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最小冷凍者13歲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目前,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

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

位於山東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進行人體冷凍,

是寄希望於多年後能再次被復活。

2017年至今,中國已有10位冷凍人

成功「住進」了這裡的液氮罐,

其中,既有著名的企業家,

也有年僅13歲的小男孩。

中國首家人體冷凍中心,山東濟南

12月初,一條探訪了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中心,

採訪到了第一位冷凍人的家屬,

以及三位參與了中國第一次頭部冷凍的志願者。

他們親歷了重慶女作家、

小說《三體》編審杜虹被冷凍的全程,

並首次將杜虹手術的視頻資料曝光。

中國本土第一例冷凍人展文蓮的丈夫桂軍民

到冷凍中心探望妻子

冷凍人再次醒過來,記憶還在不在?

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復活,

他將如何獨自面對嶄新的世界?

選擇人體冷凍,究竟是出於愛還是一種執念?……

中國第一位冷凍人的丈夫桂軍民說:

「我不會幻想3、5年就能解決,

但未來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

只要我活得足夠長,我就一定能看得見,

是冷凍讓我有了奔頭。」

撰文 張翔宇 責編 鄧凱蕾

2017年5月9日,桂軍民在濟南的家裡,終於盼來了等候多時的電話。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告訴桂軍民:他的妻子展文蓮即將完成55個小時的程序降溫,很快就能被轉移到液氮罐進行長期冷凍了。

他立刻驅車前往離家只有半小時車程的生科院,隔著玻璃,桂軍民再次見到了妻子:「她和在醫院的時候一模一樣,還消腫了一些,臉稍微小了點。我心裡的石頭一下子就落地了,挺好。」

展文蓮是中國本土的第一位冷凍人,三年多以來,和她冷凍在一起的,還有另外9位中國人。

世界上能夠獨立實施人體冷凍的機構只有4家:美國的阿爾科(Alcor)、CI(Cryonice Institute)、俄羅斯的KrioRus,中國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第四家。

生科院成立至今,來諮詢過人體冷凍的已有300多人。真正實施完成的冷凍人,年齡最大的是72歲的劉愛慧,最小的男孩,年僅13歲。(該案例籤署了保密協議,不能公開具體信息)

志願者被頭部朝下

吊裝進液氮罐進行長期冷凍保存

第一位選擇人體冷凍的中國人

生科院佔地面積非常大,但保存在液氮罐裡的10位冷凍人,卻被放置在一棟只有三層的矮樓裡。隔著玻璃,可以看到一整排的液氮罐,和屏幕上不停閃動的數據。

妻子剛被冷凍起來的那會兒,桂軍民隔三差五就會去探望,後來是妻子過生日、或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帶著鮮花去,再後來去的次數就少了。

「只是知道她在裡頭,但你看不見。她的手機號碼從沒停過,一直用著。我去的時候會帶著她的手機,播放她最喜歡的鄧麗君的歌。周末的時候,只有一個值班人員陪著我,我們一起聽完那幾首歌,我就回家了。」

展文蓮的身體檢查報告

2015年5月,45歲的展文蓮陪妹妹去醫院檢查身體,自己也順便做了體檢,卻意外被查出肺癌。

因為平時沒有任何症狀,丈夫桂軍民根本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就將病例發給了在北京、上海、甚至加拿大工作的同學,卻得到了同樣的回覆:肺癌晚期,存活時間最多只有6個月。

家庭分工中,丈夫桂軍民始終負責做飯

化療做了4次,妻子恢復得非常好,體重竟然從原本的110斤,長到了140多斤,還能一口氣做50個伏地挺身。看到妻子的化療過程非常痛苦,桂軍民心軟了,覺得既然已經好轉,就不做化療了吧。但有時候,愛是會過頭的。

展文蓮的病症很快就發生了腦轉移。2016年的正月二十八,在妻子的要求下,桂軍民把她從醫院接回家過年。沒在家裡待太久,就因為腦腫瘤太大壓迫了神經,當天被120緊急送回了醫院。

