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故事:液氮罐裡的陰陽穿越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銀豐研究院和齊魯醫院的專家正在為展文蓮進行人體低溫保存操作。銀豐研究院供圖

3

桂軍民不一樣。

他沒有主動找過銀豐研究院,也並不覺得自己能和這家公司產生什麼聯繫。直到今年年初,他從病房主任類維富那裡,第一次聽到「人體冷凍」一詞。

那時,展文蓮已患病一年多,肺癌多發轉移。知道妻子痊癒無望後,桂軍民將她轉去了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

它還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臨終關懷病房。

「人即使要走,也要走得有尊嚴,不要弄得亂七八糟的。」這是桂軍民的堅持。

舒適化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在病程末期的生存質量,減少痛苦。它不再或很少進行介入式治療。

對桂軍民來說,他已經做好了和妻子「死別」的心理準備。

但類維富向他展示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人的遺體若在極低溫環境下保存,待到未來其所患疾病可以治癒時,他(她)或許還能被喚醒、復活。

桂軍民幾乎是毫不猶豫就接受了這個概念。「我比較相信新科技,(復活)完全有可能。」他本身就反對火化,冷凍妻子遺體,還能留下一線希望。「我受過教育,這個事情(指接受人體冷凍),很簡單。」

自始至終,桂軍民都是冷凍妻子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別人怎麼說,他不在意。「我們就要這樣幹,誰也沒辦法。有些朋友、同事,知道了也在嘟嘟囔囔,我不聽,和我沒關係。」他停頓了一下,加重語氣,「又不是你的親人,只有我自己才有最深的切身感受。」

桂軍民和展文蓮青梅竹馬,相識已超過30年。進入舒適化病房時,展文蓮已經神志不清、表達能力受限。這件事情,桂軍民做了主。

決定做好後,剩下的就是各種溝通和細節確認。為了讓冷凍能在中國法律框架下進行,桂軍民還籤署了兩份文件——遺體捐獻同意書和銀豐生命延續計劃知情同意書。展文蓮的遺體,被捐獻給了有遺體捐獻接受資格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她以這種方式,成為銀豐研究院科研項目「生命延續計劃」的志願者。

4

展文蓮的冷凍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至於個人出資多少,銀豐研究院和桂軍民都沒有透露具體數字。

桂軍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但「確實沒多少錢」;銀豐研究院也一再強調,「(他)只出了很少的錢」。

「你要是認可這件事,想為科研事業作貢獻,你就為基金會捐點錢。捐多少完全看個人。」賈森說。

但做人體冷凍確實耗資不菲。銀豐研究院工作人員一項一項列出了他們的支出:液氮罐,40萬;程序降溫設備,40萬;體外循環機,100萬;呼吸機,七八萬;實驗室搭建,500萬……「每做一次冷凍,光是冷凍保護劑的費用就是二三十萬。還有手術的其他耗材費用,專家費用,救護車費用等等。」人體進入低溫保存狀態後,每隔10天到半個月需要補充一次液氮,這一費用大約為每年5萬元。

「目前全是投入,沒有收益。」賈森坦言。但他不願意在費用這個問題上做過多糾纏。「我很煩有人一上來就談錢。」他靠在椅子上,「這不是一個『錢』的事情。」

賈森舉出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的例子,這兩位世界級的富豪,都創建了和生命科學有關的基金會。扎克伯格想終結人類所有的疾病,比爾·蓋茨要促進全球衛生和教育領域的平等。銀豐研究院工作人員也開玩笑說,要是能找到像馬雲這樣有情懷又有影響力的大咖為低溫生物學發聲,那低溫生物學「熱」起來也指日可待。

