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國南極科考隊放大招!要在南極建立首個永久飛機場

2021-01-15 中國科普博覽

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本次考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距離南極中山站28公裡的冰蓋上,建設我國首個南極永久機場。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高登義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本次考察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距離南極中山站28公裡的冰蓋上,建設我國首個南極永久機場。

自從1985年2月南極長城站建立,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事業便日新月異。至今,我國已建立4個科學考察站。我國自主生產的「雪龍2號」也將於2019年上半年下水投入使用。我國的南極科學考察事業正在邁入世界前列。

圖1-4,我國的四個南極考察站(從上到下依次是: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圖片來源:崑崙站為效存德拍攝,泰山站為新華網,其餘為作者拍攝)

▲圖1-4,我國的四個南極考察站(從上到下依次是: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圖片來源:崑崙站為效存德拍攝,泰山站為新華網,其餘為作者拍攝)

南極沒有機場,很困難

目前,我國還未在南極建立自己的機場,這給科研人員以及科研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

沒有機場,科研人員只能從國內購買一些容易保存的蔬菜帶到南極,或者依靠澳大利亞等途經國家的補給。在長期的科考過程中,科考隊員只能吃到土豆、大白菜、胡蘿蔔等幾種有限的蔬菜。除了新鮮蔬菜,生活必需品供應也是困擾我國南極科考的「老大難」問題。

此外,沒有機場,科學人員只能乘船來進行科考。這就導致科研人員會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浪費很多時間,不利於有效地進行南極科學考察研究。

例如,筆者在1984到1985年以及1988到1989年兩次參加南極科學考察中,總共時間是一年,但在南極陸地上進行科學考察時間只有不足4個月。如果搭乘飛機,算上轉機與等候的時間,也可以多出4個月去進行科學考察研究。

他們都有,我們也要有

實際上,世界上其他大國在南極都有機場,其中美俄最多。根據不完全統計,南極大陸以及周邊擁有超過50座機場,僅擁有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的就超過40個,跑道長度超過3000米的機場超過10個。這其中,美國擁有(或共有)的機場最多,達到了13個,俄羅斯為8個,英國、德國、法國、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亞洲的日本和印度也都有自己的機場或者與其他國家共有機場。

各國建立飛機場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尋找南極資源方便。眾所周知,南極的各種資源,尤其是地下資源非常豐富。比如,南極的隕石是世界上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要深入腹地採集隕石,如果有飛機場,就能夠儘快運送隊員到達目的地工作。

此外,有了飛機場,就可以利用飛機進行科學觀測。首先,飛機觀測可以擴大科學研究內容,例如,對於測繪學家,如果能夠進行航拍等測量,必將增加觀測項目,提高測繪精度;對於地理學家,航拍地貌是非常有助於研究的;對於氣象學家,它更有助於雲霧物理學的觀測實驗與研究,我所的雲霧專家們幾乎每年都要上飛機進行人工雲霧實驗,等等。

最重要的是,飛機場能救命。因為一旦遇到必須及時搶救的人員,飛機是最有效的運載工具。例如,我國在建立南極崑崙站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工作時,一位隊友出現嚴重的高山反應,生命危在旦夕,幸好得到美國「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派飛機營救,隊友化險為夷。

南極建機場,絕非易事

當然,我國要建立南極飛機場並非易事。

我國的南極機場計劃建立在離開中山站幾千米的冰蓋處。那裡離中山站很近,冰蓋又比較平坦,有利於建立機場,也利於今後使用機場。

但是,飛機要從地面起飛或著陸,都必須要有適當的摩擦力。如果地面沒有摩擦力,飛機不能夠起飛或著陸。從隊友張繼民提供他在中山站附近冰蓋上的照片可見,這裡的確比較平坦,但缺乏摩擦力。所以,在修建南極機場時,如何把冰蓋表面的摩擦力調整為適合飛機起飛或著陸的摩擦力,就成為指導修建飛機場的技術關鍵。比如,把冰蓋的表面冰破碎到一定程度,使得表面的摩擦力恰恰符合起飛或著陸的摩擦力等等。

此外,我國機場的選址地位於南極冰蓋邊緣,是南極下降風盛行的地方。觀測資料表明,南極大陸邊緣的下降風,除了短暫的盛夏(1月)季節外,風速經常在8到10級,對於飛機的起飛著陸都有嚴重的影響;另外,根據中山站氣象資料和我們在1988到1989年建站天氣預報過程的認識,由於中山站地處南極大陸邊緣,一當南極大陸有冷空氣到達時,它與南半球氣旋帶來的水汽結合,極容易帶來降水和陰雲天氣,非常不利於起飛與著陸。

