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14對磕華為麒麟9000 性能測試結果完全沒想到

2021-01-08 中關村在線

如今蘋果iPhone 12 Pro以及華為Mate 40 Pro這兩款年度旗艦都應正式發布,今年手機業界最值得關注的兩款產品也終於問世。值得關注的是,蘋果A14和華為麒麟9000都是目前業界最先進的5nm工藝晶片,那他們的性能究竟誰更值得出色呢?

蘋果A14對磕華為麒麟9000

近日有玩家在抖音平臺發布了實測的對比視頻,,iPhone 12 Pro的安兔兔跑分超過了58萬分,華為Mate40 Pro的安兔兔跑分超過了56萬分,可以說是非常的接近了。不得不說,多年以來蘋果A系列晶片在性能方面一直傲視群雄,如此微弱的差距令人感到意外。

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華為麒麟9000確實進步非常迅猛,此前如果按照性能排序,往往是蘋果、高通、麒麟,而麒麟9000逼近A14的性能表現確實十分搶眼。而且必須要強調的是,麒麟9000是目前業界唯一的5nm工藝5G SoC,5G基帶是整合在晶片內部的。

雖然性能略遜色,但麒麟9000仍是當前最先進的5nm 5G SoC,沒有之一。

(7549689)

相關焦點

  • 都是5nm晶片,為何麒麟9000比蘋果A14差,還不如A13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也就只有2款5nm的晶片,分別是蘋果的A14,以及華為的麒麟9000。但對比來對比去,大家發現都是5nm的晶片,但麒麟9000差A14還是很遠的,不管是CPU、還是GPU,都差得遠。甚至綜合起來看,麒麟9000可能還不如蘋果去年的7nm晶片A13,所以讓人很是詫異。
  • 蘋果A14跑分出爐,麒麟9000和驍龍875提前出局
    A14是全球首款基於臺積電5納米i工藝打造的晶片,它的到來代表著手機移動處理器性能再攀高峰,屬於劃時代的一款產品但A14的發布,外界對於其評價是兩極分化的,因為光從參數和蘋果給出的提升數據來看,A14的性能相比A13來說並沒有提升太多,大概也就在10%左右。
  •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打開APP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19 14:39:49   蘋果a14處理器相當於驍龍多少   蘋果的A14仿生處理器搭載臺積電5nm工藝製程,因為5nm工藝製程是目前行業內最先進的工藝,相較於A13晶片搭載的7nm(第一代DUV),基於Cortex A72核心的全新5nm晶片,能夠提供1.8倍的邏輯密度、速度增快15%,或者功耗降低30%,同樣製程的SRAM也十分優異且面積縮減。
  • 全面剖析麒麟9000:華為Mate 40碾壓了誰?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今年公布相關麒麟SoC與競品的對比數據,華為Fellow艾偉在臺上呈現的內容,都更多的出現了「效率」和「能效」,而不再只是單純的性能。這一點實則也是麒麟SoC已經完全步入成熟的依據:電子工程專輯的微信服務號很快會發布一篇海思手機SoC從K3V2時期開始,至麒麟9000這8年來的發展歷程總結文章。
  • 截胡華為麒麟9000,蘋果首發5nm技術,晶片性能全球第一
    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1點,蘋果2020年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此次蘋果共推出了4款產品,分別為Apple Watch Series6 、Apple Watch SE、iPad Air44和iPad 8,雖然iPhone12系列沒有亮相令人遺憾,但蘋果卻截胡華為麒麟9000,首發
  • 華為麒麟9000新機曝光,花粉:幸虧沒買Mate40
    自小米11系列發布之後,關於驍龍888、蘋果A14、麒麟9000三大手機晶片之間的對比就成了數碼圈熱議的話題。通過各大數碼測評博主提供的數據顯示:單論性能,搭載驍龍888的小米11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但在極限測試環境下還是有著「火麒麟」的稱號。相比而言搭載麒麟9000的Mate40Pro的表現中規中矩,在保證性能的同時,功耗控制做得非常優秀。
  • 外媒談5nm麒麟9000: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華為已無法繼續生產
    10月27日消息,上周華為發布Mate 40系列的同時,還帶來了新一代麒麟高端晶片,而它就是麒麟9000,其基於5nm工藝,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對於這顆晶片,目前不少外媒也提前上手了Mate 40的,並對其進行了一個點評,結果就是5nm麒麟9000是目前安卓陣營最強晶片,距離蘋果的差距也在進一步縮短。報導中顯示,麒麟9000的實際性能測試上,無論是多核還是單核下,表現都超過了高通的驍龍865+,後者是目前安卓陣營中最強晶片。
