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2020-10-26 瀟湘名醫

冷凍人真的可以復活嗎?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試圖通過山東濟南一家冷凍人保存中心,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雖然這項技術與設想更接近幻想小說的場景。

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機構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機構一樣為志願「冷凍人」提供冷凍懸架,即將屍體保存在極低溫度下等待「復活」外,它的研究範圍更廣,並且「具有徹底改變器官移植、重新安裝身體器官和其他醫學療法的潛力」。

據稱,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已經有10具遺體被冷凍在它們巨大的容器裡。這家媒體甚至有些樂觀地認為:「中國沒有宗教障礙——這阻礙了西方對「復活」的接受——中國可以很快趕上並在人體冷凍領域領先。」

媒體的評論以及這家設在濟南的冷凍人保存中心的論點,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妥。在人類世界,潛力永遠都是存在的。實事求是的說,「冷凍人」研究在中國比在西方國家受法律和倫理束縛要少一些。

技術上的巨大障礙,使這一勇敢想法,在可以看到的未來根本無法變成現實,哪怕僅僅是部分器官的冷凍和復甦保存技術,出現跨越性突破的可能性也極低。

01重慶女作家75萬人民幣冷凍大腦

揭秘兩名肺癌患者死後冷凍全過程

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她讀過《三體》之後,就曾經跟女兒提起過自己死後也希望被冷凍起來的願望,她的女兒通過網絡志願者以及在美國的同學,輾轉聯繫到了美國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

杜虹一家選擇了花費12萬美金(約75萬元人民幣)進行大腦冷凍,據杜虹女兒說,費用裡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若干年之後的解凍和復活。2015年5月30日,杜虹被宣布死亡後,兩名一直守候的在場來自美國的外科醫生,第一時間向杜虹體內注射了抗凝劑、抗菌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止血液凝固。隨後,杜虹的遺體被放入裝有冰塊的木質棺材中,經過再處理之後,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遺體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中國本土第一例「冷凍人」就是在山東銀豐完成的。此人名叫展文蓮,女,生前在濟南的一家銀行工作,患有肺癌。

2017年5月8日凌晨4點01分,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東院舒適的醫療病房中,49歲的展文蓮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主治醫生隨即按照法定程序宣布臨床死亡。此後2分鐘內,幾位臨床響應專家迅速向她的體內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樞神經營養等藥物,並通過循環系統快速輸注冰鹽水進行物理降溫,同時實施氣管插管,啟動心肺支持設備,以保障身體供血供氧,維持機體生理功能。

緊接著,展文蓮被救護車快速轉運至銀豐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接受至關重要的灌流置換手術,即將血液置換成冷凍保護劑,儘可能減少降溫保存造成的冷凍損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外科醫生、麻醉專家以及體外循環灌注師參與了這一過程,他們從展文蓮的頸部和股部建立雙通路體外循環,在特製的低溫手術臺上,將其體溫降低到18℃左右,然後將透明的、乳白色的防凍劑,緩緩注入展文蓮體內。

隨著防凍劑變得越來越濃稠,它會成為固體,但它不會結冰,這個過程,叫做「玻璃化」。

灌流最終完成,已是近6小時之後。接著,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到大尺寸程序降溫床上,據說這是世界上唯一一臺可以連續將整個人體從常溫降到-190℃左右的自動控制設備。它使用液氮蒸氣進行快速降溫,整套流程下來,耗時55小時。5月10日,展文蓮的身體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至今已有3年。

中國本土第二例也在山東銀豐,完成於2018年6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試驗對象名為劉愛慧,女,72歲,肺癌患者。此前,劉愛慧的老伴周長友曾問過銀豐研究院的臨床反應中心主任亞倫·德雷克(Aaron Drake)三、四次:「被冷凍的人,多久以後才會醒?」德雷克的答案是:「按照目前技術條件,至少還要等50年。」德雷克2016年入職銀豐,過去一直在美國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展文蓮的冷凍實驗,他也是主要參與者。

第二例冷凍人家屬在現場舉行的告別儀式

而據媒體的消息稱,有近200多人諮詢如何成為人體冷凍志願者,其中30人進行了病情評估,可見人體低溫保存的吸引力。

02

醫學試驗還是新的殯葬形式?

