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轉錄中介複合物參與端粒特殊調控

2020-11-29 科學網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端粒與細胞衰老研究小組發表題為「The tail-module of yeast Mediator complex is required for telomere heterochromatin maintenance」的文章,發現酵母轉錄中介複合物在端粒調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揭示了轉錄中介複合物這一經典的轉錄調控因子在端粒調控中的特殊功能。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上。

 

真核生物的端粒(Telomere)對於保證染色體正常複製以及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防止其降解,幫助細胞識別區分完整或者斷裂的DNA,促進染色體末端的完整複製。端粒是研究基因組中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結構的重要模型。轉錄中介複合物(Mediator complex)是轉錄調控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因子,可能參與了端粒的調控。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以釀酒酵母為模式生物,闡述了轉錄中介複合物調控端粒異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轉錄中介複合物的尾部模塊通過幫助異染色質核心組分Sir蛋白在端粒上的結合和擴散參與端粒異染色質的維持,從而保證亞端粒區域基因的沉默。轉錄中介複合物直接結合在端粒上,可能作為端粒染色質的組分之一發揮功能。此外,該複合物還參與了端粒長度的調控。這一工作揭示了轉錄中介複合物這一經典的轉錄調控因子在端粒調控中的特殊功能。

 

近期這一研究組還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上發表端粒酶保護端粒機制方面的新進展:端粒酶全酶催化亞基Est1可以促進端粒單鏈DNA形成G4鏈高級結構,並且該活性對於端粒的複製是必需的。

 

端粒DNA長度以及其結構的維持與細胞衰老和癌症發生密切相關。在有端粒酶活性的細胞中,端粒酶途徑是端粒DNA長度維持的主要機制;當端粒酶缺失時,細胞也可以通過同源重組途徑維持端粒DNA長度。

 

