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春去秋來,日月如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名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翻開一代名臣曾國藩的日記本,會看到他在三十歲左右開始記錄自己每天是「早起」還是「宴起」。被譽為兩個半完人中的那半個,重視修身以治國平天下的曾國藩,居然也曾有一段與晚起抗爭的經歷。
開始時,他總是晚起得多,早起得少,所以常常在日記中留下「又晏起,何以自解」、「晏起,可恨」、「晏起,絕無警懼之意矣」等言語。到了後期,也許是得益於每日的記錄自省,他終於克服了晚起的弊病,並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一封信中寫道:「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曾國藩日記手稿
通過日記,總結剛剛過去的一天,無形中敦促著人們「今日事,今日畢」。一本本記事本,記錄了每個人獨特的人生足跡,多年以後翻看,那舊日的時光或許又會清晰如昨。
轉眼間,2019年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三。在滿城桂花香的時節,浙江攝影出版社隆重推出《獨喜·中國日曆2020》,為珍惜時間的你,早早預定好下一年度的獨家風景。
方寸之間 江山如畫
幅員遼闊的中國,美景遍布。北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麗,南有「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旖旎,西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東有「長空橫海色,斷岸落潮聲」的開闊……
《獨喜·中國日曆2020》正是融九州美景於方寸之間。每個月、每個節氣,都以中國各地的美景風物予以詮釋。讀者可通過這小小的一本日曆,神遊祖國的名山大川,讓囿於繁忙生活的身心,馳騁於更廣闊的的天地間。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可可西裡)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杭州西湖)
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呼倫貝爾大草原)
碧湖相連群瀑疊,水光山色仙境開(九寨溝)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桂林)
《獨喜·中國日曆2020》收錄的中國美景(部分)
中國元素 貫穿始終
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不僅指導著古代中國的農業生產,更是對人們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201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為二十四節氣設計特殊頁,不僅是對先民智慧的繼承與弘揚,亦是為現代讀者打造一種復古的儀式感。
以中國風物反映自然節氣
遊覽過蘇州園林的朋友,一定對那些姿態各異、設計精美的花窗印象深刻,它們將園林中的建築、植物、假山、水源、文化等意象連接起來,令園林妙趣橫生、風姿綽約。
《獨喜·中國日曆2020》也將花窗這一中國元素運用到日曆的細節處,為其增添了無言的韻味、詩意的氛圍。
通過花窗一窺美景
當然,還有更多帶有濃濃中國風的有趣細節,等待有心的讀者慢慢去發掘。
精美裝幀 匠心獨運
《獨喜·中國日曆2020》小巧精緻,方便攜帶。封面為硃砂雙色棉布,文字燙金,這樣的色彩組合多見於中國古代皇家或喜慶場合,加上被設計成類似「回形紋」的「2020」字樣,希望給讀者傳遞一份古典雅致的感受。
翻開第一頁,精選的彩絲紙環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種紙韌而能潤,帶有宣紙般的水墨氣韻。同時,翻頁弧度自然,可完全平攤,方便閱讀與書寫。
每一個月,都以當月月曆為首展開,用不同顏色標註中國傳統佳節與周末,以示提醒;配圖為能反映當月時令特徵的中國美景。
內文以周為單位編排版面,攤開的左右兩頁組成一周,含有日記功能,符合大眾的日常與使用習慣。
因需制宜 開放定製
為滿足廣大客戶的不同需求,《獨喜·中國日曆2020》目前已開放定製版預訂,定製方案如下。
忙忙碌碌,也許讓我們忽略了四時的流轉、節氣的更迭,但這本有靈魂的日曆,定格了中國之美,賦予時光以詩意。它讓我們在尺寸之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讓目之所遇,皆成美好!
文字:厲亞敏
攝影:胡展
出鏡:趙文博
編輯:唐浪浪
日曆圖片來源:全景網
喜歡本篇內容請給我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