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2016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NFAT(Nuclear Factors of activated T cells)最初被發現是T細胞激活的關鍵調節因子。NFAT家族蛋白包含5個轉錄因子(NFATc1-NFATc4以及NFAT5)。它們擁有相似的結構域以及結構特徵。NFAT蛋白包括一個N端的反式激活結構域,一個調節結構域,一個DNA結合結構域以及一個C-端的反式激活結構域。調節結構域中含有多個絲氨酸/蘇氨酸基序,能夠被多種激酶磷酸化。在未激活的情況下,NFAT被激酶磷酸化後能夠阻止其進入細胞核中,一旦T細胞被激活,鈣信號的流入能夠激活更多鈣依賴的激酶,從而促進NFAT的入核與轉錄調控。

NFAT不僅對於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而且參與了其它很多過程,包括幹細胞的分化以及腫瘤的惡化等等。因此,了解NFAT轉錄因子的精細調控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方向。

IKKe是一類誘導型的IKK,最初發現其參與了病毒感染引發的幹擾素釋放的過程。此外,IKKe還被認為是一類原癌基因,它參與了多種癌症的發生與惡化。更重要的是,IKKe參與了T細胞介導的NF-kB的激活。

為了研究Ikke在T細胞激活後介導NFAT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來自南加州大學的Pinghui Feng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首先,作者研究了IKKe在DNA病毒感染過程中的作用。他們利用皰疹病毒感染小鼠,並分析了病毒的複製情況。結果顯示:IKKe缺失突變的小鼠中病毒的複製能力受到了明顯的抑制。

之後,作者發現IKKe缺失突變體小鼠在病毒感染後體內病毒特異性CD8 T細胞的數量相比野生型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IKKe對於CD8 T細胞的激活具有一定的負向調節作用。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作者利用shRNA的技術敲低了Jurkat細胞中IKKe的水平,並檢測了IL-2等基因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IKKe表達量的下調確實能夠抑制T細胞的活性。

進一步,作者利用NFAT報告系統檢測了IKKe在NFAT激活信號通路中的作用。隨著IKKe表達水平的提高,作者發現NFAT的活性開始下降,這說明IKKe能夠抑制NFAT的活化。具體地,IKKe能夠直接或間接地造成NFATc1蛋白的磷酸化,而失去催化活性的IKKe則沒有活化NFATc1的能力。

接下來,作者通過體外實驗證明了IKKe的激酶活性與T細胞的活化之間具有明顯的反向相關性。而IKKe活性的抑制能夠提高抗腫瘤T細胞的活性,進而降低腫瘤的嚴重程度。

最後,作者通過體內試驗證明,在持續感染病毒或患有腫瘤的小鼠體內,CD8 T細胞內的IKKe得到了激活,這也許是上述疾病難以通過免疫療法治癒的原因之一。(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http://dx.doi.org/10.1016/j.celrep.2016.05.083

PMC:

PMID:

