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面,滲碳+滲氮+碳氮共滲表面處理工藝

2020-11-22 騰訊網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滲碳與滲氮一般是指鋼的表面化學熱處理

滲碳必須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滲碳三種。應用較廣泛的氣體滲碳,加熱溫度900-950攝氏度。滲碳深度主要取決於保溫時間,一般按每小時0.2-0.25毫米估算。表面含碳量可達0.85%-1.05%。滲碳後必須熱處理,常用淬火後低溫回火。得到表面高硬度心部高韌性的耐磨抗衝擊零件。

滲氮應用最廣泛的氣體滲氮,加熱溫度500-600攝氏度。氮原子與鋼的表面中的鋁、鉻、鉬形成氮化物,一般深度為0.1-0.6毫米,氮化層不用淬火即可得到很高的硬度,這種性能可維持到600-650攝氏度。工件變形小,可防止水、蒸氣、鹼性溶液的腐蝕。但生產周期長,成本高,氮化層薄而脆,不宜承受集中的重載荷。主要用來處理重要和複雜的精密零件。

塗層、鍍膜、是物理的方法。「滲」是化學變化,本質不同。

鋼的滲碳——就是將低碳鋼在富碳的介質中加熱到高溫(一般為900-950C),使活性碳原子滲入鋼的表面,以獲得高碳的滲層組織。隨後經淬火和低溫回火,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勞抗力,而心部仍保持足夠的強度和韌性。

滲碳鋼的化學成分特點

(1)滲碳鋼的含碳量一般都在0.15%-0.25%範圍內,對於重載的滲碳體,可以提高到0.25%-0.30%,以使心部在淬火及低溫回火後仍具有足夠的塑性和韌性。但含碳量不能太低,,否則就不能保證一定的強度。

(2)合金元素在滲碳鋼中的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細化晶粒,強化固溶體,影響滲層中的含碳量、滲層厚度及組織。在滲碳鋼中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錳、鉻、鎳、鉬、鎢、釩、硼等。

常用滲碳鋼可以分碳素滲碳鋼和合金滲碳鋼兩大類

(1)碳素滲碳鋼中,用得最多的是15和20鋼,它們經滲碳和熱處理後表面硬度可達56-62HRC。但由於淬透性較低,只適用於心部強度要求不高、受力小、承受磨損的小型零件,如軸套、鏈條等。

(2)低合金滲碳鋼如20Cr、20Cr2MnVB、20Mn2TiB等,其滲透性和心部強度均較碳素滲碳鋼高,可用於製造一般機械中的較為重要的滲碳件,如汽車、拖拉機中的齒輪、活塞銷等。

(3)中合金滲碳鋼如20Cr2Ni4、18Cr2N4W、15Si3MoWV等,由於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和較高的強度及韌性,主要用以製造截面較大、承載較重、受力複雜的零件,如航空發動機的齒輪、軸等。

固體滲碳、液體滲碳、氣體滲碳——滲碳溫度為900-950℃,表面層w(碳)為0.8%-1.2%,層深為0.5-2.0mm。

滲碳後的熱處理——滲碳工件實際上應看作是由一種表面與中心含量相差懸殊碼複合材料。滲碳只能改變工件表面的含碳量,而其表面以及心部的最終強化則必須經過適當的熱處理才能實現。滲碳後的工件均需進行淬火和低溫回火。淬火的目的是使在表面形成高碳馬氏體或高碳馬氏體和細粒狀碳化物組織。低溫回火溫度為150-200℃。

滲碳零件注意事項

(1)滲碳前的預處理正火——目的是改善材料原始組織、減少帶狀、消除魏氏組織,使表面粗糙度變細,消除材料流線不合理狀態。正火工藝;用860-980℃空冷、179-217HBS。

(2)滲碳後需進行機械加工的工件,硬度不應高於30HRC。

(3)對於有薄壁溝槽的滲碳淬火零件,薄壁溝槽處不能先於滲碳之前加工。

(4)不得用鍍鋅的方法防滲碳。

防止滲碳方法

(1)加大餘量法——在不需要滲碳的部位預先留出一定的加工餘量,其留量比滲碳層深度大一倍以上。滲碳後先車去滲碳層再轉淬火。

(2)鍍銅法——在不需滲碳的部位電鍍一層0.02-0.04mm的銅,銅層要緻密,不得暴露原金屬。

(3)塗料法——在不需滲碳的部位塗上防滲塗料。

(4)工裝法——自製專用工裝,把不需滲碳的部位封閉密封。

鋼的滲氮(強化滲氮;抗蝕滲氮)

