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谷歌與華為恢復合作,華為對鴻蒙系統的說法有改變,近日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表示鴻蒙系統的未來並非為了手機,而是為了物聯網,希望應用於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方面,其強調鴻蒙系統能精確控制時延在5毫秒以下,柏銘科技認為在物聯網即將起飛之時,華為鴻蒙系統有機會在物聯網市場獲得發展機會,當然難度也不小。
華為鴻蒙系統的機會
幾年前的稜鏡門已讓中國充分認識到保障信息安全的緊迫性,為此開始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希望在晶片層面確保自己的信息安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中國在晶片產業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績,發展起了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多家在全球居於前列的晶片企業。
然而在作業系統方面,中國至今未能取得進展,在PC市場、移動市場分別由美國的Windows系統和安卓系統所把控,這顯然是不利於中國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的,為此中國一直都在給予軟體企業提供支持,希望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但是由於Windows和安卓系統憑藉它們建立的良好生態,中國在這兩個市場發展自己的作業系統難度顯然較大。
物聯網市場則有所不同,這個市場隨著5G的商用即將進入起飛階段,而這個市場尚未有任何作業系統取得優勢的市場地位,谷歌在安卓系統基礎上推出的物聯網系統Android things 1.0也是去年才推出,這就為中國在這個市場培育自己的作業系統提供機會,而華為鴻蒙系統在此時推出,與Android things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鴻蒙系統在這個市場更有機會取得成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今年6月中國移動發布的數據顯示其物聯網連接數已達到6.3億,預計未來數年中國的物聯網連接數可望達到百億計,如此龐大的市場足以讓中國發展起自己的作業系統,中國錯失了在移動市場培育自己的作業系統的機會,在如今各方都認識到作業系統的重要性之時,華為鴻蒙系統可望獲得國內的強力支持。
華為自己也有足夠的實力扶持鴻蒙系統在物聯網市場取得成功,它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企業,全球有許多運營商採用其5G設備搭建5G網絡,同時又擁有很強的晶片實力,藉助已有的基礎可以形成從晶片到作業系統的軟硬結合,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秀的體驗。事實上,華為在物聯網市場已打下一定的基礎,早前它宣布自己的物聯網晶片發貨量已達到2000萬,物聯網輕量級系統liteOS的裝機量也已超過2000萬,以此為基礎發展鴻蒙系統是有機會取得成功的。
華為鴻蒙系統面臨的困難
物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各方都已看到,自然希望在這個市場分羹的企業也眾多。國外已推出物聯網系統的除了谷歌的Android things外,蘋果、微軟都有意推出它們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其中微軟在今年4月收購Express Logic,Express Logic打造的的作業系統ThreadX已廣泛應用於智能燈泡、工業製造等行業。
谷歌的Android things希望通過打通與現有的Android系統,獲得更佳的互操作體驗,畢竟Android系統在移動市場佔有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而當前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諸多的物聯網應用都是用手機來操作,同時它將為開發者提供Android開發藉口和谷歌基礎服務,這是谷歌的優勢也是華為鴻蒙系統的主要困難。
國內的企業也有繁多的物聯網作業系統,阿里的YunOS已轉向物聯網市場,並與上海汽車合作推出網際網路汽車,知名的家電企業海爾、美的打造了它們各自的智能家居平臺,小米更宣稱它的物聯網平臺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平臺,對比起這些國內企業華為鴻蒙系統同樣不佔優勢。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可望培育出自己的作業系統,但是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對手,華為鴻蒙系統要跑出並不容易,而且這些企業考慮到與華為的競爭關係,它們並不願意採用華為的鴻蒙系統,這從電視晶片市場就可以看到這一點,華為海思佔國內電視晶片市場份額超過六成,但是去年奪得國內電視市場份額第一名的小米卻並不採用華為海思的電視晶片而是採用華為海思競爭對手如聯發科等的晶片。
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作業系統,並未經過市場檢驗,雖然它宣稱鴻蒙系統擁有時延低至毫秒級的優勢,系統的流暢性較Android快60%,但是這些僅僅是它的一面之詞,未知其作業系統實際的表現如何,每一個作業系統在推出後都需要持續改進才能成為完善的系統,Android系統從誕生到成為移動市場第一大作業系統經歷近8年時間,華為鴻蒙系統預計今年8月發布要獲得市場的接受還要經歷一段時間才可能證明它是否真的如它所宣傳的那麼優秀。
其實華為自己對於推出鴻蒙系統也有糾結,在谷歌宣布暫停與它合作後即大舉宣傳鴻蒙系統,並宣稱要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與Android較量,但是隨著谷歌恢復與它的合作它又強調鴻蒙系統主要針對物聯網市場,當然無論如何它推出自己的作業系統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畢竟如果沒有嘗試就不會有機會。
-----------------------------
柏銘科技 BMtech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