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因子HIF1α研究新進展

2020-12-01 科學網

 

缺氧是中晚期實體腫瘤的普遍特徵。缺氧將激發腫瘤血管新生、增加耐藥性、增強轉移能力等系列適應性應答反應;轉錄因子HIF1α 在其中發揮中心作用,並因此成為備受關注的潛在抗癌靶點。已確定70個以上與血管生成、腫瘤耐藥及侵襲轉移等惡性行為相關的基因受HIF1α 調控,而環境氧濃度則靈敏地調節其氧依賴性降解(ODD)結構域的泛素化、進而決定HIF1α 經蛋白酶體降解的速度和程度。

 

採用三株人腫瘤細胞,上海藥物所丁健課題組研究發現轉錄因子c-Jun阻斷蛋白酶體介導的HIF-1α 降解過程,穩定HIF-1α 蛋白。通過c-jun缺失突變體轉染研究,發現c-Jun的DNA結合區和異源二聚化區為其穩定HIF-1α 蛋白的作用所必需,而非其磷酸化絲氨酸位點和同源二聚化區;採用JNK抑制劑抑制對c-Jun轉錄活性至關重要的63位和73位絲氨酸的磷酸化,並不影響c-Jun對HIF-1α 蛋白的穩定作用,表明c-Jun的這一作用與其本身的轉錄激活功能無關。採用免疫共沉澱、免疫螢光等方法顯示c-Jun和HIF-1α 的相互作用發生在細胞核內;經蛋白相互作用預測分析(SPPS)、HIF-1α 缺失突變體轉染與免疫沉澱研究發現c-Jun結合於HIF-1α 的ODD結構域,從而顯著減少HIF-1a蛋白的泛素化修飾與降解。進一步研究表明,c-Jun減少HIF-1α 泛素化、增加其穩定性,導致HIF-1激活的VEGF轉錄增強,腫瘤細胞分泌VEGF增加,促進新生血管生成。上述結果闡明了c-Jun通過結合於ODD結構域,發揮分子屏障功能,阻止HIF-1α 的泛素化及其降解,穩定HIF-1α蛋白,增強其轉錄作用,促進其介導的腫瘤血管新生過程。本研究首次發現轉錄因子c-Jun的非轉錄功能並揭示HIF-1α 蛋白穩定性調控的新模式,為深入解析c-Jun和HIF-1α 共同參與腫瘤演進及血管新生過程的內在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為HIF-1α 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研究論文於2009年發表於國際腫瘤研究權威雜誌《癌症研究》。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轉錄因子HIF-1α與口腔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α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個特異性缺氧狀態下發揮活性的轉錄因子,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細胞中,其參與了多條細胞信號通路,是介導缺氧信號的轉導中樞。HIF-1α與頜骨骨形成、骨改建 研究發現,VEGF是HIF-1α下遊的轉錄因子,其在血管生成過程有著關鍵作用。
  • 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細胞活性
    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細胞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5 21:19:58 德國海德堡大學Adelheid Cerwenka課題組利用單細胞RNA測序發現,抑制轉錄因子HIF-1α能夠增強NK
  • Diabetes:基於PGC-1α共激活因子的轉錄水平調節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謝途徑中眾多轉錄因子的共激活因子,在能量代謝平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PGC-1α的表達和活性異常與代謝型疾病之間存在緊密關聯。發現骨骼肌中PGC-1α活性調節劑可能成為改善代謝綜合症的新策略。上海藥物所李佳研究組聯合沈競康研究組針對PGC-1α小分子調節劑進行了合作研究。
  • 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使用說明
    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使用說明  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於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的含量。  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低氧誘導因子-1α(HIF-1α)水平。
  • 廣州生物院在轉錄因子二聚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Ralf Jauch課題組首次實驗證明了轉錄因子FOXA1蛋白的新的二聚結合形式,並在該二聚結合作用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上。
  • JCI:研究證實缺氧誘導因子HIF與黑色素瘤轉移相關
    2013年4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調節血液中氧氣水平的轉錄因子在皮膚癌黑色素瘤的蔓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發表在4月8日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雜誌上,研究小組發現黑色素瘤轉移與一對轉錄因子HIF1和HIF2有關。
  • 【期刊導讀】幹擾素α抑制HBV cccDNA轉錄的新機制
    編者按:PEG IFNα是慢B肝患者獲得臨床治癒的最佳選擇,了解肝炎病毒感染中IFNα抗病毒功能的潛在機制,可為開發提高IFNα療效的新的抗病毒藥物提供分子靶點。
  • J immunol:HIF-1α在抗結核桿菌感染中的作用
    HIF-1a是一類轉錄因子,在低氧環境下能夠誘導糖酵解相關基因的表達。最近研究表明,在LPS的刺激下HIF-1a能夠誘導巨噬細胞向M1方向分化。最近一些研究發現,HIF-1a可能參與了宿主的抗結核桿菌感染免疫反應。人為提高小鼠體內HIF-1a的水平有助於增強抗菌反應的效果。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13 星期二
    科研進展1、精密測量院等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2、寧波材料所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中獲進展hif-3α增強魚類低氧耐受的分子機制8、過程工程所等在微球型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研究中獲進展科技動態1、「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思考及啟示」國際研討會舉行