展文蓮被冷凍後,家裡的陳設一直沒有變過

三、四天後,展文蓮的各項體徵開始下降,不再能完整地表達一句話,後期就靠放音樂,她能否跟著唱,來判斷她是否還清醒。

桂軍民說:「唱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的時候,『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絲絲情意』,唱到『一絲絲』就卡住了,她已經控制不了自己的聲音了。」

夫妻倆年輕時的合影

最難的是放棄治療

展文蓮和桂軍民,從小就是青梅竹馬。夫妻倆結婚近30年,生活簡單、瑣碎,買房、裝修、照顧父母……他們都經歷過,正是在平凡的日子裡,兩個人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2月做完手術,展文蓮被轉到了臨終關懷病房。因為妻子需要長期躺在病床上,會大量出汗,光床單一天就要換3、4次。

每當妻子休息的時候,桂軍民就會到主治醫師的辦公室待一會兒。醫生看到他太痛苦了,就問桂軍民:「你有什麼打算,想過人體冷凍嗎?」

「我以為這件事非常遙遠,都是在國外,回去一查,才知道中國的人體冷凍中心就在離我家只有半小時車程的地方。」第二天,桂軍民便親自到生科院進行了實地考察。

同時,他也在網絡上搜集了很多資料,還和專家諮詢了一些問題,做足了功課:比如人體冷凍的原理是什麼?目前冷凍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可以冷凍多少年?費用是怎樣的?......

不是任何病人都能滿足冷凍條件,所以整個冷凍專家組先到醫院,對展文蓮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評估,最終確認達到人體冷凍的標準之後,桂軍民才決定親自和妻子溝通這件事。

展文蓮住院期間,影像資料

「我對她說:現在你的病,醫生暫時沒有辦法解決,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一直睡下去,等醫生可以把肺癌根治,到時候我再把你叫醒,你願意嗎?如果你同意的話,捏捏我的手或者點點頭。說完之後,她立刻做出了反應。

想要進行人體保存,需要儘量在病人身體狀態比較好的情況下進行,雖然痛苦,我們還是決定放棄治療。」

5月8日,桂軍民帶著兒子一起到醫院,親手關掉了支持展文蓮生命系統的呼吸機。

《三體》編審杜虹舊照

女兒賣掉北京一套養老房,支持母親冷凍

重慶女作家杜虹,是小說《三體》的編審者之一,也是中國第一位志願參加人體冷凍的人。

公開的費用,大約是75萬人民幣。杜虹的家境並不算富裕,女兒和女婿賣掉了北京一套養老房,以此作為杜虹手術、轉運和保存的全部費用。

幫助杜虹完成冷凍的,是7位北京的青年志願者。其中就包括趙磊和李俊鐸,兩人是髮小,從小就對天文非常感興趣。趙磊說:「在天文尺度上,人的一生,是特別不值一提的。」

當時,中國既沒有冷凍機構,也沒有志願做冷凍的病人。從2011年開始,兩人決定開始先在國內宣傳人體冷凍這件事,但一個更重要的契機是,他們看到了《三體》中大腦冷凍的情節,並對此深信不疑。

他們在知乎上發帖、建立QQ群,將人體冷凍愛好者聚集在一起。群成員也從最初的三、四十人擴張到了500多人。「這個群沒有任何限制,無論對人體冷凍持什麼態度,都可以加入。」

2015年2月,兩人還開通了一個名叫「冷凍啟示錄」的微信公眾號,整理和翻譯了大量國外關於人體冷凍的科普文章。慢慢的,他們也和美國的阿爾科、CI兩家冷凍機構建立了聯繫。

美國阿爾科的兩位專家(中間為Aaron Drake)

