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HT-recruit技術可平行檢測成千上萬個轉錄效應結構域功能

2021-01-21 網易

2020-12-16 20:39:59 來源: BioArt

舉報

  撰文 | 陳哲 博士

  責編 | 兮

  基因的時空差異表達使得同一套基因組能夠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細胞,轉錄因子在這個過程中起核心作用。轉錄因子特指能夠序列特異性結合DNA並能調控RNA轉錄的蛋白質,它至少包含DNA-binding domain和effector domain兩個功能結構域(下圖)。不同轉錄因子結合DNA後產生的效應由effector domain募集的因子決定。一些轉錄因子(如TBP)能夠直接募集RNA聚合酶,而其它大部分轉錄因子則通過徵募cofactor(輔因子)來調控RNA轉錄,例如coactivator和corepressor【1,2】。人類蛋白質組含有超過1600個轉錄因子,雖然對其中一部分轉錄因子的DNA結合位點進行了一些高通量研究【3,4】,但是對絕大部分轉錄因子的效應功能並沒有研究。

  

  LambertSA, et al. Cell, 2018

  研究轉錄因子效應功能的傳統方法是徵募實驗:將待研究的轉錄因子或相關結構域與一個DNA結合結構域在細胞中融合表達,然後檢測報告基因的表達活性【5】。但是由於要逐個克隆待研究的轉錄因子或效應結構域,然後將其轉染進細胞並進行測量,所以實驗通量很有限,這嚴重限制了我們對基因轉錄調控網絡的整體認識。

  2020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Lacramioara Bintu教授團隊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Transcriptional Effectors的工作,開發了一種名叫HT-recruit(ahigh-throughput recruitment assay)的實驗技術,能夠平行檢測成千上萬個轉錄效應結構域的功能。

  

  HT-recruit技術有兩個要點:首先,研究者改造了一個便於高通量篩選效應結構域的報告基因Igκ-hIgG1-Fc-PDGFRβ,其蛋白產物定位於細胞膜上,能夠被proteinA/G的磁珠親和分離純化;其次,構建了一個人類轉錄因子效應結構域的慢病毒文庫,將長度小於80個胺基酸的效應結構域與rTetRdox-inducible DNA-binding domain融合表達。這樣,在細胞培養基中加入dox後,待研究的效應結構域將被rTetR募集到報告基因的啟動子上。5天後,通過磁珠分離報告基因表達未被抑制的細胞,而未被磁珠分離的則是報告基因表達被抑制的細胞。然後通過高通量測序,檢測各個效應結構域表達載體在磁珠分離與未分離細胞中的比例,從而評估各個效應結構域的轉錄調控功能(下圖)。如果在5天後撤去培養基中的dox,並於第9天和第13天進行分離評估,還可以檢測各個效應結構域對報告基因所造成的表觀記憶。

  

  通過HT-recruit技術,研究者在文庫中鑑定出了446個repressor和48個activator,發現:1.KRAB結構域並不都是轉錄抑制子,進化上年輕的KRAB結構域是轉錄抑制子,而進化年代久遠的KRAB結構域是轉錄激活子;2.Homeodomain的轉錄抑制活性與Hox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定位共線性,定位於5』端的Hox基因的Homeodomain的轉錄抑制活性強於定位於3』端的。此外,研究者展示了使用HT-recruit技術通過tiling文庫發現細胞核蛋白上未被注釋區域的效應結構域、以及使用HT-recruit技術通過深度突變掃描(DMS,DeepMutational Scan)發現ZNF10 KRAB結構域上關鍵胺基酸殘基位點的應用實例(下圖)

  