50年前首位冷凍人可能沒有任何復活機會

美國是最早出現「冷凍人」的國家,但一直飽受爭議,一方面是其鼓吹者在科學上的嚴謹性遭受質疑,另一方面則是宗教人士抵制,他們認為靈魂是無法冷凍的,而復活則意味著對上帝旨意的違背。這也並不奇怪,經歷過新冠疫情就知道,虔誠的信徒們連戴口罩都會理解為瀆神。

「冷凍術」概念出現很早,真正興起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由被譽為「人體冷凍之父」的羅伯特·艾丁格在他的著作《永生的前景》中提出,書中引述了大量植物和低等動物經過低溫休眠後來又甦醒的事實。他認為,死亡只是一個漸進過程,只要身體被凍的足夠快,一定還可以有機會逆轉。

著作出版後,出現一批狂熱的「人體冷凍術」的支持者。不過,現在看,艾格丁的說法有些問題,醫學家認為,冷凍和低溫休眠不一樣,冷凍是完全把機體凍起來,基本是讓生命停止在原來的狀況,是完全被動的;而冬眠還有基本的代謝,具有一定主動性。無論如何,艾丁格的設想到1967年1月得到真正實現。

首位冷凍人實驗者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名叫詹姆斯·貝德福德的名譽教授。作為人體冷凍術的支持者和籤署冷凍試驗協議的第一人,貝德福德因癌症去世後,幾小時內,另一位狂熱的冷凍術研究者羅伯特·尼爾森和他的醫療小分隊將詹姆斯急凍了起來。

曾經只是一名電工的羅伯特·尼爾森創立了第一家生命延長基金會。當時的冷凍術,在今天看來並不完善,也沒有條理,甚至是混亂的。貝德福德的血液沒有被完全抽乾,而是單純的注入了防凍劑,再將屍體放入一個裝有乾冰的保溫容器裡。幾天後這個容器被置於充滿液態氮的大型杜瓦容器之中。

此後15年,由於存放貝德福德的冷凍公司破產,他的屍體又被輾轉幾次,最後在亞利桑那州斯科茨的阿爾科爾生命延長基金會找到安放之處。根據1991年對貝德福德的屍體視覺評估來看,他的身體一直保持冰凍,外形沒有發生惡化的情形。但那次檢測後,至今再沒有對於貝德福德的第二次檢測。雖然冷凍的步驟完成了,但曾經約定50年之後的復活計劃卻沒有了消息。2017年,尼爾森曾向世人宣布即將將貝德福德復活,但後來卻悄無聲息,實驗失敗了還是根本沒有開始,結果如何,更加讓人懷疑。

事實上,儘管阿爾科爾生命延長基金會據說存有100多個冷凍人,但它並沒有美國的行醫執照,而只有殯葬業的運營許可。德雷克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承認:「它只是一個存儲設施。就像人們被凍起來保存在墓地一樣。」

據悉,目前全球已經有300多位被醫學上判定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踐行者,要整整追溯到50年前。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中,令人遺憾的是,尚未有一位冷凍者獲得復活。

這一寄託人類「長壽不老」美好願望的新技術,並沒有如期喚醒那位50多年前的冷凍人。而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認為,科學也將永遠無法喚醒一個早已死亡的冷凍人。

03

從6小時延長到6天?

找到個別器官的保存方法後,再進行全身試驗

意味著現在的冷凍技術並不完備?