到北京的醫院了解杜虹病情

5月6日,令人意外的是,杜虹的女婿通過知乎聯繫到了趙磊。四天後,志願者們第一次在潘家園的腫瘤醫院,見到了杜虹。趙磊回憶說:「她得的是胰腺癌,當時就已經比較虛弱了。」

杜虹和女兒一直相依為命,在她的內心深處,希望讓女兒相信自己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選擇傳統的殯葬方式,那女兒還有什麼可期待的?選擇冷凍,或許是一位中國母親對女兒的一種鼓勵吧。

趙磊和李俊鐸,迅速聯繫了國外的三家權威冷凍機構,但能到中國進行手術的,只有美國的阿爾科。

因為沒有先例,不確定藥品和設備能否過海關,志願者們備份了全套的物件:比如注射器等器材,以及所需的藥物和冷凍保護劑。「相當於制定了一個Plan B計劃,但最後運氣好,都沒有用上。」

杜虹冷凍期間影像資料,北京

最困難的是尋找手術場地。他們帶著冷凍資料走訪了多家醫院,甚至遭受了很多冷眼、漠視。所有的公立醫院,病人去世後都需要先進入太平間,也不允許私自碰觸注射藥物。

最終,他們獲得了一家臨終關懷醫院的許可。「這家醫院既不認可,也不參與,更不表態,只是提供了一個場所。即便這樣,當時也只有這一家接受了我們。最終,灌流手術是在北京八寶山的遺體防腐工作間完成的。我們很清楚,只有真的促成了第一例人體冷凍,公眾才會慢慢開始接受。」

除非真的被復活,

否則人體冷凍永遠處於初級階段

考慮到杜虹是當時中國的第一例,志願者和家屬商量之後,找到了攝影師徐竹,希望她能記錄下整個冷凍過程。

目前的人體冷凍,可以選擇全身冷凍或僅頭部冷凍,杜虹選擇的是後者,這個價格遠遠低於全身冷凍。

美國阿爾科的網站上公布過一則資訊,當地的科學家將在液氮低溫保存一段時間後的實驗動物的大腦進行切片,然後進行顯微拍照,可以判斷冷凍的保存效果良好。或許,這也給了杜虹家人一些希望。

美國阿爾科的專家,正在準備杜虹手術

手術期間,家屬在手術室對面的一個房間等待結果。徐竹和一位志願者,全程待在裡面拍攝記錄。她回憶到,手術的過程,視覺上還是挺嚇人的,但最終仍然堅持拍完了。

徐竹說:「我拍的全景機位,包括整個手術室、裡面的醫生、以及做手術的全過程,另一個人是特寫機位,直接拍到了開顱手術。

我們都是科幻愛好者,加上杜虹是《三體》的編審,對其中的很多情節是完全相信的,大家對這件事的接受度就非常高,也願意幫助一起去完成這件事情。」

最終手術完成是在2015年5月30日的凌晨。手術後在八寶山殯儀館42號冰櫃,以零下16度的溫度保存了一天。接著用乾冰保存了一周後,杜虹的遺體被運輸到了美國,頭部至今仍在阿爾科進行長期保存。

令趙磊和李俊鐸意外的是,杜虹冷凍頭部的事情三個月後被媒體曝光,僅上了兩個小時的熱搜。「我們以為這件事會引起很大反響,連QQ群的人數權限都提升了一倍,但最後也只有幾十人主動入群。」

在志願者們看來,除非杜虹真的能被復活,否則人體冷凍永遠處在初級階段。

關於人體冷凍的9個疑問:

向上滑動閱覽

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技術不遜於美國

上世紀80年代,冷凍醫學發展迅猛。齊魯醫院也開始建立了相關的研究,從低溫治療肺癌、腎癌、皮膚病等,慢慢延展到「幹細胞冷凍」、「將一個器官放到零下196度的容器,第三天用其將病人救活」。