在釀酒酵母中,端粒酶全酶包括催化亞基Est2,RNA模版亞基Tlc1,以及調控亞基Est1和Est3。這一研究組發現,Est1可以促進端粒單鏈DNA形成G4鏈高級結構,並且該活性對於端粒的複製是必需的,延續研究發現,Est1通過促進端粒G4鏈高級結構的形成而參與端粒末端保護,抑制端粒DNA發生同源重組。這些研究提出了Est1調控端粒酶活性及保護端粒的新模型,即Est1通過促進端粒DNA形成G4鏈高級結構,發揮著激活端粒酶以及保護端粒的雙重功能。(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端粒是位於真核細胞線性染色體DNA的末端,由串聯重複的DNA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組成的特殊結構。端粒結構的存在很好的解決了染色體末端保護和複製問題,對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長度主要由一個特化的反轉錄酶—端粒酶—維持,利用其自身RNA亞基的一部分為模板增加端粒末端DNA重複序列。然而,人的正常成年體細胞內沒有端粒酶的活性,端粒會隨著細胞分裂增加而逐漸縮短。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酵母體內實驗發現突變兩者相互作用的重要胺基酸時,裂殖酵母的端粒不再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同時會導致減數分裂障礙以及畸形孢子的產生。
  • 轉錄中介體複合物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
    轉錄中介體 (Mediator)是由多個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物。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美國耶魯大學Sandy Chang、上海交通大學雷鳴研究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the mammalian TIN2-TPP1-TRF2 telomeric complex為題,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揭示了TIN2蛋白質在端粒複合物的組裝和端粒保護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結構基礎
  • 全新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轉錄—新聞—科學網
    基因表達的精密調控,對生命體的形成、發育及各種生物學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基因表達的紊亂與各種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
  • Plant Cell:李傳友等發現轉錄中介體複合物調控茉莉酸信號途徑新機制
    轉錄中介體 (Mediator)是由多個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亞基組成的蛋白複合物。在基因轉錄過程中,轉錄中介體分別與基因特異的轉錄因子和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 廣泛參與二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被稱為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的中央控制器。在植物激素信號轉導研究中,人們主要關注激素特異的轉錄因子的作用,但對於轉錄中介體的功能及作用機理所知甚少。
  • 轉錄調控研究簡史 | 值得收藏
    這篇文章引起了領域內極大的關注,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一種研究轉錄的強大工具。體外轉錄系統現在仍然被廣泛地使用,其嚴謹縝密的方法將有機體複雜的機制簡化,讓科學家有機會去了解單個蛋白或蛋白複合物在轉錄調控中的功能。這種技術的建立成為攻克基因轉錄調控難題的一把利劍。
  • 科學網—發現控制肥胖及糖尿病轉錄中介體基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在細胞內調控多種生命過程並參與多種疾病的發生,但以往沒有PP2A直接參與轉錄調控的報導。研究團隊解析了INTAC的高分辨結構(整體解析度3.5 ),發現核酸酶(Endonuclease)和磷酸酶(Phosphatase)這兩個催化模塊分布在核心的骨架模塊兩側。
  • /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有鑑於此,BioArt特別邀請到了長期從事磷酸酶相關研究的馮新華教授和長期從事轉錄調控研究的朱冰教授點評,以饗讀者!
  • ...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其結構和功能,更新對磷…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有鑑於此,BioArt特別邀請到了長期從事磷酸酶相關研究的馮新華教授和長期從事轉錄調控研究的朱冰教授點評,以饗讀者!
  • 蛋白複合物Paf1:攜帶基因致病的奧秘
    基因的表達調控如何控制生物體的發育,又是怎樣影響人體的健康與疾病?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競相研究的熱門課題。 日前,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龍加福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影響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蛋白質複合物——Paf1複合物中Paf1-Ctr9亞複合物組裝及功能調節的奧秘,為相關腫瘤治療和藥物開發奠定了分子基礎。
  • 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招募酵母端粒酶到端粒上機制
    2018年1月28日/生物谷BIOON/---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重複性DNA片段。細胞每分裂一次,它的端粒就會縮短一點。如果缺乏這些保護性的端粒,這種縮短將會破壞染色體,從而殺死細胞。在細胞中,一種被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延長端粒。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逆轉錄的過程與端粒複製
    引自PDB-101與複製類似,逆轉錄也是由5』向3』合成DNA,要求有模板和不少於四個核苷酸的引物。各種DNA聚合酶活性都需要引物,只有確認引物正確配對,才會進行DNA的合成。這是保證其忠實性的重要手段,逆轉錄酶也不例外。
  • Molecular Cell:MOF蛋白調控基因轉錄活性
    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竇雅麗研究小組最近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發表了有關MOF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調控機制。MYST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廣泛存在於從酵母到人的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家族中MOF蛋白在轉錄活性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組蛋白H4乙醯轉移至K16。
  • 徐冬一研究組發現調控DNA修復途徑選擇的新蛋白複合物
    該過程由很多因子調控。在前期研究中,徐冬一研究組與合作者已經發現53BP1-RIF1和BRCA1-CtIP形成了一個細胞周期依賴的調控環路,調控DSB修復途徑的選擇(Mol Cell,2013)。BRCA1-CtIP促進末端剪切,從而促進HR;而53BP1-RIF1抑制末端剪切,從而促進NHEJ。RIF1下遊的蛋白及其作用機理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 ...在《Genes & Development》上揭示USTC複合物在piRNA轉錄中的功能
    該研究在線蟲中發現了一個參與piRNA轉錄過程的上遊序列轉錄複合物(USTC複合物)。piRNA是一類在動物中保守的非編碼小RNA,在轉座子沉默、生殖發育、基因表達調控和性別決定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光壽紅和Miska課題組通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多種手段揭示了一個蛋白複合物USTC,包括了多個保守的蛋白質,參與到piRNA的轉錄過程,並相互依賴地形成獨特的亞細胞結構。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第一種方法中,姐妹端粒之間的不等DNA交換,會產生一個更長的端粒和一個更短的端粒,子細胞會繼承這種特殊長度的端粒。繼承更長端粒的細胞的增殖能力優於短端粒的細胞。第二種方法中,端粒DNA通過端粒模板來合成。端粒模板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姐妹染色體端粒中的現有片段,一種是ALT細胞中發現的、被稱為染色體外端粒(extrachromosomal telomeric DNA)的重複DNA游離分子。
  • Mol.Cell Bio: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和甲基化修飾等),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於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分子機制有待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