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B肝病毒感染中T細胞免疫應答與耐受研究獲進展

2020-12-08 生物谷

T細胞免疫,特別是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在控制B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慢性B肝感染中,高濃度的病毒抗原長期作用是誘導T細胞免疫耐受和特異性T細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直接導致病毒持續性感染和病毒難以清除。但長期以來,B肝慢性感染中T細胞抗病毒功能缺陷與免疫耐受的調控機制並不清楚,這阻礙了進一步設計有效的針對性免疫治療方案和藥物。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頌東課題組研究發現,在慢性B肝患者T細胞中,microRNA-146a水平在病毒抗原和炎症因子的作用下明顯上調,microRNA-146a的上調通過靶向Stat1顯著抑制T細胞的抗病毒功能,這為揭示病毒感染導致T細胞功能受損和免疫耐受提供了闡釋。

有趣的是,課題組還發現B肝病毒核心蛋白在60位胺基酸由亮氨酸突變為纈氨酸時會產生一個新的T細胞表位,同時導致病毒複製水平明顯增加。通過臨床資料分析發現,該位點突變導致B肝患者病毒水平和肝臟免疫損傷均急劇升高,提示T細胞免疫應答、病毒複製和肝臟病理損傷三者存在複雜相互作用。

以上研究為揭示B肝慢性感染中T細胞免疫耐受與T細胞介導的「旁觀」效應引發肝損傷提供了新的機制,為進一步了解B肝感染T細胞免疫應答機制和新型藥物設計提供了依據。

成果分別發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 (191:193-301, 2013)和Journal of Virology (doi:10.1128/JVI.00577-13, 2013)。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Journal of Virology  doi:10.1128/JVI.00577-13, 2013

The L60V variation in HBV core protein elicits new epitope-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nd enhances viral replication

Yu Zhang, Yulin Ren, Yan Wu, Bao Zhao, Lipeng Qiu, Xiaodong Li, Dongping Xu, Jun Liu, George F. Gao1 and Songdong Meng

Mutations in the core protein (HBc)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are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ve hepatitis and advanced liver diseas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the L60V variation in HBc that generates a new HLA-A2-restricted CD8+ T cell epitope by screening an overlapping 9-mer peptide pool covering HBc and its variants. The nonameric epitope V60 were determined by structural and immunogenic analysis. The HBc L60V vari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hepatic necroinflammation and higher viral levels, and i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HB patients. Immunization with the defined HBV epitope V60 peptide elicited 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induced liver injury in HLA-A2+/HBV transgenic mice. In addi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both demonstrated that the HBc L60V variation facilitates viral capsid assembly and increases HBV replicat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HBc L60V variation can impact both HBV replication and HBV-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Therefore, our work provides further dissection of the impact of the HBc L60V variation, which orchestrates HBV replication, viral persistence, and immunopathogenesis during chronic viral infection.

