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量子科技,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國際科技競爭的熱點領域。「十三五」期間,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在國際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中國之聲特別策劃《超級工程閃耀「十三五」》22日推出《量子科技加速前行》。
量子是質量、能量等各種物理量的基本單元,將量子技術應用到保密通信、超強計算、精密測量等諸多領域,可以實現很多經典信息技術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日前正式上線,該平臺基於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悟源和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的上線,可以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雲服務,在填補國內空白的同時,也打破了國外對這一領域的壟斷。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孔偉成說,這代表著中國量子計算產業化由0到1的邁進。
孔偉成:把量子計算從一個試驗品變成所有人都可以去用、所有人都可以去和我們共同開發量子計算應用的一個公開的量子計算雲平臺。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建成啟用,與墨子號相結合,我國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就在今年,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還將無中繼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的世界距離拓展到500公裡,並成功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潘建偉:我們這一兩年技術上有很好的進步,我們的空地量子密鑰分發線路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成本就可以大幅度地由幾個億降低到千萬的量級,希望明年能夠完成正樣的研製,具備擇機發射的條件。
目前,科研團隊還在進行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視頻傳遞等多項科學實驗。
「墨子號」科學應用系統總工程師彭承志:我們更重要的精力轉向了下一代的空間量子通信的網絡研究,這就包括未來要把量子通信推向中高軌,甚至於到同步軌道,到那個時候我們就能夠實現24小時全天時的量子通信了。
聲明:轉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