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遊將重啟 俄「聯盟」號遊客名單明年初公布

2020-08-04 光明網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據塔斯社莫斯科8月2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當地時間2日宣布,兩名非職業航天員即太空遊客將在2021年年底前往國際空間站,姓名會在明年初公布。

據該公司新聞處介紹,根據它跟專營航天旅遊的美國太空探險公司籤署的合同,兩名遊客將於明年底啟程。目前,俄方還在跟若干美國企業就將遊客送往國際空間站的業務進行洽談。

2019年,它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籤署了在2021年年底用同一飛船將兩名遊客送往國際空間站的新合同。當時,它宣布已開始研發「聯盟-MS」號載人飛船和「聯盟-2」火箭以服務太空遊客,相關資金來自遊客所支付的費用。

2001年,俄方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曾將首位太空遊客即美國人丹尼斯·蒂託送入太空,目前已有7人享受過太空之旅,其中一人去過兩趟。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9月。英國著名歌手莎拉·布萊曼原定於2015年飛往國際空間站,但因家庭原因中斷了相關培訓,放棄了自己的太空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聯盟MS」號飛船2023年將載客升空並完成太空行走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太空行走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令人激動的冒險之一,如今普通人也將有機會實現。2023年,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將載客升空,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停留幾天並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史上首位非職業太空人進入太空行走。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6月底公布了這一計劃。該項目合作夥伴美國「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公司已在官網發布相關廣告。
  • 組團遊太空 俄「聯盟」號飛船或於2021年底搭載2名旅客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擬定的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初步計劃顯示,俄羅斯或於2021年12月8日發射「聯盟」號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第一批旅客,他們將在空間站度過12天。
  • 太空遊客將可能在2023年進行首次太空行走90分鐘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4日消息,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俄羅斯代表處對衛星通訊社表示,有望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位太空遊客,將可能在國際空間站艙外停留90-100分鐘。他說:「這將是出艙90-100分鐘,相當於圍繞地球約一圈。太空遊客不是專業太空人,這種行走與6、7小時(取決於訓練情況)行走具有原則性區別。」
  • 美俄籤署協議,將兩名遊客送往國際空間站,1人將進行太空行走
    【南方+6月26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Energia Space Rocket Corporation)25日宣布,根據該公司和總部位於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的合同,兩名太空遊客將在2023年前往國際空間站。
  • 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公布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黎存根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向各地級以上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下發了關於公布第二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的通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為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8〕27號),進一步發揮全域旅遊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現將第二批30個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名單予以公布。
  • 早安·世界|「聯盟MS-13」號為俄載機器人飛船「騰地」
    當地時間2019年8月26日,俄羅斯莫斯科地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任務控制中心直播「聯盟MS-13」號飛船重新對接國際空間站其他模塊艙,為搭載F-850機器人的「聯盟MS-14」號飛船重新嘗試對接創造條件。
  •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由於太空艙重力過大 俄羅斯差點害死首名太空遊客 2002年4月27日10:09  南方網   南方網訊 正當全球第二名自費太空遊客展開太空旅遊之際
  • 維珍將太空人送到太空邊緣 太空游離你又近一步
    英國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於當地時間周四完成了其有史以來最長的火箭動力飛行,將首批太空人送上太空邊緣,距離太空旅遊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 英國歌手莎拉·布萊曼報名遊太空 推遲航天訓練
