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青蒿,而不知青蒿素!

2021-02-22 眾科博奕生物

如果5年前問你誰是屠呦呦,可能不會說不知道,但如果現在問你,你肯定至少會說聽說過。這是一個讓中國人自豪的名字,中國本土首個諾貝爾獲得者,在中藥研究領域尤其是青蒿素及其相關的研究穩居世界前列,並獲得「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候選人等榮譽。

很多人可能會說因為她僥倖發現了青蒿素,並因此獲得各種各樣的殊榮,看到的總是她的功名和榮譽。不禁想起冰心的詩句: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如果問你喜歡什麼?有什麼追求,還有什麼嚮往?你會怎麼回答?雖然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回答,但我可以猜測世人們應該都會這樣回答的,世人們都喜歡錢,追求的都是物質,嚮往的是土豪的生活,不缺錢的生活。這是世人普遍會這回答的,我們不能逃避的現實。但還是有些人,少數人,個別人不願意跟隨世俗的潮湧,喜歡的東西不一樣,追求的也不一樣,嚮往的更不一樣。屠呦呦是這樣說的:

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我嚮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寧靜,淡泊,正直,這是現代多少人缺少的?現在身處大城市繁華城市打工的我們,哪裡寧靜的起來,更別談淡泊和正直了。這段語錄寫的很唯美,我們不妨借著屠呦呦這段語錄,好好欣賞一番。

說起蒿葉,可以說是最為普通的草藥,甚至很多人把當做野草。青蒿,遍布全國各地,南方用它做成餈粑或糰子,很多地方對它視而不見,因為太過普通了。青蒿葉,雖然普通,但屠呦呦卻喜歡它的寧靜,估計是屠呦呦對青蒿葉真正的熱愛,讓這位普通的中藥發揮到極致,也就自然而然發明了青蒿素。至此,明白了萬物存在自有理由,看似普通平凡的付出,往往蘊藏著真愛,造就了幸福。先是青蒿葉,現在又是青蒿花,可見屠呦呦對青蒿的熱愛到將青蒿分解了都喜歡各個部位,是啊,喜歡一種東西,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從頭到腳都是喜歡的。屠呦呦對青蒿的感情,就像喜歡上了某一個人,喜歡某個人的眼睛、鼻子、喜歡所有一樣。

青蒿花是很小,是向天開的,嚮往著陽光,淡泊而不驚豔。見過青蒿花的人,都會喜歡上的。青蒿花的內心像向日葵一樣,長得像太陽,但沒有向日葵的花那麼大,而且花瓣很長很美。

小時候見青蒿,還沒有這麼觀察過,今天借著屠呦呦這精美的描寫,去搜了一下圖,發現還真如屠呦呦說的那樣。青蒿莖是非常直的,頂著青蒿花,就像頂著一頂帽子一樣,且青蒿莖是沒有葉子和其他枝幹,就是直直。所以說欣賞青蒿那麼仔細,還為其寫讚歌的,怕也只有屠呦呦了。像我們平常的人,哪怕是寫詩歌的人,也很難發現青蒿的美。

驅球止痢 雙效合一

常山、青蒿、苦參、仙鶴草、馬齒莧等。

清熱涼血,殺蟲止痢。本粗提物是十幾味中藥粗提而成,其有效成分常山酮和青蒿素可直接抑制各階段球蟲的生長發育,對子孢子、第一代裂殖子、第二代裂殖子均有明顯的抑殺作用,並能提高機體對球蟲的免疫能力。多味中藥聯用,並具有止血止痢、抗菌消炎等功能。

