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2020-11-23 鳳凰山東站

活動現場

2018年5月13日上午,紀念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志願者活動,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調舉行。志願者展女士家屬,山東省知名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專家,法律學者,人體低溫保存支持者,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核心成員和部分媒體記者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已滿一年

銀豐研究院大廳中播放著展女士最喜歡的音樂——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軍民先生將一束黃色玫瑰花放在展女士的巨幅照片前,飽含深情地凝視著她的照片。透過電控玻璃窗望過去,就是她的棲身之地:一個巨大的液氮保存罐。這是桂先生今年第一次來看望他被低溫保存的妻子,與去年來的情景極為相似,只是這一次有更多的專家學者的陪同。

據了解,申請人體低溫人體凍存的志願者展女士於2017年5月10日被成功轉移至零下196℃的1號液氮保存罐中進行長期超低溫保存。活動現場,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曲廷瑜先生向探望家屬、專家和支持者通報了過去一年的保存情況,展女士所在1號罐運行狀態良好,工作人員平均10天補充一次液氮,除了液氮罐自帶的自動記錄數據外,每天還要巡檢並記錄溫度和液位等數據,確保罐內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m之間。節假日期間,即使液氮罐可以實現自動補液和報警,但工作人員仍堅持人工巡檢間隔時間不超過48小時。

來自美國的人體低溫保存專家AaronDrake,則代表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介紹了過去一年他們在加強國際交流,改進完善低溫保存設備,開發手術監測系統和補充團隊力量等做的工作和努力。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在本次紀念活動中,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介紹了該院在法律資質和符合倫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獲山東省衛計委批覆的遺體接受站資質等。據悉,未來研究院將吸納知名法學專家成立倫理委員會指導研究計劃和方案。

