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想給您肺癌晚期的公公進行人體冷凍,是嗎?」
「好的,我先給您登記下,之後會有同事回訪您。」
8月15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有兩類人的電話不斷打來:媒體和想人體冷凍的。前一天,經《科技日報》報導,這家公司下屬的研究院已完成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的消息傳播開來。
有媒體給銀豐一個用於監督舉報的郵箱發了郵件,希望得到採訪機會。短短不到兩天裡,至少已經有4位打來電話,表達了想要人體冷凍的意願。
可在當地人心裡,銀豐名字的響亮,更在於它的房地產生意。向一位山東濟南本地的司機問起「銀豐」,已經從廣播中聽到人體冷凍新聞的他答,是房地產公司吧?「銀豐財富廣場」、「銀豐公館」,前者就貼著濟南市政府的官邸。
儘管反覆強調項目非營利,但外界對人體冷凍的定義,總是商業性多於醫學性。
問及是否考慮將銀豐的「生命延續計劃」商業化,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說,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全世界可能沒有比這業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甦,是肯定會商業化的。
(一)
與人體冷凍的神秘不同,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存放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者展文蓮的房間顯得稀疏平常。
你能一下被四米來高的液氮罐吸引去目光,當開始打量儲存人體的液氮罐是怎樣的圓柱體時,工作人員平靜地告知你,展女士就在那個2000升容量的罐中。
緊貼著的是另一個3900升容量的罐,尚不知道它的主人會是誰。主人的胖瘦、個頭不同,容量也就不同。罐是不鏽鋼做的,雙層,真空作隔,四五噸重,每隻造價40多萬元。
「快的話,這個月會再到兩個罐。」李慶平說。他是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此前,他為山東省臍帶血庫工作。血庫與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諸多公司、機構一起,共享著「港興三路1109號」這一地址。
李慶平拿著調節器,控制著巨大智能調光玻璃的開與關,參觀者獲得允許的話,就能隔著玻璃一覽無遺地看到展文蓮最後的棲息之地。救護車、程序降溫儀、液氮罐,有序但稍顯空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