1、純中藥製劑,不含西藥,不會產生耐藥性和藥殘,無抗養殖的首選。

2、多味中藥聯用,抗球蟲止痢,雙效合一,療效迅速。

3、抗球蟲譜廣,作用球蟲各個階段球蟲,發病前中後期及預防均有效。

4、提高機體對球蟲的免疫力,不會產生耐藥性。

主治雞小腸球蟲病、雞盲腸球蟲病、水禽球蟲病、豬球蟲病,對混合感染也效果顯著。

每包100克兌水600斤,或拌料300斤,無需加量,連用3-5天。預防每包100克兌水1000斤,或拌料500斤。

100g×10包/桶×8桶/箱

相關焦點

  • 屠呦呦拒絕宣傳「青蒿素精神」 引人反思
    有人前來說要給屠呦呦寫一本書,宣傳她具有的「青蒿素精神」,但這一提法被她堅決拒絕了。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顯然並沒有如外界一樣表現得過於狂熱,相反,這位老人非常安靜從容。她不僅僅謙虛地表達了這是集體的榮譽、傳統中醫的榮譽,還拒絕了出書宣傳「青蒿素精神」的要求。可以說,這種拒絕宣傳「青蒿素精神」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精神。
  • 科學網—青蒿素實現常規化學方法高效合成
  •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中科院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技術,溶劑回收率達99% 屈婷 董瑞豐/新華社 2019-05-14 11:51
  • 青蒿素抗藥性新突破,聽屠呦呦怎麼說
    文章關鍵詞:青蒿素
  • 青蒿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青蒿始載於戰國時期《五十二病方》:「青蒿者,荊名曰萩,主療痔瘡」,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瘧病方載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錄,如明代李時珍稱青蒿「制瘧疾寒熱」,清代《瘟病條辨》用「青蒿鱉甲煎」治「少陽瘧」[4-5]。在「絞汁」治瘧理論的啟發之下,當時正承擔「523」抗瘧任務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等發現並提純了青蒿中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6-7]。
  • 我國科學家攻克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的關鍵技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獲悉,其研發的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工藝已成功應用,解決了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青蒿素是有效治療瘧疾的天然成分。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團隊將之從植物中成功提取出來後,相關藥物開發相繼開展。2005年,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治療瘧疾的最佳方法。
  • 瞭望|「小草」青蒿惠澤世界
    廣西融安一家青蒿素提煉加工企業培育的青蒿苗(4月13日攝) 崔博文攝/本刊青蒿素1972年,我國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並研發成藥物。2015年,屠呦呦教授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是治療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以青蒿素類藥物為主的聯合療法,也是當下治療瘧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
  • 新青蒿素類衍生物或可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青蒿素是從中藥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出的抗瘧有效成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青蒿素類藥物不僅在抗瘧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同時也被報導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員課題組領銜的研究團隊,通過體外免疫抑制活性篩選,發現了低毒高效的新型水溶性青蒿素類衍生物SM934。
  • 不屈的青蒿頑強的拼博
    不屈的青蒿頑強的拼博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攻克了一個世界性的健康難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201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在宇宙中遨遊的第31230號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2016年,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青蒿素抗藥性新突破,聽屠呦呦怎麼說_湃客科技_澎湃新聞-The Paper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青蒿素抗藥性新突破
  • 西姆歐成功入選昆藥集團青蒿素系列臨床研究合作夥伴
