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通貨膨脹一直在,老百姓守住錢袋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形象的描述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呢?簡單來說就是貨幣的購買力不同!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年份,貨幣的度量值差異很大。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曾表示:1980年的一萬塊錢,可以在北京買一個四合院。而如果當時採取看似最安全的方式來理財,一萬塊錢存進銀行,即使按定期來計算,到如今近40年也只能取出六萬塊錢左右,放到現在連北京一個廁所都買不到。
任澤平舉的例子比較極端,他的假設是當時把錢投到了如今看來收益最高的投資當中,才會產生如此令人乍舌的差距。不過也側面反應了貨幣貶值的速度,是很厲害的。
所以帳面上的安全並不是真的靠譜,隱形的釜底抽薪才是最可怕的。遺憾的是很多人就願意把錢存銀行,或者買國債,為什麼呢?因為它們不僅保本啊,還有利息,多好的事啊。
短期看,做一下資金管理可以。長期下來,財富縮水是必然的。大部分人都是厭惡風險的,明面上的浮虧不敢面對,可溫水煮青蛙似的被割肉卻是可以接受的。
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呢?這是基於貨幣超發的事實!全球都是如此!這幾十年我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增加,換句話說,老百姓口袋裡的現金資產是15%的速度在貶值,用老百姓的話講是:票子變毛了。

如何抵禦通脹,對抗印鈔機呢?那麼就必須學會如何投資,以及正確配置大類資產,這樣才能守住自己存量的財富,投資的最低策略就是需要發現哪些資產最保值!說到這,可能會有朋友慣性的脫口而出一個詞,黃金啊,保值啊。真的嗎?
據摩根大通發布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20年裡,黃金的年化回報率約7.7%,可以說是遠遠跑輸於我國M2的速度。黃金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資產,一是因為它沒有現金流的產生,二是黃金已經喪失了它的貨幣屬性,而且不可逆了。
同時黃金價格波動比較大,想真的追求上述的收益率,必須拿較長的時間周期才可以,年份選不對或者中途撤離的話,投資效果並不理想,短期想獲得高收益必須踏對點。
今年比較特殊,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疊加全球央行大放水,避險情緒推動黃金價格暴漲,今年最高漲了40%。隨著疫苗推出預期的加強,疫情若得到控制,黃金就失去了價格的支撐邏輯,自8月份以來,黃金價格就進入了下跌通道。
所以只有在全球央行大放水以及世界局勢動蕩的時候產生惡性風險,黃金才有好的投資機會。放眼望去,什麼資產這幾十年的年均收益率可以超過15%呢?在中國,統計下來可能只有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地價,以及股市的核心資產才有希望。
如果老百姓真的不懂怎麼測算和衡量保值資產的話,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就看看銀行貸款接受什麼東西作為抵押,以及它能按估值的多大的比例給你計算,同時利息定的水平高不高。抵押品貸款金額計算的比例越高,越足額,甚至高估,利息也越低的話,那麼就意味著它更保值。
銀行內部有很多的精算師,已經把儘可能的各種風險,如價格波動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匯率風險等等,都核計到位了。
它們認可的資產,不能說絕對沒有風險(所有的資產都有風險),至少在諸多資產中,已經是最優解了。如今看來,銀行現階段最喜歡的東西,還是不動產抵押,明白點說就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