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人體冷凍待覆活 被轉移到-196℃液氮罐中

2021-01-17 SZNEWS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6月24日對外披露,該院實施的中國首例異地轉運,實現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濟南完成,這是該院生命延續研究計劃中最完整、最全面、最具挑戰性的典型案例。

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離別探望在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72歲罹患肺癌的志願者劉愛慧被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體低溫保存專家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對記者說,與該研究院實施的「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展文蓮情況不同,劉愛慧一直在泰安市中心醫院ICU病房進行救治,若想實現生前轉院,涉及捐獻程序、病情穩定、出入院條件和家屬接受等複雜因素。經過專家深入討論,決定志願者臨床死亡後應用「ECMO」技術進行異地轉運。

阿倫.德雷克稱,異地轉運對實施計劃提出了更高的條件,主治醫生的經驗預測、響應團隊的密切協作、醫院病房的全面配合、儀器設備的齊全準備、轉運時間的有效控制和其它意外情況的及時應對等,都需要嚴密的計劃和準確的實施,容不得一點差錯。

據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宣傳中心主任李慶平介紹,6月17日凌晨,劉愛慧主管醫生在泰安市宣布病人臨床死亡,銀豐臨床響應專家就在醫院的ICU病房展開一次特殊的手術。臨床專家迅速向其體內注射各種藥物並採取降溫措施,進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維持病人的血液循環,通過股動靜脈建立「ECMO」體外循環。

李慶平說,凌晨3:30分,在生命支持系統的保護下,捐獻志願者被轉移到救護車上,並趕赴濟南。經過50多個小時的努力,專家先後進行了血液置換、冷凍保護劑灌注和程序降溫等步驟,於19日下午將志願者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走了,如果對科學、醫學有貢獻有好處,才更有意義。不管什麼事兒,總得有人走在前面,不然科學是不會發展的。」劉愛慧的丈夫周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失去了她我很悲痛,同時我也佩服她,崇敬她,更想念她。」

「您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但因為腦放療的原因,你有時也忘事,我還是提醒您一下」,劉愛慧的小兒子為了不讓母親忘卻現在的記憶,寫下期盼喚醒母親未來記憶的信,信中寫道,「家裡一切如常,您的手機,我一直交著費呢……」

阿倫.德雷克是世界知名的人體低溫保存專家,曾於2009年被全球最大的人體保存機構聘為臨床響應中心主任,7年間參與了70多例人體保存手術。阿倫.德雷克及其團隊於2015年5月在北京為中國首位冷凍申請人、重慶女作家杜虹實施了冷凍大腦手術;於2017年5月在濟南為展文蓮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凍存手術。

(原標題:中國首例異地轉運人體低溫保存手術在山東濟南完成)

