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分布式算力平臺BOINC,正式進軍邊緣計算領域

2021-01-12 中關村在線

摘要:算力將會成為衡量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下探索提供更低成本的可靠算力?

5月27日消息,2019數博會,在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鈦媒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承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發展論壇(IAF)上,全球最大分布算力平臺Boinc創始人David P.Anderson介紹該平臺的運作模式,以及低價的算力對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巨大作用。

據介紹,目前Boinc平臺上有超過100萬計算機,平臺上的算力已經超過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算。

Boinc開源軟體能夠讓科學家、商業人士以及更多的人,能夠使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算力進行計算和儲存。Boinc軟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機,然後就是其他志願者分享的Windows平板電腦或者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計算能力,Boinc客戶可以從中進行使用。Boinc的基本理念就是說讓計算能力得到充分使用。

目前,Boinc平臺已用於100多個科研項目的志願計算,關於Boinc未來更多商業化,David認為,Boinc致力於科學發展、集結計算機發展,他認為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可以將Boinc應用於其他領域的時代。Boinc有相應的金融上的模型,有很多的關於AI和機器學習以及非常極端的計算機要求等等,David認為科學計算都是非常相似的。

值得注意的是,David教授演講中談到兩個關鍵點:1、算力將會成為衡量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2、如何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下探索提供更低成本的可靠算力。這將為貴州發展大數據和工業網際網路提供建設性的思路。

以下為David演講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

David P.Anderson:我是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一位教授,我擅長的分布式計算和科學計算。

首先我想談的是,在科學任何領域都應有計算機算法,這是一個基礎的方面。

科學計算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模擬,不管是生物還是經濟還是物理,生物學家他們不再用實驗室了,計算機算法有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進行模擬:比如說從原子、到細胞、到氣侯研究學者模擬整個氣侯體系。

另外一種重要作用是分析我們的數據,比如我們最近發現大量數據無論是對於計算還有對於網絡連接、對於技術的革新和存儲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20、30年,我們都在大數據方面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創造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又驅動了各種大型超級計算機出現,讓技術不斷更新,這其實就是分布式計算的一個前驅。

我在20年前開始了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很大的算力去分析聲波,來看其中信號的變化。但當我們注意到我們需要多少算力時,我們發現,我們大概需要100萬年的計算時長,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同時也看到,整個世界上計算機方面的工程師大約有10億人,我當時想,也許我們可以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

這就是我現在做的項目Boinc——讓世界上所有的電腦來共同解決一個科學問題,其中當然也可以解決工業的問題。我們看到,任何的智能商品都有算力,大多數都裝有作業系統、都存在GPU、有圖像處理功能,能夠進行數學計算。如果把所有的算力加起來可以聚集成一個很大的量。所有家庭計算機加起來的計算能力幾乎是世界上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的100倍,這就是Boinc分布式計算平臺要做的事。

Boinc目前開發了一個開源軟體,旨在讓科學家或者商業人士更好的利用志願者們提供的消費電子產品進行計算和儲存。Boinc軟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機,然後就是由志願者分享出來的消費電子設備,比如Windows電腦、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等等的計算能力,Boinc客戶可以從中進行使用。Boinc的基本理念就是說讓計算能力得到充分使用。

此外,這個開源軟體開能夠處理的問題就是保證計算的正確性——當你不太確定答案時,這個開源軟體中的系統能夠讓計算不斷進行複製,並比較結果保證是準確的。

現在有很多生物學、天文學用到很多的算力,算力越大計算的結果越準確。現在科學家獲取算力的資源可以到原服務商那裡購買,或者他們用超算中心的超算。但是這些方式比較貴,所以可能很多科學家並沒有機會去獲取這樣的算力資源。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

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他們在上面貢獻算力主要是為了支持科學的願景,比如去治癒癌症。現在Boinc也在探索商業應用場景的計算任務。目前已經有100多個科研項目在Boinc平臺上進行志願計算,課題包括相對引力、氣候、生物醫藥等等。

現在在Boinc平臺都是志願者,他們在上面貢獻算力主要是為了支持科學的遠景,比如去治癒癌症的,現在Boinc也在探索商業應用場景的計算任務。剛才提到商業場景的計算,比如說人工智慧,算力貢獻者可以得到一些代幣、貢獻算力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

