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來青島訪問(圖)

2020-11-23 大眾網

  

  阿倫·德雷克(中)與齊魯醫院青島院區醫務人員交流。

  前不久,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日前,著名人體低溫保存專家、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之一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教授來到青島,訪問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

  據介紹,阿倫·德雷克是2015年為中國首位人體冷凍志願者執行冷凍大腦手術執行人之一。三個月前,阿倫·德雷克與齊魯醫院臨床醫生組成的醫療團隊,共同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這意味著中國將是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的國家。在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工作多年的阿倫·德雷克,已經參與了70多例人體保存手術,但他依然對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印象深刻。「在中國的這次手術有很多資源的支撐,專業的團隊、專業的醫生,都讓這次的操作更加順利和完美。」在訪問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的座談中,阿倫·德雷克教授圍繞人體低溫保存話題同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經完成了360例人體低溫保存,還有2000多人籤署人體低溫保存協議。但在中國,人體低溫保存仍然是新鮮事物。阿倫·德雷克計劃先在中國工作3年,3年對人體低溫保存來說只是完成人員架構和手術方案的初定期。阿倫·德雷克認為,目前人體低溫保存在技術上的難度在於臨床介入的時間,病人臨床去世後3至5分鐘就有臨床介入是最好選擇,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和第一位志願者一樣提前入住臨終關懷醫院。

  更大的難度在來源於中國的社會文化,對此阿倫·德雷克有清楚的認識,中國文化決定了中國人選擇人體低溫保存是整個家族的決定,只有個人和家屬的意見統一,團隊才能實施這件事情,而統一家屬意見本身就有很大的難度。

  為器官捐獻提供新的可能

  在從事人體低溫保存工作前,阿倫·德雷克是一名急救醫生,「如果是急救的話,最多只能救1個人。但人體低溫保存是一種醫療手段,可以救成千上萬的人。」在他看來,人生病了之後要打針吃藥要手術,這些都是醫療手段,人體低溫保存也是種醫療手段。通過這樣的方式能為成千上萬的人延長生命是這項技術的重要意義,他解釋說:「這個手段讓我們為病人贏得一些時間,等到科技發達到一定程度病人就還是可以被治癒的,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是種醫療手段,可以幫助更多人多存活一段時間。」

