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綜述: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2021-01-15 網易

  2020年1月31日,Cell Press新型冠狀病毒資源中心正式開放。

  近期,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們從基因編輯學的視角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新型病冠狀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該綜述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題目為」A Crisp(r) New Perspective on SARS-CoV-2 Biology」。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微信公眾號對該論文進行了解讀,旨在與廣大科研人員深入分享該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未來的展望,點擊「閱讀原文」或識別下圖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由多個研究團隊進行的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查互為補充,共同揭示了新冠病毒生物學的新見解,包括病毒進入、翻譯、複製、排出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基因等各個方面

  他們將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進行比較,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在過去5年中,基於CRISPR的篩查在細胞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令人矚目的發現浪潮,病毒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當然也是其中一個研究熱點(Puschnik et al., 2017)。

  許多研究團隊現已開發許多使用小嚮導(sg)RNA庫轉導的細胞系,這些RNA能使每個細胞的單個基因發生插入或缺失,從而使相應蛋白質的表達或功能失效。

  經過數周的溶細胞病毒存活篩查後,可以得到抗感染和死亡的細胞。

  儘管這種方法無法鑑定出對於細胞存活來說必不可少的促病毒因子,但它仍然是一種可靠的方法,可通過對存活細胞中的基因特異性sgRNA進行測序,發現病毒感染所需的許多宿主因子。

  在本期Cell中,三篇新文章(Hoffmann et al., 2020c; Schneider, et al., 2020; Wang et al., 2020)豐富了新冠病毒感染所需宿主蛋白的清單。

  為了鑑定這些蛋白,這些研究使用了基於CRISPR的存活細胞篩查(Daniloski et al., 2020; Wei et al., 2020)。

  這五個研究團隊使用了幾種不同的sgRNA文庫(Brunello、GeCKO和GeCKOv2),以及源自肺、肝、腎和髓樣細胞的多個人類細胞系或猴細胞系(在某些情況下是通過新冠病毒受體——人源性ACE2的外源表達進行輔助),發現了有關新冠病毒生物學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將為該領域的未來研究奠定基礎。

  這幾個篩查對彼此的發現進行了交叉驗證,其主要方法是鑑定編碼一組蛋白質的相同基因或一組基因,這些蛋白質可在細胞內形成彼此無關的功能複合物或細胞通路

  儘管我們尚不清楚其中許多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確切作用,但它們的亞細胞定位或可提供對新冠病毒生物學的見解。

  這些篩查發現了許多定位於內質網(ER)、ER-高爾基體中間區域(ERGIC)和高爾基體的蛋白質,這些蛋白對於病毒誘導的感染和細胞死亡至關重要,反映了這些細胞結構在SARS-CoV-2結構蛋白翻譯病毒體裝配中的作用。

  在對新冠病毒感染十分重要的ER宿主因子中,相對模糊的蛋白質TMEM41B是其中之一,Hoffmann及其團隊還發現該蛋白是一種對黃病毒科病毒十分重要的宿主因子(Hoffmann et al., 2020)。

  最後,這些研究還確定了另外幾個對於病毒生命周期的「輸出」階段非常重要的宿主因子。

  儘管尚未明確,最近的研究工作發現溶酶體胞吐作用是冠狀病毒排出感染細胞的途徑之一(Ghosh et al., 2020)。

  有鑑於此,這些篩查中許多看似沒有聯繫的物質,例如胞外複合物、磷脂醯肌醇激酶(PIK3C3、PICfyve),以及其他與內體再循環相關的物質(Commander複合物、Retromer複合物、TMEM106B)——實際上可能通過溶酶體胞吐作用和/或其他胞外通路在病毒粒子進入和/或排出細胞中發揮作用

  這些論文中發現的基因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全面了解新冠病毒的生命周期。

  這說明,未來研究需要探測與病毒蛋白發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因子(例如Wang et al. [2020] 提出的SCAP)、將其與調節病毒蛋白與其他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因子(例如Wei et al. [2020] 提出的SWI / SNF)區分開來。

  在細胞系模型中使用CRISPR技術進行的存活細胞篩查是一個開始,因為在原代人類細胞中探析這些蛋白質和新冠病毒生物學的相關性非常重要,有利於最終揭示新冠病毒在人類體內的具體生理過程

  例如,一項新研究表明,在人體中循環傳播的新冠病毒優先考慮將TMPRSS2介導的刺突激活(Hoffmann et al., 2020a)及細胞膜融合作為進入人肺上皮細胞的主要方式。