銀豐研究院公開給專家和媒體的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其實並不僅僅是去年媒體宣傳的「人體冷凍」概念,而是一個極富創新和挑戰的生命科學綜合研究計劃,包括基因科技計劃,細胞銀行及臨床轉化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計劃,人體低溫保存研究計劃是其中的一項。通過銀豐生物集團官方網站,可以了解到銀豐生物集團的產業領域涉及以臍帶血、臍帶、胎盤等組織來源的幹細胞資源保存為主的大型人類醫用細胞資源庫的建設運營;以基因測序技術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新技術和衍生產品研發和應用;以自體免疫細胞為主的細胞培養製備和臨床應用研究;以人體、人體組織器官為主的深低溫保存、轉運及臨床應用;以細胞、幹細胞、基因技術臨床應用和研究為核心技術的國際醫院運營和管理等五大領域,是華東地區最大、國內建立時間最早的專業的人類醫用細胞資源儲存機構和臨床應用研究機構。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作為銀豐生物集團的研究機構,開展人體低溫保存,不排除有擴大宣傳,引起關注的目的。同時也不可否認,他們瞄準的幾大產業均是目前生物科技方面最具活力、也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正如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負責人所介紹的,人體低溫保存僅僅是一項研究計劃,目前無法保證低溫保存的人體未來一定能夠復活。但這是生命科學的勇敢探索,也是低溫生物醫學領域的終極夢想。為實現這一夢想勇於開展科學嘗試,是實現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當前臨床急需的遺體、器官和造血幹細胞等生命資源的捐獻事業。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儘管備受爭議,但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還是公布了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賈春生介紹,這是一個生命科學綜合研究計劃,包括基因科技計劃、細胞銀行及臨床轉化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計劃。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日耗液氮約40升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
  • 國內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倫理上有爭議,法律和醫療規範是空白
    紅星新聞8月13日消息,2017年5月10日晚,山東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桂軍民和剛剛做完人體低溫保存手術的妻子展文蓮進行最後的告別。隨後,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至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兩天前,展文蓮因肺癌去世。
  • 對話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中的美國操作者:不保證能「復活」
    阿倫•德雷克兩年後,2017年5月,德雷克成為中國本土第一例人體全身低溫保存手術的主要參與者,將因肺癌被臨床宣布死亡的山東濟南市民展文蓮,安放在濟南高新區一座實驗室的液氮罐裡。這是德雷克自2016年全職加入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來,實施的第一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此之前,德雷克參與過70餘例。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來青島訪問(圖)
    前不久,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日前,著名人體低溫保存專家、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之一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教授來到青島,訪問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  據介紹,阿倫·德雷克是2015年為中國首位人體冷凍志願者執行冷凍大腦手術執行人之一。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原標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2   對銀豐研究院來說,展文蓮也是他們真正冷凍的第一具人體。   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
  • 中國人體冷凍背後的豪賭:操刀方曾接手臍血庫,經營地產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作為本次人體冷凍手術操刀方之一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銀豐研究院」),實際上頗為「年輕」。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號稱國內首家由企業發起成立,以低溫保護劑、低溫醫療器械和設備研發、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低溫保存與復甦技術開發,以及人體冷凍低溫保存的專業研究機構。
  •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參與的人至今沒有一例復甦
    人體冷凍爭議背後  在桂軍民籤名的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寫著:「銀豐研究院沒有保證、擔保或承諾生命延續研究計劃在未來一定會成功,也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醫學科技的發展時間表。」  2017年2月,患病一年多的展文蓮,癌細胞多發轉移。知道妻子康復無望後,桂軍民將她轉去了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臨終關懷病房)。  有一次,桂軍民和病房主任類維富聊天,無意間聽到銀豐研究院正在研究的「人體冷凍(人體低溫保存)」技術。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在山東濟南高新區的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隔著玻璃,可以看到數個大大小小的類似罐體。其中一個裡,展文蓮的身體正以頭朝下的姿態被保存著,液氮可以使其保持在零下196度的極低溫中。展文蓮就此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的志願者。
  • 不要用這樣的手段炒作人體低溫保存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13日對外公布:我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的液氨罐運行狀態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約40升。被保存的展文蓮女士棲身於一個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已在零下196℃的低溫環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時間。實際上,人體低溫保存並非沒有意義,最大的意義,就是將對「冷凍復活」之類概念的炒作,轉變為對低溫保存遺體的理性探索和認知。這包括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探索器官移植的深度和廣度,為燒傷燙傷治療提供依據,以及為社會和人文學科開拓範圍,例如倫理規範和立法等。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用防凍劑置換血液 手術持續55小時
    在山東濟南高新區的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隔著玻璃,可以看到數個大大小小的類似罐體。其中一個罐裡,展文蓮的身體正以頭朝下的姿態被保存著,液氮可以使其保持在零下196度的極低溫中。  展文蓮就此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的志願者。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為展文蓮進行人體冷凍的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研究院隸屬於銀豐生物工程集團,主要從事「人體細胞、組織、器官存儲、基因測序技術、細胞技術研究和臨床應用等高新技術開發」。為了國內的首例人工冷凍項目,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稱他們已經提前準備了數月。
  • 實地探訪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施機構:如能復甦,定會商業化
    問及是否考慮將銀豐的「生命延續計劃」商業化,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說,如果人體冷凍技術能成功,這意味著「所有人生的目標都是冷凍自己」。「全世界可能沒有比這業務更大的了吧,」賈春生說,如果能完成復甦,是肯定會商業化的。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故事:液氮罐裡的陰陽穿越
    銀豐研究院和齊魯醫院的專家正在為展文蓮進行人體低溫保存操作。銀豐研究院供圖3桂軍民不一樣。他沒有主動找過銀豐研究院,也並不覺得自己能和這家公司產生什麼聯繫。直到今年年初,他從病房主任類維富那裡,第一次聽到「人體冷凍」一詞。那時,展文蓮已患病一年多,肺癌多發轉移。知道妻子痊癒無望後,桂軍民將她轉去了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它還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臨終關懷病房。
  •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已被「冷藏」3個月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者已被「冷藏」3個月  黃粱 • 2017-08-15 18:20:49 來源:前瞻網 E8886死亡後,身體立即送往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醫生被冰凍保存。55小時的工作中,有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專家和美國阿爾科生命延伸基金會的Aaron Drake在此協助。人體冰凍是一項實驗技術,假設醫療技術的進步有一天可以使冷凍身體復活。該程序涉及將物體儲存在零度以下的液氮中,並使用生命維持設備來保持關鍵的身體功能。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丈夫:讓她先睡覺,醒了病就能治了
    在山東濟南高新區的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隔著玻璃,可以看到數個大大小小的類似罐體。其中一個罐裡,展文蓮的身體正以頭朝下的姿態被保存著,液氮可以使其保持在零下196度的極低溫中。展文蓮就此成為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冷凍的志願者。
  • 肺癌患者人體冷凍待覆活 被轉移到-196℃液氮罐中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6月24日對外披露,該院實施的中國首例異地轉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濟南完成,這是該院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72歲罹患肺癌的志願者劉愛慧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 補充液氮每年約5萬元2017-08-14 12:22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相信大家都聽說「人體冷凍」相關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國內也成功做到用本土做人體冷凍呢?
  • 非法接種宮頸癌疫苗醫院背後的銀豐系:百家公司和人體冷凍術
    銀豐集團旗下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曾進行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  銀豐生物集團網站 圖銀豐集團旗下機構曾因在中國本土實施人體冷凍手術而引發廣泛關注。澎湃新聞曾在2017年報導,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為本次人體冷凍手術操刀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