  這項技術為高通量注釋轉錄因子的效應功能提供了一種實驗方法,並且能夠用於發現感興趣蛋白質上的未被注釋區域的潛在效應結構域,通過深度突變掃描還能尋找特定效應結構域上的關鍵胺基酸殘基。但是限於目前的文庫合成技術,這項工作僅對長度小於80個胺基酸的效應結構域進行了研究,並且有一部分效應結構域由於表達效果不好,並沒有進行後續的功能鑑定。本項工作一共鑑定了600個人類轉錄因子上的3014個效應結構域的功能活性,但是這個數字離人類的1600個以上的轉錄因子還有一定距離。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不久以後能夠對轉錄因子的功能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更深入的理解基因表達調控網絡,開發出更好的方法來矯正疾病狀態下基因表達的異常。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1.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Cell:莊小威組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觀測
    責編 | 兮基因組的三維結構(three-dimensionalgenome structure)影響到了DNA相關的各種細胞活動。每個人體細胞核裡有約2米長的基因組DNA,這些DNA是如何有序地摺疊成各種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對應的生物學功能一直以來是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 Cell | 細菌逆轉錄酶在抗噬菌體防禦中的作用
    儘管逆轉錄酶系統在三十年前就被發現了,但它們的功能仍然是未知的。進一步通過分析ncRNA二級結構發現其具有已知逆轉錄酶ncRNA前體的特點,並說明它真的是ssDNA合成的前體,因此新發現的這個防禦系統包含一個全新的逆轉錄酶。
  • 火炬松管胞形成中VNS-NAC結構域轉錄因子的作用
    擬南芥中導管細胞的分化受一組NAC(NAM,ATAF1/2和CUC2)轉錄因子調控,構成維管相關NAC結構域(VND)家族。VNDs調節SCW形成和PCD所需基因的表達。然而,對管胞分化的轉錄調控,研究較少。本論文對火炬松VND同源基因(PtaVNS)進行了功能分析。從火炬松基因組中鑑定了5個PtaVNS基因,其中4個在有管胞的組織中高表達,比如莖尖和發育中的木質部。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除了在病毒基因組的複製和轉錄中發揮核心作用外,RdRp還包含一個N端套式病毒RdRp相關的核苷酸轉移酶(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 NiRAN)結構域,這個結構域功能未知,但具有對病毒傳播必不可少的酶活性。 holo-RdRp被認為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與一些輔助因子進行協調。
  •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6:02 DIX結構域聚合驅動植物細胞極性複合物的組裝,這一成果由荷蘭瓦格寧根大學Dolf
  • 莊小威團隊利用新技術實現全基因組三維結構與轉錄組同時觀測
    基因組的三維結構(three-dimensionalgenome structure)影響到了DNA相關的各種細胞活動。每個人體細胞核裡有約2米長的基因組DNA,這些DNA是如何有序地摺疊成各種結構,以及這些結構對應的生物學功能一直以來是一個廣受關注的問題。
  •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ELF3朊病毒樣結構域是擬南芥的溫度傳感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19:26 英國劍橋大學Philip A. Wigg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Nrf2的基本結構包含多少個同源結構域?
    屬於轉錄因子CNC家族,含有亮氨酸拉鏈(basicleucine zipper,bZip)結構。Nrf2基因含有多個同源結構域,分別命名為Neh1-6.Neh1有一個 CNC型樣的亮氨酸拉鏈結構,是Nrf2與DNA結合及與其他轉錄因子形成二聚體的必要條件。
  •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與結構域
    二硫鍵是維持三級結構唯一的一種共價鍵,能把肽鏈的不同區段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對於整體構象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二硫鍵的改變引起的失活也可看作變性。這些非共價鍵統稱次級鍵,雖然單個鍵的強度較弱,但總體數目龐大,而且彼此協同,所以仍然是維持三級結構的主要力量。較大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往往由幾個相對獨立的三維實體構成,這些三維實體稱為結構域(domain)。結構域是在三級結構與超二級結構之間的一個組織層次。一條長的多肽鏈,可先摺疊成幾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域,再締合成三級結構。這在動力學上比直接摺疊更為合理。
  • 由結構域邊界插入來調節基因組的空間摺疊
    這些結構是由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a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version of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描述的,可大致分為(如圖): 1.
  • 靶向單細胞多組學方法,可在低深度下同時檢測蛋白表達和低豐度轉錄組
    通常,轉錄組的表達水平要比蛋白質低得多,而蛋白質的動態表達範圍則較大,拷貝數跨度約為6-7個數量級,轉錄本拷貝數跨度約為2個數量級。平行檢測蛋白質表達和轉錄組數據方法的開發,如CITE-seq、REAP-seq,解決了僅評估轉錄組所固有的一些限制,但也幾乎使每個單細胞的測序深度增加了一倍。
  • 由結構域邊界插入來調節基因組的空間摺疊
    這些結構是由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a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version of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 Hi-C)描述的,可大致分為:1.
  • Cell重磅,Hi-C測序揭示中介體的結構和功能
    因此,與調節一部分基因表達的非必需中介體亞基相反,完整複合物是哺乳動物細胞中全局Pol II募集和轉錄組擴增所必需的。相反,至少在短期內,表觀遺傳可及性不需要中介體(圖3E)。Analysis of Mediator-Pol II Degron8、MED突變細胞的長期結構變化作者認為中介體和Pol II可能是通過使環狀結構域變得可接近結構蛋白質,間接影響染色質拓撲結構。
  • 轉錄中介體的結構和功能獲揭示
    轉錄中介體的結構和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7:12:25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Rafael Casellas和科羅拉多大學 Francisco J.
  •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HERV-H逆轉錄轉座子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0 14:43:4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兵和Neil C.Chi研究組合作發現,轉錄活躍的HERV-H逆轉錄轉座子,能夠在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劃分拓撲相關結構域
  • Nat Genet |由結構域邊界插入來調節基因組的空間摺疊
    這些結構是由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a 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version of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1】: Hi-C【2】)描述的,可大致分為(如圖)【3】: 1
  • Nat Genet | 由結構域邊界插入來調節基因組的空間摺疊
    這些結構是由高通量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a high-throughput, genome-wide version of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1】: Hi-C【2】)描述的,可大致分為(如圖)【3】:  1染色質區室化(compartmentalization): 傳統上被認為是兆鹼基量級上開放的(轉錄活躍)
  • Mol Cell|參與染色體拓撲結構域形成關鍵蛋白相互機制
    染色體拓撲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ed domain,簡稱TAD)是在亞微米尺度DNA摺疊的基本結構單元通過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技術,研究發現拓撲結構域的邊界富集了特定的分子,因此這些分子被認為與該結構的形成有很大關係。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該研究通過探索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全酶(nsp7/nsp8/nsp12)冷凍電鏡結構,研究新冠病毒多亞基蛋白機器的組裝和功能以及其可能如何靶向治療新冠病毒。這種結構能夠將解旋酶的核酸結合域直接置於複製轉錄的holo-RdRp面前,從而限制了nsp13的功能。該研究還觀察到nsp12結構的N端RdRp相關的核苷酸轉移酶結合域能夠結合ADP -分子,這一發現為抗病毒療法提供了新的潛在方向。為nsp13-RTC複合物在新冠病毒複製轉錄中充當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為解析解旋酶在其他RNA病毒中發揮的作用也提供了指導原則。
  • Cell:開發出高靈敏檢測疾病相關突變的SNIPR技術
    這種涉及DNA或RNA中單個鹼基的基因組變化稱為點突變。它們可導致輕微的異常,比如色盲,但也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包括神經纖維瘤病、鐮狀細胞貧血、某些癌症和泰伊-薩克斯二氏病(Tay-Sachs disease)。突變也能產生對常規治療有抵抗力的疾病變體。科學家們希望檢測這些點突變,以更好地評估人類健康中的脆弱性,提供準確的早期診斷並指導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