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技術讓我們看得到RNA病毒翻譯和複製的動力學過程

2020-11-16 BioArt

撰文 | Victoria

責編 | 兮


我們耳熟能詳的冠狀病毒、寨卡病毒、諾如病毒、登革熱病毒等等都是正鏈RNA(+RNA)病毒家族的成員,這一年來,我們已經看到,+RNA病毒感染帶來的不僅僅是健康威脅、還有巨大的社會負擔。然而,針對大多數+RNA病毒感染的治療方案,目前看來是太少了。


大多數+RNA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會執行病毒RNA(vRNA)的翻譯、複製、包裝等多個過程,這些過程的切換對於病毒後續的繁殖至關重要【1,2】,但是翻譯複製切換的機制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


與此同時,細胞自己也有一套檢測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機制,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RNA病毒會關閉宿主的翻譯和轉錄,妨礙宿主抗病毒反應。因此,病毒感染能夠成功是否就取決於最初幾個小時中病毒翻譯複製和宿主抗病毒信號間的動力學競爭呢?然而,目前的方法還無法靈敏地對病毒入侵初期的變化進行觀察。


2020年11月13日,荷蘭烏得勒支大學Frank J.M. van KuppeveldMarvin E. Tanenbaum研究團隊聯合在Cell雜誌上發表題為Translation and Replication Dynamics of Single RNA Viruses的研究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的單分子成像分析技術—VIRIM,以此來研究+RNA病毒的翻譯、複製,以及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利用這項技術,作者既觀察到了病毒在翻譯和複製過程中的動力學特徵,又找到了其中的瓶頸,為未來抗病毒的研究提示了可能的切入點。



作者開發的這種新的單分子成像技術VIRIM全稱為病毒感染實時成像(virus infection real-time imaging)技術,用以研究單個RNA病毒在活細胞中的翻譯和複製,這項技術的基礎是作者在2014年開發出的SunTag螢光報告系統【3】,作者將N端5個SunTag重複序列插入腸病毒CVB3,SunTag-CVB3完全能夠再現野生型CVB3感染的動態過程,實現螢光實時成像(圖1)


圖1:單分子成像技術VIRIM原理圖


這個成像系統幫助作者觀察到了CVB3感染的翻譯和複製中相互協調的動力學過程(圖2)。在大多數RNA病毒的傳播過程中,先天抗病毒應答中最顯著的是IFN信號轉導【4】。作者檢測了IFN信號隨病毒感染時間的變化,發現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競爭發生在感染早期,CVB3誘導的宿主細胞變化在感染後迅速發生,IFN信號阻滯、宿主細胞翻譯停止以及核轉運障礙在感染後幾分鐘內出現,1~3小時內完成病毒的初次感染。作者將這種感染過程在宮頸癌細胞、肺癌細胞、腸道類器官中都做了驗證,證明了病毒感染的動力學過程具有普適性。但是在同一時間,單個細胞之間是具有異質性的。


圖2:早期CVB3感染的5個階段(phase1是vRNA的翻譯;phase2是vRNA的複製;phase3是新和成的+RNA的翻譯;phase4中的+RNA在準備新一輪的複製,同時一部分vRNA還在複製;phase5又是一波新+RNA的合成和翻譯。)


利用VIRIM技術,作者還確定了病毒成功感染的重要瓶頸。病毒RNA一旦成功複製,病毒就會大量複製;而如果轉入的病毒RNA複製失敗,病毒感染就會消失。因此,vRNA的複製是早期抗病毒信號的重要事件,同時,也是宿主發揮其抗病毒活性的重要靶點,這段時間的病毒信號轉導過程也是未來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圖3:作者的思路圖


病毒感染的單分子成像技術VIRIM是研究病毒複製和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它能夠讓我們觀察到病毒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不同狀態(圖3),作者認為這項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多種RNA病毒的研究。同時,作者推測自己的新技術未來還可以用於觀察解析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制,幫助篩選在病毒早期感染時具有特定作用的新藥物。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0.019


製版人:十一


參考文獻


1. Baggen, J., Thibaut, H.J., Strating, J.R.P.M., and van Kuppeveld, F.J.M. (2018). The life cycle of non-polio enteroviruses and how to target it. Nat. Rev. Microbiol. 16, 368–381.

2. de Wit, E., van Doremalen, N., Falzarano, D., and Munster, V.J. (2016). SARS and MERS: recent insights into emerging coronaviruses. Nat. Rev. Microbiol. 14, 523–534.

3. Tanenbaum, M.E., Gilbert, L.A., Qi, L.S., Weissman, J.S., and Vale, R.D. (2014). A protein-tagging system for signal amplification in gene expression and fluorescence imaging. Cell 159, 635–646.

4. Belkowski, L.S., and Sen, G.C. (1987). Inhibition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al mRNA synthesis by interferons. J. Virol. 61, 653–660.

