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進入塔裡木後,絲綢之路在樓蘭分為南北兩道:北道西行經渠犁(今尉犁縣)、龜茲(今庫車縣)、姑墨(今阿克蘇市)至疏勒(今喀什市),南道從鄯善(今若羌縣)至若羌(今庫車縣),並經且末、精絕(今民豐縣尼雅遺址)、于闐(今和田市)、莎車至疏勒。現在大部分古道都埋葬在一片荒野中。風吹草動,多少絲路上的繁華舊夢,已埋藏在沙海中。在塔克拉瑪幹,這裡是「死亡之海」,是塔裡木先民的「古都」。
新疆塔裡木盆地被高山環繞,在盆地中央33萬平方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高聳的沙丘連綿不斷,而「麻扎塔格」恐怕是沙漠深處唯一隆起的山峰。該寺位於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邊迤邐,至和田河畔戛然而止,俯瞰延綿起伏的遼闊沙漠,守望著古老的和田河古道,是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
馬扎塔格距和田市180多公裡,位於墨玉縣沙漠深處。一九九三年秋,為完成人類首次東西步行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任務,中英聯合進行了一次從麥蓋提縣沙漠出發,為期十四天的中英步行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探險隊,完成第一階段,在達麻扎塔格與支援隊會合,在此休整,補充物資。那也是我第一次進入Maszatag。
麻扎塔格山分紅白兩個山口,北有白山口,南有紅山口,白山由紅泥巖、石膏、灰巖構成,屬下第三系,紅山由上第三系棕紅色砂巖、泥巖組成,當地人稱之為紅白山。紅山嘴上的最高處還保留著麻扎塔格古城堡。在《宋史·于闐傳》中稱此為「通聖之山」,初步認為是唐代的遺址。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許多國內外的考古、探險家都到這裡來,參觀和學習。
古堡保存完好,城門口、瞭望臺、城牆都已被拆除。場地分三重,一重為複合體,由裡壁與外壁組成,牆內夾紅柳枝、蘆葦等物質,夾層厚度40釐米;二重為第一重基礎擴建,由土塊與生泥塊組成;三重也是土塊,屬於附屬建築。三合牆的土塊規格不同,說明三合牆在不同時期被重建。現在,古堡的上部已經完全坍塌,只剩下牆體殘存。城堡由兩個矩形構成,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西邊不遠,一個圓形烽火臺相映成趣的映襯在一起。在位置上,古戍堡可以俯瞰周圍的風景,在漢唐時期,這裡是古絲綢之路上南北東西交通的樞紐。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解放新疆的1580名官兵,被命令從阿克蘇出發南行,沿和田河北上,經過十五個晝夜的艱苦路程,跨越河流,翻過沙山,翻過麻扎塔格山脈,一路急行軍。以腳踏實地徵服了被西方探險家們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在黃沙滾滾中走出一條勝利之路,為和田的解放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站在古堡中的麻扎塔格,眼前一片開闊。起源於崑崙山的雪水衝出了寬闊的和田河,從南到北從山腳下一直深入沙漠,河床兩岸金色的胡楊在落日的餘暉中顯得更加絢麗多彩。遠徵的駱駝在大漠和森林中尋找食物時,傳來陣陣響亮的鈴聲,仿佛瞬間喚起了遠古城堡久遠的記憶,古絲綢之路上東到西來,南到北去的客商使節們又在此紮營歇息了。
和田河在歷史上一直向北流入塔裡木河,而今天,只有在洪水季節,部分河流才會流入塔裡木河。遠方河床邊有一汪池水,藏在胡楊林裡,不知這是否就是100多年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救了他的「天賜湖」,這座湖記錄了斯文·赫定用皮靴盛水救了兩條生命的故事。
這個古堡,是2000年1月1日清晨,一群來自全國的遊客登上麻扎塔格,在這裡迎接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同時也把最美好的祝福留在了茫茫沙漠中的山上。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從阿克蘇到和田的沙漠公路於2007年9月通車,這條公路與麻扎塔格擦肩而過。從那時起,經過這裡的人就登高望遠,俯瞰著遼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遠眺著古老的和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