使氮原子滲入鋼的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層的一種化學熱處理工藝。與滲碳相比,滲氮處理後零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的疲勞強度,較高的抗咬合性,較高的抗蝕性,滲氮過程在鋼的相變溫度以下(450-600℃)進行,因而變形小,體積稍有脹大。缺點是周期長(一般氣體滲氮土藝的滲氮時間長達數十到100h)、成本高、滲層薄(一般為0.5mm左右)而脆,不能承受太大問接觸應力和衝擊載荷。

滲氮用鋼——從理論上講,所有的鋼鐵材料都能滲氮。但我們只將那些適用可滲氮處理並能獲得滿意效果的鋼才稱為滲氮用鋼。凡含有Cr、Mo、V、Ti、Al等元素的低、中碳合金結構鋼、工具鋼、不鏽鋼(不鏽鋼滲氮前需去除工件表面的鈍化膜,對不鏽鋼、耐熱鋼可直接用離子氮化方法處理)、球墨鑄鐵等均可進行滲氮。

滲氮後零件雖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的疲勞強度,但只是表面很薄的一層(鉻鉬鋁鋼於500-540℃經35-65h滲氮層深只達0.3-0.65mm) 。必須有強而韌的心部組織作為滲氮層的堅實基底,才能發揮滲氮的最大作用。總的來看,大部分滲氮零件是在有摩擦和複雜的動載荷條件下工作的,不論表面和心部的性能都要求很高。

如果用碳鋼進行滲氮,形成Fe4N和Fe2N較不穩定。溫度稍高,就容易聚集粗化,表面不可能得到更高的硬度,並且其心部也不能具有更高的強度和韌性。為了在表面得到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同時獲得強而韌的心部組織,必須向鋼中加入一方面能與氮形成穩定氮化物,另外還能強化心部的合金元素。如Al、Ti、V、W、Mo、Cr等,均能和氮形成穩定的化合物。其中Cr、W、Mo、V還可以改善鋼的組織,提高鋼的強度和韌性。

目前專門用於滲氮的鋼種是38CrMoAlA,其中鋁與氮有極大的親和力,是形成氮化物提高滲氮層強度的主要合金元素。AlN很穩定,到約1000℃的溫度在鋼中不發生溶解。由於鋁的作用使鋼具有良好的滲氮性能,此鋼經過滲氮表面硬度高達1100-1200HV(相當67-72HRC)。38CrMoAlA鋼脫碳傾向嚴重,各道工序必須留有較大的加工餘量。

對高硬度、高耐磨性要求的氮化件,不宜選用碳鋼和一般合金鋼。對以提高抗蝕性能為主的氨化件可選用碳鋼和一般合金鋼。

滲氮小視頻:

滲氮零件注意事項

(1)滲氮前的預備熱處理調質——滲氮工件在滲氮前應進行調質處理,以獲得回火索氏體組織。調質處理回火溫度一般高於滲氮溫度。

(2)滲氮前的預備熱處理去應力處理--滲氮前應儘量消除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以穩定零件尺寸。消除應力的溫度均應低於回火溫度,保溫時間比回火時間要長些,再緩慢冷卻到室溫。斷面尺寸較大的零件不宜用正火。工模具鋼必須採用淬火回火,不得用退火。

(3)滲氮零件的表面粗糙度Ra應小於1.6μm,表面不得有拉毛、碰傷及生鏽等缺陷。不能及時處理的零件須塗油保護,以免生鏽。吊裝入爐時再用清潔汽油擦淨以保證清潔度。

