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2018年5月13日上午,紀念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志願者活動,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調舉行。志願者展女士家屬,山東省知名醫療機構、醫學院校專家,法律學者,人體低溫保存支持者,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核心成員和部分媒體記者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已滿一年
銀豐研究院大廳中播放著展女士最喜歡的音樂——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軍民先生將一束黃色玫瑰花放在展女士的巨幅照片前,飽含深情地凝視著她的照片。透過電控玻璃窗望過去,就是她的棲身之地:一個巨大的液氮保存罐。這是桂先生今年第一次來看望他被低溫保存的妻子,與去年來的情景極為相似,只是這一次有更多的專家學者的陪同。
據了解,申請人體低溫人體凍存的志願者展女士於2017年5月10日被成功轉移至零下196℃的1號液氮保存罐中進行長期超低溫保存。活動現場,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曲廷瑜先生向探望家屬、專家和支持者通報了過去一年的保存情況,展女士所在1號罐運行狀態良好,工作人員平均10天補充一次液氮,除了液氮罐自帶的自動記錄數據外,每天還要巡檢並記錄溫度和液位等數據,確保罐內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m之間。節假日期間,即使液氮罐可以實現自動補液和報警,但工作人員仍堅持人工巡檢間隔時間不超過48小時。
來自美國的人體低溫保存專家AaronDrake,則代表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介紹了過去一年他們在加強國際交流,改進完善低溫保存設備,開發手術監測系統和補充團隊力量等做的工作和努力。
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在本次紀念活動中,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賈春生介紹了該院在法律資質和符合倫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獲山東省衛計委批覆的遺體接受站資質等。據悉,未來研究院將吸納知名法學專家成立倫理委員會指導研究計劃和方案。
銀豐研究院公開給專家和媒體的銀豐生命延續研究計劃,其實並不僅僅是去年媒體宣傳的「人體冷凍」概念,而是一個極富創新和挑戰的生命科學綜合研究計劃,包括基因科技計劃,細胞銀行及臨床轉化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計劃,人體低溫保存研究計劃是其中的一項。通過銀豐生物集團官方網站,可以了解到銀豐生物集團的產業領域涉及以臍帶血、臍帶、胎盤等組織來源的幹細胞資源保存為主的大型人類醫用細胞資源庫的建設運營;以基因測序技術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新技術和衍生產品研發和應用;以自體免疫細胞為主的細胞培養製備和臨床應用研究;以人體、人體組織器官為主的深低溫保存、轉運及臨床應用;以細胞、幹細胞、基因技術臨床應用和研究為核心技術的國際醫院運營和管理等五大領域,是華東地區最大、國內建立時間最早的專業的人類醫用細胞資源儲存機構和臨床應用研究機構。
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作為銀豐生物集團的研究機構,開展人體低溫保存,不排除有擴大宣傳,引起關注的目的。同時也不可否認,他們瞄準的幾大產業均是目前生物科技方面最具活力、也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正如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負責人所介紹的,人體低溫保存僅僅是一項研究計劃,目前無法保證低溫保存的人體未來一定能夠復活。但這是生命科學的勇敢探索,也是低溫生物醫學領域的終極夢想。為實現這一夢想勇於開展科學嘗試,是實現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當前臨床急需的遺體、器官和造血幹細胞等生命資源的捐獻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