  然而,新冠病毒在具有低表達水平TMPRSS2的細胞系(例如Vero細胞)中傳代時,往往會選擇在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發生突變的突變體,通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

  上述兩種不同的細胞進入途徑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且可因體內和體外的不同細胞類型而異(Hoffmann et al., 2020b; Simmons et al., 2013)。

  但是,對於使用低水平表達TMPRSS2的細胞系進行的篩查,我們需要謹慎解釋其結果,即內體宿主因子不一定是促病毒的,直到我們在原代細胞中得到驗證。

  篩查中鑑定出的許多基因產物和複合物可能是抗擊新冠的治療靶點

  確實,一些研究提供的數據顯示了可靶向篩查中某些複合物的抗病毒活性(Daniloski et al., 2020; Wang et al., 2020)。

  雖然基因篩查提示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究與這些促病毒宿主因子結合的現有複合物和藥物,我們還需要使用生化篩查發現靶向這些通路的小分子,這或能揭示抗擊新冠病毒感染的新型抗病毒藥。

  最後,許多研究報告了,除新冠病毒之外,某些基因還具有抗擊多種不同冠狀病毒(有時還包括其他家族的病毒)的效力

  這種方法可以確定病毒生物學的共性,從而開發出作用廣泛的抗病毒藥物,幫助我們為下一輪病毒大流行做好準備。

  

  利用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生存細胞篩查鑑定出的促病毒宿主因子

  上圖標明了促病毒蛋白(或多因子複合物)(紅色)及其推定的亞細胞定位(黑色),以及這些蛋白(或複合物)在病毒生命周期中的推定作用(紫色)。

  新冠病毒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後,通過兩種可能的機制進入細胞——內吞或病毒粒子膜與質膜融合

  在細胞質中,RNA基因組進行翻譯和複製,產生亞基因組轉錄RNA。

  結構基因翻譯發生在粗面內質網(ER)中,而病毒體的裝配、成熟和轉錄後修飾發生在整個ER、ER-高爾基體中間區域(ERGIC)和高爾基體網絡中,但具體過程尚不清楚。

  病毒粒子通過溶酶體和/或其他具有胞吐作用的囊泡運輸到細胞表面。

  內體循環以及內體與溶酶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被認為在病毒的排出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明確。

  論文信息:

  論文標題:

  A Crisp(r) New Perspective on SARS-CoV-2 Biology

  論文網址: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25-1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2.0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最新在中心上線的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上的綜述,名為」A Crisp(r) New Perspective on SARS-CoV-2 Biology」,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們從基因編輯學視角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 「基因編輯」技術檢測新冠病毒,獲美國緊急授權
    文丨實習記者 蔣模婷財新記者 馬丹萌 「基因編輯」工具也可用於新冠病毒檢測了。5月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了以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
  • Cell:2021開年第一期,全面聚焦新冠病毒
    2021年Cell第一期正式於1月7日發布,研究文章基本與新冠病毒相關,包括新冠病毒突變體研究、抗體研究、分子機制研究、轉錄複合體電鏡結構解析以及新冠病毒CRISPR基因編輯相關研究。接下來我們將對這些研究進行匯總概述,以饗讀者。
  • Cell:通過CRISPR篩選鑑定出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基因和藥物靶標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0.030。為了更好地理解宿主和病毒遺傳依賴性之間的複雜關係,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分析和實驗方法來驗證他們的結果。這種綜合方法包括基因組編輯、單細胞測序、共聚焦成像以及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組數據集的計算分析。
  • Cell:2016年度最佳文章出爐!(基因編輯、免疫療法、Zika病毒、冷凍電鏡……)
    今年的年度最佳文章合集共囊括了10篇文章和4篇綜述,圍繞CRISPR、免疫療法、類器官、阿爾茲海默症、Zika病毒等研究熱點進行了回顧。年尾將至,各大網站開啟了年終盤點的工作。近日,Cell期刊推出「年度最佳文章」合集。
  • 每經14點丨美國基因編輯豬獲批上市;印度發現6例變異新冠病毒感染...
    每經14點丨美國基因編輯豬獲批上市;印度發現6例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菲律賓禁止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入境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9 14:00:30
  • 西媒:科學家正嘗試將「基因剪刀」用於抗擊新冠病毒
    西班牙每日新聞網站8月6日發表題為《基因編輯工具同樣可以用於抗擊新冠病毒》的文章,編譯如下:基因編輯工具CRISPR(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複系統)已經永遠改變我們進行生物學、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實驗的方式。
  •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除了隔離、藥物和疫苗,面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我們還有什麼新的應對工具?常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展現重要的潛力。
  • 美國緊急授權基因編輯技術來檢測新冠,美國疫情萬分火急?
    根據最新的消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授權了以CRISPR/Cas基因修飾技術為原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在歷史上,這是美國FDA授權的首款該類型試劑盒!​基因編輯技術是21世紀的新興的生物技術,更準確來說,這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人類對目標的基因進行「編輯」,實現人類對特定DNA片段的定向修飾,從而實現既定的一些功能。
  • 看!冷凍電鏡技術如何革新生物學
    其中,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大大降低了結構解析的難度,提高了結構解析的速度。通過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揭示許多之前未能知曉的生物分子細節,幫助人們揭秘眾多的生物學現象。 文/張凱銘 李珊珊 2020年,在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之後的幾個月內,重組表達的刺突糖蛋白、核蛋白的部分結構已被解析。
  • 前瞻基因:冰島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病毒變異速度或加快
    冰島發現全球首例新冠「雙重感染者」 冰島德科德基因公司的主管卡裡·斯特凡松近日在接受新聞採訪時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對冰島新冠肺炎檢測中發現的大約40種新冠病毒變體進行了基因測序,並發現有一人同時感染了兩種新冠病毒變體。
  • 新冠病毒引發的基因武器思考
    新冠病毒讓地球按下了暫停鍵,人類不得不忙於自救,有人說新冠病毒是生物武器病毒洩露,並非來自大自然,但是國內外眾多科研單位都給出否定,雖然我們暫時還不知道新冠病毒來自哪裡,可是不得不引發人類的新思考。2003的非典讓人們恐慌了幾個月,有了非典的案例,人們以為新冠病毒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自然消失,然而事實讓人們更加的擔心,全球的傳播已經讓人們在思考以後怎麼辦,雖然病毒終會被戰勝,但是我們都知道基因對地球生物至關重要,它是一個巨大的生物信息庫,隱藏著人類進化的奧秘,甚至決定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假如新冠就是生物武器,那我們人類的命運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裡。
  • 科普:基因編輯技術和CRISPR
    你知道基因編輯技術嗎?你知道CRISPR技術嗎?你知道20年前的基因編輯核心技術都被掌握在同一家公司手裡嗎?這個創造歷史的混合雜種蛋白,被命名為鋅手指核酸酶,從而正式進入了基因編輯時代。那麼,這本來應該是基因編輯遍地開花的時代,到底為什麼沒有出現那麼多基因編輯後的產物出現呢?因為一家這裡不能說出名字的公司,壟斷了整個市場,將這個技術相關的所有專利都籠絡在這個公司裡,從此研究時都需要通過這個公司授權才行,這也讓基因編輯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限制。
  • 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層皮」!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為何只用了8年時間...
    組委會在新聞稿中將CRISPR/Cas9稱作「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確地改變動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真。這項技術,能否用於治療新冠?
  •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總結展望基因編輯技術的創建與應用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基因組遺傳信息的有害突變與人類遺傳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嚴重影響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則可以通過糾正基因組DNA的有害突變進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人類遺傳疾病的目的
  • 新冠病毒出現D614G變異,是否會毒性增強、使疫苗失效?
    關於新冠病毒變異的話題來自近日報導:印度研究團隊從1536個樣本中發現了73個新冠病變異株;馬來西亞研究者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確認了4例D614G變異株,該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是一般毒株的10倍。 其實,早在今年4月和7月,已有相關學術論文針對新冠病毒的變異進行了詳細且系統的報導。研究鑑定出基因變異位點,並討論了變異帶來的潛在危害。
  • 學術頭條:康復者血漿可清除新冠病毒,瑞德西韋同情用藥結果發布...
    《細胞》發現,新冠病毒的基因組產物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得多今日,《細胞》雜誌上線一篇最新研究論文詳細分析了新冠病毒的RNA。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是RNA生物學專家、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金娜蕊(KIM V. Narry)教授。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史衛峰團隊《細胞》子刊發文:為駁斥「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提供證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團隊在《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描述了最近發現的一種蝙蝠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在基因組某些區域是SARS-CoV-2的近親,它在病毒突刺蛋白的S1和S2亞基的連接處以類似於SARS-CoV-2的方式插入胺基酸。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之前很多結構生物學的研究也都獲得了化學獎;而且,化學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以生物分子作為研究對象。基因編輯技術還會不斷發展。這幾年,有非常多的實驗室都在改進這個技術;現在甚至還可以對 RNA 進行編輯。而且,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寬。2017年,張鋒開發了基於這一技術的病原體檢測技術,類似的技術也應用到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