「現在冷凍了這麼多人,如果未來真的有人能醒過來,你知道意味著什麼嗎?」賈森說,「意味著世界上那1%的富人,都會來做這件事。」

作為無神論者,相比「上帝」,賈森更願意相信「人體冷凍」。他覺得,如果人體冷凍能有更多的追隨者和信仰者,低溫生物學也能隨之發展。

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主任類維富就算是「追隨者」之一。

捐獻遺體,對這個擁有幾十年從業經歷的醫生來說,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先不提復活的事情。你把人冷凍起來,就相當於在家裡放了一個醫藥『滅火器』。」類維富想著,凍下來的遺體是有用的,它是一種生物醫藥資源,能在必要時為家人所用。「把遺體捐出來,也是為家庭作貢獻。」

在類維富這裡,「冷凍」並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相反,它是與死亡的抗爭。類維富自己已經成了銀豐生命延續計劃的會員。會員免費入會,在未來若要進行人體冷凍,會員有優先權。而且,他不僅自己「入會」,還拉上了幾個朋友。

「他們有時候開玩笑,說『咱倆以後一個罐』。我說,那不行,你們喜歡喝酒,到時候我還沒醒過來呢,酒你們就喝完了。」類維富笑著說。茶餘飯後,老友間多了一個話題——冷凍,以及死亡之後可能的故事。

5

對桂軍民來說,故事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他能做的事就是等待。

他仍然會經常夢到展文蓮,但他努力淡化死亡的意味。

在展文蓮遺體被轉運到液氮罐長久低溫保存之前,他和家人隔著低溫保存庫的玻璃看了她一眼。

只有十幾秒的時間。

因為灌流的原因,妻子看起來稍稍瘦了些,但幾乎和生前一模一樣。她神情安詳,就像睡著了。

桂軍民對站在身邊的兒子說,可以放心了吧。

他希望這只是一場「生離」。雖然桂軍民親手籤署的知情同意書裡明確寫著:「銀豐研究院沒有保證、擔保或承諾生命延續研究計劃在未來一定會成功,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醫學科技的發展時間表,復甦技術基於未來醫學技術的巨大進步。」

