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嗎?我們在路邊發現了一條魚,一條奇怪的魚……」
日前,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寶安大隊接到市民求助電話,趕往新安街道甲岸社區某路段處置。經現場比對確認,這次亟待救助的是數千年前《山海經》裡就有記載的「上古神獸」、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又稱大鯢。
據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寶安大隊的工作人員回憶,11月14日中午,他們接到求助電話後立即趕往現場。撥打電話的是熱心市民是甲岸社區兩位治安巡防員。他們在路面巡查時,在甲岸社區路邊發現一尾奇怪的魚,多方詢問找不到主人,只好守著該動物尋求專業機構處理。經現場觀察辨認,這是一條成年娃娃魚,體長80釐米,體重2.5公斤,生命體徵狀況良好。
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人員對兩名巡防員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和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按照相關程序,將娃娃魚暫時帶回支隊,聯繫專家、查找資料予以妥善救助。
兩天後,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寶安大隊與深圳野生動物園完成對接,將娃娃魚移送深圳野生動物園進行專業護養。
深圳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表示,野生動物的保護需要市民共同參與。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宣傳和執法,規範水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行為,切實維護好深圳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管理秩序。
【讀特新聞+】
恐龍時代的兩棲類動物活化石
作為動物界的活化石,最為眾人所知曉的就是國寶大熊貓,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萬年。但還有一個物種的歷史更為久遠,那就是早在約2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就已經廣泛分布於低緯地區,並且生存至今的兩棲類動物活化石——大鯢。
大鯢,由3億6千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古老的兩棲類動物。《山海經·北山經》裡曾記載了這一上古神獸:「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
大鯢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可以達到1米以上,最重的可以超過百斤。大鯢小時候用腮呼吸,長大之後就用肺呼吸,它們的體色能夠隨著不同的環境而變化。因其嘴邊特大,叫聲洪亮,酷似嬰兒,又名「娃娃魚」。
大鯢曾廣泛分布於黃河、長江以及珠江流域中上遊及其支流,多棲息於山間小溪以及石縫間陰暗潮溼處。但它們對水的環境非常依賴,遷徙能力是動物之中最差者之一,加上經濟價值較高,人類過度捕撈作為食用日趨嚴重,江河汙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其數量銳減,在許多地方甚至瀕臨絕滅。
目前,大鯢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級別,《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Ⅱ級,《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