低溫實驗室創始人沈柏均

2013年,「低溫研究實驗室」成立,也就是生科院的前身。

在進行展文蓮冷凍手術之前,中國的人體冷凍團隊已經進行過多次的動物實驗,還用比格犬模擬整個手術過程,包括程序降溫和手術細節。

冷凍專家Aaron Drake,為展文蓮的手術做準備

泰國女孩Einz,被保存在Alcor的冷凍倉中

圖源:影片《凍結的希望》

中國的人體冷凍團隊,由十幾位專家組成,都是高學歷的科學家。有心外科的、麻醉科的、體外循環的……生科院還專門從美國請來了冷凍專家Aaron Drake,他不僅主導過杜虹的頭部冷凍手術,還參過世界上年齡最小的泰國女孩Einz的手術。

作為第三個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國家,中國對冷凍技術進行了獨特的創新。在不損傷心臟、不通過心臟插管的情況下,僅僅是頸動脈和股動脈插管就可以解決灌流問題,這是相當先進的。

在醫學上判定一個人的死亡標準,通常分為三種:腦死亡、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但進行人體低溫保存,只會關注一個最重要的死亡標準,叫臨床死亡。

臨床死亡,是指一個人的心跳、呼吸都停止了,醫生便可以宣布死亡。但他的腦電波,和整個身體機能仍然處於活躍的狀態。嚴格意義上來說,在這種狀態下,人並沒有去世。

展文蓮在被醫生宣布臨床死亡後

從醫院轉移到低溫手術實驗室

冷凍團隊實施幹預的最關鍵的時間窗口,是在醫生宣布病人臨床死亡後的5-10分鐘內,儘快重新啟動人的血液循環,在減緩血液凝固的同時進行降溫。讓病人的身體和器官,維持在可以復甦的狀態。

生科院的人體冷凍團隊,是在醫生宣布展文蓮臨床死亡前的72小時,就到達了醫院。

她在被宣布臨床死亡之後,醫生第一時間給她裝上Lucas。低溫醫學中心的主任臧傳寶說:「這個設備,是目前美國心臟協會認定的唯一一個能進行心臟復甦的設備。還會注射一些藥物,保證病人身體的血液和呼吸,可以持續地正常運行。」

用冷凍保護液代替人的血液,模擬影像

其實,人體低溫保存和獨立的器官冷凍,存在巨大的差異性,而前者的難點在於細胞解凍。在冷凍時,人體的水分會形成冰晶,就像一把鋒利的刀,造成一些細胞組織的破壞,這會對冷凍人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為了減少傷害,在低溫手術室,通過股動脈和頸動脈,建立一個雙通路的體外循環,再利用一些體外循環設備將病人的身體溫度,快速降低到18攝氏度以下,然後將她的血液進行置換,手術和灌流的過程,大概會持續5~6個小時。

人的血液會逐漸被冷凍保護液代替,這樣便可以減少在長期保存的過程中形成冰晶,最大限度地避免對身體細胞組織造成破壞。

進行程序降溫的是一臺可以靠電腦精準控制的設備,它可以將人的體溫連續降到零下196攝氏度。創始人沈柏均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臺降溫儀器,是目前最先進的。」

病人經過60多個小時的降溫之後,會被轉移到巨大的液氮罐中進行長期保存。

整個液氮罐裡,下部的液氮可以持續保持在零下196攝氏度左右。所以人是頭部朝下,吊裝的。這樣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頭部冷凍爭取更久的保存時間。

人體冷凍簡史

全家一起籤署冷凍協議:

「至少她醒來的時候,可以共同面對新世界」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冷凍人的數量已接近500人。

在中國的10位冷凍人中,只有兩位是自主參與的。大部分是來自他們家屬的決定:有的是子女對父母的選擇、有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選擇、有的是丈夫對妻子的選擇。

他們中更多的人,是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有一位參與者的家屬,還分別到國外的三家冷凍機構進行了考察,最終選擇了在中國進行人體冷凍。

