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新年的到來,豬肉漲價漲得也特別厲害,有沒有朋友開始提前囤豬肉,我聽說現在豬肉的價格一天比一天漲的塊,看著這價格真的有點心慌,還不趕緊一次性多買點囤這過年,不然等到了一月份價格讓人看了想吐血,現在教大家一個小妙招就算放多久都還是新鮮的
我們的豬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
豬肉的營養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豬肉肥瘦差別較大,一般來說,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肉中的血紅蛋白比植物中得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補鐵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由於豬肉的纖維組織比較柔軟,還含有大量的肌間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醫上認為,多吃豬肉中的瘦肉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熱病傷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按照所處的部位不同,豬肉大體分為10種。不同部位的豬肉在脂肪含量和口感上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適合不同的烹調方法
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低,肌肉纖維細小,炸、熘、炒、爆等烹調方法都適合。
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烹調時可用來代替裡脊肉。
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下方。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鍋肉時用。
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做粉蒸肉。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夾肥,肉質較嫩,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上,均為瘦肉,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適用於炒、煸、炸等。
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頸肉:又稱血脖、槽頭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汙血,肉色發紅,肥瘦不分,肉質差,一般用來做餡和叉燒肉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幾個保鮮的小妙招!
保鮮方法一:
花椒鹽水泡!剛買回來的豬肉放冰箱裡會串味,味道就會特別難聞,所以我們可以把豬肉放進加了鹽和花椒的涼開水中浸泡,然後放到通風處存放,這種保鮮效果一級棒!還可以將浸泡一小時的豬肉,掛到通風處風乾,也是不錯的保鮮方式
保鮮方式二:
蜂蜜保鮮。把豬肉抹上蜂蜜,蜂蜜中的膠質可以防止細菌產生,放在通風處,很長時間都不會壞掉!
保鮮方式三:
醬油保鮮。從前呢,人們都是找一個密封效果好的容器,將豬肉放進容器中,倒上醬油,蓋過豬肉,加點鹽,蓋上蓋子保存好,醬油就可以起到阻隔細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