因此,要想科學利用中山站附近冰蓋上的飛機場,就必須與氣象學家密切配合,選擇有利於起飛或著陸的氣象條件(包括降水和下降風的變化規律)所出現的時機。

從在冰蓋上的建立飛機場場的技術要求來看,我國沒有建設這種飛機場的經驗,必須請教其他有機場的國家技術人員,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好南極「和諧相處」的環境,根據我國這些年在南極與國外合作的經驗,取得友好的幫助應該沒有問題。關鍵在於如何「互通有無」、「合理利用」。

南極是世界科學考察的大家庭,是和諧合作的地方。即使我國有了自己的南極機場,也會與其他國家互相支持,協調發展,實現共贏。

讓我們一起祝願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任務,順利歸來!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科考隊南極建崑崙(組圖)
    中國南極考察內陸考察隊中國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國家海洋局供圖)  中廣網北京10月20日消息 中國南極科考隊今天將乘坐"雪龍號"從上海啟程,赴南極進行第25次科學考察,並建立中國在南極的第一個內陸考察站。
  • 百年瞬間: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建成
    【同期】紀錄片《南極,我們來了》: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儀式開始……(敲鑼打鼓、放鞭炮、放國歌)18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了40多個常年科學考察基地,而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是唯一一個在南極問題上沒有表決權的國家。
  • 中國欲在南極建永久機場 位置特殊有3個重大意義
    目前,在南極建設永久性機場有著非常大的現實需求,美、俄、英、澳等多個大國均在南極建有永久性機場,最大的機場甚至能起降空客A319飛機和C-17戰略運輸機。中國首個南極永久機場29日,中國《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一篇題為「重磅!中國將在南極冰蓋建首個永久機場」的文章在國內網際網路上刷屏,也引起境外媒體的轉載與關注。
  • 科考隊連續2年發來賀電,校旗飄揚南極大陸!東北這所211厲害了
    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永久人類居民的大陸。2019年,有一位哈工程學子,在南極完成了10天的科考探險,還把哈工程校旗帶到了南極。這位學子就是哈工程2014級計算機學院的龐礴。
  • 第一個解開南極外星基地之謎的或將是中國,因為中國要幹大事了
    人類最後發現的大陸:南極,不僅面積廣闊,是中國和印巴次的總和,還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只可惜,因為其地勢險峻、氣候寒冷,南極成為了唯一一個沒有人類定居的大陸!不過,沒有人類定居,不代表南極沒有其它生命,比如:企鵝、海豹、海獅,亦或者是外星生命!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其中,中國品牌波司登助力本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以其專業品質提供全方位「溫暖」保障,再次開啟挑戰極寒之旅。截止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南極建成科考站排名第三的國家,數量僅次美國和俄羅斯。然而,如今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南極科考事業,卻曾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黯淡時期」。
  • 波司登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 頂級戰服無人能敵
    近日,波司登推出專業保暖系列,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第37次南極科考工作。多年來,波司登與三極始終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此次助力,波司登也將專業保暖系列中的「頂配版羽絨服」登峰系列作為南極科考隊隊服,幫助南極科考隊抵禦惡劣環境,助力科考事業的順利進行。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截止目前,我國已成為在南極建成科考站排名第三的國家,數量僅次美國和俄羅斯。然而,如今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南極科考事業,卻曾經歷過一段不為人知的「黯淡時期」。中國南極中山站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因尚未建立南極科考站,一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對南極問題沒有發言權的國家。
  • 我國建立了哪些南極科學考察站?
    中國已在南極建立四個科考站,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新建的泰山站。長城站現有大型永久建築10座,包括生活棟,科研棟、氣象棟、文體棟,發電棟,綜合庫,食品庫等。    南極泰山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在海拔高度上與崑崙站遙相呼應,同時能覆蓋格羅夫山等南極關鍵科考區域,使用壽命15年。泰山站不僅將成為中國崑崙站科學考察的前沿支撐,還將成為南極格羅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撐平臺,進一步拓展中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範圍。