相關焦點

  • 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原標題:國內首例人體冷凍者:身體被放在零下196度液氮罐中)
  • 死亡暫停:期待液氮罐裡的復活
    這也是中國首例人體全身凍存手術。   申請人體凍存的是一位罹患肺癌的49歲女性,名叫展文蓮。人體冷凍手術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同完成。接著,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溫床上。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可以連續將整個人體從常溫降到-190 的自動控制設備。它使用液氮蒸氣進行快速降溫,配置了多個溫度傳感器,可實時監測數十個位置的溫度變化。   5月10日晚,展文蓮的身體被順利轉移到一個充滿液氮、可穩定維持在零下196 的特製液氮容器中。整套流程下來,整個人體冷凍手術耗時60多個小時。
  • 全國首例「人體冷凍」案例引發關注 人體冷凍真的能讓人「復活」嗎
    2017年5月10日晚,山東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桂軍民和剛剛做完人體低溫保存手術的妻子展文蓮進行最後的告別,隨後,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兩天前,展文蓮因肺癌去世。
  • 中國本土首例,整個身體被冷凍在零下196℃的液氮中,等待覆活
    這項技術叫做「人體冷凍技術」,是一項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不過,人體冷凍技術尚未成熟,還處於試驗之中,原理是將人體或動物保存於極低溫環境,並期望能夠在將來採取先進手段讓其解凍後復活。
  • 中國本土首例,整個身體被冷凍在零下196℃的液氮中,等待覆活
    這項技術叫做「人體冷凍技術」,是一項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不過,人體冷凍技術尚未成熟,還處於試驗之中,原理是將人體或動物保存於極低溫環境,並期望能夠在將來採取先進手段讓其解凍後復活。
  • 「人體冷凍」引爭議,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
    文|科學蟲洞 "人體冷凍"並不是新興的詞彙,你可以在很多科幻小說中看到它的身影,但這項技術卻在近段時間引發了非常大的關注。據了解,從1967年到現在,全世界參與冷凍的人已經超過300,那麼第一個冷凍人復活了嗎?長生不老是否真的能實現?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2017年5月8日,49歲的展文蓮因肺癌去世。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登記手續,決定在死後接受一項人體冷凍手術。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床工作人員將展文蓮的遺體程序性降溫,最終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凍存起來。這被認為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
  • 中國首例冷凍人,全身冷凍在-196℃液氮中,真能死而復生?
    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的冷凍人,在幾十年後可以重新復活,那現實中也有冷凍人嗎?在經過家人同意的情況下,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他被宣布死亡之後,立即對她進行了人體冷凍手術。,這幾分鐘的時間是進行人體冷凍技術的關鍵,科學家們迅速抽乾展文蓮體內的血液,並注入了生物防凍保護劑,防止器官結成冰晶。
  • 中國第二例本土「人體冷凍」手術完成 「復活」至少還要50年
    -196℃液態氮的罐內,72歲的劉愛慧被迅速密封。她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銀豐研究院」) 生命延續研究計劃的志願者,也是國內第二例公開的在本土完成人體低溫保存實驗的志願者。第一例志願者是於去年離世的49歲肺癌患者展文蓮,由銀豐研究院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完成手術。在中國,現階段的人體低溫保存實驗是在志願者死亡的前提下展開。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故事:液氮罐裡的陰陽穿越
    直到今年年初,他從病房主任類維富那裡,第一次聽到「人體冷凍」一詞。那時,展文蓮已患病一年多,肺癌多發轉移。知道妻子痊癒無望後,桂軍民將她轉去了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它還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臨終關懷病房。「人即使要走,也要走得有尊嚴,不要弄得亂七八糟的。」這是桂軍民的堅持。舒適化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在病程末期的生存質量,減少痛苦。
  • 中國首例「冷凍人」全身冰凍在-196℃液氮中,真的能起死回生嗎?
    2017年的一個凌晨,49歲的展文蓮在臨床死亡後,接受了人體全身冷凍術,而這也是中國首個在本土冷凍並等待覆活的「病人」。2016年6月,展文蓮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此後,她的身體開始不可逆轉地迅速衰竭。就在展文蓮丈夫桂軍民快絕望的時候,他從醫生那兒聽到了人體冷凍術。了解之後,桂軍民決定:管他什麼觀念,先把人留住再說!
  • 首例:女肺癌患者死後進行冷凍,計劃50年後復活,有可能嗎?
    一、耗時55小時:女性肺癌患者進行死後冷凍重慶女作家杜虹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她讀過《三體》後,也希望自己死後被冷凍起來。杜虹在因癌症不幸去世後,她的女兒通過多方聯繫,選擇了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目前,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位於山東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進行人體冷凍,是寄希望於多年後能再次被復活。2017年至今,中國已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這裡的液氮罐,其中,既有著名的企業家,也有年僅13歲的小男孩。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 究機構之一。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這裡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2. 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三體》的編審之一。她的遺體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 人體冷凍復活背後:20人報名當志願者,系地產老闆投資曾被指炒作
    2018年6月19日下午,罹患肺癌多年的劉愛慧去世62小時後,完成血液置換、冷凍保護劑灌注和程序降溫等操作,被放置到特製的不鏽鋼保護艙裡,轉移到-196℃的液氮罐中。這是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下稱「銀豐研究院」)生命延續計劃項目中,允許公開報導的第二例人體低溫保存案例。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01重慶女作家75萬人民幣冷凍大腦揭秘兩名肺癌患者死後冷凍全過程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經過再處理之後,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遺體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經過再處理之後,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遺體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接著,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到大尺寸程序降溫床上,據說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可以連續將整個人體從常溫降到-190℃左右的自動控制設備。它使用液氮蒸氣進行快速降溫,整套流程下來,耗時55小時。5月10日,展文蓮的身體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至今已有3年。中國本土第二例也在山東銀豐,完成於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試驗對象名為劉愛慧,女,72歲,肺癌患者。
  • 人體冷凍:科幻還是騙局
    (❘wired.com網站截圖/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人類神經系統是否能夠完全得到恢復是人體冷凍復活技術面臨最大的難題。儘管從技術層面來看,寄希望於冷凍人體的復活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也無法阻止一些人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
  • 3年前,他將妻子遺體放入零下196度液氮罐中,如今有希望復活麼?
    1931年,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在小說《奇異的故事》中,第一次提出了「人體冷凍」的概念。到了現代,對很多人來說,冷凍復活技術已經並不陌生,在諸如《2001太空漫遊》、《異形》、《美國隊長》等科幻電影中,均有人體冷凍復活的橋段。不過,其實這項技術早被應用於實踐,譬如3年前那個死於肺癌晚期的展文蓮,她便是試驗者之一。
  • 科學分析:被冷凍的人還能再復活嗎?
    美國電影的科幻大片中,都會出現許多高科技鏡頭並加以渲染,其中的人體冷凍技術已經不僅停留在想像階段,人們現在已經逐漸認識並開始研發應用這項技術。那麼被冷凍的人是否還能復活呢?當然不能了,至少截至到目前的科學水平,是無法把一個人長期冷凍的人成功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