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地理的時候肯定學過中國五嶽,那麼到現在你還記得這五嶽到底指的是那五座山嗎?它們分別位於哪裡?它們又為什麼被稱之為五嶽呢?中國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東西南北中是根據它們所處的位置來進行命名的,這五座山之所以出名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這五座上也是古代文化的一個縮影,並且這五座山風景優美,也是現在人們常去旅遊的勝地,從古至今流傳的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
泰山是五嶽之首,也被稱為: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它隸屬於山東泰安市,主峰是玉皇頂,海拔是1545米,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泰山之所以被稱之為五嶽,是因為它海拔高,又位於東方,在古代以東為尊,被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由於當時的地位和祭祀活動的舉行,讓泰山上留下來大量的古蹟。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大量宮觀寺廟。我對泰山的第一印象不是祭祀,而是課本上的挑山工。那篇文章上描述了挑山工的不易和那種精神,同時泰山也深深的刻在腦海中。泰山是我國5A級風景區,上泰山需要攀登約6331級臺階,泰山上四大奇觀有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很多遊客為了看日出都是在半夜就開始登泰山了。泰山不僅是大自然的傑作,也是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華山是五嶽中最靠西的山,位於陝西華陰市境內,在古代的稱之為「西嶽」,雅稱「太華山」,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主峰海拔也是最高的,它的主峰是南峰,海拔2154.9米。華山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華山五峰為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中峰玉女、北峰雲臺。峰上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峽、擦耳崖、蒼龍嶺均為名聞天下的極險之道。華山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為「第四洞天」,也是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嶽華山君神。共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華山海拔高,也是我國欣賞日出的一個好地方,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的朝陽臺為最佳地點。
衡山位於中國湖南省偏東南部,又名南嶽、壽嶽、南山,由於地理位置偏南,所以稱之為「南嶽」。衡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環山有寺、廟、庵、觀200多處。衡山是上古時期君王唐堯、虞舜巡疆狩獵祭祀社稷,夏禹殺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南嶽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鬱香,以風景秀麗著稱。南嶽廟是衡山最大殿宇。祝願融峰之高、藏經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由於它位置偏北,就被稱之為「北嶽」,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勢雄偉,遂封北嶽。恆山分東西兩峰,雙峰對峙,渾水中流。山上怪石爭奇,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布著樓臺殿宇,以幽靜著稱。恆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於恆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恆山比較出名的的還有恆山十八景: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危巖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石洞流雲、仙府醉月、奕臺鳴琴、脂圖文錦、嶽頂松風。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潁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名句。嵩山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東端中嶽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嶽寺塔始建於北魏,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發源地,也是我國少林拳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