(4)含有尖角和銳邊的工件,不宜進行氮化處理。

(5)局部不氮化部位的保護,不宜用留加工餘量的方法。

(6)表面未經磨削處理的工件,不得進行氮化。

End

來源:煙臺勝地汽車零部件公司

作者:於曉飛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相關焦點

  • 滲氮和氮碳共滲
    滲氮溫度比滲碳溫度低得多,滲氮層的結構也比滲碳層複雜得多。本期分別簡要介紹滲氮和氮碳共滲的原理、工藝方法、作用及滲層檢查。    所謂氮碳共滲,既是突出以滲氮為主的共滲的特點,也是為了區別碳氮共滲。    共滲機理與滲氮相似,隨著時間的延長,表面氮、碳濃度不斷增加,發生反應擴散、形成白亮層及擴散層。    氮碳共滲所用的介質必須能在其工藝溫度下分解出活性氮、碳原子。
  • Sursulf氮碳共滲表面處理工藝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Sursulf工藝是一種以硫為催化劑的低汙染的鹽浴處理,屬於氮碳共滲,操作溫度為565±5℃。因此,氮和碳在元件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複合層,並且在複合層下面形成了氮化物深擴散區。
  • 滲碳+滲氮+碳氮共滲
    固體滲碳、液體滲碳、氣體滲碳---滲碳溫度為900--950C,表面層w(碳)為0.8--1.2%,層深為0.5--2.0mm。滲碳後的熱處理---滲碳工件實際上應看作是由一種表面與中心含量相差懸殊碼複合材料。滲碳只能改變工件表面的含碳量,而其表面以及心部的最終強化則必須經過適當的熱處理才能實現。
  • 滲碳與滲氮什麼區別?
    答:點標題下方藍字「鈑金學習網滲碳:滲碳是對金屬表面處理的一種,採用滲碳的多為低碳鋼或低合金鋼,具體方法是將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滲碳介質中,加熱到900--950攝氏度的單相奧氏體區,保溫足夠時間後,使滲碳介質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滲入鋼件表層,從而獲得表層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再經過淬火和低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層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著低碳鋼的韌性和塑性。
  • 滲氮不是聖誕,滲氮、滲碳又有什麼異同點
    傳統的氣體滲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動的氨氣並加熱,保溫較長時間後,氨氣熱分解產生活性氮原子,不斷吸附到工件表面,並擴散滲入工件表層內,從而改變表層的化學成分和組織,獲得優良的表面性能。如果在滲氮過程中同時滲入碳以促進氮的擴散,則稱為氮碳共滲。常用的是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
  • 壓鑄模具的表面處理新技術-表面處理,技術-表面處理行業-hc360慧聰...
    史可夫最近提出針對模具基材和表面處理技術的基材預處理技術,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適合的加工工藝,從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壽命。熱處理技術改進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將傳統的熱處理工藝與先進的表面處理工藝相結合,提高壓鑄模具的使用壽命。
  • 常用鋼適於氮碳共滲後氧化的最高強度及硬度
    若零件表面需要有耐磨性能的要求,則在機械加工後要進行表面硬化處理,如表面淬火、氮碳共滲等。若零件的表面還要有耐蝕性能的要求,則要在其表面硬化的基礎上再進行防鏽處理,如發黑、電鍍等。氮碳共滲+後氧化複合處理是一種能同時滿足耐磨、耐蝕性能要求的工藝,如QPQ技術,它不僅能提高鋼表面的耐磨性能,而且零件表面的耐蝕性能也有大幅度提高。
  • 滲氮、滲碳熱處理專題技術交流來了
    小編剛剛接到通知,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和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將要共同主辦一場滲氮、滲碳熱處理專題技術交流會,挺好,這樣的專業技術交流近年來實在是太少了,上一次是兩年前,在武漢搞過一屆,參加過的人都知道會議的盛況,行業的發展迅猛且急迫,專業技術交流作為支撐必須要跟上。再次要為熱協點個讚,反應迅速,響應及時,落地實用。
  • 鋼材的離子化學熱處理基礎知識及操作工藝原理
    離子氮碳共滲工藝是在離子滲氮的基礎上加入含碳介質(如乙醇、丙酮、CO2、甲烷、丙烷等)而進行的。供碳劑的供給量和溫度會對化合物層的相組成產生影響。一般來講加入微量滲碳劑,有利於化合物層生成,氣氛含量進一步增大,促使Fe3C生成,化合物層減薄(見表10);溫度升高化合物層中 ε 相的體積分數降低,見表11 。
  • 模具表面強化技術:等離子體化學熱處理
    離子滲碳  離子滲碳,亦稱輝光滲碳。滲碳是將價廉、具有良好成型性和延展性的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母體材料在碳基氣氛中加熱,使活性碳滲入母材而形成強韌、耐磨表面的一種熱處理方法。離子滲碳則在於活性碳是由碳氫化合物氣體在真空等離子區中,通過直流輝光放電電離而獲得,其原理與離子滲氮相似。
  • 這可是個大事,滲氮、滲碳熱處理專題技術交流來了
    小編剛剛接到通知,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和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將要共同主辦一場滲氮、滲碳熱處理專題技術交流會,挺好,這樣的專業技術交流近年來實在是太少了,上一次是兩年前,在武漢搞過一屆,參加過的人都知道會議的盛況,行業的發展迅猛且急迫,專業技術交流作為支撐必須要跟上。再次要為熱協點個讚,反應迅速,響應及時,落地實用。
