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58年在廣東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巖溶洞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命名為「馬貝人」。
馬貝人頭蓋骨化石根據「鈾系法」測定為距今12.6萬年,特徵介於猿人和現代人之間,被確定為早期智人。
二、
1980~1981年在安徽和縣的龍潭洞,出土了1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2塊頭骨碎片、1塊下頜骨碎片和9枚單個牙齒。命名為和縣人。
根據鈾系法和熱釋光法測定,和縣人生活的年代為距今15萬年~20萬年之間。根據,化石特徵分析,有很多比北京猿人進步的特徵,應該與早期的北京智人進步程度相當。
三、
1956年,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個稱為「龍洞」的石灰巖洞穴中,發現了古人的上頜骨化石,被命名為長陽人。
根據化石特徵,比北京猿人要晚一些,比較接近現代人。根據湖北省考古學家測定,長陽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19.5萬年。
四、
在山西省襄汾縣的丁村,1954年發現的3 枚小孩牙齒,1976年發現的一塊小孩頂骨殘片,命名為丁村人。
根據化石特徵看,丁村人既有北京猿人的特徵,也有現代黃種人的特徵,而與外國白種人的門齒特徵差別卻極大。專家定論,丁村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10萬年。
五、
1978年,在陝西省大荔縣的洛河第三階地砂礫層中發現了一顆不足三十歲的男性頭骨。命名為大荔人。伴生有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
考古學家根據化石特徵研究定論,大荔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15萬年~25萬年之間,屬於藍田猿人分支向古人過度階段的早期智人。
六、
1976~1977年,在山西陽高和河北陽原交界的許家窯村,發掘了頭骨碎片、上頜骨和牙齒約20件。命名為許家窯人。
根據化石特徵分析,許家窯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10萬年。出土的石器多大14000件,有明顯北京人的石器文化,許家窯人應該是北京猿人或早期智人向西分散的分支。
七、
1984年,在遼寧營口的金牛山發掘了頭骨和骨架化石,被命名為金牛山人。
與北京人的頭骨和骨架化石相比,金牛山人比較接近現代人特徵。出土了燃燒過的哺乳動物骨骼殘骸,說明金牛山人會使用天然火,早已經會吃熟食。根據出土的動物化石,測定金牛山人生活的年代為距今28萬年左右。
八、
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在1929年被首次發現,根據鈾系法測定,距今約40萬年~50萬年。大約在距今20萬年左右北京猿人進化成早期的北京智人。
九、
山東沂源猿人頭蓋骨化石在1981年被發現,經測定,距今約40萬年~50萬年。
大約在距今20萬年,沂源猿人進化成沂源智人,並部分遷徙海邊,學會了漁獵。
本課題組查閱資料:
共列舉出我國9個地區,發掘出來的頭骨,牙齒等化石經過先進科學技術測定的為早期智人,遍布華北、西北、東北、華南地區,勾勒出更新世晚期的中國早期智人分布圖!
根據化石特徵和年代,中國早期智人生活的年代在距今30萬年~距今10萬年之間。在舊石器中後期,早期的中國智人比中國猿人進步的多,比較接近現代人,他們創造了遠古時代的文明。
早期中國智人的硬體化石,森林用火灰燼,伴生的更新世動物群化石,都在向後人展示,在遙遠的時空路上,他們生活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