總而言之,Boinc致力於科學發展,集結計算機發展。我認為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可以將Boinc應用於其他領域的時代了。Boinc有相應的金融上的模型,有很多的關於AI和機器學習以及非常極端的計算機要求等等。我非常有興趣對這個領域有了解或者有興趣的專業領域人士共同探討。

(文章轉載自鈦媒體)

相關焦點

  • BOINC正式發布區塊鏈白皮書,構築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算力網絡
    摘要: 據官方白皮書介紹,BOINC 算力地球的願景在於,以算力為基礎資源的世界中,構築一套穩定、高效、可供全人類志願接入的算力服務網絡。文|鏈得得2019年8月14日,全球最大分布式計算平臺 BOINC 的商業體「BOINC 算力地球」正式推出白皮書。(點擊此處下載完整版白皮書)。
  • 全球最大算力網絡BOINC將區塊鏈化,它是比特幣分布式計算的鼻祖 |...
    自比特幣引發的區塊鏈技術浪潮興起以來,不同領域都在陸續出現新的區塊鏈應用範例。5月16日,鏈得得(微信ID:ChainDD)獨家獲悉,全球最大的算力網絡平臺BOINC將開啟其全新的底層區塊鏈改造之旅,一旦成型,這可能會是2019年全球最大的區塊鏈應用項目。
  • BOINC「算力地球」正式啟動「突破太空」計劃
    9月19日,鈦媒體發布文章《分布式計算鼻祖BOINC:你的電腦也能和外星文明實現「第五類接觸」》,從探測「地外文明」所需的算力支撐、前沿科學項目的算力服務場景、分布式計算模式崛起、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切入角度、區塊鏈思維賦能轉型,五個方向全面拆解和介紹了BOINC在商業、科研、公益領域的實用歷史,以及增量空間。該文章引發了包括算力服務、商業航空、邊緣計算領域的極大關注。
  • 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環境下的雲原生進化之路
    Kubeflow定位於K8s平臺上ML工作負載管理工具,如數據存儲、框架選擇均能通過Kubeflow獲得管理,實現分布式訓練、分布式實驗、分布式服務、管道服務等功能,進一步簡化堆棧。使用Kubeflow,流程更加清晰簡單,用戶只要關心業務邏輯、算法、模型代碼的開發,就能完成從模型訓練到模型發布一整套流程,不必關注底層。
  • 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北京站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7日,以「5G·邊緣計算「為主題的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在北京新世界大酒店成功召開。本次大會由邊緣計算社區主辦,EMQ、ZStack、九州雲、諧雲科技、阿里雲、華為等聯合支持。「加強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成為各行業的新布局戰略,而邊緣計算作為5G、工業網際網路的關鍵基礎技術,無疑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關注力。基於此,邊緣計算領域湧入大量人才和資金鍊,在顯而易見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弊端,產、學、研各界的許多研究信息無法及時、充分融合,往往導致效率降低、研究發展停滯不前等問題這其中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平臺,因此,全球邊緣計算大會應運而生。
  • 「BOINC算力地球」借區塊鏈技術擴大共享算力
    每年為科研項目貢獻價值 5,000萬美金的算力其實,BOINC算力地球是一個聚合了全球大量C端用戶算力資源的平臺,以眾包分發匹配的方式為世界各地研究者提供算力支持。簡單點說就是,當你的電腦閒置時,它會自動調用個人電腦閒置的 CPU 和 GPU 的計算能力,完成一些科學項目的計算。
  • 小米11成為BOINC官方認證的移動計算終端
    小米於12月28日晚正式發布小米11系列旗艦。發布會前,小米官方再次進行「劇透」,並正式宣布小米11將成為BOINC官方認證的移動計算終端。據悉,BOINC作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計算平臺之一,匯集了全球用戶的設備閒置計算能力,用於研究新冠病毒、尋找地外文明等項目。
  • 分布式雲算力市場:區塊鏈新動能
    因此,算力一定會隨著行動裝置和物聯網智能設備的發展而向邊緣傾斜,實現算力的分布式部署。服務端與客戶端分離的結構,移動端的分布式機器學習就成為重要的方向,Google在這方面已經獲得產品級突破——Google基於TensorFlow構建了全球首個產品級可擴展的大規模移動端聯合學習系統,目前已在數千萬臺手機上運行。
  • IPFS星際特工·第二分布式存儲數據中心正式完成建設
    對此重大喜訊,全球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院長、中國IPFS俱樂部發起人、IPFS星際特工創始人凌發明先生表示,全球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星際特工—第二分布式存儲數據中心的正式落成,是整個團隊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的成果,它標誌著全球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在分布式存儲技術領域又實現了一次重大跨越!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全球變成一張網
