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零部件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0-11-30 中國網財經

  中國農機化導報記者孫紅梅文/圖

  零部件強,則主機強,這是機械製造行業的共識。在國外農機產品不斷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當下,我國農機行業能否借力「中國製造2025」,實現彎道超車,需要主機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共同努力。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農機零部件行業峰會上,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環保部大氣管理司機動車環境管理處高傑、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忠德分別從行業、政府和企業的角度提出,智能化是農機發展的方向,也為農機零部件行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智能農機裝備是發展方向

  陳志介紹,目前國外農機產業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即:生產組織向集團化、信息化、全球化發展;技術創新強度持續加大;技術向高效率、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產品開發向著提供系統化綜合解決方案方向發展;信息、航空航天技術等高科技向農機行業移植。而我國作為世界農機製造和使用第一大國,產業集中度低、整體競爭力弱、品種門類少、高端技術匱乏、產品功能亟待完善、整體技術水平低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引領的高端技術領域有進一步拉大差距的趨勢。

  陳志認為,下一步,我國農機技術要在農機裝備多功能作業性能的穩定性、複雜服役工況的可靠運行、生物活性與生命特徵對象精準作業的機構與裝置創製以及過程監測與操控方向等方面實現突破。他向與會者介紹了經過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制定出的「十三五」期間促進智能農機裝備發展的3個層面、11項重點方向和47項研究任務。

  在基礎技術研究層面,要突破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應用基礎,在農機作業傳感器、智能決策與控制、智能服務等技術方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在關鍵共性技術與重大裝備開發層面,要突破智能設計、作業管理關鍵技術,開發大型與專用拖拉機、田間作業及收穫、設施精細生產等主導產品智能技術與製造質量提升,創立自主的農業智能化裝備技術體系。在典型示範層面,要創製適合我國種植農藝和地域特色的丘陵山區、農產品產地處理等薄弱環節裝備,支撐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為此,設立了11項重點研究方向,即農機作業信息感知與精細生產管控應用基礎研究、農機裝備智能化設計與驗證關鍵技術研究、農機智能作業管理關鍵技術研究、智能農業動力機械研發、高效精準環保多功能農田作業裝備研發、糧食作物高效智能收穫技術裝備研發、經濟作物高效能收穫與智能控制技術裝備研發、設施智能化精細生產技術及裝備研發、農產品產後智能化幹制與精細選別技術裝備研發、畜禽與水產品智能化產地處理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丘陵山區及水田機械化作業技術裝備研發與示範。專家將這11項重點研究方向細化為47項研究任務,將通過產學研推緊密合作,分三批完成,其中2016~2020年完成項目19個,2017~2020年完成項目17個,2018~2020年完成項目11個。

  陳志表示,智能農機裝備技術代表著最先進的農業生產力,在智能農機裝備技術提升的過程中,既需要主機企業的付出,更需要零部件企業的積極跟進。

  排放升級助推技術進步

  國二升國三是今年農機行業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高傑在會上表示,每一次排放標準的升級都意味著發動機技術的升級,這對發動機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國二發動機一般採用機械泵供油,國三發動機則要用共軌系統供油;國二發動機可以沒有增壓器和中冷器,國三發動機一定要有增壓器和中冷器。到了國四,其可行的技術措施則應該是電控泵+DPF(即柴油顆粒過濾器)、電控泵+DPF(或SCR即催化還原技術)、電控泵+SCR,這對發動機企業提出了技術上的要求。同時,由於部分主機生產企業在電器化技術方面力量比較薄弱,在技術支撐方面將會更多地依賴發動機廠家。

  針對行業內一直詬病的柴油質量問題,高傑也表示,環保部將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加強排放監督管理,推出清潔柴油計劃,確保燃油品質。

  零部件行業要加強新技術利用

  我國非道路用柴油機每年新增約200萬臺,全國每年超過1億噸的柴油消耗總量中,約有20%用於各類非道路移動機械。潘忠德介紹,我國內燃機產品綜合能效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10%~20%,車用內燃機燃油消耗率相差8%~10%,排放水平相差兩個等級;非道路移動機械用多缸柴油機燃油消耗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10%~15%,排放水平也相差兩個等級。為解決這一問題,柴油機行業將「掌握核心製造技術和關鍵工藝技術,建設3~5個共性基礎技術平臺,推動內燃機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全面實施智能化改造,完成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作為柴油機產業的「十三五」發展目標。

