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本守則適用於鋼製零部件在井式滲碳爐中氣體滲碳(碳氮共滲)工藝。
01
準備工作
1.檢查設備、儀表是否正常,檢查卡緊爐蓋的螺釘、密封圈是否完好,整理好爐前工作場地。
2.檢查儲油箱內煤油,其儲量應足夠。
3.定期清除馬氟罐中、排氣管中的碳黑、灰渣。
4.檢查冷卻水的供給是否正常。
5.核對工件材料與圖樣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術要求和工藝規定。
6.調整儀表至工藝規定溫度,打開儀表小開關,合閘送電。
7.選擇好合適的工、夾具,並考慮好裝爐、出爐方法。
8.檢查零件防滲部位是否塗上防滲塗料。
9.準備好滲碳試樣,把工件裝在滲碳料筐中。
02
操作方法
氣體滲碳和碳氮共滲採用井式滲碳爐加熱。加熱爐內均溫區的爐溫均勻性應控制在(10-15)°C,儀表的校對由儀表工負責。滲碳選用煤油作為滲碳劑,採用直接滴入滲碳爐的方式使用,主要通過調節液滴數量控制零件表面碳濃度。碳氮共滲選用煤油和氨氣作為共滲劑。具體操作見下:
1.調整儀表至工藝規定的溫度,打開儀表小開關,合閘送電,接通風扇電源,打開循環冷卻水。
2.按工藝規範要求,把溫度儀表指針調整到滲碳溫度。
3.空爐升溫850°C時開始滴煤油,到溫後切斷電源,啟動爐蓋,把料筐裝入爐內,蓋上爐蓋,擰緊螺栓。
4.按工藝規範滴滲碳劑,保證升溫階段的滴量。
5.爐溫升到滲碳溫度後,按滲碳各階段的滴量滴加滲劑。
6.到滲碳溫度後把試樣插入爐內,一般放二根,需防止漏氣。
7.排出的廢氣應點燃,正常火焰為暗灰色,長度為80-250mm。
8.放置試樣時,燃燒的廢氣顏色應是杏黃色。
9.核對滲劑滴量的穩定性。
10.在強滲3小時後抽試樣一根,檢查滲層深度,從而決定保溫時間。
11.應及時調整滲劑滴量,保證滿足工藝要求。
12.均溫階段完成後切斷電源,關閉滲劑閥門,打開爐蓋,用吊具把滲碳筐吊出可直接淬火。
13.停爐後待爐溫降至600°C以下時方可停風扇,降至200°C以下時方可停冷卻循環水。
03
工藝規範
1 工藝參數的控制:
1.1滲碳溫度:一般為900-950°C,最常用為920-930°C,由於滲碳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大幅度提高,當滲層深度要求較淺,即需要進行薄層滲碳時,應通過降低溫度,而不是縮短時間的方法來加以控制;碳氮共滲溫度一般為820-880°C,最常用850-860°C。
1.2保溫時間:由試樣滲層深度並結合表1、2確定。
2.局部防滲的方法:
2.1零件在除油清洗後在不需滲碳(共滲)處塗上防滲碳塗料,塗以0.4-0.5mm的防滲層,一般在室溫下乾燥4-6h,乾燥後方可裝筐入爐。
2.2對不許滲碳的螺紋孔可用石棉繩堵塞。
3.滲碳鋼的熱處理規範、力學性能及用途:
零件滲碳後的最終熱處理工藝主要是淬火與低溫回火。淬火和回火的工藝是依據高碳鋼、高碳合金鋼的淬火回火工藝制訂的,而心部性能的保證是由滲碳前的預先熱處理來保證的。碳氮共滲的特點與用途見表3。
4.碳氮共滲用鋼極其熱處理:
對碳氮共滲用鋼的力學性能、工藝性能及鋼材質量方面的要求與滲碳鋼基本相同,因此一般滲碳鋼均可用於碳氮共滲。碳氮共滲熱處理規範、特點及使用範圍見表4。
04
檢驗方法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廊橋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