最新參與的冷凍人,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企業家。她40幾歲突然被檢查出癌症,兩個兒子非常優秀,已經在名牌大學雙雙取得了碩士學位。兒子在得知母親得了不治之症後,堅決讓她參與了人體冷凍。

副院長賈春生說:「中國有很多獨生子女,或者失獨家庭。無論是因為疾病還是意外,失去任何一個人,對整個家庭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他們更希望通過人體冷凍的形式,保留一個家庭的完整,甚至只是一種心理寄託。」

人體冷凍的爭議,主要來自倫理方面,生科院為此專門成立了醫學倫理委員會。在副院長賈春生看來,人體冷凍背後涉及更多的是法律、醫學、倫理、宗教,包括每個普通家庭裡的親情,甚至涉及什麼是愛。

如果有一天冷凍人真的被復活,身邊沒有親人、社會規則發生巨變,那他將如何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人體冷凍和再復活,是否還有意義?

這些疑問,都曾出現在桂軍民的腦海中。

桂軍民的解決方案是,帶著兒子一起籤署了人體冷凍的協議。他覺得,如果在自己有生之年妻子的病症可以得到解決,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不能,將來能解凍妻子的時候,也能復活自己。至少她醒來的時候自己還在,能共同面對一切。

即便不加入人體冷凍,桂軍民也打算死後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曾就職過的學校解剖室。「冷凍後即便沒能復活,最壞的結果也只是火化。我當然要選擇可能性更大的。」

創始人沈柏均和妻子,也都籤署了人體冷凍協議:「我們都是大夫,也是科學工作者, 所以我們願意冒險。目前來看,沒有把握一定能被復活,只是給予一種貢獻。」

「只要我活得足夠長,就一定看得見」

妻子剛剛做完人體冷凍的時候,桂軍民每天兩點一線地上班、下班。從來不喝酒的他,因為睡不著,晚上常常坐在沙發上,一喝就是一整箱。

在桂軍民看來,他們這一代人從來沒有接受過死亡教育,所以不知道如何面對親人的離去。

原本妻子坐的副駕駛,他至今都不讓坐人。三年來,除了擔心妻子的照片被陽光曬掉色,大部分都被收了起來,家裡幾乎一切如舊。各種憑證和單據,他至今都找不到,桂軍民開玩笑說,這些都是妻子走後留下的「後遺症」。

去年,桂軍民才把妻子的墓碑立起來,但堅持沒有寫碑文,只為給親戚們一個交代。

「很多人會說,你這樣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不這麼認為。當你看到自己最親的人躺在那裡,你無能為力的時候,能感覺到她的生命一天一天往下數,沒有經歷過這個事,你站在外面說話,永遠不行。」

2020年12月初,美國媒體爆出了一條新聞:美國的田納西州,27年前在液氮罐裡冷凍的一個胚胎被「喚醒」,並移植到了一位母體的子宮中,成功分娩出了一個健康的女嬰。這讓參與人體冷凍的家屬們,再次燃起了希望。

