,未見P.utriculus致死的報導。

而且,這怪物死後「陰魂不散」,斷掉的觸手、死亡的僧帽水母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內仍具有和活體僧帽水母一樣的「內功」,威力不減,毒性依然很強。。

然而,它並不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最毒的水母是箱水母,一蟄短時間內可斃命啊!

箱水母,海中「毒黃蜂」

夏季快要到了,那麼多人都想去吹吹海風,泡泡海水澡,享受清涼。然而,一旦被水母(海蜇也是水母的一種)蟄到後怎麼辦?!請看下圖。當然,最好的方式是在簡單處理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就診。

看來前面的文章真的有點標題黨的嫌疑。當然,去海邊享受自然的同時,確實也需要注意自身防護。同時,這也督促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認識海洋。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並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又美又毒的僧帽水母
    雖然僧帽水母像水母,但其實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每一個體都高度的專門化,互相緊扣,而不能獨立生存。被僧帽水母刺中會極度疼痛,與蜜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綱: 水螅綱 Hydrozoa目: 管水母目 Siphonophora科: 僧帽水母科 Physaliidae屬: 僧帽水母屬 Physalia種: 僧帽水母 P. physalis
  • 水母百科|僧帽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02僧帽水母特點介紹繼王冠水母、頭盔水母之後,水母君又給大家找了一個款和帽子有關並且超酷的水母——僧帽水母。其實,僧帽水母並不是真正的水母,而是一個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每一個體都高度的專門化,互相緊扣,而不能獨立生存。
  • 臺灣多個海岸現「世界第3毒水母」僧帽水母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花蓮七星潭、宜蘭頭城、臺東綠島海岸與基隆和平島,日前相繼出現「世界第3毒水母」僧帽水母。截止目前,臺灣東岸、東北岸和北海岸,都已有這種危險生物存在,民眾千萬不要隨便碰觸,若不慎被螫傷,應立即就醫處理。
  • 僧帽水母的毒性竟然如此厲害!海邊旅遊必看!
    僧帽水母可是被稱為全球十大最毒的毒物之一,僧帽水母的細小觸手能夠達到9米之長,所以很多遊泳者在看到僧帽水母的時候再躲避已經遲了。在2000年被這種僧帽水母蜇傷的遊泳者中,68%的人死亡。32%的生還者有相當一部分因此而致殘,極少數幸運兒能夠從這種「水母」的魔爪下全身而退,僧帽水母的毒性非常暴烈,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類似於鞭笞的傷痕,經久不退。美國一對酷愛環球旅行的夫婦——Eric和Angela在墨西哥灣遊泳的時候也沒有逃過僧帽水母的攻擊,Angela不幸受傷,所幸其受傷程度輕又得到及時處理所以性命無憂。
  • 這是僧帽水母!
    而到了夏天,大家最該留意的則是一種看上去像塑膠袋一樣,沒什麼傷害的動物——僧帽水母,看到它之後,別猶豫,趕緊跑。夏天去東南亞,出發前的必備功課,除了料理、榴槤、購物、住店......你還必須了解一下這種生物!
  • 全球第2毒僧帽水母 臺灣墾丁海域現蹤
    全球第2毒僧帽水母 臺灣墾丁海域現蹤 2011年07月09日 19:0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泰國海灘驚現致命的僧帽水母,不要因為漂亮就碰它
    前幾天,我在新聞裡看到中國駐泰國宋卡總領事館21日發布了注意事項,在宋卡府、蘇梅島有23人受傷,而受傷的原因是這兩地海灘出現了大量劇毒的僧帽水母。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僧帽水母,第一反應是這貨是塑料嗎?碰一碰,摸一摸,咦,是活的啊,這麼漂亮,拿過來拍照......醒來就在醫院了...
  • 僧帽水母有劇毒是真的 專家:青島海域極少見(圖)
    最近,微信朋友圈熱傳一條「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的消息,甚至有68%的致死率。那麼,僧帽水母會不會出現在青島的海邊呢?僧帽水母的毒性是否如文中所說的這麼大?昨日,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得知,青島非僧帽水母的分布海域,出現的可能很小,但遊客下海仍需躲避海蜇,一旦蜇傷需用明礬水衝洗並緊急送醫。記者 傅春曉 高靜文  「僧帽水母毒性很大,不要隨意去碰。 」中科院植物分子學博士郗旺告訴記者,僧帽水母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海蜇不同,它是由極多的水螅一樣的個體組成的群體,雖然漂亮,但是它的「觸鬚」有毒。
  • 數千隻藍瓶僧帽水母被衝上岸佔領海灘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澳洲網31日報導,澳大利亞新州一名男子近日打算去海邊遊泳時看到令人震驚的一幕,他在Barlings海邊看到數千隻被海水衝上岸的藍瓶僧帽水母(bluebottles),這些水母都含有毒素,因此當局提醒民眾小心。
  • 世界第3毒「僧帽水母」七星潭現蹤
