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病毒感染過程中的CD8+T細胞

2020-11-23 生物谷

2016年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CD8陽性的T細胞在激活之後發生克隆增殖(clonal expansion)可以對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進行清除。CD8+T細胞的激活受到DC(樹突狀細胞)的嚴格調控,然而,DC在傳遞激活信號之前自身也需要成熟化:抗原呈遞能力增強,CD40等輔助因子表達量上升。能夠誘導DC成熟的刺激包括模式受體-配體信號以及炎性因子等。另外,DC通常需要CD4+ T細胞輔助才能夠獲得完全激活CD8+ T細胞的能力。這一過程被稱為"T 細胞輔助(T cell help)",需要CD4+ T細胞與DC細胞表面的CD40的結合來實現。

然而,CD4+T 細胞並非在所有CD8+ T細胞激活的過程中都必不可少。例如,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的激活就不依賴於CD4+ T細胞的輔助。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比如單純性皰疹病毒(HSV)感染或者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CD8+ T細胞的激活則需要CD4+ T細胞的輔助。

 

之前的研究發現CD4+T細胞的依賴性與I型幹擾素的釋放強度也有聯繫。研究顯示,通過提高IFN-a/b的刺激強度,能夠降低CD8+ T細胞激活時對CD4+ T細胞的依賴程度。另外,如果人為地阻斷IFN的釋放,能夠提高LCM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激活對CD4+ T細胞的幫助。這些現象使得研究者們猜測CD4+細胞的刺激與炎性因子的刺激能夠相互取代,共同調節CD8+T細胞的激活。然而,這方面還沒有直接證據。

 

前人的研究證明,CD4+ T細胞對DC的刺激能夠上調DC分泌IL-12,IL-15以及IFN-a/b的水平。針對上述的實驗結果,來自墨爾本大學微生物與免疫系的Sammy Bedoui希望對這一現象背後的機製做系統的研究。

 

首先,他們向野生型與MNC-II缺陷型小鼠皮下接種了HSV。7天之後,他們檢測了小鼠體內HSV特異性CD8+ T細胞的增殖水平。結果顯示,相比於野生型,突變體小鼠體內針對HSV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的水平明顯較低。由於MHC-II的缺陷實際上影響了CD4+ T細胞的激活。這一結果說明在HSV感染過程中CD8+ T細胞的激活依賴於CD4+T細胞的輔助。

 

之後,作者猜測CD4+ T細胞是否影響了DC的成熟與激活。之後,他們對野生型小鼠進行皮下接種HSV試驗。兩天以後,研究者們檢測了小鼠體內的DC的成熟情況。流式結果顯示,接種後小鼠淋巴結內的DC 表面的MHC-II以及CD40表達量上升,體外的T細胞增殖實驗也證明了這部分MHC-IIhigh的DC確實具有激活HSV特異性CD8+ T細胞的能力。然而,之後作者利用CD4抗體將CD4+T細胞清除,發現CD4+T細胞的缺失並不會影響DC成熟的比例。這一結果表明CD4+ 並不會影響DC的激活。

 

由於之前的研究將重點放在了IL-12,IL-15,以及IFN-a/b三類細胞因子上,作者也希望了解CD4+T細胞的刺激能否改變這三類細胞因子在DC中的表達量。首先,作者通過比較野生型與三類細胞因子受體缺失突變體小鼠在HSV感染後CD8+ T細胞的激活程度,結果表明IL-15以及IFN-a/b的分泌對於CD8+T細胞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之後,作者利用輻照+骨髓重建的方法比較了對照組與DC特異性IL-15缺失突變體產生CD8+T細胞的能力,結果表明,DC分泌的IL-15對於CD8+ 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接下來,作者又證明了在HSV感染過程中,DC需要接受IFN-a/b的刺激獲得完全的激活能力,而激活後的DC又能分泌大量IL-15。

 

那麼這與CD4+T細胞又有神馬關係呢?作者發現CD4+T細胞對DC的刺激能夠提高其IL-15的表達量。而如果人為地提高IL-15的表達水平,DC對CD4+T細胞額依賴性就會下降,直到完全獨立。

