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 望在海南應用推廣

2020-06-29 中國日報網

6月13日,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項合作的核心。什麼是海水可降解塑料?為什麼要研發它?帶著這些問題,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

「海水可降解塑料,就是能在海水中降解的聚酯複合材料。」季君暉說,研發它是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替代難以降解的通用塑料,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海南當前已開啟『禁塑』工作,加上海南是海洋大省,海水可降解塑料應用得越早越好,範圍越廣越好。」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 望在海南應用推廣

紀錄片《塑料海洋》揭露塑料垃圾帶給海洋的災難。(資料圖片)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超乎想像

當前,塑料汙染已成為地球上直逼氣候變化的另一重大威脅,因為它正在急劇汙染每一種自然系統,並危及越來越多的生物。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關注塑料汙染問題。由於人類對陸地上塑料汙染的感受更為深刻,所以科學家們最先想辦法解決陸地塑料汙染問題。」季君暉說,這才有了我們現在常用的生物降解塑料。

但事實上,海洋塑料垃圾汙染,以及它們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危害,早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當前地球每年產生的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相當一部分使用後被直接丟入海洋,還有部分從陸地通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季君暉說,目前人類活動和洋流導致這些塑料垃圾集中分布於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印度洋中部。

「近年來塑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了,據估算,如果現在的塑料消費方式沒有顯著變化的話,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塑料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的總重量。」季君暉說,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目前在美國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有座「塑料島」,160萬平方公裡全是塑料,很多人戲謔地稱之為「世界第八大洲」。

「我們必須知道,幾乎所有類型的塑料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季君暉說,它們在海水中受光、風化、渦流機械和生物群的不斷作用,最終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這些塑料微粒或漂浮在海水中、或沉入海底,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不會分解,對整個海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在海洋中彌散性分布的塑料微粒使無數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受滅頂之災,並逐漸通過食物鏈將毒素帶到人類的餐桌。「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平均每克食用鹽中含有一顆『微塑料』。這都是不可降解塑料進入海洋的後果,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人類必須直面的海洋汙染問題。」季君暉說。

與治理處理陸地上的「白色汙染」不同,人們幾乎無法對細小的塑料微粒進行廣泛收集和處理。「海洋塑料汙染的治理日益緊迫,同時也困難重重。」季君暉說,要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塑料進入海水後自行降解消失,因此開發和使用能在海洋環境中自行降解的塑料製品,替代難降解的塑料製品,迫在眉睫。

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無法降解

為了遏制「白色汙染」蔓延,國際社會不約而同展開「限塑」甚至「禁塑」工作,目前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相關限制塑料使用的政策或法令。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PBAT)、聚己內酯(PCL)和聚羥基烷酸酯(PHAs)等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已經大規模替代了不可降解的通用塑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陸地上的「白色汙染」。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 望在海南應用推廣

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品,外觀與普通塑料無明顯差別。

那麼,海水可以降解生物降解塑料嗎?答案是不能。

生物降解塑料大都是含酯鍵的高分子材料,分子鏈相對脆弱,可以被自然界許多微生物分解、消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與陸地土壤不同,海水中微生物量極少,而且海水溫度也比較低,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不能像在陸地上一樣降解,或者說很長時間內都無法被海水中降解。」季君暉說,因此科研人員需要開發能夠在海洋環境中降解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當前國際上海水可降解材料的相關研究才剛剛起步。「雖然海水降解塑料已經得到全球專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國際上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研究還是鳳毛麟角,只有中國、日本、德國等國家的極少數跨國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始著手研究。」季君暉說,2017年,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理化所組織近10名博士研究海水可降解塑料,走在全國前列。

從分子結構設計出發,歷經艱難攻關、經過反覆實驗,2018年季君暉團隊研製出了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理解為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前身」。

