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6月24日對外披露,該院實施的中國首例異地轉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濟南完成,這是該院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
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72歲罹患肺癌的志願者劉愛慧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體低溫保存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對記者說,與該研究院實施的「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展文蓮情況不同,劉愛慧一直在泰安市中心醫院ICU病房進行救治,若想實現生前轉院,涉及捐獻程序、病情穩定、出入院條件和家屬接受等複雜因素。經過專家深入討論,決定志願者臨床死亡後應用「ECMO」技術進行異地轉運。
阿倫.德雷克稱,異地轉運對實施計劃提出了更高的條件,主治醫生的經驗預測、響應團隊的密切協作、醫院病房的全面配合、儀器設備的齊全準備、轉運時間的有效控制和其它意外情況的及時應對等,都需要嚴密的計劃和準確的實施,容不得一點差錯。
據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李慶平介紹,6月17日凌晨,劉愛慧主管醫生在泰安市宣布病人臨床死亡,銀豐臨床響應專家就在醫院的ICU病房展開一次特殊的手術。臨床專家迅速向其體內注射各種藥物並採取降溫措施,進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通過股動靜脈建立「ECMO」體外循環。
李慶平說,凌晨3:30分,在生命支持系統的保護下,捐獻志願者被轉移到救護車上,並趕赴濟南。經過50多個小時的努力,專家先後進行了血液置換、冷凍保護劑灌注和程序降溫等步驟,於19日下午將志願者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走了,如果對科學、醫學有貢獻有好處,才更有意義。不管什麼事兒,總得有人走在前面,不然科學是不會發展的。」劉愛慧的丈夫周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失去了她我很悲痛,同時我也佩服她,崇敬她,更想念她。」
「您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但因為腦放療的原因,你有時也忘事,我還是提醒您一下」,劉愛慧的小兒子為了不讓母親忘卻現在的記憶,寫下期盼喚醒母親未來記憶的信,信中寫道,「家裡一切如常,您的手機,我一直交著費呢……」
阿倫.德雷克是世界知名的人體低溫保存專家,曾於2009年被全球最大的人體保存機構聘為臨床響應中心主任,7年間參與了70多例人體保存手術。阿倫.德雷克及其團隊於2015年5月在北京為中國首位冷凍申請人、重慶女作家杜虹實施了冷凍大腦手術;於2017年5月在濟南為展文蓮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凍存手術。
(原標題:中國首例異地轉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山東濟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