 

以上結果表明CD4+T細胞與天然炎性因子的刺激共同輔助DC完成了CD8+ T細胞的激活。(生物谷Bioon.com)

 

 

 

PMC:

 

PMID:

 

T Cell Help Amplifies Innate Signals in CD8+ DCs for Optimal CD8+ T Cell Priming

 

Marie Greyer, Paul G. Whitney, Angus T. Stock, Gayle M. Davey, Christina Tebartz, Annabell Bachem, Justine D. Mintern, Richard A. Strugnell, Stephen J. Turner, Thomas Gebhardt, Meredith O'Keeffe, William R. Heath, Sammy Bedoui

 

DCs often require stimulation from CD4+ T cells to propagate CD8+ T cell responses, but precisely

 

how T cell help optimizes the priming capacity of DCs and why this appears to differ between varying types of CD8+ T cell immunity remains unclear. We show that CD8+ T cell priming upon HSV-1 skin infection depended on DCs receiving stimulation from both IFN-a/b and CD4+ T cells to provide IL-15. This was not an additive effect but resulted from CD4+ T cells amplifying DC production of IL-15 in response to IFN-a/b. We also observed that increased innate stimulation reversed the helper dependence of CD8+ T cell priming and that the innate stimulus, rather than the CD4+ T cells themselves, determined how ''help'''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priming response by DCs. These findings identify T cell help as a flexiblemeans to amplify varying suboptimal innate signals in DCs.

 

