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2020-11-23 中華網

「您是想給您肺癌晚期的公公進行人體冷凍,是嗎?」

「好的,我先給您登記下,之後會有同事回訪您。」

8月15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有兩類人的電話不斷打來:媒體和想人體冷凍的。前一天,經《科技日報》報導,這家公司下屬的研究院已完成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的消息傳播開來。

有媒體給銀豐一個用於監督舉報的郵箱發了郵件,希望得到採訪機會。短短不到兩天裡,至少已經有4位打來電話,表達了想要人體冷凍的意願。

可在當地人心裡,銀豐名字的響亮,更在於它的房地產生意。向一位山東濟南本地的司機問起「銀豐」,已經從廣播中聽到人體冷凍新聞的他答,是房地產公司吧?「銀豐財富廣場」、「銀豐公館」,前者就貼著濟南市政府的官邸。

儘管反覆強調項目非營利,但外界對人體冷凍的定義,總是商業性多於醫學性。

問及是否考慮將銀豐的「生命延續計劃」商業化,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說,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全世界可能沒有比這業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甦,是肯定會商業化的。

(一)

與人體冷凍的神秘不同,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存放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者展文蓮的房間顯得稀疏平常。

你能一下被四米來高的液氮罐吸引去目光,當開始打量儲存人體的液氮罐是怎樣的圓柱體時,工作人員平靜地告知你,展女士就在那個2000升容量的罐中。

緊貼著的是另一個3900升容量的罐,尚不知道它的主人會是誰。主人的胖瘦、個頭不同,容量也就不同。罐是不鏽鋼做的,雙層,真空作隔,四五噸重,每隻造價40多萬元。

「快的話,這個月會再到兩個罐。」李慶平說。他是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此前,他為山東省臍帶血庫工作。血庫與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諸多公司、機構一起,共享著「港興三路1109號」這一地址。

李慶平拿著調節器,控制著巨大智能調光玻璃的開與關,參觀者獲得允許的話,就能隔著玻璃一覽無遺地看到展文蓮最後的棲息之地。救護車、程序降溫儀、液氮罐,有序但稍顯空蕩。