    近日臺灣東部海岸被民眾發現有許多藍紫色的「僧帽水母」屍體,東部海岸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屍體和活體一樣具有毒性,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觸碰。    有民眾在七星潭散步,無意間發現淺藍色的僧帽水母,昨天在臉書貼文提醒不要碰觸。網友紛紛留言「以為是氣球」、「劇毒有致命危險,千萬不要觸碰」。
  • 英媒提醒:數千人在澳洲海灘被僧帽水母蜇傷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媒稱,大批藍瓶僧帽水母近日侵襲澳大利亞昆士蘭的海灘,導致數千人被蟄傷,遊泳點也被迫關閉。被僧帽水母蜇傷會感到痛苦,但通常不會危及生命。這些水母是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強風吹向海岸的。在過去一周裡,約有1.3萬人被蟄傷,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報導稱,大多數事故發生在昆士蘭人口稠密的黃金海岸和陽光海岸地區。藍瓶僧帽水母群看起來像藍色的囊狀物,長約15釐米。人們可能在水裡或沙上被蜇。
  • 我國研發出仿「僧帽水母」平流層飛艇
    我國研發出仿「僧帽水母」平流層飛艇 2019-08-29 科技日報 俞慧友 戴琳 徐招偉 【字體:大 中 小】
  • 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 切忌用淡水清洗
    市民到海邊玩耍切忌觸碰水母最近,臺灣墾丁沿岸有遊客因誤碰劇毒僧帽水母被蜇傷;那麼,僧帽水母會不會出現在廈門的海岸呢?  海邊遊玩小心水母  近日,廈門人的朋友圈裡開始出現僧帽水母的相關信息。那麼,廈門的海邊究竟會不會出現這種美麗「殺手」呢?
  • 我研發出仿「僧帽水母」平流層飛艇
    來源:科技日報28日,記者從在長沙召開的第二屆空天杯全國創新創意大賽決賽中獲悉,來自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的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受僧帽水母生物啟發的「平流層飛艇仿生設計方法」。受僧帽水母依靠浮囊體、鰾和氣腺協調控制浮力與壓力這一現象的啟發,國防科技大學團隊成功解決了現有平流層飛艇「主副氣囊」和「單囊體」技術方案中,環境熱效應下浮力與壓力協調控制難題。項目負責人楊躍能副教授介紹,團隊以僧帽水母為仿生對象,以形態仿生設計了囊體氣動外形。
  • 劇毒僧帽水母現島城?青島非棲息地 出現概率不大
    但最近,一則關於「警惕劇毒僧帽水母」的消息,讓很多人在下海時,有點擔心。網上消息稱,被僧帽水母蜇傷後有68%的致死率。那麼,青島的海邊是否有這種劇毒水母呢?僧帽水母的模樣長得像僧人的帽子,被稱為水中毒蛇,分泌的毒素屬於烈度毒素。那這麼可怕的水母有沒有在青島浴場出現呢?記者來到第一海水浴場,隨機採訪了幾位經常在海邊遊泳的市民,大家都表示不曾見過這種水母。
  • 海邊撿一頂「僧帽」,差點當場圓寂
    這一結構叫做浮囊體(Pneumatophore),僧帽水母正是憑藉這個部分保持自己浮於水面,安穩航行。在水面下,僧帽水母還有三種類型的水螅體——營養體(Gastrozooid)、生殖體(Gonodendron)和觸鬚(Tentacular palpon),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僧帽水母各部分示意圖 。
  • 受天氣影響數百隻有毒僧帽水母被衝上英國海灘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最近英國海灘上出現了一大批美麗但致命的藍色、紫色以及粉紅色的海洋生物——僧帽水母,也被稱為「遊動的恐怖分子」。這種水母的觸鬚會給人非常強大的刺痛感,在罕見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致死。據當地海灘上的遊客說,每天都有大量的僧帽水母隨著海藻衝到岸上。據有關媒體報導,「由於天氣和大風的影響,最近薩爾丁群島的海灘上出現了大量類似水母的生物,但這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水螅群,它們相互依賴生存。隱藏在其紫色氣泡下面的是長長的觸鬚和息肉,平均長達30英尺,最長的可能有100英尺。如果有遊客遇到這種生物,請勿碰觸,只能在遠處觀賞。」
  • 藍瓶僧帽水母已致23人受傷, 市旅發委提醒:愛去東南亞的重慶人要...
    不過,近期泰國宋卡府薩米拉海灘出現大量含神經毒素的藍瓶僧帽水母,已致該國23名市民和外籍遊客受傷。23日,市旅發委提醒近期赴宋卡府、蘇梅島的遊客,警惕劇毒水母。新聞多一點>>被僧帽水母蜇傷,四步處理要牢記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為暖水種是一種管水母,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藍色透明囊狀浮囊體,前端尖、後端鈍圓,頂端聳起呈背峰狀,形狀頗似出家修行僧侶的帽子
  • 翻車魚笑容詭異 僧帽水母暗藏殺機:張吉懷吊車小李水族館隨拍
    當然,既然到了水族館,看水母是必不可少的。漂浮於水中的水母像一個個降落傘,透明的,淺紅的,深紅的,如夢境一般美麗。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僧帽水母,因頭上像僧帽一樣的氣泡而得名,氣泡就是它的浮囊,通過往裡面填充二氧化碳,它就能控制自己的升降。而真正恐怖的是氣泡下的觸手,上面分布著成千上萬充滿毒素的刺細胞,這種毒素堪比眼鏡蛇,並以此捕食魚類。
  • 澳洲常見的「僧帽水母」,夏季聚集在海邊,當地人為何不敢靠近?
    然而除了它們以外,很快又有一種生物出現在了沙灘上,起初人們會被它漂亮的外形吸引,好奇想要去觸摸靠近,但很快就會嘗到苦楚,因為這是一種帶有毒性的物種,它們就是藍瓶僧帽水母,不同於常規的外形呈傘狀的水母,它們更像是一個充氣的藍色透明扁平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