桂軍民說:我不會幻想3、5年就能解決,但我覺得未來20、30年是完全有可能的。冷凍這件事讓我有了奔頭,只要我活得足夠長,我就一定能看得見。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家冷凍中心:10位冷凍人等待「復活」,最小者只13歲!
    我們在科幻電影中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被冷凍得離世的人,在一群科學家和冰冷的儀器下,或者一劑藥物,讓這個冷凍人再次復活過來。 然而這種冷凍人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中國第一家冷凍中心裡,有10位冷凍人在等待著「復活」,最小的冷凍人只有13歲。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 一起來看看吧
    至今,中國已經有10位冷凍人成功「住進」了研究院的液氮罐裡,其中最小的只有13歲。一條探訪了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中心,採訪到第一位冷凍人的家屬。冷凍人醒過來,記憶還在不在?如果有一天真的被復活,他將如何獨自面對嶄新的世界?
  • 揭秘!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冷凍者皆為絕症患者,定會商業化
    你支持人體冷凍嗎?看到這個新聞,秦始皇可能都想重活一次,冷凍這個錢以他的身家綽綽有餘了。古代的帝王將相大多對「長生不老」有很大的執著,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三位皇帝。那是貴族階級的夢想,普通老百姓是想都不敢想。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試圖通過山東濟南一家冷凍人保存中心,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雖然這項技術與設想更接近幻想小說的場景。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機構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試圖通過山東濟南一家冷凍人保存中心,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雖然這項技術與設想更接近幻想小說的場景。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機構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
  • 中國「冷凍人」復活倒計時50年?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 究機構之一。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這裡冷凍「屍體」,以期獲得在50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裡「重生」的技術。2. 中國最早志願參與「冷凍人」試驗的是重慶女作家杜虹,也是《三體》的編審之一。她的遺體在冰凍狀態下被運送到美國的阿爾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頭部分離,保存在-196℃的液氮環境特殊容器中。
  • 中國驕傲!中國能獨立實施人體冷凍技術,10位冷凍人年齡最大72歲
    人體冷凍技術是世界醫學難題之一。目前為止,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僅有4家,其中一家就位於中國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1.冷凍第一人的艱難2017年5月9日,桂某終於等來了電話。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告訴桂某,他的妻子展某將完成降溫,很快就可以住進液氮進行冷凍了。這個消息讓桂某懸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 屍體冷凍50年後重生?起底國內首家人體冷凍中心
    日前,《南華早報》的一篇報導說,這家叫做濟南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人體冷凍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四個此類研究機構之一。除了像其他三家機構一樣為志願「冷凍人」提供冷凍懸架,即將屍體保存在極低溫度下等待「復活」外,它的研究範圍更廣,並且「具有徹底改變器官移植、重新安裝身體器官和其他醫學療法的潛力」。
  • 揭秘:中國首例人體冷凍實驗背後的故事
    阿爾科是美國兩家人體冷凍組織之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家人體冷凍機構。從1974年至今,已經冷凍了138位客戶,其中百分之六十隻冷凍大腦,另外百分之四十要求全身冷凍,前者的費用更低。除此,還有一千餘名籤署保存協議的客戶,其中包括明星小甜甜布蘭尼。  這是他們第一次冷凍中國客戶。反過來,中國也是第一次出現人體冷凍實驗。
  • 揭秘人體冷凍全過程:那些被家人冷凍的去世者,未來能復活嗎?
    這不是只有科幻片中才有的片段,它是現代科學正在研究的方向——人體冷凍技術。意思是說,將醫學宣布死亡的人體進行冷凍,等待若干年後科技的發展能夠喚醒他們,再給他們「重活一次」的機會。這兩天,B站新上線的一部紀錄片就拍攝了一則和人體冷凍有關的紀實。
