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新煙臺--雲端聚焦製造業創新」媒體行|正海生物:堅持「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眾日報記者 楊秀萍
2020-10-30 23:31:38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口腔修復膜、生物膜、皮膚修復膜、骨修復材料……這就是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展出的全部產品,也正是憑藉這幾樣產品,「14歲」的正海生物於2017年成功上市。「專、精、特、新」,是正海生物一直以來堅持的發展之路。近年來,正海生物始終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先後被授予山東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山東省新材料領軍企業50強、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榮譽稱號,併入選2020年山東省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名單。
立足生物材料 打造國內領先的脫細胞技術平臺
幾片白色的小薄膜,幾小瓶粉狀材料,在正海生物展廳內,記者見到了公司的產品。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正海生物的這幾樣產品均屬於生物再生材料,可用於軟組織、硬組織的修復,產品能引導細胞爬行與長入,並隨著傷口的癒合逐漸降解,無異物反應。其中軟組織修復系列產品口腔修復膜、生物膜、皮膚修復膜等已廣泛用於口腔科、頭頸外科、神經外科等多個領域,贏得了醫患用戶的信賴與支持,銷售網絡覆蓋全國三甲醫院400餘家。硬組織修復產品骨修復材料是具有重大臨床需求、引導骨損傷修復的功能支架材料,項目技術水平行業前列。
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承擔單位,國家「863」計劃承擔單位,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國家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立足再生醫學領域,主要產品為海奧口腔修復膜、海奧生物膜、海孚皮膚修復膜及海奧骨修復材料。
作為一家科技型公司,公司立足於生物材料,打造了國內領先的脫細胞技術平臺。開發3D列印技術平臺等,並以此為依託開發相應的生物活性或可降解材料產品。同時,在傳統生物學活性材料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可引導組織再生的材料,創新性開發可誘導組織再生的信號因子類產品,成功進入基因工程領域。秉承「做再生醫學領域領導者」的願景,正海生物積極探索,布局幹細胞領域,目前已聯合中科院和南京鼓樓醫院,在膠原支架負載間充質幹細胞促進子宮內膜缺損修復項目上取得可喜進展。
發展路徑清晰 成為國內組織再生與創傷修復領域的領軍企業
一直以來,正海生物都堅持「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專」是專業化發展,積極培養專業化人才與專業化團隊;「精」是精細化發展,以精益求精的工作制度和流程開展精細管理;「特」是特色化發展,重點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工藝、技術,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市場需求;「新」是創新化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國內組織再生與創傷修復領域的領軍企業。
正海生物的產品屬於再生醫學範疇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是監管最為嚴格的一類醫療器械,研發壁壘高,產品護城河深。公司制定了路徑清晰的發展,即「銷售一代、註冊一代、臨床一代、研發一代」的新產品上市階梯式布局。在這樣科學合理的規劃之下,公司的「成績單」也十分亮眼。
10月14日,正海生物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9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155.41萬至9951.54萬,同比變動15.00%至25.00%,醫療器械服務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91.14%。今年第三季度,公司主營業務所對應的口腔、神經外科等相關科室的手術量得到進一步恢復,同時公司通過不斷提升營銷管理水平、持續推動市場開拓和學術建設活動,使經營業績實現較大增長。
改善人民群眾生命質量 做再生醫學領域領導者
生物醫藥產業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組成,涉及醫藥、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2019年,煙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銷售收入預計突破9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8%。過去的一年裡,煙臺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把握醫藥改革重大機遇,努力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使之成為煙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增長極。
作為新興產業,生物再生材料需要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自公司成立以來,正海生物就十分注重科技創新,競爭優勢明顯。申報國際國內專利70餘項,核心專利先後榮獲山東省專利獎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在成產學研合作方面,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四川大學、北京協和醫院、山東大學口腔醫院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與東華大學共建了「正海-東華雜化材料產業研發基地」,與齊魯工業大學共建了「創新聯合實驗室」。公司堅持科技創新發展思路,不斷打造可持續競爭力。
未來,正海生物將持續轉化科技成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的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公司還將繼續堅持「做再生醫學領域領導者」的企業願景,在改善人民群眾生命質量、提升社會醫療健康水平、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 楊秀萍 報導)
責任編輯: 劉蓬基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