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河北省近期集中關閉取締違法違規地熱井之舉,在本報近期刊出《河北地熱開發怎麼了?》一文後,進一步引發各方關注。
據河北省地熱專家估計,今年該省面臨關停的地熱井保守量達到1000眼,所涉及供暖面積高達5000—6000萬平方米,其中不乏供暖面積達到數百萬平方米的區域。
河北地熱資源豐富,地熱開發極具前景。那麼,關停之後,所涉地區是否將告別地熱供暖,對於正致力打造國家級地熱開發示範省的河北而言,接下來將如何部署工作?更加緊迫的是,地熱開發涉及採暖民生,今冬各地後續採暖將如何接續,能否實現無縫銜接?雖距採暖季還有不到4個月,近日已有多位受訪人士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達了擔憂。
「一刀切」關停
供暖或存隱憂
「我們公司『無證』地熱井都已全部關停了。」近日,河北多家地熱開採企業人士均向記者證實。而對於記者提出的進一步採訪訴求,不少企業又保持了緘口。
根據近期公開披露數據,截至目前, 衡水、邢臺、保定三市累計查封取締的地熱井就已超過300眼。
為按時完成年度關停任務,目前,河北地熱井的關停時間表進入倒計時,力度空前。「尤其今年,河北省整治違法違規地熱井力度很大,省裡要求與地方考核掛鈎,所以各地都不敢再拖延了。」有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門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但多位受訪人士不約而同發出警示:「這種 近乎『一刀切』式的集中關停行動, 如果後續措施不能及時跟進,或者替代方案欠妥,必然會對今冬供暖產生消極影響。」
距冬季採暖還有不到4個月,雖然實質影響在各地還未顯現,但上述接近河北省政府部門人士對記者說:「我們了解到,近期已經有地方主管部門開始口頭表達擔憂,認為當地今冬供熱有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很大影響。」
而談及「各地關停地熱井後,後續解決方案如何同步推進,省級政府層面有何統籌舉措」時,該人士坦言,目前地熱井整治工作省裡只是出臺指導性政策,關停方案、替代方案的選擇等這些操作層面的工作,都是市、縣級相應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據我們了解,省政府層面還沒有統一安排。」
生態冷暖輕重難分
致多地陷尷尬境地
有受訪專家指出,正常情況下,違法地熱井關停後,居民供熱的替代方案理應都能接續上馬。「替代方案肯定得是清潔取暖。各地可因地制宜採取燃氣鍋爐、太陽能+、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工業餘熱等多種形式。」河北省地源熱泵技術檢測中心主任劉自強對記者說。
採訪中,多位受訪人士均向記者強調,「為確保民生供暖不受影響,各地應該吸取2017年『一刀切』集中關停燃煤鍋爐的經驗教訓,宜在『不破不立』『先立後破』原則指導下推進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北部分市縣替代供暖方案已敲定,相關工作也已正常開展。如邯鄲市選用了空氣源熱泵機組作為接續方案,衡水市採用了工業餘熱保障居民穩定取暖。一些市縣與相關企業的接管洽談事宜也在正推進中。
然而,記者調查梳理近兩年河北省整治違法違規地熱井行動時發現,新替代方案執行過程中,不乏要求老百姓自行承擔開口費,甚至要求老百姓自尋熱源而遭到抵制、投訴現象。
「地熱供暖成本相對比較低,新的替代方案勢必會增加成本,加上政府財政支持有限,供熱公司承擔不起,老百姓又不願意埋單,如此必然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有受訪專家向記者指出。
記者注意到,從滄州獻縣、衡水故城縣、辛集市、保定市等地的實踐看,將現有地熱井進行市場化整合後,實施回灌,被認為是保障民生供暖最經濟、代價最小的解決方案,也因此而成為備受多地推崇的方案。
據介紹,2019年,滄州市獻縣就批覆了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以「回灌特許經營」方式公開招標進入該縣地熱供暖市場,對轄區地熱井進行市場整合,以接管或者合作方式,開展回灌工作,截至目前已實現了回灌的實時在線監管,接管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