桂軍民自己也加入了生命延續計劃。他想,萬一妻子要在很久之後才能醒來,那她誰都不認識,也太孤單了,「得去陪陪她嘛」。

相關焦點

  • 國內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未來人類能否永生?
    咱們在不少科幻電影看到過人體冷凍的橋段,把人體低溫保存,然後等待起死回生。比如《復仇者聯盟》裡的美國隊長在被冷凍了70年,復甦後又是一條能戰能鬥的好漢。那麼這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呢?人體冷凍人體冷凍技術,正式在全球範圍內被人知曉,還是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1972年,一個名叫阿爾科生命延續的基金會在美國成立,它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冷凍服務供應商。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原標題: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原標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2   對銀豐研究院來說,展文蓮也是他們真正冷凍的第一具人體。   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
  • 中國本土首例,整個身體被冷凍在零下196℃的液氮中,等待覆活
    這項技術叫做「人體冷凍技術」,是一項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不過,人體冷凍技術尚未成熟,還處於試驗之中,原理是將人體或動物保存於極低溫環境,並期望能夠在將來採取先進手段讓其解凍後復活。
  • 中國本土首例,整個身體被冷凍在零下196℃的液氮中,等待覆活
    這項技術叫做「人體冷凍技術」,是一項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不過,人體冷凍技術尚未成熟,還處於試驗之中,原理是將人體或動物保存於極低溫環境,並期望能夠在將來採取先進手段讓其解凍後復活。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2017-08-14 12:2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相信大家都聽說「人體冷凍」相關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國內也成功做到用本土做人體冷凍呢?
  • [新聞眼]山東濟南 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花費昂貴 逝者...
    [新聞眼]山東濟南 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花費昂貴 逝者「復活」夢想還很遙遠 山東濟南:封面: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花費昂貴,逝者「復活」夢想還很遙遠。
  • 癌症女子不幸身亡,後成中國首例人體冷凍人,現今如何?
    人體冷凍技術介紹人體冷凍技術,是一種實驗中的醫學技術。就是將人體或動物在極低溫(一般在攝氏零下196度以下/華氏零下320以下)的情況下深低溫保存,希望可以在未來通過先進的醫療科技使他們解凍後復活。目前為止,人體冷凍技術被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其究竟能否成功,還無法判定。但這項技術,的確給予了人類「永生」的希望。
  • 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您是想給您肺癌晚期的公公進行人體冷凍,是嗎?」「好的,我先給您登記下,之後會有同事回訪您。」8月15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有兩類人的電話不斷打來:媒體和想人體冷凍的。
  • 揭秘: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促成阿爾科基金會來到中國,完成人體冷凍手術,是魏景亮和他的朋友們多年的願望——這是一個非常冷門的願望。  三年前,大學生魏景亮是百度貼吧劉慈欣吧的副吧主,一天,貼吧裡有人發帖,邀請科幻迷們加入QQ群——「人體冷凍復活交流群」。
  • 實地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前一天,經《科技日報》報導,這家公司下屬的研究院已完成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的消息傳播開來。有媒體給銀豐一個用於監督舉報的郵箱發了郵件,希望得到採訪機會。短短不到兩天裡,至少已經有4位打來電話,表達了想要人體冷凍的意願。可在當地人心裡,銀豐名字的響亮,更在於它的房地產生意。
  • 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專家稱「起死回生」還有很長的路
    央廣網濟南8月15日消息(濟南臺記者馬藝 陳振國)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死亡能夠被按下暫停鍵嗎?很多人相信通過「人體冷凍」可以實現。人類遺體被推進液氮罐內低溫保存著,等待科技發展、醫學發展,等待起死回生。49歲的濟南市民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後,遺體被低溫保存,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案例。
  • 死亡暫停:期待液氮罐裡的復活
    這也是中國首例人體全身凍存手術。   申請人體凍存的是一位罹患肺癌的49歲女性,名叫展文蓮。人體冷凍手術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同完成。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耗資不菲   展文蓮的冷凍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豐生命科學公益基金會。至於個人出資多少,銀豐研究院和桂軍民都沒有透露具體數字。
  • 對話美國人體冷凍專家:中國首例冷凍者杜虹現在一切正常
    法制晚報訊,近日,我國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已完成,來自山東濟南的展文蓮是首個在中國國內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而展文蓮是繼中國首位接受人體冷凍者——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後,又一例來自中國的人體冷凍者。有所不同的是,2015年5月,杜虹選擇的冷凍機構是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以下簡稱阿爾科)。
  • 「人體冷凍」引爭議,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
    為他實施人體冷凍的是羅伯特·尼爾森,他冷卻了詹姆斯的遺體,隨後用冷凍保護劑換掉其體內的血液,並將遺體放入貯存設備、存進相關協會的冰櫃裡。 中國本土首例冷凍人 在參與人體冷凍的數百個人裡,也有國人的身影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比如今年年初國內上映的電影《太空旅客》講述的正是男主角吉姆在飛船前往太空殖民地家園2號120年的旅途中提前從休眠倉中醒來,為了不孤獨地度過餘下的89年,喚醒了另一名女乘客奧羅拉的故事。(注意:往返需要240年)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搜索5月14日訊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中國首例冷凍人,全身冷凍在-196℃液氮中,真能死而復生?
    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的冷凍人,在幾十年後可以重新復活,那現實中也有冷凍人嗎?在中國就出現了首例冷凍人,她就是在經過家人同意的情況下,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他被宣布死亡之後,立即對她進行了人體冷凍手術。
  • 全國首例「人體冷凍」案例引發關注 人體冷凍真的能讓人「復活」嗎
    去世前,她和家人籤署相關文件,成為第一個由國內機構實施人體低溫保存的志願者。人體冷凍技術是科幻世界裡的常見橋段,在《三體》《太空旅客》等很多科幻小說、電影裡都能見到,現實中的這項技術是什麼樣的?真的如科幻電影裡一樣神奇嗎?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