「這種新型材料,既有在海洋水體中的降解性,也能在土壤中降解,可在被廢棄到土壤或海洋中數十天到數百天內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季君暉說,雖然海水可降解塑料誕生了,但它仍處在實驗室層面,距離投產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 望在海南應用推廣

在海水裡浸泡3個月的海水可降解塑料樣品(上)和良好保存的樣品(下)對比。

有望減少人類塑料汙染增量

一般來說,進入海洋的塑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塑料垃圾,一類是在海洋中使用的塑料製品。「根據塑料製品的用途不同,我們要選擇不同性能的海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季君暉說。

舉個例子,漁網是常見的塑料製品,為了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未來的漁網需用海水可降解塑料製成,「漁網是用來打魚的,它不可以剛放進海裡沒多久就被降解了,否則打魚成本太高。」季君暉說,因此科研人員要考慮漁網在海水中的使用壽命,延長其被降解的時間,「需要較長時間降解」就是這一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之一。

以此反推,如果廢棄的包裝盒、保鮮膜、纖維等塑料製品進入海洋,那它們就是塑料垃圾了,「那我們需要縮短其被降解的時間。」季君暉說,這些生產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也是科研人員在研發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從2018年開始,在中科院深海所、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的協助下,季君暉團隊在渤海、東海和南海等不同海洋環境對海水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進行了降解測試和篩選,定型了不同應用背景的高分子材料品種,未來他們可以根據不同應用,設計出不同性能的材料。

「進行海試,是為了研究不同高分子材料在不同海洋環境中保持性能不顯著降低的時間(即以後產品可能的使用壽命),降解消失速度如何,以此判斷塑料性能,以便開發應用。」季君暉說,目前海水可降解塑料海試工作取得了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備的初步成果,接下來就要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為產業化示範做準備。

「海水可降解塑料不僅可以在海水中降解,也可以在陸地土壤裡降解。」季君暉說,治理海洋汙染問題,是為人類的生存而戰,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在人類塑料用量持續增加的前提下,盡全力減少塑料汙染的增量。

