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到底停在哪兒
居民的電動自行車放在樓下怕丟,推進樓道把電池拿回家充電不僅佔用消防通道,而且不安全。電動自行車到底停在哪兒?如何更安全地充電?這成了很多人的煩心事。近日,天津繼西青區精武鎮民興佳園智能充電車棚投入使用後,國興佳園、盛興佳園社區又新建並啟用了兩座智能充電車棚,進一步滿足了居民對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需求,降低了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隱患風險,受到了居民的歡迎。
01 安全隱患難除
現在,家住國興佳園社區的陳春香再也不用費力地將電動自行車搬進樓道了。「不只是我,我們小區這麼多住戶,有很多騎電動自行車的居民,以前都把車停在樓道裡,把電池拿回家充電。」陳春香說,車停在外面怕丟,電池提回家充電也擔驚受怕,老得想著睡覺前把充電線的電源拔了,就怕電池著火。
國興佳園社區位於精武鎮,社區有26棟高層居民樓,居住著2000多戶居民。以往,電動自行車停放和充電的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國興佳園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左吉立昨天告訴記者,社區裡騎電動自行車的居民多數是中老年人,由於以前沒有集中停放場地,車輛停在樓道裡的現象很普遍,安全隱患也較大。
去年4月,社區14號樓11層一住戶將電池提回家充電時,電池爆燃引發火災,萬幸經消防員及時撲救,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國興佳園社區物業負責人王淑贇說,管理居民在樓道停放電動自行車時遇到的阻力不少,可受制於場地、財力、小區建設時規劃等諸多因素,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02 智能車棚建成
去年精武鎮開始著力推進民生實事後,相關職能部門到社區走訪,向居民徵求意見時發現了居民對電動自行車安全停放和充電的迫切需求。去年11月,精武鎮首座智能充電車棚在民興家園社區建成。近日,國興佳園、盛興佳園社區又新建並啟用兩座智能充電車棚。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國興佳園社區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智能充電車棚,發現車棚門口一扇沒有門把手的玻璃門大門緊閉。「車棚內無人值守,但外人是進不去的。居民需要登記錄入信息,經過人臉識別後才能進入車棚。」車棚建設方工作人員馬軍指著車棚大門左側的人臉識別設備說。 進入車棚,車棚內燈光明亮,環氧地坪平整乾淨,車輛擺放整齊有序。記者了解到,面積790餘平方米的智能充電車棚採用鋼結構,內設四排充電樁,可同時容納250至300輛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記者注意到,車棚房頂懸掛著一個個紅色的「滅火蛋」。馬軍說,這是一整套懸掛式滅火器,還安裝有十臺監控攝像頭,可以做到對車棚無死角全覆蓋。充電時,棚內的智能充電系統會根據電池型號、新舊程度自動匹配適宜電流,在充滿或者到達指定時間後自動斷電。此外,每個充電口上還有專屬二維碼,居民可下載專用App後用手機掃碼,通過手機進行電費充值、實時監控充電進程、結束充電等操作。
03 安全方便兼顧
智能充電車棚建成後,居民的電動自行車有地方停了,充電也更安全方便了。但不少居民仍有疑問:車停在裡面收不收場地費?智能充電車棚的電費會不會比家裡貴很多?
居民們了解後得知,在智能充電車棚存車,除充電產生的費用外,不需要繳納別的費用。居民只需要到社區進行信息登記,就可以將車存到車棚內。那麼接下來充電費用就成了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了。曾有兩個電費方案:擺在精武鎮相關部門面前一是由充電設備廠家安裝充電設備,並進行後期運營、維護,但每度電單價較高;二是由鎮政府投資購買充電設備並施工安裝,委託物業管理,充電價會大幅降低。為了提高車棚使用率,相關部門最終選擇了投入較多、責任多,卻能讓居民更受益的第二個方案。 「如今居民將車搬入樓道、在家為電池充電的現象已經絕跡,智能車棚很受居民歡迎。」左吉立說。居民陳春香在車棚建成後第一時間就來到社區登記信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陳春香算了一筆帳,充一次電能騎兩天,和在家裡充電花費的電費差不多,「這個車棚太方便了」。
(記者:劉暢)
(來源:成都市物業管理協會,包頭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