  • 揭秘人體冷凍全過程:那些被家人冷凍的去世者,未來能復活嗎?
    這兩天,B站新上線的一部紀錄片就拍攝了一則和人體冷凍有關的紀實。1、被冷凍的是一個名叫愛因茲的小女孩,她只有2歲。因為患有腦瘤,她沒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多少人選擇了看似風險重重的冷凍手術?其實,愛因茲不是第一個人。到目前為止,這一技術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在愛因茲之後,2018年的山東泰安。一位叫劉愛慧的女性也參與了人體低溫保存研究計劃。
  • 那些被家人「人體冷凍」的去世者,未來能復活嗎?
    意思是說,將醫學宣布死亡的人體進行冷凍,等待若干年後科技的發展能夠喚醒他們,再給他們「重活一次」的機會。這兩天,B站新上線的一部紀錄片就拍攝了一則和人體冷凍有關的紀實。被冷凍的是一個名叫愛因茲的小女孩,她只有2歲。因為患有腦瘤,她沒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樣,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
  • 中國已有10位冷凍人等待「復活」,最小者僅13歲,有希望嗎?
    提到人體冷凍,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不過,卻在現實世界中真實發生。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僅有4家,而其中一家位於我國山東,名字叫「生命科學研究院」,從2017年開始至今,已經陸續有10位冷凍人將遺體保存在這裡,期待未來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可以讓冷凍的遺體重新復活。
  • 中國第一家人體冷凍中心,不靠譜
    處理後的遺體被放入液態氮中冷凍人體冷凍就是在這種強烈的求生欲以及難以割捨的親情下催生的、用一大堆幻想、噱頭和科學名詞包裝起來的一門生意。液氮冷凍早已有之很早以前,人們就利用超低溫冷凍技術來保存血液樣本、小的人體和動物組織樣本、幹細胞、精子和卵子等等,據說還有小的冷凍胚胎在若干年後被成功復甦的案例。這些樣本在冷落前會被泡在特殊的保護液體裡,以防止細胞液裡的水結冰膨脹損壞細胞結構。
  • 人體冷凍被視作是生命的延續,可一旦被冷凍還能被成功復活嗎?
    那麼,人體冷凍技術就能夠讓人們擺脫生老病死和長生不老嗎?嗨,你還真別說。據某些科學家經過研究後說,如果能將人的體溫成功降低至兩三度以後,這個人便可以多活120年至到150 年左右,如果此事是真,那麼一個人再活他個200歲到300歲絕不是個夢。二、具有人體冷凍資質的世界三大巨頭?
  • 人體冷凍能復活嗎?大腦和全身冷凍要花多少錢?
    1牛津三位哲學家選擇「死後」冷凍人體計劃接受人體冷凍的三位哲學家,分別是牛津「人類未來研究所」所長、現年40歲的哲學教授波斯特倫、41歲的研究員桑德伯格和阿姆斯特朗此時,被凍者身體是頭朝下放置的,這樣即使箱子有洩漏,大腦也會浸泡在冷凍液中4「復活術」缺證據 仍是商業活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低溫生物學研究員保羅·西格爾曾將活著的倉鼠冷凍2小時後復活。在倉鼠試驗成功後,西格爾又對一隻小獵犬進行試驗。結果,他成功讓小獵犬復活過來。
  • 中國人體冷凍背後的豪賭:操刀方曾接手臍血庫,經營地產
    49歲的展文蓮成為了在中國本土實施的第一例人體全身冷凍者。8月14日的這則報導,瞬間引爆了公眾對於「永生」話題的討論。 在對人體冷凍尚且陌生的中國,展文蓮會有多少效仿者?無從得知,目前這一選擇更多地被稱作是一場富人的「豪賭」。然而,在中國搭建起這場「豪賭」平臺的是誰?
  • 揭秘世界三大人體冷凍機構(圖)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家機構提供冷凍人體的業務,價格高昂,而且只管「凍」,不管「復活」。曾經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人體冷凍」墜落凡間,是科學實驗,還是一場騙局?如果你對死後「復活」感興趣,快來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三大人體冷凍機構吧。
  • 泰國父母忍痛冷凍3歲女兒,人體冷凍究竟是重生希望還是商業騙局?
    1967年,世界上就已經開展了第一例人體冷凍實驗,實驗對象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他在罹患癌症後主動要求冰凍。這之後的50多年間,陸陸續續有165個冷凍人被儲存在冷凍罐裡,等待被喚醒。最近,隨著一部名為《凍結的希望》的紀錄片斬獲多個國際大獎,冷凍人再次引起討論。
  • 世界第一例冷凍人已經解凍,人體冷凍技術能否實現永生?
    如今人體冷凍技術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存在,這項技術可以通過低溫冷凍將人體一直保存下去,目前最知名的人體冷凍公司在美國,名為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目前報名冰凍的人數已近2000人,該基金會已冰凍了160具屍體,其中也不乏名人,如美國最偉大的棒球運動員之一泰德威廉斯,美國導演查爾斯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