「衡水市故城縣力度更大,在政府主導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原則,由中石化綠源公司取得供熱特許經營後,採用『間接換熱、採灌均衡』的先進工藝對轄區地熱井進行收購和整合,類似做法可能是破解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回灌困局的一條出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對記者說。
但他同時指出,「在當前嚴厲政策形勢下,面臨如此多的無證問題井,即便讓有實力的央企來接管,要實現合法合規開採,同樣是棘手難題 。」
以衡水市為例,此次關停的地熱井分暫時性關停和永久性關停兩類。據相關人士介紹,永久性關停的是非法開採、無證的地熱井;暫時性關停的地熱井有合法手續,但是由於政策或者企業自身原因,採礦證到期之後也將永久性封停。這無疑為衡水市的地熱事業前景蒙上陰影。
「近期我們正與自然資源、水利部門積極溝通,現在看來政策還是很強硬的,無證井全部都要面臨關停。接下來如何開展工作,是要整合後重新出發,還是另謀其他出路,許多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並沒有明確思路,這也讓意向接管企業很為難。」另有企業人士對記者說。
一頭牽著生態環境,一頭牽著冬季冷暖,接下來,河北省將如何引導各地做好權衡,妥善做好後續採暖持續工作?對此,本報記者將持續跟進關注。
不應將關停當「禁令」
地熱開採須因地制宜
那麼,僅從技術層面看,這些政策上面臨關停「厄運」的地熱井是否還可「起死回生」?關閉取締之後,是否意味著所涉地區將成地熱開發禁區?
「這些地區如果就此終止地熱開採,不只對河北,對全國地熱行業也將是重大打擊。」在劉自強看來,事實上,部分符合條件的地熱井還是有補救機會的。
目前,地熱供暖在我國還只是新興行業,各類地熱開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同企業實力也是千差萬別。與此同時,受近兩年清潔取暖大勢推動,新的技術理念不斷湧現,地熱資源開發亦越來越走向深層,水熱型地熱開採模式之外,「取熱不取水」的無幹擾中深層地熱開採技術也已有成功實踐。
「在此背景下,河北作為全國地熱開採事業的先鋒軍,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一定程度上其實已具備條件。」劉自強說。
「就水熱型中深層地熱井而言,100%同層回灌是先決條件,否則將導致該層地下水系統補給失衡。」華北油田地熱開發公司副經理李健敏對記者說,地熱井能否實現100%同層回灌,與其所處熱儲層的物性條件不無關係,如果孔滲條件差,地層泥質含量高,會極大增加回灌難度。
以任丘區域為例,對於2000米深左右的館陶組地熱井而言,因所處熱儲巖層以砂泥巖互層為主,非均質性強,一般在優質儲層分布區能夠實現一採一灌;而在非優質儲層區,往往需要一採兩灌或一採多灌。但因地層泥質成份含量較高,往往在初期回灌能力較高,隨著時間推進,回灌能力將會大幅衰減。
「地熱開採井與回灌井打井成本基本相當,原本只需花費200—300萬元打一眼取熱井,要想實現100%同層回灌可能就需支付較原先高几倍的成本,這對企業來講顯然是不經濟的。所以大多民營企業並無推進積極性。」劉自強對記者說。
「砂巖層館陶組地熱井一對一、100%同層回灌素來就是世界性難題。」龐忠和說,目前,國家正在組織研發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此外,李健敏指出,「一對一、100%同層回灌」地熱開採更易在某些灰巖地層實現。這類灰巖儲層存在大量的裂縫、溶洞,在這些地區自然回灌能力可達到5000—7000立方米/天的水平,可真正實現地熱尾水100%回灌。但因灰巖熱儲一般巖層堅硬、埋藏更深,相應開採技術要求更高。且河北省,僅有部分地區存在這類熱儲。
值得一提的是,水熱型地熱開採技術之外,致力「取熱不取水」的地熱開採技術也已開始嶄露頭角。對此,河北省近日已發文明確表態鼓勵「取熱不取水」,並給予優惠政策支持。記者獲悉,目前河北魏縣、雄縣等地都已開始試水。
如河北省科學院目前正在河北魏縣開展的中深層地熱井改造試驗項目,就正致力探索在原有地熱井基礎上實現「取熱不取水」,目前正在開展下管試驗,成效預計將於本月底揭曉。
據劉自強介紹,該技術理論測算結果,可實現每眼井供暖能力1.5—2萬平方米,為原地熱井取熱面積的30—40%。
規範開採是當務之急
主流企業可發揮關鍵作用
「關閉取締是針對違規違法地熱井的整治措施,不代表河北地熱事業將就此而終止。隨著地熱技術的逐漸提升改進,以及新技術理念不斷湧現,即便在華北這類水資源補給敏感地區,仍能夠實現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多位受訪專家均向記者如是表示,但前提一定要科學、依規。
