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一打就是三年,死了多少人?

2020-11-24 指點江山

在建文帝時期,發生了一次較為著名的內戰——靖難之役。當時,燕王朱棣反叛建文帝朱允炆,利用了三年時間,從其手中奪走了皇位。可以說,與朱允炆相比,朱棣的確有勇有謀,更勝一籌。最終,這場戰爭以朱棣的勝利告終。之所以會引發這場內戰,主要是作為燕王的朱棣對建文帝削藩政策頗為不滿。

與此同時,他更加不滿足於屈居人臣,認為朱允炆無勇無謀,根本沒有辦法與自己相比。於是,他便聯合了其他藩王,一起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了這場內戰。然而,之所以稱之為「靖難之役」,主要是「靖難」二字有清除亂臣,掃平戰亂的意思。

其實,朱棣早就對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心懷不滿,而削藩不過是一個導火索,點燃了這場戰火。早在朱元璋生前,就說過:對那些有野心的臣子們,必須依靠武力鎮壓將其清除,「以達到清君側的效果。」而朱棣發動這次叛變,便以齊泰等人是奸臣為由,大張旗鼓地使用暴力將其絞殺。

可是,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向來都是一身書生氣,根本不像一個帝王。他不僅沒有魄力,做事唯唯諾諾,毫無戰鬥能力,還在用人方面出現了差錯,使其在對抗叛軍的過程中選錯了統帥,讓朱棣有了可乘之機。其實,靖難之役本是一次反叛的運動,但最終反叛者卻取得了勝利,奪取了皇權,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此外,靖難之役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還與其為人稱道的作戰線路密不可分。

那麼,靖難之役的作戰線路到底是如何選擇的?

其實,作為燕王的朱棣,主要是帶領他的軍隊從北京向南進發,最終目的是攻打南京。但是,在南下的過程中,朱棣的部隊經歷了多次戰爭,使其路線出現了多次調整。剛開始,朱棣部隊的主力集中在北方。因為,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行的反叛行動,所以,有很多人響應,並主動加入到了燕王的隊伍當中,讓朱棣的實力得到了補充。

眼看自己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持,朱棣便開始一路南下,並在行進途中拿下了數個城池,包括通州和薊州等重要城市。之後,朱允炆派兵前來應戰,但在雄縣,朱允炆的軍隊卻遭遇了朱棣的偷襲,以慘敗收場。後來,雙方在真定開戰,但結果依舊是朱允炆軍隊的失敗告終。於是,朱棣的部隊開始一路南下,在抵達大寧的時候,朱棣的軍隊重返北京,繼續與朱允炆軍隊展開廝殺。

第二年,朱棣的部隊在白河溝再次交火,重挫朱允炆,攻佔了濟南。在之後的戰鬥中,朱棣的部隊基本上是順風順水,南下沿途的大小城池統統被其收入囊中,最終,佔領了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這便是靖難之役的主要戰鬥路線。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三年多,最終,朱棣取得了勝利。但是,在當時反叛的時候,朱棣也聯合了其他幾位藩王,可在戰鬥勝利後,坐上皇位的人卻是朱棣,為什麼其他藩王會同意,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呢?

因為,靖難之役的本質就是一場皇權爭奪戰,是燕王朱棣帶頭發動的。雖然,在表面上看,削藩讓各地藩王的利益受損,但實際上,靖難之役的實質並非那麼簡單。其實,在戰鬥打響之前,建文帝就對包括朱棣在內的藩王勢力有所畏懼。所以,便想著利用削藩的行動,將他們的勢力消弱。但這樣的用意,朱棣怎麼會不明白,於是,他開始裝瘋賣傻靜待時機。在做好準備後,他便發動了反叛行動,打了建文帝一個措手不及。

隨後,朱棣發動的一系列行動,雖然,從表面上看是不滿削藩才這麼做的,但實際上,朱棣對朱允炆做皇帝早就心存不滿,認為自己更適合統治大明。其實,朱棣的想法也並不複雜,本來他就是朱元璋的兒子,按理說,就應該傳位給他。但是,朱元璋卻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資質平庸的朱允炆。這讓懷有治國之心的朱棣,怎麼能咽下這口氣。所以,朱棣這次發動戰爭,實際上,就是衝著皇權來的,其最終目的就是把朱允炆趕下臺,自己做皇帝。

任何一場戰爭都難免有人傷亡,更何況,靖難之役一打就是三年的時間,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那麼,這次大戰到底死了多少人呢?