  潘忠德表示,近幾年,國產發動機技術雖然得到了飛速提升,主要在中低端農業機械產品上實現了普及,但在高端產品上與國外品牌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排放升級對零部件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和利用。對發動機生產企業而言,國三產品要在線束防水、ECU安裝位置的防震、油水分離、進排氣系統、電路系統、匹配特性以及維護保養、油品使用等方面與主機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合作。發動機行業正好利用排放升級的時機,提升行業的研發製造能力,管理服務能力以及一致性管控能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農機零部件崛起背後的減稅降費力量
    中國是世界農機製造大國和消費大國,農機核心零部件一直是農機產業鏈中的一個短板。《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明確將農機關鍵核心零部件納入了重點扶持發展的範圍,並提出要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2018年底公布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農機工業傑出貢獻獎」獲獎名單中,濰坊谷合傳動技術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 我國農機零部件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未來,雙方將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以IT與OT融合數據驅動,聯手打造更為豐富、更具價值的智能製造應用場景,為製造業的持續轉型升級提供助力。
  • 陳志:農機企業任重道遠,農機行業大有可為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64.67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4.43%,出現負數增長。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農機工業首次步入負增長通道。2020年年初,農機行業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行業發展走向何方,面臨哪些困難,發展機遇有哪些,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做出哪些積極的工作?
  •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更好地發揮我國農機工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構建競爭有序、發展協調、增長持續的現代農機工業,滿足我國現代化農業對農機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制定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 當5G降臨,塑料行業迎來哪些新機遇
    下面我說說為什麼我認為塑料行業發展會有新機遇。1.改性塑料應用在中國才開始成長。2.電動汽車行業給中國改性塑料發展創造了新機遇美國杜邦、美國蘇威、德國巴斯夫、德國拜耳、英國威格斯等行業巨頭目前佔據著汽車材料和家電應用的半壁江山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五大新機遇當前,百年大變局下世界化學工業全球化進程發生變化,亞洲化工集群迅速崛起,市場規模宏大,創新能力活躍。9月6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月」石化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目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迎來了新機遇。一是國家新基建項目啟動將會有力拉動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基本化工原料、塗料、橡膠產品的市場需求。二是石化產業內部結構轉型升級加快補短板,加大技術研發創新,一些制高點技術將取得突破。
  • 燃料電池發展迎來新機遇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引導政策,充分借鑑了之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經驗,考慮更加全面,如不僅僅補貼購置環節,而是覆蓋氫能供應到車輛推廣全環節,同時直接對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等零部件進行補貼,以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的統籌發展。燃料電池車補貼積分政策出臺,零部件企業優先受益。
  • 東方紅柴油機和車橋獲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
    近期,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創新獎評選結果在山東濰坊正式揭曉。中國一拖柴油機公司的東方紅農用柴油機和中國一拖車橋公司的80~130馬力驅動橋獲得「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金獎」,中國一拖柴油機公司的4V5p柴油機和車橋公司的KCH0303收割機後驅動橋獲得「2014中國農機零部件產品創新獎」。
  • 山東省農機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第五,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拉動了糧食烘乾、儲存設備的快速增長。第六,農機產品的可靠性和舒適性、自動化、智能化,成為消費者的新需求。  2.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導向作用明顯。一是隨著農機市場的變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農機產品的升級和新產品研發難度更大、周期更長、成本更高,技術研發能力將成為競爭的焦點。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4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進入深度調整期,既有部分企業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從困境中突圍。
  • 疫情之下,智慧機器人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
    疫情之下,智慧機器人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 2020年11月23日 17: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今天開幕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以下簡稱「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視頻演講。鍾南山強調,疫情防控工作應堅持科技創新,進一步利用智能化手段來健全預警響應機制,提升防控和救治的能力,有利於切實維護人民健康安全。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4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進入深度調整期,既有部分企業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從困境中突圍。
  • 「新限塑令」下造紙行業迎來新機遇
    原標題:「新限塑令」下造紙行業迎來新機遇   12月9日,在亞太森博(山東)漿紙有限公司成品車間,技術人員對即將出廠的白卡紙板進行檢驗。
  • 風電行業迎來長期性的機遇 產業鏈受益股梳理出爐
    國內風電行業將繼續維持高景氣度「十四五」期間風電行業有望展現較好的成長性。從行業需求的角度,能源低碳發展為風電行業帶來了長期性的機遇,風電行業將步入供給創造需求的階段,技術進步推動度電成本下降,從而推升更多的需求;目前技術持續進步的可見度高、確定性強,風電產業界對未來需求的期望值和信心很高。
  • 2021年中國農機板塊股票有哪些?
    相關農機板塊股票有: 1、新研股份:並於2015年通過收購四川明日宇航,進入了航空航天飛行器零部件製造業,實現「農機+軍工」雙主業發展的戰略布局
  • 農機工業發展政策發布 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拓寬
    為促進農機工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更好地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服務,工信部網站昨(8月23日)日發布《農機工業發展政策》。《政策》提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機企業採取上市和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鼓勵農機製造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在市場競爭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兼併、收購、重組等方式,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
  • 宮喜祥:黃金市場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中國財富網訊(毛超) 12月4日,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在「2020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國際黃金市場年度峰會」上表示,黃金市場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新華社黨組成員、秘書長宮喜祥致辭。中國財富網 李林 攝宮喜祥表示,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各國都是一場大考。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並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增長,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 我國高端農業機械零部件空白點多
    「我國農機零部件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動力換擋變速箱、電控技術、液壓驅動等高端配件領域還基本處於空白。」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高元恩9月4日在京表示。 記者了解到,農機零部件行業去年的產值超過400億元,佔整個農機行業總產值的14.2%,其增長速度也連續多年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但是該領域在很多領域還處於空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機工業的發展。 為了促進零部件行業的發展,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將於9月24日在瀋陽成立零部件分會,中國農機零部件發展戰略論壇也將在瀋陽舉辦。
  • 後疫情時代 特殊食品迎來發展新機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11月30日,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場活動召開前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北京食品學會、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營養與健康分會承辦的「後疫情時代特殊食品產業的新機遇」專題會在北京召開。
  • 【重磅】「2020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創新大獎」獲獎名單揭曉!
    由《汽車與配件》雜誌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創新大獎」,旨在對汽車工業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企業給予崇高的致敬與表彰。《汽車與配件》不僅伴隨中國汽車產業走過漫長的發展歲月,也見證了新時代下汽車技術的每一場重要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