相關焦點

  • B肝抗原不應答,免疫耐受的秘密在這裡!
    一、B肝病毒感染與中樞耐受  人體的免疫系統不是生來就成熟的,在這個成熟的過程中需要經歷許多選擇,未成熟的T細胞和B細胞會若能夠識別自身抗原,則會發生對自身的免疫耐受,正常情況下是較為穩定的,保證人體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個過程的漏洞就會被病毒微生物等鑽了空子,逃逸免疫系統的清除,從而產生了免疫耐受。
  • 中國科大在肝臟免疫耐受和B肝病毒免疫逃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中心、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田志剛教授研究組在肝臟免疫耐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B型肝炎病毒(HBV)通過肝臟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擊的新機制。
  • B肝在研新藥進度,真實看待免疫耐受,HepTcell今年進入2期
    小番健康從官方信息查到,Altimmune公司已經獲得美國FDA支持,進一步進行HepTcell研究。原理上,HepTcell屬於治療性B肝疫苗之一,通過主動打破免疫耐受來實現清除體內B肝病毒,B肝主要可以分急性B肝和慢性B肝,慢性B肝患者的免疫耐受狀態是真正導致體內B肝病毒沒有被清除的關鍵,而急性B肝則最常見到的是,體內通過T細胞免疫應答實現清除病毒。
  • 086】為何有支持免疫耐受期慢B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聲音?
    編者按:以往有研究認為基於拉米夫定(LAM)、普通幹擾素α(IFNα)和恩曲他濱等藥物治療免疫耐受期(IT)慢B肝患者,免疫應答情況不佳,不推薦對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然而逐漸有新的研究發現IT患者肝臟病理情況不佳。
  •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田志剛課題組與山東大學藥學院教授張彩課題組合作,揭示了B肝病毒感染導致機體T淋巴細胞免疫耗竭的新機制。
  • 慢性B肝感染過程和免疫耐受清除
    從前人們對B肝大三陽和小三陽認識較為片面,缺乏對免疫狀態的深度了解,導致認識當中存在大三陽病情要比小三陽嚴重的主觀判斷。實際上,還要看他們所處的免疫階段,如果已經發展到免疫清除期,就不宜觀望。B肝DNA突然下降,轉氨酶卻持續升高,大三陽如何判斷方向?
  • B肝在研新藥HepTcell,啟動多國2期,對T細胞重新激活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在研藥物HepTcell,啟動多國第2期臨床試驗。HepTcell為Altimmune公司正在開發的一種新的治療慢性B肝免疫療法,該藥為新的肽鏈型免疫治療藥物,針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方向。
  • B肝小三陽發病原理指什麼,認清免疫狀態,應答與抗病毒有聯繫
    B肝小三陽發病原理指什麼,認清免疫狀態,應答與抗病毒有聯繫當人們認識到,B肝小三陽是否發病、傳染性、B肝病毒複製水平等主要依然與患者的免疫狀態有密切聯繫。因為如果人體免疫系統長期與B肝病毒作鬥爭,即多數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感染B肝者,它們的免疫細胞很難有能力徹底殺滅體內B肝病毒,反而容易導致免疫紊亂,增加細胞突變風險,即今後有肝癌傾向。
  •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
    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來自葛蘭素史克研發人員公布了一種新的治療性候選疫苗(GSK疫苗),它能夠克服B肝病毒誘導的小鼠慢性B肝感染免疫耐受。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GSK研發人員介紹,B肝病毒(HBV)是世界範圍內引起慢性肝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B肝病毒自然感染和免疫反應
    B肝病毒感染後,每一位自然感染者的免疫狀態是不同的,這會導致B肝朝著不同轉歸方向發展。比如,幼年期感染上B肝病毒,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缺乏免疫細胞識別並清除B肝病毒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免疫反應。
  • 莊輝院士:免疫耐受期患者應否治療
    原創 瑞金感染科幹沁怡 瑞金感染科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作了題為「慢性B型肝炎熱點:免疫耐受期患者應否治療」的報告,總結了慢B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臨床管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根據自然病程一般可劃分為4個期,即免疫耐受期(慢性HBV 攜帶狀態)、免疫清除期(HBeAg 陽性CHB)、免疫控制期(非活動HBsAg攜帶狀態)和再活動期(HBeAg 陰性CHB)。
  • 治好B肝,治療時期也很重要!免疫耐受期是否應該開始抗病毒?
    免疫耐受期需要治療嗎? B肝戰友們都知道,B肝的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根據B肝發展過程中患者和病毒的特徵將其分為幾個期。 如果是從小感染HBV的戰友一定經歷過,年輕的時候自己病毒高、HBeAg陽性(大三陽)並且肝功正常,這個時期叫做免疫耐受期。這個時期病毒在體內快速增殖,但並未引起機體嚴重的免疫反應,因此轉氨酶不會升高。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雖然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但B肝新藥的研究仍在繼續,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全球新藥更新有令人驚喜之處,備受期待的Bulevirtide治療丁肝的臨床研究進入III期,治療B肝的還處在IIb期。有5種新藥從臨床I期進入臨床II期研究,還有部分新藥從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I期。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更新至2020年7月)
    一個月的時間,B肝新藥的進展還是有一定驚喜的,3個B肝新藥的出現——治療性疫苗VTP-300處於臨床I期,新型肽段GV1001和口服微生物組藥物CP101處於臨床前研究;部分新藥研究也有一定進展——衣殼抑制劑ABI-H2158進入臨床II期研究,治療性疫苗VBI-2601從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Ib/IIa期研究,第二代衣殼抑制劑ABI-H2158和RNAi療法藥物JNJ3989(ARO-HBV
  • 王貴強教授: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
    2018年3月30日,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的王貴強教授帶來了《慢性B型肝炎診斷難點和抗-HBc定量檢測的研究進展》的報告,醫脈通整理如下。
  • 轉氨酶長期正常,HBV-DNA高病毒載量,B肝進展和轉氨酶平行嗎?
    母嬰垂直傳播,是B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徑,即便在一些無症狀肝功能長期處於正常情況下,HBV-DNA高病毒載量,在許多動物試驗中,都可以發現已有影像學異樣,包含肝區回聲增粗等,都已經達到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標準。轉氨酶長期正常,HBV-DNA高病毒載量,B肝進展和轉氨酶平行嗎?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更新至2020年6月,獨家整理
    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肝霖君根據各大藥企官網更新的產品管線信息及相關網絡資料,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雖然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但B肝新藥的研究仍在繼續,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全球新藥更新有令人驚喜之處,備受期待的Bulevirtide治療丁肝的臨床研究進入III期,治療B肝的還處在IIb期。
  •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
    B肝的治療要掌握時機,雖然在《慢性B肝防治指南》中給了許多推薦治療標準,簡化指南意思,其實就是告訴B肝感染者,在免疫被激活時更符合抗病毒標準,選擇抗病毒以後可以收到效果。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免疫耐受期,是醫藥學界不建議抗病毒的階段。小番健康提醒,指南對慢性B肝提倡的是,長期性和強效性,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應該長時間的用藥來抑制體內B肝病毒水平,避免多未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受到波及。
  •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第一節 免疫耐受的發現
    第十三章 免疫應答(三):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immunologic tolerance)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時所表現的一種異性的無應答狀態(a state of specific unrespons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