  • 30張經典金相圖片:精解滲碳和碳氮共滲金相級別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化學熱處理可提高鋼製零件的耐磨性、抗蝕性、疲勞抗力或接觸疲勞抗力等性能,並顯著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因而得到廣泛應用。化學熱處理常用的方法有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氮碳共滲等。今天咱們分享30張經典的金相圖片,展示滲碳和碳氮共滲的金相。
  • 化學熱處理是怎麼回事
    化學熱處理是將工件置於一定溫度的活性介質中保溫,使一種或幾種元素滲入它的表面,以改變其化學成分、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根據滲入的元素不同,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金屬等。化學熱處理都是三個基本過程完成的,其一是介質發生化學分解而產生活性原子;其二是活性原子被工件吸收;其三滲入的活性原子,由表面向中心擴散,形成一定的擴散層。化學熱處理到底有啥用處呢?化學熱處理在生產中的應用是這樣的:滲碳,將工件置於碳介質中是碳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滲碳後,經淬火或低溫回火,使零件表面獲得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保持一定的強度及較高的塑性和韌度。
  • 鋼的表面熱處理和化學熱處理,鋼材好用全靠他們,各有千秋
    鋼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工藝的核心:使零件具有「表硬裡韌」的力學性能。一.表面淬火( Surface Hardening )表面淬火是一種不改變鋼表層化學成分,但改變表層組織的局部熱處理工藝。通過快速加熱使鋼的表層奧氏體化,然後急冷,使表層形成馬氏體組織,而心部仍保持不變。
  • 「冷衝壓模具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及「冷衝壓模具的化學熱處理工藝...
    化學熱處理的種類很多,一般以滲入的元素來命名根據滲入的元素不同,模具的化學熱處理可分為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硫,硫氮共滲,滲硼,碳氮硼三元素共滲,硫氮氮三元素共滲,滲金屬(滲鋁,滲絡,滲釩,滲鋅或多元素金屬共滲)等。常用化學熱處理的方法及作用見表5-4.
  • 表面滲氮金相組織機理研究
    鋼鐵零件在一定溫度的可釋放活性氮原子的介質中保溫一定時間,使其表面滲入氮原子的過程叫作鋼的滲氮或氮化。自1923 年,被德國人應用在鋼鐵上以來,滲氮工藝是目前對零件進行表面強化處理而廣泛採用的技術之一。相對於常用的滲碳工藝,該工藝熱處理溫度低、畸變小,可明顯提高零部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那腐蝕性、抗疲勞性和抗咬合能力,有效延長了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 氣體滲碳工藝守則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本守則適用於鋼製零部件在井式滲碳爐中氣體滲碳(碳氮共滲)工藝。01準備工作1.檢查設備、儀表是否正常,檢查卡緊爐蓋的螺釘、密封圈是否完好,整理好爐前工作場地。
  • 滲碳與滲氮有什麼區別?什麼情況採用滲氮呢?
    滲碳與滲氮有什麼區別,首先滲碳就是提高工件表面的碳含量,那麼滲碳工件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會選用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也就是含碳量小於0.25%。高碳鋼,那麼高碳鋼是硬度較高的,而且工件滲碳後還可以經過淬火處理,淬火也是能夠在外部得到較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勞強度,在內部能夠保持心部有,低碳鋼淬火後的比較高的韌性。
  •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大全
    鋼材或鋼件在空氣-水蒸氣或化學藥物中加熱到適當溫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藍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藝。也稱發黑。常用於精密儀器、光學儀器、工具、硬度塊及機械行業中的標準件等。工件(鋼鐵或鋁、鋅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鹽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積形成一層不溶於水的結晶型磷酸鹽轉換膜的過程,稱之為磷化。磷化廣泛應用於防蝕技術,金屬冷變形加工工業。
  • 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方法分析
    時至今日,高溫滲碳淬火熱處理在鋼件加工方面的工藝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相關研究不勝枚舉,在現實中的應用不斷改善,所發揮的熱處理效能持續攀升。滲碳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將被處理件植入到具有活性滲碳的介質中,並在一定的加熱溫度內保持足夠時間,在不破壞加工件心部原有成分結構的基礎上,促進滲碳介質析出活性碳原子,使之滲入到鋼件表層以獲取表層高碳,從而提升產品的硬度和耐磨度。綜合來講,與其他化學熱處理無異,高溫滲碳亦是通過分解、吸附以及擴散三個流程實現機理作用。科學研究表明,鋼件的分子構成比較特殊,碳在其中的擴散速度與溫度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