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算力將會成為衡量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下探索提供更低成本的可靠算力?
5月27日消息,2019數博會,在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鈦媒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發展論壇(IAF)上,全球最大分布算力平臺Boinc創始人David P.Anderson介紹該平臺的運作模式,以及低價的算力對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巨大作用。
據介紹,目前Boinc平臺上有超過100萬計算機,平臺上的算力已經超過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算。
Boinc開源軟體能夠讓科學家、商業人士以及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算力進行計算和儲存。Boinc軟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機,然後就是其他志願者分享的Windows平板電腦或者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計算能力,Boinc客戶可以從中進行使用。Boinc的基本理念就是說讓計算能力得到充分使用。
目前,Boinc平臺已用於100多個科研項目的志願計算,關於Boinc未來更多商業化,David認為,Boinc致力於科學發展、集結計算機發展,他認為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可以將Boinc應用於其他領域的時代。Boinc有相應的金融上的模型,有很多的關於AI和機器學習以及非常極端的計算機要求等等,David認為科學計算都是非常相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David教授演講中談到兩個關鍵點:1、算力將會成為衡量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2、如何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下探索提供更低成本的可靠算力。這將為貴州發展大數據和工業網際網路提供建設性的思路。
以下為David演講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
David P.Anderson:我是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一位教授,我擅長的分布式計算和科學計算。
首先我想談的是,在科學任何領域都應有計算機算法,這是一個基礎的方面。
科學計算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模擬,不管是生物還是經濟還是物理,生物學家他們不再用實驗室了,計算機算法有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進行模擬:比如說從原子、到細胞、到氣侯研究學者模擬整個氣侯體系。
另外一種重要作用是分析我們的數據,比如我們最近發現大量數據無論是對於計算還有對於網絡連接、對於技術的革新和存儲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20、30年,我們都在大數據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創造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又驅動了各種大型超級計算機出現,讓技術不斷更新,這其實就是分布式計算的一個前驅。
我在20年前開始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很大的算力去分析聲波,來看其中信號的變化。但當我們注意到我們需要多少算力時,我們發現,我們大概需要100萬年的計算時長,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同時也看到,整個世界上計算機方面的工程師大約有10億人,我當時想,也許我們可以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
這就是我現在做的項目Boinc——讓世界上所有的電腦來共同解決一個科學問題,其中當然也可以解決工業的問題。我們看到,任何的智能商品都有算力,大多數都裝有作業系統、都存在GPU、有圖像處理功能,能夠進行數學計算。如果把所有的算力加起來可以聚集成一個很大的量。所有家庭計算機加起來的計算能力幾乎是世界上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的100倍,這就是Boinc分布式計算平臺要做的事。
Boinc目前開發了一個開源軟體,旨在讓科學家或者商業人士更好的利用志願者們提供的消費電子產品進行計算和儲存。Boinc軟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機,然後就是由志願者分享出來的消費電子設備,比如Windows電腦、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等等的計算能力,Boinc客戶可以從中進行使用。Boinc的基本理念就是說讓計算能力得到充分使用。
此外,這個開源軟體開能夠處理的問題就是保證計算的正確性——當你不太確定答案時,這個開源軟體中的系統能夠讓計算不斷進行複製,並比較結果保證是準確的。
現在有很多生物學、天文學用到很多的算力,算力越大計算的結果越準確。現在科學家獲取算力的資源可以到原服務商那裡購買,或者他們用超算中心的超算。但是這些方式比較貴,所以可能很多科學家並沒有機會去獲取這樣的算力資源。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
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他們在上面貢獻算力主要是為了支持科學的願景,比如去治癒癌症。現在Boinc也在探索商業應用場景的計算任務。目前已經有100多個科研項目在Boinc平臺上進行志願計算,課題包括相對引力、氣候、生物醫藥等等。
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他們在上面貢獻算力主要是為了支持科學的遠景,比如去治癒癌症的,現在Boinc也在探索商業應用場景的計算任務。剛才提到商業場景的計算,比如說人工智慧,算力貢獻者可以得到一些代幣、貢獻算力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
總而言之,Boinc致力於科學發展,集結計算機發展。我認為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可以將Boinc應用於其他領域的時代了。Boinc有相應的金融上的模型,有很多的關於AI和機器學習以及非常極端的計算機要求等等。我非常有興趣對這個領域有了解或者有興趣的專業領域人士共同探討。
(文章轉載自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