「但是濟南的這家生命醫院希望,我們不僅僅成為把某個人凍起來的項目。更希望了解該項目如何使所有醫學領域受益。因此,我們與外科醫生、麻醉師和做心肺機的專業人員合作。這是一個大型的、基於研究的項目,吸引了我加入他們的行列。」德雷克認為,目前雖然還不具備喚醒技術,但已在部分項目上有重大進展。

此前據銀豐研究院院長賈春生介紹,「冷凍人」是一個生命科學綜合研究計劃,包括基因科技計劃、細胞銀行及臨床轉化計劃、組織器官銀行計劃、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計劃。此項研究,更多的是希望通過組織器官的保存和復活技術,將來應用於臨床,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推動中國當前臨床急需的遺體、器官和造血幹細胞等生命資源的捐獻事業進步。

科幻電影《太空旅客》中的冷凍艙

德雷克說,目前繼續困擾器官移植手術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從死者那裡獲得可移植器官並將其植入患者體內的機會窗很短,「以人的心臟為例」,可用時間約為六個小時。六個小時後,組織將開始死亡」。在這六個小時內,必須取出、清洗、準備、運輸和植入器官,同時必須對供體和受體做配型檢查,這非常具有挑戰性,特別是在中國,還沒有為此類手術專門開發的物流基礎設施。

「考慮一下,如果你可以將器官存儲在超冷環境中並持續進行灌注,即有血液循環通過的時間,從六小時延長到六天,那麼你將擁有足夠時間完成移植手術。中國是第一個採用這種方法的國家,銀豐在該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可能會超越其他所有人,因為他們採取了新的方法。」

銀豐稱,正在與中科大合作研究胰腺細胞的保存,並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合作來保存卵巢細胞。德雷克說,每個器官需要冷凍保存不同的技術,「器官越大,它變得越難。你必須使用的設備也會變大」,但是,一旦找到了保存所有器官的解決方案,能夠使整個人體從冰凍狀態中恢復過來的希望就很大,「就像你通過分解問題,先解決各個部分,再解決一個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一樣。然後將這些部分放在一起,就會得出答案」。

從邏輯上說,德雷克的說法頗有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冷凍人」技術有太多當前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

冷凍保存細胞技術已經成熟

04

復活部分器官是可能的未來

站在科學角度,冷凍人最核心的技術難題並不是表面冷凍,而是細胞解凍。儘管現代技術日臻完善,但肌體在解凍時仍然會受到很大損害。主要問題是冷凍時,人體的水分會形成尖利的冰晶,造成細胞組織造成永遠無法挽回的傷害,包括一些細胞組織壞死、細胞膜脫落以及一些組織之間出現細小的裂紋。這會導致解凍死者後無法復甦。所以,有科學家相信,像貝德福德那些早期被冷凍的人絕沒有任何復活的機會。

因此,科學家一直想發明一種不使人體組織「結冰」的冷凍科技,這需要先發明一種被稱做「冷凍保護者」的特殊介質。

自20世紀30年代起,各國科學家曾設計了300多種「冷凍保護者」物質,但沒有一個真正有用,那些「冷凍保護者」物質可以防止血液、肝臟、精子和小塊細胞組織在冷凍狀態下形成冰晶,但卻無法讓整具身體都不結冰。

2007年,俄羅斯「人體冷凍術」研究小組的一名加熱工程師帕維爾·謝巴科夫和莫斯科塞切諾夫醫學院教授泰普科霍夫在研究中,發明了一種由混合惰性氣體組成的「冷凍保護者」介質。這些混合惰性氣體包含著氬、氪和氙,當這些惰性氣體注入人體細胞後,一旦接受冷凍,它們將變成果凍狀物質,從而防止人體中的水分結成「冰晶」。

據《真理報》報導,在一次實驗中,一隻注射了惰性氣體的實驗鼠被冷凍到了-196攝氏度的低溫,接著科學家將它的溫度漸漸升到零攝氏度,然後再將這隻實驗鼠的心臟移植到了另一隻老鼠的身上,那顆移植的心臟立即開始了跳動。科學家對這一實驗重複進行了10次,幾乎每次都取得了成功。