  • Nat Commun:靶向轉錄因子修飾為白血病治療找到新希望!
    2016年3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最新研究,他們發現了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ΑΜL)的一個新線索,這項研究或為更加有效地治療AML開啟新的方向。AML通常起源於骨髓,該疾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過度產生存在損傷的白血病細胞。
  • 默沙東缺氧誘導因子(HIF-2a)抑制劑MK-6482治療透明細胞...
    在低、中、高風險患者中均觀察到緩解:5例低風險患者中有2例、40例中等風險患者中有10例、10例高風險患者中有1例,接受MK-6482治療後病情獲得部分緩解。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尚未達到,81%的緩解患者DOR≥6個月,16例患者(29%)持續治療超過12個月。總的來說,MK-6482治療導致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1個月,12個月無進展生存率為49%。
  • 研究揭示出一類新的細菌轉錄調控因子的結構功能機制
    轉錄是RNA聚合酶根據基因的DNA序列合成信使RNA的過程,是基因表達的起始步驟。在細菌中,σ因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基因啟動子並起始轉錄的關鍵組分。近年來,在一些梭菌和桿菌中發現一類廣泛存在的σ因子及其共轉錄的抗σ因子——SigI和RsgI,它們的一些結構域和已知蛋白沒有同源性,代表了一類新的特殊的細菌σ/抗σ因子。熱纖梭菌等一些產纖維小體細菌具有8-16對的SigI/RsgI因子,這在其他已知類型的σ/抗σ因子中比較少見。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些SigI/RsgI因子負責纖維小體的調控表達,但其結構與功能機制仍未闡明。
  • 轉錄因子調控水稻細胞壁合成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吳躍進課題組與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傅向東課題組合作,前期通過重離子誘變獲得一個轉錄因子調控的水稻脆稈突變體cef1,研究表明cef1的脆性是由轉錄因子OsMyb103L功能缺失造成的,通過調控纖維素合成來影響細胞壁結構(Plant Molecular Biology,2015)。
  • 缺氧預處理激活HIF-1α/MALAT1/VEGFA通路促進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生存和血管再生
    1α:是細胞對缺氧產生應答和適應的關鍵轉錄因子,其在缺氧預處理介導的效應中發揮重要調控作用。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內缺氧誘導因子1α表達上調能夠參與代謝和多能性的維持。缺氧誘導因子1α表達增高或者穩定性增加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抗凋亡能力和血管再生能力顯著增強,且移植療效得到進一步改善。長鏈非編碼RNA-MALAT1:MALAT1屬於長鏈非編碼RNA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在哺乳動物進化中高度保守並在進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轉錄因子入核的調控機制 來源:生命經緯 2007-01-16 09:12 對細胞分化的調控是臨床應用胚胎幹細胞的關鍵問題之一。
  • ASCO-GU丨盛錫楠教授點評:HIF-2α抑制劑MK-6482用於晚期腎透明...
    研究簡介:MK-6482是首個小分子HIF-2α抑制劑,2020 ASCO-GU會議報告了MK-6482應用於晚期實體腫瘤治療的首項I/II期研究(NCT02974738)中腎癌隊列的擴展研究結果,該研究納入了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線系統藥物治療的晚期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患者,接受MK-6482口服治療,劑量為120mg Qd。
  • 新研究顛覆對轉錄因子的傳統認知
    2017年12月10日/生物谷BIOON/---轉錄---將一段DNA轉錄為用於蛋白合成的RNA模板---是幾乎所有細胞過程(包括生長、對刺激物作出反應和繁殖)的基礎。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推翻了我們對轉錄是如何受到控制的和轉錄因子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的理解。
  • 【盤點】2015諾獎大熱門:轉錄因子Foxp3亮點研究一覽
    【1】PNAS:調節性T細胞標記物研究進展調節性T細胞(Treg)是機體控制自身免疫及過度的炎症反應的重要調節因子作為轉錄因子,FoxP3被發現能夠與多種配體結合調控下遊基因的表達,比如FoxP3可以與FoxP1結合形成異源二聚體抑制IL-2的表達。此外,FoxP3也能夠與其它轉錄因子結合發揮功能。
  • 諾獎靶點HIF-2α的新藥發現與專利布局
    該諾獎級的研究成果為貧血、心血管疾病、肺部、黃斑退行性病變及腫瘤等多種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思路,其關鍵發現便是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轉錄複合體。 HIF是感應氧濃度變化的關鍵,其家族成員包括HIF-1α、HIF-1β、HIF-2α、HIF-2β、HIF-3α、HIF-3β。
  • 研究發現染轉錄輔助因子FACT的獨特雙重功能
    人類基因組精確測序顯示人類基因的差異很小(<0.3%),這解釋了遺傳相似性的來源;另一方面,基因被一類稱為組蛋白的生物大分子通過層層組裝形成高度有序的染色質結構,受重塑因子、組裝因子、組蛋白和DNA的化學修飾以及組蛋白變體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了遺傳的特異性。單分子操縱技術是研究染色質動態調控的強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