相關焦點

  • 新方法可研究單RNA病毒的翻譯和複製動態
    新方法可研究單RNA病毒的翻譯和複製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6 15:24:48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Marvin E.
  • Cell綜述: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由多個研究團隊進行的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查互為補充,共同揭示了新冠病毒生物學的新見解,包括病毒進入、翻譯、複製、排出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基因等各個方面。  他們將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進行比較,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 Cell:揭曉新冠病毒轉錄組及RNA修飾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種帶有包膜的病毒,帶有一個約30 kb的正義單鏈RNA基因組。SARS-CoV-2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均屬於β冠狀病毒屬。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研 究 內 容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通過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全酶(亞基nsp7/nsp82/nsp12)與一系列輔助因子一起進行複製和轉錄,而這其中nsp13解旋酶是整個RNA複製過程中的重要組分之一。
  • 分子寄生蟲技術能干擾病毒複製?這可能是抵抗新冠的另一種方法
    從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寄生蟲只是寄生物中的一個種類,而原文報導裡的molecular parasite應該翻譯成分子寄生物,如果翻譯成了分子寄生蟲,就變成了一個專有的學科的名字。 所以小夥伴問的問題其實是國內媒體翻譯的鍋。解決掉翻譯問題以後,應該是如何運用缺損性幹擾顆粒技術來治療新冠病毒?
  • 研究人員利用化學和病毒學來揭示病毒蛋白如何抑制病毒複製
    、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病毒如何複製的新信息。根據他們的研究,研究小組說這些病毒似乎破壞了他們自己的基因組複製機制。 CSU的研究人員稱這一結果「令人驚訝」,並表示這些發現對未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開發有一定的意義。 這項研究「motif V調節黃病毒NS3 ATP酶和rna結合裂縫之間的能量傳導」發表在生物化學雜誌2月7日。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B肝新藥開發前提條件,深入認識病毒學,複製過程並不簡單
    B肝病毒的複製,開始於修復並轉化為共價閉合環狀DNA,也就是我常說的細胞核裡面的環狀DNA小染色體cccDNA,它是病毒複製初始模板。穩定的外體cccDNA作為HBV-mRNAs轉錄的模板,隨後轉化成為病毒蛋白。cccDNA被認為是由rcDNA合成的,來自於傳入的病毒離子,並由細胞內的核衣殼補充,核衣殼再把雙鏈DNA基因組運送到細胞核中。
  • Cell: 我們的細胞是如何應對壓力的?
    壓力顆粒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嗎?應力顆粒形成於細胞質中,由大量的信使 rna 和 rna 結合蛋白等大分子組分組成。 應力顆粒的動態特性促使應力顆粒在應力下降時發生分解。 然而,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一個特點是存在非動力的,持久的應力顆粒形式。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
    感染病毒後,黃病毒RNA基因組既要被翻譯產生蛋白,也必須作為新基因組轉錄的模板。翻譯所需的核糖體和轉錄所需的病毒聚合酶沿基因組RNA以相反的反向起始,存在碰撞和複製失敗的風險。雖然黃病毒基因組RNA通常是線性的,但其5』和3』UTR區可以鹼基配對,促使基因組RNA形成環狀,而5』和3』UTR區鹼基配對對於其複製是必需的。
  • 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由多個研究團隊進行的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查互為補充,共同揭示了新冠病毒生物學的新見解,包括病毒進入、翻譯、複製、排出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基因等各個方面。他們將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進行比較,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 Cell:人類病毒相互作用的結構知識圖譜
    在分子水平上,病毒侵入細胞後,利用複雜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網絡(PPI)來操縱細胞過程(內吞作用、轉錄和限制核運輸、蛋白質翻譯和分泌過程等
  • Nature重磅: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對新冠病毒進行工程設計和再生
    來自瑞士的研究團隊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於酵母的合成基因組學平臺的強大功能,它可以從基因上重建多種RNA病毒,包括冠狀病毒科、黃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的成員。將病毒分離物、克隆病毒DNA、臨床樣本或合成DNA通過轉化重組技術(transformation associated recombination)在釀酒酵母中一步組裝可以獲得病毒亞基因組片段。
  • 生物遺傳進化:DNA複製轉錄翻譯逆轉錄和RNA複製
    生物遺傳進化:DNA複製轉錄翻譯逆轉錄和RNA複製 2012-12-06 18:48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第九中學  作者:辛建福
  • Cell|伊波拉病毒病單細胞圖譜分析揭示了病毒與宿主的動態變化
    最近,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和Cy-TOF的蛋白質定量技術使病毒感染分析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這些方法可以量化單個細胞類型和表達圖譜,通過量化細胞內的病毒RNA,scRNA-seq可以比較宿主中感染和未感染的細胞之間的基因表達差異和炎症因子環境中感染所造成的直接影響。
  • Cell:新研究揭示EB病毒潛伏感染新機制
    圖片來自Cell, 2021, doi:10.1016/j.cell.2020.12.022EBV在B淋巴細胞中建立終生的、潛伏的感染,可促使不同癌症類型的發展,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NPC)和霍奇金淋巴瘤。EBNA1是這些癌症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靶點,這是因為它在所有EBV相關腫瘤中表達,在腫瘤發生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活性,而且在人體內沒有類似的蛋白。
  • 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雖然遺傳信息通常編碼在DNA中,並通過D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但是RNA也可以作為遺傳物質通過R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人們已經描述了兩類蛋白催化的RNA複製系統。在第一種RNA複製系統中,專門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複製流感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RNA病毒的基因組。
  • Cell:對伊波拉病毒進行單細胞研究,揭示了這種病毒的致命策略
    2020年11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伊波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體之一。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伊波拉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改變宿主免疫反應以有利於自己的新細節。
  • 病毒複製過程
    1 病毒的種類   雙鏈DNA病毒、單正鏈DNA(+DNA) 病毒、雙鏈RNA病毒、單正鏈RNA(+RNA) 病毒、單負鏈RNA(-RNA) 病毒和逆轉錄病毒。2 病毒的複製    病毒為顆粒狀的非細胞結構,極其微小,通常以納米為單位,營寄生生活。
  • 賽默飛: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感染致病機制的亮點研究
    host cell proteomics  reveal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的最新論文。研究人員在病毒感染細胞後的2h、6h、10h和24h,分別用定量PCR技術測量上清液中的病毒RNA拷貝數,發現感染後SARS-CoV-2 RNA數量不斷增加(圖1B)。這表明病毒在細胞中經歷了完整的複製周期,成功建立了功能性的SARS-CoV-2細胞培養模型,該模型可以用於研究細胞中SARS-CoV-2生命周期的不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