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為何有支持免疫耐受期慢B肝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聲音?

2021-01-08 騰訊網

編者按以往有研究認為基於拉米夫定(LAM)、普通幹擾素α(IFNα)和恩曲他濱等藥物治療免疫耐受期(IT)慢B肝患者,免疫應答情況不佳,不推薦對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然而逐漸有新的研究發現IT患者肝臟病理情況不佳。

隨著醫學理念的不斷進步,治療方案的不斷優化,基於現有核苷和幹擾素α類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的IT患者應答良好且遠期結局可獲得顯著改善,慢慢出現了支持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聲音。對此問題的爭議也成為了慢B肝治療的熱點和難點。肝霖君今天將為大家分享支持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最全證據。

現階段,各指南對於IT的定義存在差異(如圖),且均推薦對年紀較輕的IT患者進行監測,只有在組織學上有明顯的炎症或纖維化時才進行抗病毒治療。2017年EASL指南對IT患者的適應症更寬泛,建議30歲以上或有肝癌/肝硬化家族史的IT患者接受治療,而2018年AASLD指南建議40歲以上的患者,尤其是組織學證據表明有明顯肝臟組織學進展的患者考慮開展治療。所有指南均建議對不符合治療指徵的患者進行監測,以便患者在達到治療指徵時及時開始抗病毒治療。

01

免疫耐受期患者仍存在顯著肝臟病理學變化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有證據[5]表明,IT患者仍存在顯著肝臟病理學變化,研究納入161例IT患者,其中肝臟炎症≥ G2者高達53.2%,纖維化≥ S2者佔20.9%。

一項最新的薈萃分析納入1988年-2018年文獻庫中B肝自然史中肝纖維化進展的相關研究[6],分析發現其中987例IT患者中只有33.8%無肝纖維化進展,其餘均有輕微或顯著肝臟病理學變化。

以往肝霖君曾推出系統綜述(相關連結),發現臨床上部分慢性HBV感染者,儘管ALT正常,但在行肝穿刺活檢時,肝組織均有顯著肝臟炎症、纖維化,甚至達到早期肝硬化。基於全球範圍內,慢B肝抗病毒治療覆蓋率極低,其中限制性的治療建議也進一步降低了治療率。若單純根據ALT升高水平和HBV DNA水平來判斷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可能導致許多ALT正常患者錯失治療時機。

因此,從預防組織學進展的角度來講,IT患者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

02

未治療的免疫耐受期患者有肝癌和死亡高風險

Gut上發表的一項韓國研究[7]比較未治療的IT患者和治療的免疫活動期(IA)患者的累積肝癌發生率和死亡/移植髮生率,發現未治療的IT患者顯著更高。多因素分析顯示:未治療的IT患者比接受治療的IA患者有更高的肝癌發生風險(10年:12.7% vs. 6.1%;P = 0.001)。未治療的IT患者比接受治療的IA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或肝移植率(10年:9.7% vs. 3.4%;P< 0.001)

中國臺灣對圍產期感染HBV的患者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8]顯示,在30歲時,肝癌的發生就已經急劇上升。圍產期感染HBV的特點是延長了IT持續時間。事實上,慢B肝患者發生肝癌的時間可能早於30歲,表明肝癌的癌變過程可能始於IT。

Gastroenterology上一項新加坡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9],發現IT患者體內出現高水平的HBV DNA整合和克隆性肝細胞擴增,這表明即使在早期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肝癌的發生也可能正在進行。

03

免疫耐受期兒童患者抗病毒治療後應答情況良好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朱世殊教授等發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一項研究[10]納入69例中國2-16歲兒童IT患者,隨機2:1分為基於幹擾素α治療組(幹擾素α單藥或幹擾素α序貫聯合核苷治療)和未治療組。基於幹擾素α治療組HBV DNA轉陰率、HBeAg血清學轉換率和HBsAg清除率均顯著高於未治療組(73.91% vs. 0%; 32.6% vs. 4.35%; 21.74% vs. 0%)。所有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11]顯示,核苷序貫/聯合幹擾素α治療23例兒童IT患者,78%的患者獲得HBV DNA清除,22%的患者獲得了HBeAg血清學轉換,17%的患者同時獲得了病毒學抑制和HBsAg血清學轉換。

