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ell:MOF蛋白調控基因轉錄活性

2021-01-15 生物谷

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竇雅麗研究小組最近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發表了有關MOF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調控機制。

MYST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廣泛存在於從酵母到人的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家族中MOF蛋白在轉錄活性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組蛋白H4乙醯轉移至K16。MOF基因長1575bp(GenBank登錄號為DQ442997),開放閱讀框(ORF)長1326bp,無內含子,基因編碼442個胺基酸,預測蛋白質的分子量為51.4kD,序列中有HAT核心結構域、鋅指結構域和染色質域3個保守的結構域,與其他物種同源基因具有較高的序列相似性。

到目前為止,雖然已經獲得了一些MOF調控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科學家們還不是很清楚MOF的調控機制和模式。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兩組進化上保守的不同複合物:MSL和MOF-MSL1v1中分析MOF的乙醯轉移酶活性。

他們發現雖然這兩種MOF複合物在組蛋白H4K16的活性方面存在較小差異,但是在對底物p53這種非組蛋白的作用活性方面卻存在極大差異。進一步研究證明MOF-MSF 1v1是一種無論體內,還是體外實驗中,p53靶基因獲得最佳轉錄活性的必需因子,這些研究結果提出了一種新型的作用模型:兩個MOF複合物能與其它組蛋白修飾活性因子一起調控轉錄活性的不同階段。(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Molecular Cell,23 October 2009 doi:10.1016/j.molcel.2009.07.031

Two Mammalian MOF Complexes Regulate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by Distinct Mechanisms

Xiangzhi Li1, Lipeng Wu1, Callie Ann Sprunger Corsa1, Steve Kunkel1 and Yali Dou1, 2, ,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 USA
2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 USA

In mammals, MYST family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MOF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by acetylating histone H4 on K16, a prevalent mark associated with chromatin decondensation,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p53 on K120, which is important for activation of proapoptotic gen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MOF regulation in higher eukaryotes.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acetyltransferase activity of MOF is tightly regulated in two different but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omplexes, MSL and MOF-MSL1v1.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at while the two MOF complexes have indistinguishable activity on histone H4 K16, they differ dramatically in acetylating nonhistone substrate p53.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MOF-MSL1v1 is specifically required for optimal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of p53 target gene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Our results support a model that these two MOF complexes regulate distinct stages of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histone modifying activities.