那麼俄羅斯科學家為什麼不乾脆將整隻老鼠進行復甦,讓它的心臟在自己體內跳動呢?據謝巴科夫稱,復甦冷凍動物,還面臨最後一道難題,那就是這些惰性氣體會在血管中產生氣泡。當冷凍老鼠的體溫上升到零攝氏度或更高時,老鼠血管中就會充滿了這些惰性氣體的氣泡;如果混合惰性氣體中還有氦氣,那麼老鼠血管中的氣泡將更多,所以老鼠無法復活。這一問題需要通過精心挑選混合氣體的成分、壓力和加熱速度來解決。

來源:鳳凰新聞

作者: 虞夢奇

校對:臧恆佳

責編:從小新

【來源:醫學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 究機構之一。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這裡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2. 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三體》的編審之一。她的遺體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冷凍人真的可以復活嗎?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試圖通過山東濟南一家冷凍人保存中心,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雖然這項技術與設想更接近幻想小說的場景。
  • 屍體冷凍50年後重生?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機構一樣為志願「冷凍人」提供冷凍懸架,即將屍體保存在極低溫度下等待「復活」外,它的研究範圍更廣,並且「具有徹底改變器官移植、重新安裝身體器官和其他醫學療法的潛力」。
  • 中國第二例本土「人體冷凍」手術完成 「復活」至少還要50年
    據他所知,截至目前,全球的人體低溫保存實驗已有797例。單單在阿爾科,截至今年6月,已低溫貯存435位因病死亡的患者,其中278人僅保存了大腦或神經組織。中國第一位接受人體冷凍者——重慶女作家杜虹,就只保存了頭部。她是國內知名科幻小說《三體》的編審之一,於2015年患胰腺癌去世。家人遵從其遺願,將其頭部冷凍保存在阿爾科的美國總部。
  • 人體冷凍被視作是生命的延續,可一旦被冷凍還能被成功復活嗎?
    據某些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說,如果能將人的體溫成功降低至兩三度以後,這個人便可以多活120年至到150 年左右,如果此事是真,那麼一個人再活他個200歲到300歲絕不是個夢。二、具有人體冷凍資質的世界三大巨頭?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家機構提供人體冷凍的業務,而且冷凍的服務價格高昂,最關鍵的是他們只管凍,而不管復活。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5月已完成,冷凍再「復活」真的可行?
    2017年5月8日,49歲的展文蓮因肺癌去世。去世前,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遺體捐獻的登記手續,決定在死後接受一項人體冷凍手術。山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臨床工作人員將展文蓮的遺體程序性降溫,最終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凍存起來。這被認為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
  • 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原標題:中國首例本土人體冷凍完成 遺體被冷凍等待"復活"   2   對銀豐研究院來說,展文蓮也是他們真正冷凍的第一具人體。   銀豐研究院由銀豐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生物)於2015年出資成立。
  • 全國首例「人體冷凍」案例引發關注 人體冷凍真的能讓人「復活」嗎
    2017年5月10日晚,山東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低溫醫學研究中心,桂軍民和剛剛做完人體低溫保存手術的妻子展文蓮進行最後的告別,隨後,展文蓮的身體被轉移至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長期保存。兩天前,展文蓮因肺癌去世。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目前,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位於山東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進行人體冷凍,是寄希望於多年後能再次被復活。2017年至今,中國已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這裡的液氮罐,其中,既有著名的企業家,也有年僅13歲的小男孩。
  • 中國有了首例人體冷凍者 但50年後能否復活還兩說
