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溝鎮,第一次聽到這名字,在進入到古鎮以後。這是個位於泰州市縣級市興化管轄的一個古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走進沙溝鎮,猶如走進了迷宮。或彎彎曲曲或直角端方的巷子,一個套一個。匆匆轉一圈,沙溝鎮給了我太多的感慨。今天的文字,就從幾棵古樹開始吧。所有的生生不息,在樹木身上有最直接的體現。這個兩千多年的古鎮,用樹木告訴我們自己的故事。
老紫薇風採
走進姜家巷41號的天井內,被一株樹齡350多年的老紫薇樹震撼。這棵樹造型奇特,老枝虯結,遠看如巨大的盆景,近看似蒼龍盤旋。紫薇樹有一個複雜繞口的綱目種屬:「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孃目、千屈菜科、紫薇屬」。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一千六百多年就有種植的紫薇樹,因為唐朝白居易任中書舍人時一首《直中書省》而聞名天下。我感覺到詩中清冷蕭瑟的味道,看紫薇卻一點不冷清。紫薇花盛開在炎熱的夏季,凋謝卻已是仲秋。長長的花期,給了它「百日紅」的美名。花開時千萬朵同時綻放,繁花似錦,「滿堂紅」是它的又一個美稱。
紫薇大體有四種顏色,古人以紫色為最佳。今人更喜歡絢麗的紅色。這一株老紫薇,看一旁的圖片,應該是紅花。時節已是初冬,滿樹花葉皆以退盡,只剩下蒼涼的枝幹。樹幹前,一塊玲瓏的石頭,標註著「紫薇王」三個字,同時支撐在樹幹的一個彎曲處。據我了解,能存活兩百年的紫薇樹,已經難得。這一棵超過三百五十年的老樹,自然寶貝非凡了。
從居家過日子的私家小院走出來,很快走出這條小巷。對面張家祠堂的大院裡,一棵枝繁葉茂的老銀杏,生機勃勃地高可比天。銀杏樹,曾經被當作中國的菩提樹被廣泛栽種在寺廟裡。銀杏這種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如今存世的自然野生銀杏樹,好像只有一棵。相比紫薇的綱目科屬的複雜,銀杏樹則是另一個極端:「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印象中,銀杏是植物中唯一一個綱目科屬只有一種的植物。
張家祠堂老銀杏
當地人說,這棵銀杏樹是一棵雄樹,每年春天會為方圓二十裡地的雌銀杏樹授粉。假如將雄樹雌樹放在一起比較,一眼能看出差別,即便不是果實纍纍的秋天,通過枝條也可辨別。雌樹經年結果,枝條下垂。而雄樹因為從不結果,每一根枝條全部蓬蓬向上。這棵樹的枝條全部向上,是雄樹無疑。
揚州有很多唐代銀杏。這棵樹貌似沒那麼古老。雖然已是初冬,卻還沒有變色,感覺距離金色璀璨還有時日。秋天賞銀杏,乃一大樂趣。這棵蓬勃的銀杏,隱藏在另一個院子裡。院牆遮住了樹的軀幹,強健而蓬勃的枝條同樣擋住了樹幹,看不出多粗,我只能憑著諸多的葉子猜想罷了。這樣也好,想像通常比真實更美好!
最後介紹一棵牡丹花。一棵稀有的枯枝牡丹。牡丹,準確地說不是樹,而是多年生落葉灌木。牡丹在中國自古佔據非凡地位,花王是它的不二之稱。「國色天香」、「花開富貴」等,都是形容牡丹最常見的詞兒。我曾經看過巢湖著名的「銀屏牡丹」。那棵牡丹花生長千多年,不長大不縮小,獨居懸崖峭壁。「銀屏牡丹」還能預報旱澇。當地民間傳說「三朵以下幹,四至八朵保平安,十朵以上淹」,這個說法被一次次證明,非謬也。
枯枝牡丹,傳說與女皇武則天有關。女皇帝為了冬天欣賞春花,責令百花盛開。唯有牡丹花不懼權勢,堅持不開。女皇便命令用火燒烤。牡丹花被燒枯了,成了枯枝。洛陽每年的牡丹花會中,枯枝牡丹是最吸引人的珍貴品種。其實,正宗的枯枝牡丹,出在江蘇鹽城。
巢湖銀屏牡丹
李汝珍在《鏡花緣》寫道:「如今世上所傳枯枝牡丹,淮南便倉最多。」便倉,鹽城的一個鎮。沙溝距離鹽城不遠,一鎮搭五市,交通四方。這棵枯枝牡丹,不知與鹽城有無關係。
與所有的奇花奇樹一樣,沙溝的枯枝牡丹也有自己的故事。這株花開了很多年,在沙溝鎮很有名頭。「花開時節動京城」說不上,動古鎮絕不是誇張。某一年,被什麼人砍掉了地面的枝枝葉葉。很多年,這棵牡丹花沒了動靜,死活不知。國家欣欣向榮了,牡丹花從土裡悄悄冒了出來,雖然看上去枯死了,實際上生命力頑強著呢。
旁邊的介紹說,每年春天,枯枝牡丹能綻放上百朵潔白的牡丹花,蔚為壯觀。可惜我們到的時間,只看到枯枝敗葉,沒有一點生氣。然而,攀爬在牡丹身上的山藥藤,結了好多山藥蛋。哈哈,不知情的遊客,以為枯枝牡丹還有結果的功能,驚喜極了。
從古代走到今天的植物,在沙溝還有不少。這裡簡單介紹的兩棵樹一棵花,多少代表了沙溝的歷史與絢爛。它的前世,有過輝煌也有過沉寂。就像牡丹花有絢爛也有枯枝一樣。
看不出生機的枯枝牡丹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隨便說說幾棵植物,沙溝便鮮活了。細細逛逛,會有多少想不到的驚喜在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