相關焦點

  • 實地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問及是否考慮將銀豐的「生命延續計劃」商業化,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說,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全世界可能沒有比這業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甦,是肯定會商業化的。
  •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參與的人至今沒有一例復甦
    實施人體低溫手術後,研究人員對展文蓮的遺體鞠躬告別。圖/受訪者提供  為商業化鋪墊?  在展文蓮被冷凍近百日後,一場活動,讓該事件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8月13日,銀豐生物舉辦了一場媒體見面會,對外展示這個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技術成果。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登記手續,決定在死後接受一項人體冷凍手術。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床工作人員將展文蓮的遺體程序性降溫,最終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凍存起來。這被認為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原標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2   對銀豐研究院來說,展文蓮也是他們真正冷凍的第一具人體。   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
  • 國內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未來人類能否永生?
    咱們在不少科幻電影看到過人體冷凍的橋段,把人體低溫保存,然後等待起死回生。比如《復仇者聯盟》裡的美國隊長在被冷凍了70年,復甦後又是一條能戰能鬥的好漢。那麼這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呢?中國的首例冷凍人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重慶女作家杜虹,而她只冷凍了頭部。她選擇的冷凍機構就是美國阿爾科公司,這意味著只有換頭手術技術成熟,或者可以從她大腦中提取出思維之時,她才可以重見天日。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人,則是一位49歲的志願者展文蓮。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操作者:非長生不老 不保證復活
    兩年前,尚為美國人體冷凍公司阿爾科臨床響應中心主任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來到北京,為重慶女作家杜虹實施頭顱冷凍手術,這是中國第一例人體冷凍。人體低溫保存的踐行者大多願意相信,借用低溫來按下生命的暫停鍵,可等來未來發達的技術將其復甦,治癒患有的絕症。但這仍然是一件遙遠的事。尤其大腦,這個精細的部位幾乎隱藏著關於人類意識和記憶的所有秘密。如果低溫保存的人體終能有一天等到回溫,他們的大腦是否會復甦?是否還能延續進入液氮罐保存前的記憶?大腦的冷凍復甦之難是人體低溫保存術的阿喀琉斯之踵。
  • 全國首例「人體冷凍」案例引發關注 人體冷凍真的能讓人「復活」嗎
    去世前,她和家人籤署相關文件,成為第一個由國內機構實施人體低溫保存的志願者。人體冷凍技術是科幻世界裡的常見橋段,在《三體》《太空旅客》等很多科幻小說、電影裡都能見到,現實中的這項技術是什麼樣的?真的如科幻電影裡一樣神奇嗎?
  • 有了人體冷凍技術,「起死回生」還會遠嗎?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那麼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呢?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
  • 對話美國人體冷凍專家:中國首例冷凍者杜虹現在一切正常
    法制晚報訊,近日,我國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已完成,來自山東濟南的展文蓮是首個在中國國內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而展文蓮是繼中國首位接受人體冷凍者——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後,又一例來自中國的人體冷凍者。有所不同的是,2015年5月,杜虹選擇的冷凍機構是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以下簡稱阿爾科)。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用防凍劑置換血液 手術持續55小時
    展文蓮就此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的志願者。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內冷凍保存展文蓮遺體的液氮罐。  要實施人體冷凍,李慶平和阿倫·德雷克均給出了醫學上的標準,他們將以下幾種情況排除在外:死於自殺或突發意外,身旁沒人無法立即介入的;身體有殘缺或有傷口,無法實施灌流的;腦死亡已無低溫保存意義的。此外,還需遵循當地遺體捐獻條例。  銀豐研究院為何要做人體冷凍,李慶平給出的答案是為了促進低溫醫學在國內的發展,以推動疾病的治療。
  • 中國人體冷凍背後的豪賭:公司還經營金融地產
    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8月14日科技日報領銜報導了此事,瞬間引爆了公眾對於「永生」話題的討論。 在對人體冷凍尚且陌生的中國,展文蓮會有多少效仿者?無從得知,目前這一選擇更多地被稱作是一場富人的「豪賭」。然而,在中國搭建起這場「豪賭」平臺的是誰?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展文蓮就此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的志願者。在此之前,2015年,61歲的重慶女作家杜虹罹患胰腺癌去世,家人遵從其遺願,將其頭部冷凍保存在專門從事人體冷凍研究的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以下簡稱「阿爾科」)的美國總部。杜虹與展文蓮的兩次嘗試均由美國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主要負責,他在2016年全職加入了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中國驕傲!中國能獨立實施人體冷凍技術,10位冷凍人年齡最大72歲
    人體冷凍技術是世界醫學難題之一。目前為止,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僅有4家,其中一家就位於中國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1.冷凍第一人的艱難2017年5月9日,桂某終於等來了電話。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告訴桂某,他的妻子展某將完成降溫,很快就可以住進液氮進行冷凍了。這個消息讓桂某懸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日耗液氮約40升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中國有了首例人體冷凍者 但50年後能否復活還兩說
    原標題:中國有了首例人體冷凍者 但50年後能否復活還兩說 她是中國兩岸三地首位參與人體冷凍保存的人士。接受冷凍手術的十幾天後,杜虹的身體被妥善地送抵美國洛杉磯機場。隨後工作人員驅車數小時將她送至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的Alcor(全球最大的冷凍人體研究機構之一)總部,她經過灌流處理的頭部被分離保存在裝有-196℃液氮的杜瓦瓶中。此後,工作人員將按期添加液氮,確保頭部的長期保存。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來青島訪問(圖)
    前不久,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日前,著名人體低溫保存專家、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之一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教授來到青島,訪問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  據介紹,阿倫·德雷克是2015年為中國首位人體冷凍志願者執行冷凍大腦手術執行人之一。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5月10日,經過數十小時的程序降溫過程後,展文蓮的身體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她由此成為國內實施的首個人體全身冷凍者。展文蓮也是繼重慶女作家杜虹遺體頭部冷凍後,又一例人體冷凍者。「我不期望未來妻子一定能復活,但現在冷凍起來就保留了一個希望。而且,她本身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她生前就想捐獻遺體用於科學研究,這也滿足了她的心願。」桂軍民對記者說。爭議未止,「志願者」諮詢不斷「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完成的消息一經公布,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 揭秘: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在中國,從死亡到被火化的過程中,醫院如何開具死亡證明,殯儀館如何進行火化,包括要在醫院停屍房的冷藏時間,都有著具體的規定。人體冷凍的手術,涉及動脈灌注,和顱骨鑽孔,是否會構成侮辱屍體罪?律師說,雖然中國法律沒有禁止人體冷凍,但還是有風險。  後來,殯儀館同意讓他們在那裡做手術,總算解決了場地的問題。
  • 中國人體冷凍背後的豪賭:操刀方曾接手臍血庫,經營地產
    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8月14日的這則報導,瞬間引爆了公眾對於「永生」話題的討論。 在對人體冷凍尚且陌生的中國,展文蓮會有多少效仿者?無從得知,目前這一選擇更多地被稱作是一場富人的「豪賭」。然而,在中國搭建起這場「豪賭」平臺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