作為一場異常殘酷的戰爭,靖難之役到底死了多少人,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根據推算,死傷人數超過了五十萬,這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大戰役中,都是排在前列的。但這其中,以朱允炆一方的明軍傷亡最為慘重。因為,在這五十多萬人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朱允炆的將士,朱棣一方損失了不超過十萬兵力,不得不說雙方的差距甚大。

但是,戰爭所帶來的損失遠不止將士的傷亡,還伴隨著百姓生活的動蕩、國家發展的停滯等。此外,雙方死亡人數的巨大差距,也預示了江山易主的在所難免。

參考資料:

【《明史·成祖本紀》、《明靖難史事考證稿》、《明史·卷四·本紀第四》】

相關焦點

  • 如果朱棣沒有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能帶著大明走多遠?
    朱元璋到最後,還是把皇位的繼承人選定了朱允炆,不知道是朱允炆的幸運還是他的不幸,在朱元璋駕崩後繼位三年後,被自己的皇叔朱棣趕下龍椅,而朱允炆是死於宮廷大火,還是外逃做了和尚,到目前都是頗具話題性的問題,那麼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還能撐多久?是一年,三年還是五年?
  • 她是皇帝的么女,卻嫁錯了人,鬱鬱寡歡而死
    她是皇帝的么女,卻嫁錯了人,鬱鬱寡歡而死並非所有皇室都是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最後壽終正寢,很多皇親國戚最後卻落了個慘死的下場。而她曾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從小生世悲慘,確然哥哥千般寵愛,卻因為嫁錯了人,最後早早離世。她就是寶慶公主,在她三歲的時候,朱元璋重病不起。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雖然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讓中國被世界的發展遠遠拋在了後面,但是在明朝時期,中國的海權無比的強大,關於這點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鄭和七下西洋,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卻 很遺憾,雖然鄭和是個偉大的人物,但是關於他的出身資料目前還是比較匱乏。
  • 藍天保衛戰|太原2020-2021年秋冬季這「關鍵一役」怎麼打?
    此輪秋冬季大氣汙染攻堅,不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同時事關「十四五」規劃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能否良好開局,因此被稱為「關鍵一役」。太原這「關鍵一役」怎麼打?本報為您詳細解讀。煤炭消費總量要負增長要想最終打贏藍天保衛戰,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持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 《劍與遠徵》死魂之引BOSS怎麼打 死魂之引打法技巧陣容配置推薦
    導 讀 劍與遠徵最近團本上線了,團本很有意思,然後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玩家掌握一定的路線和技巧,另外呢,團本周紅也有很裡哈的boss,這裡為大家說下團本中的死魂之引這個boss吧,遊戲中團本死魂之引
  • 三國最能「打」的人,除了曹操,就是這個打不死的小強!
    三國風雲要說三國最能「打」的人,當然就是曹操了。我這裡說的能打,並不是指的兩個武將單挑,看誰更厲害,而是指行軍作戰,指揮用兵。煮酒論英雄袁紹能打嗎?不能,他坐擁河北四州(冀、青、幽、並),帶甲數十萬,可是卻敵不過曹操的數萬之眾,所以袁紹不是英雄。袁術能打嗎?
  • 他們是什麼人?
    但是其中有四個人居然神秘失蹤了,他們都是些什麼人?讓小編接下來告訴你們。老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據傳,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後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後來相傳老子騎青牛出關,一路西去,從此音訊全無。至今都是個謎。徐福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學辟穀、氣功、修仙,兼通武術。後來被秦始皇派遣,出海採仙藥,一去不返。
  • 人死了,以後就是一把土,那活幾十年的意義是什麼?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任何人來這世上都只能走一遭。季羨林說,大多數人的生命沒有任何意義。我說,對於個人而言,宇宙存在的意義就是為我而存在、讓我來感知的,沒有我,這個宇宙也沒有意義。 更深一步的問題是,生命為何不能是先於宇宙而存在?生命的形式難道只有自然界有型身體這一種形式嗎,為何不會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的其它形式?
  • 歷史上慘遭凌遲而死的幾個人,最後那位最慘了被剮了3天才死
    凌遲處死是古時候一種殘忍異常的刑罰,就是要把人活生生的千刀萬剮掉,這種刑罰是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折磨,真是慘不忍睹。古代很多人都被凌遲處死了,他們一般都是一些叛國或者謀反的政治犯或者十惡不赦之徒,當然也有忠臣被冤枉而被凌遲的,總之凌遲這個詞想想就讓人恐怖。
  • 一打到底是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重量單位就是公斤,一公斤是多少以及與其它重量單位的換算都沒有異議,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國際度量衡大會卻重新定義了一公斤的重量
  • 第五人格:先知役鳥有三色,湊齊就能拿「神器」?玩家:這是真香
    hi,大家好我是小咖作為第五人格當中後來居上的典範,先知在上線之初就被無數的求生者玩家吹爆,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從能力先知都已經是排在了所有求生者的前列,並且先知的役鳥技能也是被屠夫玩家吐槽,超快的役鳥讓屠夫根本打不出第二刀就又有了鳥,而正因為役鳥的原因先知的掛件都圍著它開始做效果!
  • 李敏鎬三年回歸之作《永遠的君主》,永遠讓人猜不到開頭的韓劇
    《太陽的後裔》《鬼怪》《繼承者們》《秘密花園》等高熱度作品都出自金編之手。她的名字是韓劇收視率的代名詞。 金恩淑+李敏鎬+金高銀,這樣的黃金配置讓觀眾滿懷期待,三人中隨便一人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而李敏鎬的回歸,讓等待了三年的萬千少女,終於可以在屏幕前再次見到那迷人立體的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