  現在醫學科技上已經運用深低溫療法治療一些疾病,人體3小時候後是可以復溫治癒的。而對於低溫保存人體的復甦,阿倫·德雷克認為「至少還需要相當長時間」。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軍 通訊員 楊曉衛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回顧: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把 《回顧: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貼到Blog或BBS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日耗液氮約40升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搜索5月14日訊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2018年5月13日上午,紀念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志願者活動志願者展女士家屬,山東省知名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專家,法律學者,人體低溫保存支持者,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核心成員和部分媒體記者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已滿一年銀豐研究院大廳中播放著展女士最喜歡的音樂——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軍民先生將一束黃色玫瑰花放在展女士的巨幅照片前,飽含深情地凝視著她的照片。
  • 對話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中的美國操作者:不保證能「復活」
    阿倫•德雷克兩年後,2017年5月,德雷克成為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手術的主要參與者,將因肺癌被臨床宣布死亡的山東濟南市民展文蓮,安放在濟南高新區一座實驗室的液氮罐裡。這是德雷克自2016年全職加入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來,實施的第一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此之前,德雷克參與過70餘例。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完成,人體冷凍技術獲重大突破,是真的嗎?
    如果是你,死後願意被人體冷凍等待覆活嗎?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按照科幻小說和電影設定,在極低溫的環境下,促使人體進入低能耗或零能耗的冬眠狀態,等到數十年之後再喚醒復活。長期以來,人體冷凍技術僅停留在科幻層次,現階段的醫療技術水平遠遠不及。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 科技真能給死亡按下暫停鍵嗎?
    因為幾分鐘後,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的生命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展女士實施了一場長達55個小時的手術----人體冷凍,展女士以頭朝下的姿態沉睡在零下196度的極低溫液氮罐內。這是我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案例。  桂先生一家是如何接觸到「人體冷凍」技術的?他做出這個「冷凍」妻子遺體的決定是如何考慮的?
  • 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倫理上有爭議,法律和醫療規範是空白
    去世前,她和家人籤署相關文件,成為第一個由國內機構實施人體低溫保存的志願者。展女士最終被轉移進液氮罐。  銀豐低溫醫療中心供圖近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濟南採訪了當事人和這家實施手術的機構,揭秘這項此前面臨諸多爭議的人體低溫保存手術。這是首次由中國機構進行的人體低溫保存手術。
  • 不要用這樣的手段炒作人體低溫保存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被保存的展文蓮女士棲身於一個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已在零下196℃的低溫環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時間。(新華社5月14日)人體低溫保存從創意到實施以來,就一直面對一個問題:低溫保存遺體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不僅是專業的,也是公共的,甚至更多的是常識的。原因在於,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國內的遺體低溫保存,都被賦予了一個美好的理想,期望將來有一天讓遺體解凍,死而復生!
  • 對話美國人體冷凍專家:中國首例冷凍者杜虹現在一切正常
    法制晚報訊,近日,我國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已完成,來自山東濟南的展文蓮是首個在中國國內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而展文蓮是繼中國首位接受人體冷凍者——重慶女作家杜虹之後,又一例來自中國的人體冷凍者。有所不同的是,2015年5月,杜虹選擇的冷凍機構是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以下簡稱阿爾科)。
  • 海南假疫苗背後:老闆手握107家公司,曾做中國首例人體冷凍
    2017年,它操刀了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手術。醫院被舉報售假HPV疫苗「2019年3月初,有警察聯繫到我們打針群裡的群友,告知我們打的疫苗為假疫苗!聽到此消息如雷貫耳。」4月22日,用戶「王曦Anna」在微博中這樣寫道。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原標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2   對銀豐研究院來說,展文蓮也是他們真正冷凍的第一具人體。   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登記手續,決定在死後接受一項人體冷凍手術。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床工作人員將展文蓮的遺體程序性降溫,最終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凍存起來。這被認為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操作者:非長生不老 不保證復活
    這是德雷克自2016年全職加入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來,實施的第一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此之前,德雷克參與過70餘例。8月15日,在位於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辦公室裡,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見到了德雷克。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德雷克沒有避諱地承認,人體低溫保存技術尚面臨諸多技術難題,這使得「復活」成為人體低溫保存中尚且無法保證的事情。
  •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已被「冷藏」3個月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已被「冷藏」3個月  黃粱 • 2017-08-15 18:20:49 來源:前瞻網 E88865月8日,展文蓮在中國山東省一家醫院因肺癌去世,科技報周一報導。死亡後,身體立即送往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醫生被冰凍保存。55小時的工作中,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專家和美國阿爾科生命延伸基金會的Aaron Drake在此協助。人體冰凍是一項實驗技術,假設醫療技術的進步有一天可以使冷凍身體復活。
  • 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完成 專家稱「起死回生」還有很長的路
    央廣網濟南8月15日消息(濟南臺記者馬藝 陳振國)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死亡能夠被按下暫停鍵嗎?很多人相信通過「人體冷凍」可以實現。人類遺體被推進液氮罐內低溫保存著,等待科技發展、醫學發展,等待起死回生。49歲的濟南市民展女士身患癌症去世後,遺體被低溫保存,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案例。
  • 非法接種宮頸癌疫苗醫院背後的銀豐系:百家公司和人體冷凍術
    銀豐集團旗下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曾進行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  銀豐生物集團網站 圖銀豐集團旗下機構曾因在中國本土實施人體冷凍手術而引發廣泛關注。澎湃新聞曾在2017年報導,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為本次人體冷凍手術操刀方之一。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2017-08-14 12:2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相信大家都聽說「人體冷凍」相關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國內也成功做到用本土做人體冷凍呢?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保存 人類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嗎?
    然而看似不可撼動的自然規律卻也終究因為科學的發展而好像有所動搖……8月14日,世界知名低溫醫學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14日在濟南對外宣布,他在濟南為中國第二位冷凍申請人執行了冷凍全身的手術。這也是中國首例人體全身凍存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