印度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12]再次驗證了這個結果,納入28例兒童IT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核苷序貫/聯合幹擾素α)和34例兒童患者不治療,兩組進行肝穿的患者中F0期肝纖維化佔比無顯著性差異(68% vs. 64%, P = 0.73)。治療組HBeAg血清學轉換率顯著高於未治療組(39.3% vs. 5.9%, P = 0.006),HBsAg清除率也高於未治療組(21.4% vs. 5.9%),治療組所有患者均獲得了病毒學抑制。

04

免疫耐受期患者抗病毒治療具成本效益

一項比較從免疫耐受期開始抗病毒治療與延遲到免疫活性期進行治療的成本效益的研究[13]顯示,從醫療保健系統的醫療成本上來看,IT患者開始抗病毒治療處於高成本效益的邊界;但從社會角度來看,加上生產力損失的成本,從IT期開始抗病毒治療是一種佔優勢地位的策略。

肝霖君有話說

IT患者是否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一直存在爭議,而各國指南對於IT患者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主要體現在HBV DNA不同水平的定義。AASLD2018和2019年中國指南對於IT患者HBV DNA的定義均較高,分別為大於106IU/mL和 2 x 107IU/mL,而APASL2015的定義卻較低(> 2 x 104IU/mL),EASL2017對HBV DNA水平沒有明確界定,且大部分指南對於HBsAg滴度無明顯界定,這就導致臨床上對IT患者的界定不清,部分關於抗病毒治療IT患者應答不佳的研究可能也是基於不同IT定義導致治療方案的選擇不恰當所致,所以基於此開展的關於IT患者的研究也得出一些矛盾的結論。

但是現有很多證據發現IT患者存在顯著肝臟病理學變化,且有肝癌或死亡高風險,這部分人群在現有優化的抗病毒治療方案治療下,也可獲得較高的免疫應答率。現有許多兒童IT患者基於幹擾素α治療獲得較高應答率的證據,這是很受鼓舞的,與其守株待兔,承擔免疫耐受期可能進展為免疫活動期等狀態的風險,不如儘早治療,儘早治癒,降低遠期肝癌風險。當然對於IT患者的治療證據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特別是對於成人患者。在慢B肝臨床治癒已能較好實現的今天,對特殊患者的關注應該更多。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查看)

[1]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MA,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CMA.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ersion 2019)[J]. J Clin Hepatol, 2019, 35(12): 35(12).

[2] Sarin SK, Kumar M, Lau GK, et al. Asian-Pacif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a 2015 update[J]. Hepatol Int, 2016, 10(1): 1-98.

[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lectronic address ee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 2017, 67(2): 370-398.

[4] Terrault NA, Lok ASF, McMahon B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J]. Hepatology, 2018, 67(4): 1560-1599.

[5] 高紅豔, 劉娜, 李春霞, et al. 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耐受期的臨床特徵與肝組織病理學分析[J]. 肝臟, 2018, 23(02): 136-139.

[6] Wang Y, Lin MH, Li HQ. Histologic fibrosis across the natural cour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Liver Int, 2020, 2020 APAPS Abstract (1359).

[7] Kim GA, Lim YS, Han S, et al. High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immune-tolerant-phase chronic hepatitis B[J]. Gut, 2018, 67(5): 945-952.

[8] Beasley RP, Hwang LY, Lin CC,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tis B viru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2 707 men in Taiwan[J]. Lancet, 1981, 2(8256): 1129-1133.

[9] Mason WS, Gill US, Litwin S, et al. HBV DNA Integration and Clonal Hepatocyte Expan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Considered Immune Tolerant[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1(5): 986-998 e984.

[10] Zhu S, Zhang H, Dong Y, et al. Antiviral therapy in hepatitis B virus-infected children with immune-tolerant characteristics: A pilot open-label randomized study[J]. J Hepatol, 2018, 68(6): 1123-1128.

[11]D'Antiga L, Aw M, Atkins M, et al. Combined lamivudine/ interferon-alpha treatment in "immunotolerant" children perinatally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a pilot study[J]. J Pediatr, 2006, 148(2): 228-233.

[12] Poddar U, Yachha SK, Agarwal J, et al. Cure for immune-tolerant hepatitis B in children: is it an achievable target with sequential combo therapy with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J]. J Viral Hepat, 2013, 20(5): 311-316.

[13] Kim HL, Kim GA, Park JA. Anti-vir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olerant-phase chronic hepatitis B may be cost-effective[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 EASL 2019 ( Abstract FRI182 ).