相關焦點

  • 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在未激活的情況下,NFAT被激酶磷酸化後能夠阻止其進入細胞核中,一旦T細胞被激活,鈣信號的流入能夠激活更多鈣依賴的激酶,從而促進NFAT的入核與轉錄調控。NFAT不僅對於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而且參與了其它很多過程,包括幹細胞的分化以及腫瘤的惡化等等。因此,了解NFAT轉錄因子的精細調控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方向。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感染和惡性腫瘤會引起組織駐留CD8+T細胞的異質性
    感染和惡性腫瘤會引起組織駐留CD8+T細胞的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42:27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Ananda W. Goldrath、Kyla D.
  • :B肝病毒感染中T細胞免疫應答與耐受研究獲進展
    T細胞免疫,特別是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在控制B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慢性B肝感染中,高濃度的病毒抗原長期作用是誘導T細胞免疫耐受和特異性T細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直接導致病毒持續性感染和病毒難以清除。但長期以來,B肝慢性感染中T細胞抗病毒功能缺陷與免疫耐受的調控機制並不清楚,這阻礙了進一步設計有效的針對性免疫治療方案和藥物。
  • Cell Rep:皰疹病毒增強複製感染能力機制
    來自維斯拓研究院(The 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的感染會引發機體細胞染色體端粒的重排,該研究或揭示了諸如皰疹病毒等病毒如何利用端粒重排的模式來抵禦其它病毒並進行病毒自身的複製。
  • Cell:新研究揭示EB病毒潛伏感染新機制
    圖片來自Cell, 2021, doi:10.1016/j.cell.2020.12.022EBV在B淋巴細胞中建立終生的、潛伏的感染,可促使不同癌症類型的發展,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NPC)和霍奇金淋巴瘤。EBNA1是這些癌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靶點,這是因為它在所有EBV相關腫瘤中表達,在腫瘤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活性,而且在人體內沒有類似的蛋白。
  • Cell Stem Cell:吸菸如何加劇新冠病毒對肺部的感染
    2020年1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使用由人類幹細胞產生的呼吸道組織模型確定了吸菸如何加劇SARS-CoV-2對呼吸道組織的感染。
  • Cell Rep Med:揭示免疫系統在重症COVID-19感染過程中扮演的關鍵...
    2020年8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重症COVID-19患者機體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進行深入分析識別出了多種細胞類型,其在機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的免疫反應過程以及嚴重病例機體所產生的過度炎症反應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J immunol:IL-10 在病毒急性感染中的作用
    在慢性的病毒感染過程中,IL-10信號能夠引發T細胞的衰竭,而IL-10信號的阻斷則能夠促進T細胞的反應以及病毒的清除。此外,IL-10以及PD-1聯合阻斷療法能夠提高LCMV病毒感染過程中抗病毒T細胞的反應並加快病毒的清除進程。另一方面,IL-10能夠與IL-4以及TGF-b結合抑制活化的CD8 T細胞中IFN-r的產生。
  • CELL:方向錯誤?新冠病毒更應注重T細胞反應?
    在一項小型研究中,恆河猴模型獲得了防止再感染的保護。儘管現在還處於實驗的初期,而且這種免疫力可能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對於擁有有效疫苗而言,產生能夠防止再次感染的免疫應答也是疫苗設計成功的一大關鍵。 眾所周知,CD8T細胞、CD4 T細胞和B細胞在清除大多數病毒感染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揭示慢性感染過程中早期前體T細胞的功能
    科學家揭示慢性感染過程中早期前體T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5 14:39:22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xel Kallies和Daniel T.
  • Cell Stem Cell:寨卡病毒也感染成體神經祖細胞
    2016年8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懷孕期間感染上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的媽媽產下的嬰兒中出現的小頭畸形和相關的出生缺陷被認為是正在發生的寨卡病毒爆發所導致的最為嚴重的後果。
  • 組織駐留型CD8+記憶T細胞塑造次級T細胞反應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獨特的譜系示蹤小鼠模型,該模型利用了T細胞中TRM定義的轉錄因子同源物Blimp-1(Hobit)來確定次級反應中TRM後代的命運。再感染後,循環中相當一部分次級記憶T細胞在TRM細胞的下遊發育。這些經歷過組織的前TRM細胞與效應記憶T細胞群體具有表型特性,但在轉錄和功能上不同於其他次級效應記憶T細胞。
  • Cell:神經系統或在抵禦腸道感染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2020年1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友好的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和平微妙的共存依賴於免疫細胞和腸道內壁細胞之間高度協調信息的交換,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兩種特殊的細胞類型或對於抵禦機體危險感染的抗菌化合物的產生非常重要。
  • Cell|新技術讓我們看得到RNA病毒翻譯和複製的動力學過程
    與此同時,細胞自己也有一套檢測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機制,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RNA病毒會關閉宿主的翻譯和轉錄,妨礙宿主抗病毒反應。因此,病毒感染能夠成功是否就取決於最初幾個小時中病毒翻譯複製和宿主抗病毒信號間的動力學競爭呢?然而,目前的方法還無法靈敏地對病毒入侵初期的變化進行觀察。
  • J immunol:病毒感染中多重抑制性信號阻斷CD8 T細胞活性
    文獻來源:J Immunol 2016 Jun 3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偏肺病毒,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且會引起極高的發病率與致死率。在醫院中,會受到偏肺病毒二次感染的患者大多為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紊亂、愛滋病以及早產等等。
  • Cell:對伊波拉病毒進行單細胞研究,揭示了這種病毒的致命策略
    2020年11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伊波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體之一。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伊波拉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改變宿主免疫反應以有利於自己的新細節。
  • 病毒抑制藥物REP 2139已進入3期臨床!
    B肝疫苗不是萬全之策儘管目前存在有效的B肝疫苗,但超過2.9億人為HBV慢性感染,每年導致超過80萬人因HBV死亡。慢性感染HBV後,HBsAg是人體內量最大的病毒抗原。HBsAg也是B肝五項檢查中的第一項,構成了病毒的多種形式,如亞病毒顆粒和病毒顆粒的包膜。在HBV慢性感染過程中,HBV亞病毒顆粒(SVP)比感染性病毒顆粒的量多得多,是血液中HBsAg的主要來源。
  • Cell:人類病毒相互作用的結構知識圖譜
    在分子水平上,病毒侵入細胞後,利用複雜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PPI)來操縱細胞過程(內吞作用、轉錄和限制核運輸、蛋白質翻譯和分泌過程等
  • 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強烈的CD4+和CD8+記憶T細胞
    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強烈的CD4+和CD8+記憶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9 17:12:53 英國牛津大學Tao Dong研究團隊發現,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SARS-CoV-2引發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