本版照片除資料圖外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海南日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成功研發海水可降解塑料,希望率先在海南應用推廣
    中科院理化所於6月13日與海南省科技廳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 【海南日報】在海水中「消失」的塑料
    6月13日,海南省科技廳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降解塑料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推進海水可降解塑料技術在海南進行中試(即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為海南全面鋪開的「禁塑」工作注入科技力量。  海水可降解塑料,是此項合作的核心。
  •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文章導讀7月28日,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只需一年便能完全降解
    塑料製品被譽為白色汙染,如今已經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可降解的塑膠袋製品,但汙染卻從未停止過。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 日本研發出不用牙膏的牙刷和海水可降解塑料
    新華網東京1月8日電(記者 華義)從十分注意環保的角度出發,他日本最近研發出了不用牙膏的牙刷、可海水降解的塑料以及「非誠勿擾」的自動門。牙膏中通常含有磨砂效果的塑料微珠,即一種極小的微塑料,近年來微塑料汙染問題日益受到日本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僅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有研究稱在人體排洩物中也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微塑料。
  • 日本公司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購物袋 有助於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日本公司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購物袋 有助於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 來源:IT之家 • 2020-07-27 15:40:24
  • 我國研發出降解塑膠袋:廢棄在海洋和土壤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而實際上,中國團隊早在2018年已經研製出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透露,由其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究,研製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如今,在這座島嶼上,「海水」變成「淡水」不再是一種奢望。經過科研人員的潛心研發,一種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正穩步推廣,這裡充足的陽光和充沛的海水隨之「變」成珍貴的淡水。2016年,《海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要大力培育海洋新興產業,促進海水淡化等高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淡化室副主任趙河立表示,海水淡化是對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可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對改善海南水資源結構,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構建多水源保障格局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完全分解需要一年
    而隨著限塑令的出臺,一些企業也在研發一種可降解的塑膠袋。據最新消息顯示,日本研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真的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日本公司開發出了可在海水中降解的購物袋,有助於減少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據 NHK 報導,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借鑑微生物溶解土壤中垃圾的機制,研發了這種塑膠袋。
  • ...環保專題宣講會 邀請專家解讀禁塑政策並推廣應用全生物降解塑料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4日消息(記者 石祖波 通訊員 王琦 文/圖)11月4日,澄邁縣舉行了縣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暨2020年「澄邁幹部大講堂」生態環保專題宣講會。中科院理化所高級工程師盧波受邀現場作了以《海南省禁塑政策解讀及全生物降解塑料概述》為主題的專題講座。
  • 可降解塑料行業迎風口!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
    其中表示,公司主營產品為乙二醇和草酸,PGA為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副產品,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可降解塑料有多種原料,公司試生產的PGA為其中一種原料,下遊產品也處於研發階段,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二氧化碳基新型生物降解塑料量產
    截至發稿時,該團隊已為全國5000畝農田「穿」上了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農用地膜,目前農田試驗效果良好。  「我們會加大力度進行市場化推廣,如果工業化規模達到30萬噸/年,成本會進一步降低。」王獻紅說。據悉,吉林30萬噸/年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已於今年4月19日在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正式啟動,這一總投資30億元、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的項目採用的就是王獻紅團隊開發的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第二代催化劑和最新合成技術。  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兇」,但又是一種低成本碳資源,以其為原料可以合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降解產物對環境無汙染,且生產成本較低。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  Winnie Lee • 2020-07-28 18:07:53 來源:前瞻網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全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發展與應用」、「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宣貫」專題報告。,介紹了生物材料的發展由來和美好前景,以及全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合成、改性與應用。被譽為「中國降解塑料標準」代言人的翁雲宣教授,則對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指出,在全球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今天,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使用符合生態要求、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發展生物降解塑料對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環境將有積極的意義。他強調,要完善綠色產業標準,促進技術開發,有效服務市場需求。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可降解塑料有多種原料,公司試生產的PGA為其中一種原料,下遊產品也處於研發階段,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目前的PGA項目處於研發和試驗階段,目前對外銷售的產品主要為下遊試驗應用,後續還需對產品質量、穩定性,以及工業化放大的技術問題進行論證,所需時間較長,能否最終實現量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存在的挑戰
    塑料包裝多為一次性使用,因此賈柊楠的分享聚焦於一次性使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常見的一次性使用塑料包裝塑料餐盒餐具、塑料杯、塑膠袋、快遞塑料包裝……在限塑新政下,這些一次性塑料包裝都將推廣使用可降解材料。
  • 12月起海南全島禁塑! 「替代品」可降解塑料你會採用嗎?
    海南省將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塑料膜、袋和餐飲具。替代品包括全生物降解塑料、紙、布、麻等製品和可重複使用的塑料筐、籃子等。在海口市的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貨架上的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用品已經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全生物降解的替代產品。
  • 東方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
    海南日報八所11月19日電 (見習記者肖開剛 通訊員符啟慧)近日,東方市來利超市的工作人員,全部下架了店裡銷售的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換上了全生物降解的環保塑料製品。這是東方市全面落實「禁塑」工作要求,大力推廣使用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製品的一個縮影。
  • 我市大力推廣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近日,蚌埠市政府出臺《關於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防止白色汙染的實施意見》,著力從源頭上採取有力措施防止 《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市生物基可降解製品推廣應用工作的時間表—— 2019年7月底前 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國有企業等單位全面禁止購買、使用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部採用生物基可降解塑膠袋替代;9月底前,禁止購買、
  • 海南「限塑」變「禁塑」 專家:大部分生物降解與技術已成熟
    近日,海南省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並解讀《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宣布海南自今年起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禁塑。  將「限塑」升級為「禁塑」,海南此番行動可謂卯足了勁。專家提醒,要「禁塑」,應總結以往實施「限塑」中存在的弊端,做好可替代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