相關焦點

  • 莊輝院士:免疫耐受期患者應否治療
    原創 瑞金感染科幹沁怡 瑞金感染科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作了題為「慢性B型肝炎熱點:免疫耐受期患者應否治療」的報告,總結了慢B肝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臨床管理。而當前APASL、EASL、AASLD三大指南對免疫耐受期(IT-CHB)的定義和治療意見不完全一致:
  •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
    B肝滿意抗病毒效果,認清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統被激活免疫耐受期,是醫藥學界不建議抗病毒的階段。小番健康提醒,指南對慢性B肝提倡的是,長期性和強效性,可以這樣去理解,我們應該長時間的用藥來抑制體內B肝病毒水平,避免多未受到病毒感染的肝細胞受到波及。
  • B肝在研新藥進度,真實看待免疫耐受,HepTcell今年進入2期
    基於上述Phase 1的全球HepTcell試驗比對,Altimmune 公司去年中旬公布,將在2020年開始繼續進行Phase II期臨床試驗。免疫療法,全球醫學界依然還在探索階段,但是無論從進度或可行性都是優於基因編輯。小番健康從官方信息查到,Altimmune公司已經獲得美國FDA支持,進一步進行HepTcell研究。
  • B肝小三陽發病原理指什麼,認清免疫狀態,應答與抗病毒有聯繫
    B肝小三陽發病原理指什麼,認清免疫狀態,應答與抗病毒有聯繫當人們認識到,B肝小三陽是否發病、傳染性、B肝病毒複製水平等主要依然與患者的免疫狀態有密切聯繫。所以,小番健康提醒,B肝小三陽若處於基本無臨床症狀,肝功能、B超、B肝DNA基本維持長期穩定,就應該通過日常培養良好的作息和飲食,才能夠儘量保持良好的免疫狀態,對病情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慢B肝自然感染進程中,患者可能經歷如免疫耐受、免疫清除、低複製、再活躍等階段。
  • 治好B肝,治療時期也很重要!免疫耐受期是否應該開始抗病毒?
    免疫耐受期需要治療嗎? B肝戰友們都知道,B肝的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科學家們根據B肝發展過程中患者和病毒的特徵將其分為幾個期。 2019版B肝防治指南認為,這個時期的患者不用治療,這也和其他國家的指南意見相同。隨著年齡增加,轉氨酶異常後才需啟動抗病毒治療。 但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能證明,處於免疫耐受期的患者同樣需要啟動抗病毒治療。
  • 走出B肝用藥誤區,認識抗病毒長期過程,避免打破免疫平衡
    慢性B肝濫用藥物現象十分普遍,同時,符合抗病毒治療標準反而對肝炎持續進展,聽之任之,導致肝炎進展到失代償期肝硬化甚至肝癌。隨著市面上對B肝治癒宣傳,小番健康認為,應該分析最近幾年B肝藥物使用亂象,並及早糾正這種亂象。
  • 慢性B肝感染過程和免疫耐受清除
    從前人們對B肝大三陽和小三陽認識較為片面,缺乏對免疫狀態的深度了解,導致認識當中存在大三陽病情要比小三陽嚴重的主觀判斷。實際上,還要看他們所處的免疫階段,如果已經發展到免疫清除期,就不宜觀望。B肝DNA突然下降,轉氨酶卻持續升高,大三陽如何判斷方向?
  • B肝抗原不應答,免疫耐受的秘密在這裡!
    我們都知道,B肝肝炎是由於B肝病毒入侵人體所產生的疾病,但是B型肝炎也分急性和慢性,而這慢性B型肝炎便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說的B肝。B肝是一個長期困擾人們健康的疾病,而導致了B肝發展成為慢性疾病的秘密就在於免疫耐受。那麼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說說B肝免疫耐受的秘密。
  •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
    B肝新藥2020研發進展,基於治療性B肝疫苗的代表新藥HeberNasvac已經進入第四期上市期。HeberNasvac也依然還有其他臨床試驗正在進行,CIGB,即古巴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該B肝新藥。
  • 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
    B肝發病不易覺察,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有不同程度肝損傷出現自然感染B肝病毒,可以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複製期或非活動期、再活動期。小番健康提醒,一般處在免疫耐受期的B肝感染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由於免疫耐受期主要特點為免疫不識別,這時肝損傷相對輕微,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肝功能波動和肝病體徵。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雖然新冠疫情影響全球,但B肝新藥的研究仍在繼續,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全球新藥更新有令人驚喜之處,備受期待的Bulevirtide治療丁肝的臨床研究進入III期,治療B肝的還處在IIb期。有5種新藥從臨床I期進入臨床II期研究,還有部分新藥從臨床前研究進入臨床I期。