相關焦點

  • JBC:Smad6負向調控Tbx6的轉錄活性
    8月28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刊登了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小燕實驗室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通過免疫共沉澱等方法發現了轉錄因子Tbx6的一個新的相互作用蛋白--Smad6。進一步的研究發現Smad6通過增加Tbx6泛素化修飾,進而抑制Tbx6的轉錄活性。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調控基因是編碼能與操縱序列結合的調控蛋白的基因
    阻遏蛋白與操縱子結合,就妨礙了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其後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轉錄起始,從而阻遏了這群基因的表達。最早只把與阻遏蛋白結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稱為操縱子,但其後發現有的操縱元中同一操縱序列與不同構像的蛋白質結合,可以分別起阻遏或激活基因表達的作用,阿拉伯糖操縱元中的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凡能與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從而影響基因轉錄強弱的序列,不論其對基因轉錄的作用是減弱、阻止或增強、開放,都可稱為操縱子。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多細胞生物擁有不同大小的基因組,比如人的基因組比秀麗線蟲的大30倍,它們卻擁有相似數目的蛋白編碼基因。蛋白分子一直被認為是生命活動的載體和執行者。近年來隨著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表明80%的人類基因組序列雖然能夠轉錄表達並產生RNA ,卻不能編碼和翻譯成蛋白。由此產生了大量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其基因數量(近2萬個)和蛋白編碼基因相當。
  • 真核生物核糖體蛋白基因的轉錄調控
    在前基因組時期,構建基因調控網絡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然而,一個物種中包含有成千上萬的基因,因此構建基因調控網絡難度不言而喻。基於對核糖體蛋白(RP)基因近50年的研究,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基因更好地來理解和構建調控網絡。 RP基因的早期研究是在大腸肝菌中開始的,RP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形成操縱子,一些RP蛋白還能夠結合到翻譯成這些蛋白的mRNA上,引起翻譯的終止,在翻譯水平形成一種RP基因的調控反饋網絡。
  • Cell:多功能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活細胞中三聚體G蛋白的活性
    . 」的研究論文,利用多功能生物傳感器揭示了活細胞中三聚體G蛋白的活性。Fig. 2 | CELL截圖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套光學生物傳感器,其可用於檢測活細胞中亞秒級解析度的內源性活性G蛋白。使用模塊化設計原理,研究人員為內源性Gα-GTP和游離Gβγ(異源三聚體G蛋白的兩種活性物質)開發了基因編碼的非分子生物傳感器。利用該設計來生成對不同異源三聚體G蛋白或其他G蛋白(例如Rho GTPases)具有特異性的生物傳感器。
  • Cell|跨代傳遞的組蛋白H4K16乙醯化決定未來基因激活
    撰文 | 胖胖企鵝在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之前,靜態基因組經過重編程過渡到轉錄活性狀態。在此過程中,組蛋白乙醯化對於促進轉錄激活非常重要。與其他組蛋白促進轉錄激活不同,H4K16ac在體外抑制染色質壓縮,但在ZGA前這種修飾作用的動態平衡與生理意義尚不明確。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在減數分裂後的精子細胞中,Kcr高豐度集中在性染色體上標記睪丸特異性基因,其中包括大量性染色體活性基因。  新研究首次報導了新型蛋白質琥珀醯化修飾後發現的又一種新型的蛋白質修飾方式----賴氨酸巴豆醯化修飾,並闡述了其生物學功能。證明該修飾能與活性轉錄啟動區域和增強子密切作用,並與減數分裂後期精子細胞中性染色體的活性基因密切相關。
  • Molecular cell:去甲基化酶也能促進泛素化,到底怎麼回事?
    2015年3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徐彥輝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molecular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 Cell:乙醯化在基因活性調節中的機制
    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及脫乙醯基酶(HDAC)調節組蛋白和轉錄因子的乙醯化水平,從而在控制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乙醯化是組蛋白激活開始轉錄的標記,可以說HATs是基因表達被激活的標記,而HDACs是基因表達失活的標記。在本研究中,Zhao教授研究小組通過全基因組掃描的方式鑑定與乙醯化組蛋白相關的活性基因。
  • Cell | 轉錄過程中DNA超螺旋的功能 ​
    是基因表達的關鍵一步。」,對轉錄過程的動態提出了新穎的調控機制。但兩種模型都指向同一個結論即:轉錄起始效率與轉錄延伸效率正相關。 為了檢驗這一觀點是否正確,作者們使用經典的基因調控模型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已有的文獻作者們發現,基因與基因之間RNAP的數量各不相同。啟動子強度在基因之間存在一個非常廣泛的分布【1】。
  • 每日摘要:植物TTL蛋白介導BR信號轉導調控(Plant Cell)
    Phenotypic, molecular and genetic analyses show that TTL proteins are positive regulators of BR signaling in Arabidopsis.
  • 微生物所張福萍研究組在效應性Treg細胞分化的轉錄調控方面取得...
    已有研究發現TCR信號對效應性Treg細胞穩態及功能的維持至關重要,然而其具體的調控機制目前還不清楚。E蛋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調控胸腺細胞發育的轉錄因子,可以結合到靶基因的「E-box」區,作為轉錄激活因子或轉錄抑制因子,進而調控靶基因的轉錄。
  • 火炬松管胞形成中VNS-NAC結構域轉錄因子的作用
    擬南芥中導管細胞的分化受一組NAC(NAM,ATAF1/2和CUC2)轉錄因子調控,構成維管相關NAC結構域(VND)家族。VNDs調節SCW形成和PCD所需基因的表達。然而,對管胞分化的轉錄調控,研究較少。本論文對火炬松VND同源基因(PtaVNS)進行了功能分析。從火炬松基因組中鑑定了5個PtaVNS基因,其中4個在有管胞的組織中高表達,比如莖尖和發育中的木質部。
  • Molecular Cell導讀:基因組穩定性、基因編輯等
    撰文 | 鹹姐責編 | 十一月北京時間2020年9月4日,Molecular Cell在第79卷第5期共發表11篇研究性文章,內容涉及基因編輯、蛋白質應激、轉錄調控、細胞信號、基因組穩定性以及姐妹染色單體聚合。
  • Cell:揭示染色質調節蛋白特異性組合調控染色質活性
    Bradley Bernstein和Aviv Regev領導的研究小組集中研究染色質---與DNA相結合的促進基因表達的非基因物質---和協調染色質活性的特異性調節物,其中Bradley Bernstein是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準會員,而Aviv Regev是布洛德研究所核心成員,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科學》發表同濟大學高亞威教授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 《科學》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
    為發育和疾病的調控和靶點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1月17日,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高亞威教授聯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韓大力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染色體相關RNA上的m6A 修飾參與染色質狀態與轉錄活性的調控》,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 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NFAT家族蛋白包含5個轉錄因子(NFATc1-NFATc4以及NFAT5)。它們擁有相似的結構域以及結構特徵。NFAT蛋白包括一個N端的反式激活結構域,一個調節結構域,一個DNA結合結構域以及一個C-端的反式激活結構域。調節結構域中含有多個絲氨酸/蘇氨酸基序,能夠被多種激酶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