IκB Kinase ε Is an NFATc1 Kinase that Inhibits T Cell Immune Response

Junjie Zhang, Hao Feng, Jun Zhao, Emily R. Feldman, Si-Yi Chen, Weiming Yuan, Canhua Huang, Omid Akbari, Scott A. Tibbetts, Pinghui Feng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NFAT) is crucial for immune responses. IKKε is an IκB kinase (IKK)-related kinase, and the function of IKKε remains obscure in T cells, despite its abundant expression. We report that IKKε inhibits NFAT activation and T cell responses by promoting NFATc1 phosphorylation. During T cell activation, IKKε was transiently activated to phosphorylate NFATc1. Loss of IKKε elevated T cell antitumor and antiviral immunity and, therefore, reduced tumor 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IKKε was activated in CD8+ T cells of mice bearing melanoma or persistently infected with a model herpesvirus. These results collectively show that IKKε promotes NFATc1 phosphorylation and inhibits T cell responses, identifying IKKε as a crucial negative regulator of T cell activation and a potential target for immunotherapy.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人體製造健康t細胞的分子關鍵
    科學家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指出一種基因和蛋白質家族對免疫系統中成熟和功能完備的t細胞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為多發性硬化症和ibd等免疫疾病帶來新的療法。領導這項研究的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的實驗表明,轉錄因子激活蛋白1(AP-1)對於在早期未成熟T細胞的細胞核中設置微生物過程的階段,使細胞能夠正確形成至關重要。為了使T細胞活化和成熟,科學家們說AP-1必須幫助打開染色質,染色質是DNA的扭曲結構,它纏繞並在細胞核中凝結,從而控制細胞。
  • Cell Rep:揭示去琥珀醯化酶SIRT5調控免疫代謝在炎症中的作用和機制
    免疫代謝(immunemetabolism)研究免疫細胞在增殖、分化、應答及轉歸等過程中代謝調控機制及功能,是國際上前沿和快速增長的研究領域,該領域的發展不僅能從理論上深化人們對免疫細胞生物學的理解,同時也展示了在維持機體免疫穩態、腫瘤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重要的應用前景。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王振寧課題組首次揭示「逆生」分子網絡調控機制
    中國醫科大學王振寧教授課題組在已在前期研究中【1】根據細胞形態及關鍵能量代謝調控蛋白複合物mTORC1活性變化,將逆生過程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mTORC1失活,溶酶體增生和細胞自噬積蓄能量並清除受損細胞器;第二階段:細胞開始表達一系列幹細胞相關基因(如SOX9,KLF4,GSII等);第三階段:mTORC1重新激活,細胞進入細胞周期1。
  • 研究發現調控細胞生死轉換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於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
  • Cell Rep:病毒感染過程中的CD8+T細胞
    2016年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8陽性的T細胞在激活之後發生克隆增殖(clonal expansion)可以對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進行清除。CD8+T細胞的激活受到DC(樹突狀細胞)的嚴格調控,然而,DC在傳遞激活信號之前自身也需要成熟化:抗原呈遞能力增強,CD40等輔助因子表達量上升。
  • 【學術前沿】江鵬組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該課題組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p53缺陷細胞內高水平的天冬醯胺合成可直接抑制LKB1-AMPK信號通路活性,進而促進了細胞的增殖和存活(詳見BioArt報導:Nat Comm丨江鵬組揭示腫瘤細胞感知和調控天冬醯胺代謝的機制和功能)。天冬醯胺作為一種終端代謝物被腫瘤細胞大量釋放到細胞外。但是,微環境中的天冬醯胺是否具有生理或病理功能,對此卻鮮有報導。
  • Mol Cell|肖瑞平課題組報導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責編 | 兮AMPK是調節生物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之一,是治療代謝疾病的重要靶點。AMPK感知細胞代謝狀況,葡萄糖、ATP等缺乏引起AMPK激活【1】,促進細胞中能量的產生,並抑制各種消耗能量的生理過程,從而維持細胞的代謝穩態。
  • STM | Beclin1在心肌重編程中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
    但是,心肌細胞重編程的效率較低,分子機制不甚清晰,極大限制了該技術的轉化研究。研究人員首先發現自噬在iCM重編程的早期被激活(第三天開始),然而自噬的激活又可以促進iCM的重編程。其次,敲低Atg5會顯著抑制重編程中自噬的誘導並降低iCM重編程效率,這表明iCM重編程需要Atg5依賴的自噬調節。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Abscisic Acid-Triggered Persulfidation of the Cysteine Protease ATG4 Mediates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by Sulfide 研究論文,揭示了H2S通過過硫化修飾抑制ATG4a蛋白酶活性,從而負調控細胞自噬的機制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NB-NLR (nucleotide-binding/leucine-rich repeat) 類蛋白受體通過識別病原體效應分子(effector),激活ETI【1】。在感染部位,ETI快速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 (PCD),以限制病原體的生長。
  • 《Nature》報導T細胞功能調控的關鍵轉錄因子
    T細胞功能失能的分子機制會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轉錄組及表觀組學手段,發現功能缺陷的T細胞 [Dysfunctional T cell], 包括免疫耐受T細胞 [Tolerant T cell] 和慢性感染和腫瘤微環境導致的耗竭T細胞 [Exhausted T cell], 都特異性穩定高表達轉錄因子NR4A1。NR4A1對於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免疫都起著關鍵負調控作用。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瑞士義大利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Roger Geiger團隊,在《Nature immunology》發表題為「Dynamics in protein translation sustaining T cell preparedness」的研究論文。作者通過轉錄組+蛋白組學技術揭示了人類天然和活化T細胞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
  • NCB:清華江鵬課題組發文報導T細胞感知微環境天冬醯胺的分子機制和功能
    to potentiate CD8+ T cell activation and anti-tumour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本項研究工作揭示了天冬醯胺作為信號分子促進了 TCR 信號轉導,從而參與 T 細胞的激活以及適應性免疫的調控過程;同時也揭示了 LCK 是 T 細胞內天然的天冬醯胺感受器,為深入理解微環境中天冬醯胺的功能提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 趙瑚團隊揭示牙周膜幹細胞激活的分子機制
    由於缺乏可靠的體內標記和小鼠模型,我們對體內PDLSCs的定位、定量、生物學特性以及調控機制所知甚少。Gli1+幹細胞的激活。缺牙後牙周組織的丟失是一個重要的口腔臨床問題,但其相關通路和機制尚不明確。Gli1+牙周膜幹細胞標記的成功鑑定為研究機械力如何調控間充質幹細胞提供了一個獨特模型。作者通過單側拔牙建立了去咬合力的小鼠模型。與未拔牙側相比較發現,在去咬合力一側磨牙牙周膜內,Gli1+幹細胞幾乎保持原位停止增殖,同時缺牙側頜骨出現骨質疏鬆和牙周組織吸收等表現。
  • Cell:關於抗癌熱門靶點CTLA-4的分子機制
    CTLA-4的全稱叫做細胞毒性T細胞相關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 protein-4),它是T細胞表面表達的一類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與CD28的功能類似,在T細胞激活過程中,CTLA-4能夠與APC表面的CD80/CD86特異性結合來激活下遊信號。
  • 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揭示藍光受體CRY2激活的分子機制
    Nature Plants | 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揭示藍光受體CRY2激活的分子機制責編 | 逸雲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殷平教授實驗室在Nature Plants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photoactivation of Arabidopsis CRY2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植物藍光受體隱花色素CRY2光激活的分子機制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Nature Chem Biol | 張餘研究組揭示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以下文章來源於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作者CEMPS2020年9月28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餘研究組題為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其對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說,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