  • 柳葉刀子刊:慢B肝患者血清ALT驟升的意義|深度綜述
    另一方面,有些ALT驟升持續時間長,伴隨進行性肝損傷,可能導致肝臟失代償或死亡。這種ALT驟升就是一種「壞」現象。 識別和區分「好的」和「壞的」ALT驟升不僅是臨床挑戰,也是理解慢B肝的自然史和達到治療目標的關鍵。這篇綜述將討論ALT驟升的定義和發生機制,以及在在抗病毒治療期間的發生率及管理。
  • 慢性HBV感染免疫控制期抗病毒治療之爭
    但2017版歐洲肝病學會慢性HBV感染臨床管理指南[4]、我國2019版CHB防治指南[5]對該期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無論肝組織是否存在損傷,均建議抗病毒治療。慢性HBV感染免疫控制期患者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依然存在爭議,本文通過對這部分患者診治進展予以總結,給臨床醫生的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其中主要的ImmTAV分子——IMC-I109V現已通過臨床前研究數據支持首次人體試驗。這些數據提供了新穎的免疫治療策略的證據,該策略旨在為慢性HBV感染患者實現快速的功能性治癒。其中臨床前研究顯示VIR-2218靶向HBV基因組的高度保守區域,並在體外試驗中證實有針對HBV的泛基因型效應。同樣,VIR-2218在AAV-HBV小鼠模型中顯示出有效、持續的抗病毒活性。這些數據將是VIR-2218用於治療HBV感染患者的有力證據。
  •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B肝可以轉陰,免疫系統是B肝病毒的天敵
    有的患者患急性B肝,有的成為慢性B肝,還有許多人是B肝攜帶者。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與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有直接關係。1、如果機體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統被激活後能識別B肝病毒,攻擊已感染病毒的肝細胞並清除之,這就導致了急性B肝。由於急性B肝的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良好,經過治療後能達到痊癒.
  • :B肝病毒感染中T細胞免疫應答與耐受研究獲進展
    T細胞免疫,特別是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在控制B肝病毒感染和清除病毒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慢性B肝感染中,高濃度的病毒抗原長期作用是誘導T細胞免疫耐受和特異性T細胞耗竭的直接原因,T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直接導致病毒持續性感染和病毒難以清除。但長期以來,B肝慢性感染中T細胞抗病毒功能缺陷與免疫耐受的調控機制並不清楚,這阻礙了進一步設計有效的針對性免疫治療方案和藥物。
  • 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
    其中主要的ImmTAV分子——IMC-I109V現已通過臨床前研究數據支持首次人體試驗。這些數據提供了新穎的免疫治療策略的證據,該策略旨在為慢性HBV感染患者實現快速的功能性治癒。APG-1387是中國首個、全球領先進入臨床的用於治療B肝的IAP抑制劑。在6月的全球B肝新藥更新中,該藥已進入慢B肝臨床II期研究。 最新EASL2020也公布最新APG-1387的機制研究進展情況。該研究顯示APG-1387可清除不同小鼠模型的慢性HBV感染,並具有獨特的凋亡誘導和免疫調節機制。
  • B肝病毒攜帶者,病毒在持續複製,真不需要抗病毒嗎,會不會爆發
    對於「大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雖然體內病毒在不斷複製,但血漿中的B肝病毒是有半衰期的,這個半衰期為24小時。所以,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即使不進行抗病毒治療,體內的B肝病毒也不會無限制增加。B肝病毒攜帶者,絕大多數處於免疫耐受期,免疫系統並不主動對B肝病毒發動攻擊,也就很少造成肝臟細胞的損害。
  • B肝十年,未經過規範治療,HBV-DNA卻下降說明什麼?
    在面對B肝小三陽到底是否治療問題方向,不能以e抗原陰性及肝功能正常,輕易否定抗病毒治療。在選擇幹擾素或者核苷類藥物時,小番健康提醒,他們都有適應症,應詳細諮詢臨床醫生後才可以開始服用。B肝十年,未經過規範治療,HBV-DNA卻下降說明什麼?
  • 專家:未來5年B肝或可治癒 需進行規範抗病毒治療
    中國網新聞7月26日訊(記者 張豔玲)「C肝完全可治癒,B肝也是可以治療和控制的,但需長期規範抗病毒治療。未來5到10年,B肝或能治癒。」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教授,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賈繼東25日在衛生計生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