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松管胞形成中VNS-NAC結構域轉錄因子的作用

2021-02-26 林間小品

維管植物有兩種類型的導水細胞:導管(在被子植物中)和管胞(在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這些細胞在分化後期通常形成次生壁(SCW)、發生程序性細胞死亡(PCD),從而提高水的傳導效率。

擬南芥中導管細胞的分化受一組NAC(NAM,ATAF1/2和CUC2)轉錄因子調控,構成維管相關NAC結構域(VND)家族。VNDs調節SCW形成和PCD所需基因的表達。然而,對管胞分化的轉錄調控,研究較少。

本論文對火炬松VND同源基因(PtaVNS)進行了功能分析。從火炬松基因組中鑑定了5個PtaVNS基因,其中4個在有管胞的組織中高表達,比如莖尖和發育中的木質部。PtaVNS基因在菸草中瞬時過表達後,誘導菸草葉片細胞中出現SCW沉積,上調火炬松SCW相關的MYB轉錄因子和纖維素合成酶基因的啟動子活性,以及PCD過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啟動子活性。

研究結果表明,PtaVNS蛋白具有轉錄活性,誘導管胞形成過程中SCW形成和PCD發生。同時表明,調控被子植物和苔蘚植物導水細胞分化的VNS-MYB轉錄網絡在裸子植物中是保守的。

Involvement of VNS NAC-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tracheid formation in Pinus taedaVascular plants have two types of water-conducting cells, xylem vessel cells (in angiosperms) and tracheid cells (in ferns and gymnosperms). These cells 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secondary cell wall (SCW) formation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which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conducti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xylem vessel cells is regulated by a set of NAC (NAM, ATAF1/2 and CUC2) transcription factors, called the VASCULAR-RELATED NAC-DOMAIN (VND) famil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Linne. The VNDs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al induction of genes required for SCW formation and PCD. However, information on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tracheid cell differentiation is still limited. Here, we performe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inne) VND homologs (PtaVNS, for VND, NST/SND, SMB-related protein). We identified five PtaVNS genes in the loblolly pine genome, and four of these PtaVNS ge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issues with tracheid cells, such as shoot apices and developing xylem. Transient overexpression of PtaVNS genes induced xylem vessel cell-like patterning of SCW deposition in tobacco (Nicotiana benthamiana Domin) leaves, and up-regulated the promoter activities of loblolly pine genes homologous to SCW-related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and cellulose synthase genes, as well as to cysteine protease genes for PCD. Collectively,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PtaVNS proteins possess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to induce the molecular programs required for tracheid formation, i.e., SCW formation and PCD. Moreov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VNS–MYB-based transcriptional network regulating water-conduct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angiosperm and moss plants is conserved in gymnosperms.

Nobuhiro Akiyoshi, Yoshimi Nakano, Ryosuke Sano, Yusuke Kunigita, Misato Ohtani, Taku Demura. Involvement of VNS NAC-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tracheid formation in Pinus taeda. Tree Physiology, 2020,40 (6): 704–716

https://doi.org/10.1093/treephys/tpz106"林間小品"公眾號,通過翻譯最近2年發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論文摘要,傳播、分享林業相關研究成果。目前,分享文章43篇,參與作者35人,用戶總數782人。為了更好的傳播、分享自己的工作,歡迎您推薦工作到「林間小品」

感興趣者,可推送論文到:liwanfeng99@163.com

或添加微信:buffer002

並關注林間小品公眾號:

編輯:李萬峰

相關焦點

  • 三、SH-2結構域的調節作用
    三、SH-2結構域的調節作用   (一)SH-2結構域的結構特點   前已所述,PTKs src家族包括p59lck和p59fyn,這兩個分子的氨基端有三個同源的區域。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Cell | HT-recruit技術可平行檢測成千上萬個轉錄效應結構域功能
    ,轉錄因子在這個過程中起核心作用。轉錄因子特指能夠序列特異性結合DNA並能調控RNA轉錄的蛋白質,它至少包含DNA-binding domain和effector domain兩個功能結構域(下圖)。不同轉錄因子結合DNA後產生的效應由effector domain募集的因子決定。
  • Science:揭示胞嘧啶甲基化調節人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特異性機制
    這四種鹼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和胸腺嘧啶(T),能夠被認為基因組語言中的字母。較短的核苷酸序列形成確定體內的蛋白在何時和何處產生的DNA片段。人體中幾乎所有的細胞以非常相同的順序含有相同的DNA序列。然而,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細胞類型中具有不同的活性,這允許這些細胞發揮著特定的功能。
  •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與結構域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鏈中所有原子和基團的構象。它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曲摺疊形成的,包括所有主鏈和側鏈的結構。二硫鍵是維持三級結構唯一的一種共價鍵,能把肽鏈的不同區段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對於整體構象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二硫鍵的改變引起的失活也可看作變性。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Liang, Sirisha Cheedipudi, Julio Cordero, Xue Jiang, Qingquan Zhang, Luca Caputo, Stefan Günther, Carsten Kuenne, Yonggang Ren, Shoumo Bhattacharya, Xuejun Yuan, Guillermo Barreto, Yihan Chen, Thomas Braun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Steitz研究組解析了CAP/CRP與DN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了轉錄因子識別DNA的方式。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Nature Chem Biol | 張餘研究組揭示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
    Steitz研究組解析了CAP/CRP與DN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該結構首次展示了轉錄因子識別DNA的方式。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Sox2:從轉錄因子到免疫衛士
    2015年3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的免疫學雜誌《自然免疫》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關於轉錄因子Sox2在固有免疫中的重要作用:Sox2在中性粒細胞中能夠充當胞內DNA傳感器的作用,當Sox2結合了細菌DNA
  • PNAS/iScience,清華大學黃善金組在花粉管形成中取得進展!
    花粉管生長非常快速,探討花粉管生長調控機制一直是植物生殖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重要的科學問題。與花粉管快速生長相匹配的是花粉管中存在著旺盛的由微絲骨架系統驅動的細胞質環流現象。目前對於花粉管胞質環流現象的認識如下:即一些囊泡或細胞器以微絲骨架為軌道在花粉管中產生運動。在這個理論框架中,產生和維持有序的微絲結構是推動胞質環流的基礎。
  • Nat Rev Gene:評論文章解析轉錄因子結合機理
    近日,國際著名雜誌Nature Reviews Genetics在線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Gene regulation: Resolv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文章中,作者解析了轉錄因子是如何進行結合的?轉錄因子和DNA在活體內的結合是一個被高度調節的過程。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RdRp是多種抗病毒藥物的作用靶點,例如瑞德西韋(Agostini et al., 2018; Yin et al., 2020)。除了具有在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轉錄中的核心作用之外,RdRp還包含一個N端套式病毒RdRp相關核苷酸轉移酶(NiRAN)結構域,其功能未知,但這種酶的激活對於病毒繁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Lehmann et al., 2015a)。
  • Nrf2的基本結構包含多少個同源結構域?
    Nrf2於1994年由Moi等作為結合在β-珠蛋白基因啟動子NF-E2重複序列的因子被克隆出。屬於轉錄因子CNC家族,含有亮氨酸拉鏈(basicleucine zipper,bZip)結構。Nrf2基因含有多個同源結構域,分別命名為Neh1-6.Neh1有一個 CNC型樣的亮氨酸拉鏈結構,是Nrf2與DNA結合及與其他轉錄因子形成二聚體的必要條件。Neh2位於N端,包含數個可與泛素結合的賴氨酸殘基,從而介導蛋白酶對Nrf2的降解以實現Nrf2活性的負性調節;此外,Neh2還可以與 Keap1的Kelch結構域結合。
  • 生命科學學院蘇曉東實驗室揭示茉莉酸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調控新機制
    (bHLH)家族的轉錄因子MYC2與DNA複合物晶體結構,發現轉錄因子的多聚化調控茉莉酸信號通路基因表達的新模式。茉莉酸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幫助植物抵抗外源環境壓力,以及調控植物自身生長發育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信號通路中的核心轉錄因子是一類屬於bHLH家族的蛋白,包括MYC2、MYC3等。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該信號通路中轉錄因子的調控能力主要和其自身在植物中的表達量相關,其結構細節及聚集狀態從未被研究過。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除了在病毒基因組的複製和轉錄中發揮核心作用外,RdRp還包含一個N端套式病毒RdRp相關的核苷酸轉移酶(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 NiRAN)結構域,這個結構域功能未知,但具有對病毒傳播必不可少的酶活性。 holo-RdRp被認為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與一些輔助因子進行協調。
  • 轉錄因子HIF1α研究新進展
    缺氧將激發腫瘤血管新生、增加耐藥性、增強轉移能力等系列適應性應答反應;轉錄因子HIF1α 在其中發揮中心作用,並因此成為備受關注的潛在抗癌靶點。已確定70個以上與血管生成、腫瘤耐藥及侵襲轉移等惡性行為相關的基因受HIF1α 調控,而環境氧濃度則靈敏地調節其氧依賴性降解(ODD)結構域的泛素化、進而決定HIF1α 經蛋白酶體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 揭示DNA甲基化增強基因轉錄機制
    所謂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價鍵結合一個甲基基團。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DNA甲基化通常抑制基因轉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它也激活基因轉錄。無論是哪種情形,DNA甲基化的下遊因子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 Nat Rev Cancer:科學家揭示轉錄因子Cut調控作用
    Ingrid Lohmann和同事如今發現了幾個重要的信號通道,通過轉錄因子Cut(被ct所編碼)來調節這兩個結果。Cut的表達定義了一個特殊的細胞(filzkörper細胞)子集,後者能夠形成黑腹果蠅的部分呼吸系統。刪除ct導致filzkörper細胞在發育的幼蟲中的缺乏,然而,假設Cut還與細胞凋亡的調節有關,作者著手確定是否這些細胞的損失起因於分化的缺失,或細胞凋亡的誘導。
  • 廣州生物院在轉錄因子二聚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轉錄因子蛋白FOXA1屬於叉頭框家族(forkhead family)成員之一,在細胞增殖、分化、胚胎成長、器官發育、腫瘤的產生與發展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FOXA1蛋白在腫瘤細胞中的表達情況與腫瘤惡性程度和分子分型有著高度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