    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基於類腦網格邊緣超算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陳世卿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腦、小腦自然的功能延伸出去,這叫「第三腦」。陳世卿解釋說,所謂「第三腦」就是延伸腦。每個人從小到老都有一個「第三腦」。
  • 華為Atlas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全場景覆蓋
    8月23日下午,華為又放大招,在深圳總部正式發布了算力最強的AI處理器Ascend 910(昇騰910),同時推出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算力強就是AI生產力強在人工智慧領域,數據是計算對象,算法決定計算上限,算力決定效率。全球各大科技巨頭在算法上均有部署,差距不大,算力是巨頭們爭搶的下一個高地,畢竟,要讓更多開發者和使用者加入自己的生態,便宜高效的算力是決定性因素。現在做人工智慧研究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算力,當人工智慧能力逐步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通用能力時,計算力就是生產力。
  • 一文看懂為什麼邊緣計算是大勢所趨 | GSMA 報告
    迎來正式商用後,邊緣計算也正式站上了風口。雖然目前有一些舉措來應對這些挑戰,但這可能會成為實現完全分布式、真正本地化的邊緣基礎設施的最大障礙。但同時,它也可能是電信運營商 (擁有大量駐地工作人員和一系列安全的物理站點) 能夠獲取明顯競爭優勢的領域。
  • 雲網融合,邊緣計算加速5G落地實踐
    自2018年發布Neoverse平臺以來,Arm在雲和5G等領域取得了更大的進步。報告分享了Neoverse平臺的發展,介紹了Neoverse在這些應用中的優勢和生態發展,闡述了Arm在邊緣計算領域策略和部署。
  • 小米11成為BOINC官方認證移動計算終端:為科研貢獻閒置算力
    小米年度旗艦小米11將於今晚19:30正式發布。趕在發布之前,小米官方宣布了一則有「溫度」消息:小米11成為BOINC官方認證移動計算終端!BOINC,全球最大分布式計算平臺之一,可集中全球用戶的設備閒置算力,來進行新冠病毒研究、引力波、尋找地外文明等科研項目計算。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邊緣計算因為其突出的優點,滿足未來萬物聯網的需求,從2016年開始迅速升溫,引起全球的密切關注。當然,邊緣計算是一個持續迭代更新的概念,不同技術的融合,使得邊緣計算的內核不斷創新,例如人工智慧和神經網絡的應用,也正在賦能「邊緣AI」的落地。得益於雲端伺服器廣泛的數據計算能力,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發展出更加綜合性的人工神經網絡,以解決富於挑戰性的任務。
  • 乾貨丨邊緣計算應用、現狀及挑戰
    邊緣計算並不是為了取代雲,而是對雲的補充,為移動計算、物聯網等提供更好的計算平臺。邊緣計算模型成為新興萬物互聯應用的支撐平臺,目前已是大勢所趨。本文中,我們從概念、關鍵技術、典型應用、現狀趨勢和挑戰等方面對邊緣計算模型展開介紹,旨在為邊緣計算研究者提供參考。
  • 從邊緣計算說起 用戶所需要的「實時算力」都可通過戴爾終端解決...
    近日,2019戴爾科技峰會在京召開,會上,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商用終端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林浩發表了題為「邊緣計算,突破計算邊界」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其實,很多關鍵應用、關鍵任務都要求實時響應,還要求實時反應的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這也對邊緣計算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
  • 宇宙神秘數字 42 謎題終被 BOINC 解開!
    我竟然沒注意到這點…」在破解「42 的立方和」的過程中,Andrew Booker 與 Drew Sutherland 通過基於 BOINC 平臺的分布式計算網絡 Charity Engine(「慈善引擎」),利用了超過 50 萬臺個人閒置設備進行計算,最終得出了結果。100 以內的自然數已全部被證實猜想成立,數學家們繼續挑戰起了 1000 以內的自然數。
  • 邊緣計算總結 - CSDN
    邊緣計算是繼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 雲計算之 後的又-新型計算模型,是以雲計算為核心,以現代通信網絡為途徑,以海量智能終端為前沿,集雲、網、端、智四位一體的新型計算模型。生活在邊緣儘管邊緣計算出現在IT和運營領域已有時日,但直到現在它才開始成為企業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