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10時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這是我國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又一項進步,足以令國人感到驕傲。華夏幸福產業新城作為中國航天事業鏈條上的一環,也共同分享了這一榮耀。
航天科技正是實力標尺
發展航天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中國社科院所言,我國之所以要致力於航天領域的不斷探索,是因為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以來,至今,航天科學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對社會影響極深的科學技術,航天科技所取得的各項重大成就對當今世界格局和國際地位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航天科技已逐漸成為各國空間實力的一個標尺,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同時,發展航天科技能夠促進人類科技水平的進步,正如NASA所言「登月工程需要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對如此嚴苛的要求,我們要尋找新材料,新方法;開發出更好的工程系統;用更可靠的製作流程;讓儀器的工作壽命更長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規律。」
航天技術的進步最終將轉化為民用技術進而改善我們的生活,正如微波爐的產生,最初便是為了解決航天人員的食品加熱問題。
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遨遊太空,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太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開始對月球進行探測活動;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航天在產業新城
航天是一項系統工程,首次火星探測集合了中國在深空探測方面的主要科技力量,並充分繼承了探月工程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基礎,其背後是中國航天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此前於2019年11月14日,「天問一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正是在位於河北省懷來縣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圓滿完成,這也是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
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更是華夏幸福產業新城的立根之本。華夏幸福堅持「產業發展龍頭化」策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汽車、航空航天等十大重點產業。
在國內,很多發達地區都選擇了大力發展航天產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生產能力、核心競爭力突出的產業集群。其中,固安和武漢產業新城就是打造航天產業的卓越代表。
固安航天城依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大龍頭資源,充分發揮國家級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帶動作用,重點建設航天「軍轉民、民參軍和商業航天」三大產業方向,打造我國乃至世界航天系統科研院所、航天軍民融合企業、衛星應用與商業航天創新企業等多類型、多領域企業和實體的集聚地。
目前,在龍頭資源帶動下,落地4個重點實驗室:仿真實驗室、制導控制實驗室、燃氣流綜合防熱實驗室、星空實驗室;建立3個中心:固安航天生產力促進中心、固安航天專利孵化中心、固安航天文化傳播中心;擁有130家相關企業,其中不乏航天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泰泓衛星通信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業內知名企業,致力於打造京南國際航天產業高地。
「作為正在加速崛起的航天產業基地,固安應將商業航天作為重要扶持目標,建立相關機制策略,吸引一批優質商業航天項目落地園區,為固安航天產業實質性發展奠定基礎。」專家建議,固安應順勢而為、強強聯合,通過集聚航天科技力量及項目資源共同為固安航天產業發展建設助力。同時,藉助固安航天生產力促進中心、固安航天專利孵化中心等優質服務平臺,吸引企業家、投資者向航天領域商業應用市場化轉型升級。
2018年,繼「漢產火箭」落地後,首個「漢產衛星」——虹雲工程等系列項目落地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這是入駐的首個大型衛星星座龍頭項目,也是我國商業航天領域首個基於小衛星低軌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系統。隨著虹雲工程等系列項目的啟動,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具備了「漢產火箭+漢產衛星」兩大核心領域的研製能力,成為我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翹楚。
2020年4月,航天科工衛星產業園、航天行雲科技衛星運控中心等5大項目開工,武漢航天裝備製造產業集群逐漸崛起,助推武漢商業航天版圖實現新跨越。
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良好產業環境,為企業提供以「產業規劃、選址服務、全球資源、行業圈層、金融支持、專業載體、一攬子政策、全程服務」等在內的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同時以產業大數據平臺等不斷升級的產業服務能力,打造武漢航天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助力武漢高質量發展。
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看重這裡的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更打動我們的是,華夏幸福為企業發展提供的包括專業載體和全程服務等在內的全方位產業服務,讓企業可以直接「拎包入駐」,心無旁騖地專心研發和生產。
新洲雙柳區域定位為七龍湖未來科技城,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重點發展以火箭研製與發射、微小衛星研製、航天零部件、衛星運營與數據應用為主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以智能製造裝備、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為主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和以航空航天材料、電子材料、前沿材料為主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報告期內新增籤約神舟船舶等3家入園企業,新增籤約投資額4.2億元。
園區結算增長45.68%
8月28日,華夏幸福2020年中報告發布,其中產業園業務表現亮眼。
報告顯示,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業務克服困難,實現園區結算收入額198.44億元,同比增長45.68%,其中產業服務收入132.09億元,同比增長11.24%,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02.38億元,同比增長16.69%。
報告期內,華夏幸福繼續按照各園區的經濟發展定位,結合自有資源和渠道,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十大產業,多種形式並舉,滿足企業和地方發展要求,實現企業的園區落地。
近年來,產業新城業務在固安、大廠、懷來等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的基礎上,異地複製成果顯著,長三角都市圈區域發展勢頭強勁,持續引入龍頭企業及龍頭項目,環杭州、環南京和環鄭州區域等區域也陸續成為公司業績新的增長極,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物流電商等產業集群已較成規模。報告期內公司在各區域共新增包括籤約深圳亞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比克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協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博浩網際網路服務有限公司等176家入園企業,新增籤約投資額624.6億元。報告期內公司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32.09億元,其中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02.38億元,同比增長16.69%。
作為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PPP項目典型案例的固安區域,以科創產業為先導,通過強化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生命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臨空服務、文體康養、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形成新型顯示產業園、航空航天產業基地、衛星導航產業港、肽谷生物醫藥產業園、清華大學重大科技項目(固安)中試孵化基地、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產業集群聚集高地和科技服務業一大科創服務平臺。
報告期內新增籤約固安信通信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金科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德昌祥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入園企業,新增籤約投資額12.50億元。目前公司在武漢都市圈布局區域為雙柳、問津、黃陂、孝感等地,報告期內,武漢都市圈新增籤約入園企業14家,新增籤約投資額34.10億元
未來,華夏幸福將依據區域價值、潛力及發展現狀,科學制定區域分類投資策略。一方面,精細分類、精準投資,最大化提高投資效率;另一方面,匹配經營邏輯,把握經營節奏,嚴格落實開發策略,合理實施業務動作,推動每個產業新城實現經營閉環,深耕都市圈重點區域,不斷做大區域價值。
仍將持續提高產業新城業務核心能力和競爭水平。提高對外合作能力,構建產業新城開發合作平臺,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城市建設、開發與運營,加速重點區域核心區打造,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增強區域價值傳播能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持續導入客戶,解決客戶訴求,促成土地成交,兌現區域價值;第三,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加強資源匹配,精準提升龍頭招商能力和產業承載力;落實產業「一群一策」,做實產業集群;探索產業驅動模式業務模式創新。文/王西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