    屠呦呦團隊研究新突破引爆A股青蒿素概念昆藥集團已開展臨床試驗據新華社17日報導,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另外,在「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新突破的同時,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顯示,由屠呦呦團隊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交的「雙氫青蒿素片劑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盤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應症臨床試驗」申請已獲批准,昆藥集團作為負責單位開展臨床試驗。
  • 屠呦呦向諾貝爾博物館贈書 記載青蒿素發現歷程
    其間,屠呦呦在諾貝爾博物館咖啡館的椅子上簽名,並將《青蒿抗瘧研究(1971-1978)》這本匯集屠呦呦團隊早期抗瘧研究成果、記載青蒿素發現歷程的圖書贈送給了諾貝爾博物館。  應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屠呦呦還將於12月7日下午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進行《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屠呦呦當天下午第三個出場演講。
  • 青島植物專家發現1.6米高扁莖青蒿 到底啥是青蒿?艾蒿?艾草?
    島城植物專家于濤從2016年起就將青蒿栽種到陽臺上,成為一種室內「盆景」,日前他又在泰州路一處閒置大院發現了一棵高1.6米多的扁莖青蒿。半島記者了解到,這種青蒿就是屠呦呦團隊提取青蒿素的植物,不過,其植物學名字卻是叫做「黃花蒿」,植物學上的「青蒿」不含青蒿素。那麼,到底啥是青蒿?啥是黃花蒿?平時人們常說的艾蒿、艾草,又是怎樣的關係?
  • 屠呦呦:一提青蒿素眼睛就亮,曾扛住190次失敗
    從《神農本草經》到《聖濟總錄》再到《溫病條辨》……終於,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關於青蒿抗瘧的記載跳了出來,給黑暗中摸索的課題組一抹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為什麼古人用「絞汁」?是不是加熱破壞了青蒿裡的有效成分?屠呦呦決定用沸點只有34.6℃的乙醚來提取青蒿。「那時藥廠都停工,只能用土辦法。
  • 雙峰縣:青蒿助脫貧
    7月26日,在湖南雙峰縣走馬街鎮幸福村青蒿種植基地,20餘畝青蒿猶如一道道「碧浪」,山風吹過,「碧浪」翻滾,隱約見到村民在「碧浪」中穿行。「我今年83歲了,打工沒人要,去年種植2畝,威嘉生物上門收購,收入3825元,今年,青蒿長勢非常好,豐收在望……」據幸福村村民王海求介紹,通過馬功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的宣傳發動,跟蹤技術管理,訂單收購,價格比較穩定,種植青蒿已經有3個年頭。青蒿耐乾旱,能防病蟲害,種植和管護不像種植水稻需要強勞力,非常適合在家的老年人種植。種植青蒿,不僅讓村裡的空閒地「活」起來,還能給群眾帶來一筆收入。
  • 中科院發布二季度9項亮點工作,含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
    中科院發布二季度9項亮點工作,含青蒿素綠色規模化生產 「中科院之聲」微信公眾號 2019-08-01 18:07
  • 青蒿與艾草有啥區別?
    這兩天,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事被朋友圈刷屏了,但我也還是要來湊一下熱鬧。 我湊熱鬧是真的,我專門來到了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區,因為屠呦呦創製新型抗瘧藥的源頭就在羅浮山,一塊「青蒿治瘧之源」的石碑就立在東晉葛洪的洗藥池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蒿產品竟能「強身」「抗癌」?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同時火了的還有各種所謂的青蒿產品。  雖然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還不到一個月,但多種青蒿素保健品和食品打著「抗癌殺蟲」等名號,已「搭便車」在網上熱賣。這些產品真的是促進健康的好幫手嗎?
  •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情鐫刻岐黃心
    「胸懷祖國、敢於擔當,團結協作、傳承創新,情系蒼生、淡泊名利,增強自信、勇攀高峰」這支中醫國家隊高擎青蒿素精神之旗幟,始終站在祖國醫學的前沿陣地奮勇前行。  「向屠呦呦學習,弘揚青蒿素精神」,在2020年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辦的屠呦呦活動周中,新一代中醫人在學術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演講比賽中將故事傳揚,在高原義診踐行初心使命,讓青蒿素精神在一次次活動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 青島植物專家發現1.63米高扁莖"青蒿"
    文/圖 半島記者 韓小偉 鍾迎雪  近期一則重磅新聞引發關注,屠呦呦團隊針對青蒿素在東南亞等國出現的「抗藥性」難題,經過多年攻堅,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並發現青蒿素有治療紅斑狼瘡的效果。就此,人們開始關注身邊叫做青蒿的這種植物。島城植物專家于濤從2016年起就將青蒿栽種到陽臺上,成為一種室內「盆景」,日前他又在泰州路一處閒置大院發現了一棵高1.6米多的扁莖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