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進化大樹底下來乘涼
自本報推出「蕭山納涼地圖」欄目以來,不少讀者來電推薦身邊的納涼地。
「大樹下、弄堂裡、古井邊……清爽的穿堂風不僅僅只是存在記憶中,在我們大農村就有。」進化的王先生說,一棵棵參天大樹就是村民的「消夏武器」。
據了解,進化鎮共有181棵古樹,分布在33個自然村,已成為夏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昨日,記者來到大美進化,尋找大樹下的納涼勝地。
吉山村:百年大樟樹
撐起一把大「涼傘」
進化鎮吉山村村口,有一棵百年大樟樹,枝繁葉茂很是引人眼球。
昨天正午,太陽炙烤著大地,但大樟樹擋住了直射的陽光,帶來些許陰涼,一個小姑娘正坐在大樟樹下等車。
「因為735路公交車的起點站設在這裡,吉山村和周邊的村民要到蕭山城區去都要到這裡坐車。」小姑娘說,「大樟樹就像一把天然的『涼傘』,給我們遮擋陽光,都不用專門設置公交亭了。」
夏日炎炎,大樟樹下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我們不像城裡人,吃完晚飯就鑽進空調房,大家都喜歡到樹下乘涼。」村民徐大伯告訴記者,每年夏天,大樟樹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
華鋒村:八百年老樹
讓村民享受「慢生活」
傍晚6點一過,吃過晚飯的趙大伯便帶著小孫子趕往村裡的大樟樹下。此時,已有不少村民聚集在大樟樹下納涼了。
「這參天大樹啊,為我們搭建了一塊極好的陰涼之處。」一群老奶奶們搖著大蒲扇,扯著家常裡短的閒話。大樟樹下,穿堂風帶來陣陣清涼。
「我們村裡這棵樹有800多年的歷史了,七月高溫似火,村裡的老人和孩子離開讓人昏昏欲睡的空調房,到樹下聽蟲鳥鳴啾感受清風穿身而過。」華鋒村村書記趙振祥告訴記者,前幾年村裡給大樟樹造了一個圍牆,以便更好地護理大樟樹。
趙振祥說,不但村裡的老人小孩喜歡到樹下乘涼,在城裡工作的村民,周末回老家也喜歡到大樟樹下過過「慢生活」。
歡潭村:眾多古樹組成天然綠廊
將建成一處「樟園」
據歡潭田氏宗譜記載:「從浦陽江一上岸到歡潭村口,三華裡的長堤直達村口的風水埂,路旁百棵香樟古木綠樹成蔭掩映了村口,村中數棵娑婆樹須眾人合圍才能抱圈,遠遠望去猶如華蓋罩在村中。村前橫臥著一座凹山,好似筆架,三面環水,參天古木呼嘯,三面波光粼粼。」
如今的歡潭雖然沒有像舊時那樣古樹名木眾多,村口的風水埂也已不明顯了,但還是留下了10餘棵樹齡在900年以上的古樟樹,當地村民們稱之為「大樟樹下」。夏日裡, 「大樟樹下」納涼休閒成為了村民們的生活內容之一。
「歡潭村作為蕭山美麗鄉村示範點創建,隨著美麗鄉村的推進這裡將建成一個公園,取名叫『歡潭樟園』。」進化鎮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將成為歡潭美麗鄉村的一大亮點。
大巖山:千年「老樹王」坐鎮
讓你「乘涼而歸」
進化的「老樹王」在海拔458米高的大巖山上,是一棵柳杉樹,已有1200多年的樹齡。如今,這棵參天大樹呈現雙椏杈,樹高50米,樹圍5.73米,枝幹如鐵,高聳入雲。此外,大巖山上還有兩棵500年以上的桂花樹,樹勢旺健,枝葉繁茂,中秋時節香飄滿山,當地人稱為「金桂迎賓」和「銀桂送客」。
據當地村民說,大巖山海拔485米,這裡山林密布,溪流淙淙,空氣格外清新,氣溫比市區要低好幾攝氏度。每到周末和節假日,不少城裡人甚至蕭山周邊的遊客都會慕名前來「打卡」,一睹樹王的風採。遊客陳先生不無羨慕地說:「生活在這裡真是福氣啊,特別是夏天在樹下乘涼,就是人生一大享受。」
如果你覺得夏天煩熱難耐,不如就到以上這些地方去尋尋清涼吧。
根據蕭山網與蕭山日報社和蕭山廣電局的合作協議,蕭山網擁有蕭山日報、蕭山電視臺、蕭山人民廣播電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的網上獨家發布權,版權均屬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