  • 高通正式發布5nm晶片,性能趕超華為麒麟9000?最強安卓晶片易主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高通5nm發布 截至目前,蘋果、華為、三星都已經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蘋果帶來的是A14,華為的是麒麟9000,而三星則帶來了自主生產的Exynos 1080。
  • 麒麟9000晶片有多強?一文讀懂
    由此可見麒麟990單核1014分,性能提升157%;多核3747分的成績,性能提升267%。可見從7nm升級到5nm,電晶體增加到153億,引入超高頻率的核心,讓麒麟9000的CPU性能提升效果顯著。GPU測試軟體有很多,我們選擇了大家更熟悉的安兔兔跑分測試。
  • 小米11性能揭秘,極限畫質《原神》能否戰勝麒麟9000成看點
    雷軍曬出的跑分成績顯示,GeekBench 5跑分中,驍龍888的CPU單核成績1135,多核成績3818,這兩項得分都奪得Android平臺之最,領先麒麟9000 13.2%、4.9%。高通的Adreno系列GPU,算是移動平臺圖形處理器的「金字招牌」。搭配驍龍888的是名為Adreno 660的新一代GPU。
  • 華為最後的驕傲!全球首發5納米麒麟9000晶片,超越蘋果高通
    對於華為來說,目前唯一能夠做好的事就是把2020年度旗艦Mate40正常的發布出來了,但在這之前,華為還要幹一件大事,幹一件最後令華為這麼多年來堅持自研所驕傲的大事,那就是全球首發5納米的麒麟9000處理器。
  • 華為Mate40續航測試:麒麟9000E功耗控制出色並不是說說而已!
    麒麟9000E「YYDS」? 自從隔壁的驍龍888處理器被傳出翻車之後,很多消息都指出麒麟9000E處理器的功耗能力非常的出色,同時還認為華為反超的機會來了,並且把其麒麟9000E處理器認為是「永遠的神」。
  • 華為9月10號將舉行發布會,但麒麟9000/Mate40均將缺席
    這時華為首次在晶片中集成自研雙核14-bit ISP,以及i5協處理器,支持雙1300萬像素傳感器和最大3200萬像素傳感器,混合對焦技術。 相比上一代的麒麟930,麒麟950的提升非常明顯的,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功耗也大幅降低,除了GPU差一點,其實沒太大毛病。
  • 一圖看懂華為麒麟 9000:Mate 40 Pro 系列首搭載,全球首款 5nm 5G...
    IT之家11月9日消息 在Mate40系列發布會上,華為正式發布了麒麟9000和麒麟9000E SoC 5G 晶片,採用全新5納米工藝,帶來速度更快、發熱更低、能效更強的運行體驗,讓你的5G生活更高效。現在華為麒麟官方帶來了一圖看懂麒麟9000。
  • 麒麟9000數量稀少,手機都不夠用,但華為竟然還要推出平板電腦
    按照慣例,華為今年要發布的麒麟9000晶片應該早就面世了,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沒有露面,從各方面曝光的信息來看,會採用A77和G78的組合,得益於5nm的工藝,麒麟9000的性能相比上代會有50%的性能提升,而且從曝光消息來看,麒麟9000的裸片尺寸是要比A14還要大的,看來電晶體又塞的很多,當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基帶和AI方面的再次大幅度升級。
  • 華為Mate40系列正式發布 麒麟9000承載太多全球第一
    伴隨著華為Mate40系列正式發布,其最為關鍵的麒麟9000處理器也正式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作為全球第一顆、也是唯一一顆基於最先進的5nm工藝製造的5G SoC平臺,麒麟9000集成多達153億個電晶體,首次突破150億大關,也是全球電晶體最多、功能最完整的5G SoC。
  • 餘承東:華為Mate40系列將搭載麒麟9000,或成最後一款高端機!
    日前,華為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公布了華為上半年的手機出貨量為1.05億臺,銷售收入共計2558億元人民幣。並且餘承東表明華為Mate40系列手機搭載的處理器名稱並不是之前外界猜測的麒麟1020,而是麒麟9000。雖然現在數碼產品的數字編號都愛跳著取,但是直接從麒麟990跳到麒麟9000這個命名模式確實讓大眾吃了一驚。
  • 華為Mate 40預售秒光:4999元、首發麒麟9000E
    在Mate 40 Pro、Mate 40 Pro+上市一個多月後,該系列的「標準版」華為Mate 40終於在今天上午10:08分開啟預售。結果和預料的一樣,預售剛開啟就被「秒光」,有網友反饋,不到1分鐘就沒了。
  • 「驍龍888」PK「麒麟9000」,誰是最強5nm安卓芯
    從整體上來講,搭載Cortex-X1的驍龍888在性能上更勝一籌,但麒麟9000擁有更高的頻率,兼之臺積電的工藝,在功耗控制上也十分出色。用功耗換取性能,同時配上更高的頻率,足以可見海思團隊對於ARM架構的設計與調教能力。
  • 最終時間已確定,9月3日全球首發麒麟9000晶片,華為最後的高端!
    世傑聊科技【最簡單的語言,帶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喜歡記得關注我】按照華為發布會以往的慣例,上半年推出代表最高影像的P系列,下半年推出代表最高性能的Mate系列,今年也不例外,華為正式宣布在德國舉行IFA2020年主題演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