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著「天下奇石第一山」的美譽!你知道是什麼山嗎
大家好,歡迎閱讀本期內容。
「天下奇石第一山」是對山的美譽,通常也是指的是華山,它是五嶽之一,高聳屹立在陝西東部華陰縣南,北臨奔騰咆哮的黃河和渭河平原,南接重巒疊嶂的秦嶺;它的西邊還有少華山,因此華山又稱「太華」。
《山海經》記載:「山不石不奇,不純石不大奇,華山十裡五千仞,一石也。」東西長20千米,南北寬7.5千米,突出地面以上2000多米。華山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因此華山素有「自古華山一條道」、「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在地形上呈柱狀體高聳雲天。遠眺華山,五峰對峙,四面如削渾然一體,奇峰突出直插雲霄,猶如一把利劍快要刺破青天。正如唐朝詩人李白在《西嶽雲臺歌》中所說:「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所以華山無愧於「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的特徵首先是險
從青柯坪開始登山,須經「太華咽喉」、「千尺幢」,然後才能登上北峰。「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傳說,就是從此說起的。欲從北峰爬上其它諸峰,還須經歷擦耳崖、蒼龍嶺、上天梯等險段。至於東峰的鷂子翻身,南峰的長空棧道等,雖非必登之地,但只要人們望一望,也會出身冷汗。
華山的另一特徵是峻
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無它山可比。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相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間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難怪古山水畫家王安道在他的華山圖序中有「餘自少喜畫山,慕擬四、五家。積三十年,常以不得逼真為恨。及登華山,見極秀天出,非模擬者可禁擬。」「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之語。
從山麓的玉泉院出發,南行進華山峪,沿溪流逶迤曲折而上,過五裡關經石門到莎羅坪。向前谷底已無路,轉登一個坡積物上,左盤右折,繞行十八次,這就是華山上有名的十八盤。最後一盤的盡頭,便是雲門。
再經青柯坪到回心石。從此向上,便要攀登華山上有名的險途一千尺幢和百尺峽。再過二仙橋,經群仙觀,爬老君犁溝,便可直上北峰。下北峰過擦耳崖,爬上天梯,經過華山又一險途一蒼龍嶺,進金鎖關,總算是經過千辛萬苦爬上了華山主峰。這裡有向東向西的兩條路:向東經中峰,上東峰,轉南峰,再過西峰,迴轉金鎖關;向西則反轉,先上西峰,轉南峰,上東峰,再經中峰到金鎖關。一般遊覽華山,多數是當天上去,第二天凌晨在東峰上看日出,然後沿原道下山。如果能有三天時間,那就最好了。
布局獨特的玉泉院
玉泉院在華山山麓,緊接華山峪口。玉泉院以北裡許有「雲臺觀」,是古代帝王巡狩的地方。北周武帝及唐天寶年間都曾修過道觀。到宋朝道士陳傳在這裡隱居時,又重修道觀,名為「純陽觀」,又稱十二洞。
玉泉院又稱「希夷祠」。全院傍山臨水,泉流淙淙,山氣霏霏,綠蔭蔽日,峰巒當窗,幽竹傍巖,亭臺廊廡參差曲折,情趣盎然。整個布局顯得開朗豁達,清新明淨,為上山遊客必經之地。
風景幽雅的青柯坪
穿過華山峪,登上雲門。這時已經走出了峪谷,來到西峰腳下的青柯坪,頓覺天地開擴,豁然開朗。青柯坪是華山峪水流的源頭。這裡場地平坦,青柯樹浮蒼點黛,柯葉密茂,故名「青柯坪」。
這個山間盆地,雖已高達1120米,但還在北峰山腰。至此,登山的路程僅僅走了一半。坪的面積較大,四方開闊,環境幽雅,素有「四望群峰繞,千盤一路通」之稱。
舉目遠眺,白雲、香爐、壅肚、大羅、毛女諸峰羅列環繞;回首仰望,西峰懸崖天垂,真是仰見突兀撐青空,雲帶環山白系腰。夏秋之間,水簾瀑布飛流直下,有如白練;泉水潺潺,蒼松翠柏,叢密成屏。真是一幅壯麗的山河景色。
由於這裡環境優美,路程方便,廟字建築萃集,景物頗多。有東、西道院、通仙觀等廟宇;有梅花洞、雪花洞、皓天洞等巖壁石洞。
巍然獨秀的雲臺峰
下聚仙臺,過橫翠崖,眼前豁然開朗。這裡已是海拔1500米的雲臺峰,因位於華嶽東北,故稱北峰。此峰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恰似一座雲臺,故又名「雲臺峰」。
李白在《西嶽雲臺歌》中有「白帝金精遠元氣,石作蓮花雲作臺」之句,就是指遠望諸峰,宛如青色蓮花,開於雲臺之上。北周武帝時,道士焦道廣修道於此。傳說武帝曾上山問道,故有「武帝問道處」山洞遺址。
循山嶺北行第一坊名「白雲峰第一門」,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雲仙境」門。過後即達峰頂,長闊約十餘米許,原有翠雲宮、無量廟等建築,依山為量,疊起層樓,隱映於蒼松翠柏之間,顯出一團秀氣。
華山的風景以秀麗奇險著稱,山上的名勝很多,是值得去的地方
本期內容到此為止,喜歡的小夥伴們,記得點讚加評論並關注小編。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