「規範開採是未來地熱行業發展最重要的課題。」劉自強亦強調,接下來,地熱行業除需持續推進技術進步外,更需重視從政府理順管理體制和創新管理模式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北省政府層面已經要求,自然資源、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執法監管協作配合,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消除執法間隙,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而在模式創新方面,目前保定市高陽縣、滄州獻縣均已初步建成投運了開採、回灌遠程監測試點系統,可對地熱井開採量、回灌量、井口溫度、回灌溫度等進行在線監測,並實時上傳到監管部門。
「隨著政府監管趨嚴,這將是大勢所趨。」李健敏說,「擁有技術、資金實力的石油央企綜合優勢明顯,將可為推動地熱資源科學合理開發發揮關鍵表率作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兩桶油」已積極在河北多地部署地熱供暖項目。特別是中石化,其以旗下中石化綠源地熱公司為主體,已在河北成立了13個分公司開發地熱資源,到今年底供暖能力總計有望達到3000萬平方米。中石油華北油田也已在河北開發了6個區域地熱供暖項目,覆蓋供暖面積達到約300萬平方米。近日,中石化新星公司、中石油華北石油管理局、北京燃氣集團又聯合中標了雄安新區容東片區1200萬平方米的地熱供暖製冷項目。
其中,「政企合作、市場運行、統一開發、技術先進、環境保護、百姓受益」地熱開發的「雄縣模式」尤為值得借鑑。
據介紹,雄縣通過建立「多井集輸、間接換熱、採灌均衡、綜合管理」的區域地熱集中供熱和「取熱不耗水、保護性開發地熱資源」開發系統,建成地熱供暖能力500餘萬平米,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個地熱供暖「無煙城」。
「地熱利用既涉及資源開發,又涉及民生保障,應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河北省內各地開發政策尚不完善,不盡統一。建議遵循整體規劃、統一開發的思路,避免因礦權分散、各自為政,而制約地熱資源可持續規模化開發。」龐忠和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地熱開發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全國人大常委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擴大地熱供暖在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中的規模和商業化應用」。
為此,龐忠和建議,由政府主導做好頂層設計,創新地熱項目審批流程及方式,制定科學合理的開發準入機制,並本著對社會和民生負責的態度,授權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按照市場化模式開發地熱資源,同時做好環保監管工作,以保障地熱行業健康和高質量發展。
責編 | 張勝傑
實習生 | 李豔
本文為《中國城市能源周刊》原創首發,經授權後方可轉載,聯繫方式010—65369458或直接在後臺留言。
猜你想讀
記者調查|集中關停!河北地熱開發怎麼了?
記者調查|地熱開發利用難在哪?
「取熱不取水」 的地熱供暖究竟好在哪兒?
關於我們
《中國城市能源周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中國能源報社與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聯合出版;是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的核心刊物。
於2019年3月4日正式創刊,全彩,雙周刊,每期4個版面,每周一出版,隨《中國能源報》發行。通過行業組織和權威媒體互動的平臺連接力、專業的輿論引導力,打造城市與能源的輿論高地,引領城市能源轉變走品牌化道路。逐步形成報紙、網站、微信為一體的融媒體新聞載體。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城市能源周刊,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