    原標題:中國有了首例人體冷凍者 但50年後能否復活還兩說 4個月後,中國媒體報導了這個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消息。「人體冷凍」因此進入大眾視野,有人向這位女作家致敬,也有人對人體冷凍保存技術質疑發問。 界面新聞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兩位人體冷凍保存的志願研究者趙磊和魏景亮,他們參與並協助了杜虹此次的人體冷凍。他們就當下來自各方的質疑進行了解答,也闡述了他們願意投身其中的原因。
  • 他把美國首富冷凍50年,依據卻來自科幻書,冷凍人能「復活」嗎?
    那位作為「世界第一例冷凍人」的美國首富至今仍沒有被解凍,他已經在液氮儲存罐中被保存了53年之久,而實際上他當初和羅伯特約定的冷凍期限是50年。本該十分精明的美國首富看似被羅伯特「擺了一道」,難道他真的是被羅伯特欺騙了?他在今後到底有沒有可能真正被解凍復活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冷凍人之父」為何會產生冷凍人體的想法說起。"冷凍人"想法來自科幻小說?
  • 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原標題: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內容摘要:新京報訊昨日,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對新京報記者確認,該基金會已經為重慶女作家杜虹進行了大腦冷凍,遺體冷凍手術在北京進行。
  • 重慶女作家50年後真可復活?人體冷凍華人科學家揭秘
    (原標題:重慶女作家50年後真可復活?人體冷凍首位華人科學家揭秘)古時,帝王嚮往永生,煉丹求藥,鬧出不少笑話。當永生的夢想幻滅後,「年壽有時而盡」就成了我們基於生死的一種普遍認識,生命常在,而年壽有盡。而到了現在,醫療科技帶來的技術革新,永生或將不再是幻想。
  • 史上第一位冷凍人,約定冷凍50年後解凍「復活」,但現實很殘酷
    1967年1月12日,美國加州大學73歲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海勒姆·貝德福德(James Hiram Bedford)成為了世界首位冷凍人,約定50年後解凍「復活」。接著在1965年6月,LES聲稱已經具備冷凍和儲存大型恆溫動物的基本設施,將免費為第一位渴望冷凍保存的人服務,其可在未來某天有機會甦醒。
  • 人死了還能復活嗎?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不靠譜
    處理後的遺體被放入液態氮中冷凍人體冷凍就是在這種強烈的求生欲以及難以割捨的親情下催生的、用一大堆幻想、噱頭和科學名詞包裝起來的一門生意。液氮冷凍早已有之很早以前,人們就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來保存血液樣本、小的人體和動物組織樣本、幹細胞、精子和卵子等等,據說還有小的冷凍胚胎在若干年後被成功復甦的案例。這些樣本在冷落前會被泡在特殊的保護液體裡,以防止細胞液裡的水結冰膨脹損壞細胞結構。
  • 重慶作家冷凍頭顱 期待50年後「復活」
    這兩天,重慶女作家杜虹被媒體稱為中國首例冰凍自己等待「復生」的逝者,引發網友熱議。前日,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向記者確認,該基金會已經為杜虹進行了大腦冷凍,遺體冷凍手術在北京進行。不久後,該基金會有望在北京進行第二例冷凍大腦手術。
  • 50年前史上首位「冷凍人」,本應在2017年復活,現在怎麼樣了
    50年前史上首位「冷凍人」,本應在2017年復活,現在怎麼樣了文/號外小濤說歷史 圖/網絡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不可能得以實現。我們看很多科幻電影,會看到一些將人體復活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麼一個案例。
  • 我國第一位冷凍人,計劃50年一到就復活,如今怎麼樣了?
    冷凍遺體指的是在超低溫度下,通常是零下180攝氏度左右,使人體細胞被冷凍住,不受到感染,若是未來人類已經成功的實現了真正的長生不老,再將他喚醒,而詹姆斯現身冷凍自己的初衷是因為他患上了癌症,不久之後就會無藥可救,於是他計劃50年後再度復活,並希望當時的醫療技術可以救活他。
  • 人體冷凍:科幻還是騙局
    (❘wired.com網站截圖/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人類神經系統是否能夠完全得到恢復是人體冷凍復活技術面臨最大的難題。儘管從技術層面來看,寄希望於冷凍人體的復活是不切實際的,但是也無法阻止一些人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
  • 50年的時間過去了,全球首例「冷凍人」解凍了,他復活了嗎?
    50年的時間過去了,全球首例「冷凍人」解凍了,他復活了嗎? 人體冷凍技術是正在試驗中的醫療技術,它通過低溫196度以下冷藏,使動物和人類的細胞能夠在以後能夠復活,這一項技術可以說正在試驗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