  • 為國助力 波司登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打造冬季最強保暖系列
    立冬以後,我國迎來了首波冷空氣,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氣溫驟降的情況,遠在天邊的南極也將迎來極晝期。中國南極科考隊也再次出發,開始了第37次南極科考工作。為了能給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提供更加溫暖的保障,波司登在11月25日正式宣布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推出專業保暖系列,在特殊時期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更具科技創新,適應不同禦寒場景的專業羽絨服系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中國南極科考隊」)持續探索著影響全球和極地變化的關鍵因素,是我國研究地球生態系統和建設極地強國的重要支撐。
  • 2019年度感動吉林4號候選人:吉林大學南極科考隊!打開南極冰下新世界
    這是東南極60年以來的首支冰下基巖巖芯樣品,中國由此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後第三個擁有此項技術與裝備並獲取南極冰下基巖樣品的國家。 身邊人評價:此次鑽探成功驗證了鑽探裝備可靠性,為我國極地考察增添新「武器」,為後續更好地進行南極冰蓋考察與研究奠定基礎。
  • 1985年,日本科考隊在南極遇見哥斯拉,專家卻說:那是幻覺
    南極被譽為第七大陸,人類最後一塊淨土,唯一沒有人類固定居住的大陸,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地方,傳聞中有通往時空的大門、通往地心的通道、希特勒的秘密基地等等,都在吸引著人們去探索,而現如今科技的進步我們已經能夠踏足南極並建立研究基地。
  • 我國天文學家奔赴南極肩負四大科學任務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蔡玉高)記者從中國南極天文中心了解到,又有兩名天文學家跟隨南極科考船「雪龍」號奔赴南極。據了解,這是我國天文學家第三次前往南極,他們此行主要肩負四大科學任務。    各項數據顯示,南極冰穹A是地球上觀測條件最好的地方之一。為在那裡建立中國的天文觀測基地,2007年和2008年的第24次及第25次南極科考隊中,都有天文學家參加。
  • 為何科考隊去南極要乘破冰船,而不具備破冰能力的遊輪也能抵達?
    南極冰川南極是一片陸地,與6大洲共同組成了地球的陸地板塊,在南極的科考探險無外乎三個方面:氣象觀測、生物研究和礦床探尋。冰川3.為何科考隊去南極要乘破冰船,而不具備破冰能力的遊輪卻能輕鬆抵達?南極一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科學概念,南極是一個泛稱,而我們普通人對南極的印象只是一個南極點。
  • 中國將成為首個在南極建飛機場的國家!南極遊將變得更為容易!
    我國南極考察隊隊員將於2018年11月2日,搭乘「雪龍」號,前往南極,這次主要想考察,在距離南極28公裡的冰蓋上,建立我國的第一個南極飛機場。網友表示,以後可以直飛南極了,幾片肯定會便宜點。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南極有什麼好玩的!
  • 南極建永久機場?以後是不是可以直飛南極旅遊
    最新消息,我國要在南極建設永久機場。對,你沒有聽錯,就是那冰天雪地的南極。在南極建設機場的意義,那就不必多說了。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國是第一個,在南極建設機場的國家。第二,冰塊上面的積雪要壓實誠,就好像冬天下雪我們馬路上的處理一樣,增加摩擦力。第三,南極北極有半年是看不到太陽的,這建設周期的話,可想而知困難程度了。小編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未來是不是有機會我們可以直接,去南極看企鵝。
  • 南極科考隊發現新奇的海洋生物,構造怪異,酷似外星來客
    據英國《鏡報》當地時間9月12日報導,南極科考隊在近日探索期間發現一新奇的海洋生物,其構造怪異,酷似外星來客。這些像外星來客的海洋生物記錄於《南極洲的奧秘》影片當中,這部紀錄片現已經被分享到油管YouTube(國外視頻分享平臺)上,以記錄南極科考隊的旅程。
  • 南極科考隊發現新奇的海洋生物,構造怪異,酷似外星來客
    據英國《鏡報》當地時間9月12日報導,南極科考隊在近日探索期間發現一新奇的海洋生物,其構造怪異,酷似外星來客。這些像外星來客的海洋生物記錄於《南極洲的奧秘》影片當中,這部紀錄片現已經被分享到油管YouTube(國外視頻分享平臺)上,以記錄南極科考隊的旅程。
  • 中國計量人首次建立南極中山站絕對重力校準點紀實
    建立了我國首個重力加速度校準點,並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時空基準量傳實驗系統,實現北京-南極遠程時間頻率精準傳遞,為保障我國南極重力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準確性奠定了基礎,也首次驗證了基於北鬥鏈路的遠程時間頻率傳遞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可靠穩定覆蓋能力。
  • 中國南極永久機場將開建 備選位置選在哪?
    今年澳大利亞凱西站機場修整關停3個月,所以人數也會少一些。」該人士說。雖然「雪鷹601」已是第4次參加我國南極考察,但一直以來有個問題沒解決:飛機到南極後一直停在俄羅斯的機場。這意味著每年要做大量溝通協調工作。三年前,「雪鷹601」投入運行後,我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開始籌劃一件大事——在南極冰蓋建永久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