    俄羅斯航天局16日透露,英國著名歌手、被譽為「月光女神」的莎拉·布萊曼報名當太空遊客後,原定本周開始接受航天訓練,卻因家事纏身而推遲相關培訓。  不過,布萊曼並不打算放棄成為太空遊客的機會,而是打算按照原計劃於今年10月乘坐俄羅斯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 俄或於2021年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拍攝首部太空片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6日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制定的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顯示,俄羅斯一名女演員及一名太空遊客將與太空人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故事片。
  • 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旅遊的時代,龍飛船探秘
    前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已經不能滿足與海邊衝浪、曠野露營、草地燒烤等旅遊和娛樂方式了,環遊世界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新奇了,人類總是不會安於現狀,他們有更加腦洞大開的想法,太空旅遊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逐漸開始認真了起來。
  • 太空10日遊多少錢?2000至5000萬美元
    俄航天集團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在2019年初籤訂合同,將在2021年底前,使用「聯盟號」飛船將2名太空遊客送到國際空間站。這將是首次有2名遊客同時飛行,另外還有1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即隊長。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候選人將在起飛一年前宣布。美國太空探險公司是世界唯一的太空旅遊公司。2001年至2009年,共7名遊客根據與太空探險公司籤訂的合同,乘坐「聯盟「號飛船飛到空間站,其中美國人查爾斯·西蒙尼飛行兩次。
  • 太空遊客史上首次出艙漫步將在2023年實現
    25日消息,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公司(RSC Energi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經籤署了有史以來第一份太空遊客出艙漫步的合同。該項目定於2023年進行。聲明指出,「能源火箭公司與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籤署了一份關於2023年2名太空遊客乘坐聯盟MS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進行短期考察的合同」。預計,考察期間「一名太空遊的成員將與俄羅斯專業太空人一同進行太空行走」。自2001年人類第一位太空遊客丹尼斯·蒂託進入軌道以來,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和太空探險公司一直在空間旅遊方面進行合作。
  • 太空旅行來了!俄美公司計劃安排遊客太空行走,公告稱這將是首次...
    新華社莫斯科6月25日電(記者張驍)俄羅斯能源火箭太空公司網站25日發布公告說,該公司與美國太空探險公司籤署合同,將於2023年把兩名遊客送往太空旅遊,其中一人將太空行走。公告稱這將是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 第一個國際空間站旅遊團可能在2021年12月8日搭乘「聯盟」號升空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7日消息 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擬定的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初步計劃顯示,俄羅斯可能在2021年12月8日派遣「聯盟」號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第一批旅客並在那裡度過12天。
  • 俄私營公司首次參加俄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工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採購網公布的文件顯示,俄私營航天企業「宇宙航向」(CosmoCourse)公司將參加俄國家航天集團訂購的甲烷運載火箭「阿穆爾-LNG」製造招標工作。除了「宇宙航向」公司,參加火箭製造招標的還有「聯盟」號火箭的製造商俄「進步」火箭航天中心與「質子」號和「安加拉」號火箭的製造商俄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此前公布消息顯示,根據俄國家採購網上俄國家航天集團的材料,為帶有可重複使用一級的「阿穆爾」火箭的初步設計預計花費4.07億盧布(約535萬美元),該設計將在2020年底制定完成。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太空旅遊再次成輿論熱議的話題 諸多設想能否實現?
    與之相關的太空旅遊,也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一據報導,參與這次代號「Crew-1」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分別來自美國(3人)和日本(1人)。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進行科學實驗和空間站維護工作。4名太空人將他們搭乘的「龍」飛船取名為「堅韌」號。美國《紐約時報》稱,隨著載人「龍」飛船進入商業運行狀態,國際空間站的駐留人員可以增加到7人。
  • 「聯盟」號到站太空人愚人節「中招」(圖)
    綜合新華社電經過兩天飛行,俄羅斯「聯盟TMA-8」載人飛船1日追上國際空間站並與之完成對接,飛船上的3名太空人隨後順利進入空間站。而馬庫斯·蓬蒂斯也圓了巴西人的太空夢。  巴西人打「前鋒」  莫斯科時間1日8時19分,「聯盟TMA-8」飛船與空間站「曙光」號功能貨艙完成對接。
  • 俄媒稱「旅遊蛋糕被外人掌控」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戰略研究所發布的報告指出,旅遊業的發展並未給俄羅斯經濟帶來太多裨益,相關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最多不超過5%,這一比例較之多數大國要低得多。此外,由於存在灰色地帶,部分旅遊收入未能充實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