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解」清華大學CFB研究團隊詳解循環流化床高溫物料流率在線...

2020-12-05 潔淨煤技術編輯部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

本期推送清華大學CFB研究團隊發表於《潔淨煤技術》2020年第3期「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專刊的兩篇文章為幫助讀者直觀快速了解文章內容,編輯部邀請作者通過視頻對相關成果進行詳解。

文獻引用格式:

[1] 劉賢東,吳玉新,張揚,等.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流率在線測量方法研究[J].潔淨煤技術,2020,26(3):9-15.

LIU Xiandong,WU Yuxin,ZHANG Yang,et al.Research on in-situ measurement method for ash circulating rate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26(3):9-15.

[2] 張楊鑫,王志寧,張揚,等.基於傳熱係數的高溫循環流率測量方法研究[J].潔淨煤技術,2020,26(3):16-22.

ZHANG Yangxin,WANG Zhining,ZHANG Yang,et al.Study on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high-temperature circulating flow rate based 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26(3):16-22.

視頻講解

1

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流率在線測量方法研究

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一種高效低汙染的燃煤技術,近些年來發展迅猛。目前我國在建以及投運的CFB鍋爐累計4 000餘臺,總裝機容量也超過1億kW。循環流率Gs是循環流化床設計與運行的重要參數。但目前尚無成熟的可應用於實際鍋爐中的Gs在線監測技術。

本文基於衝擊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種CFB鍋爐Gs在線測量方法,並開發出了原理樣機在實際CFB鍋爐上進行工業試驗,驗證了其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成果是該方法的初步探索,為Gs測量技術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理論指導。

01

在線Gs測試系統研發

在線Gs測試系統分為衝擊式Gs傳感系統、送風系統和電控系統。衝擊式Gs傳感系統能夠將靶片位置的立管物料流率值轉化為電壓信號;送風系統為測量裝置提供儀表風;控制電控系統能夠進行信號處理,輸出Gs數據,同時對數據採集過程、送風閥門等進行控制。

Gs在線測試系統

02

Gs在線測量的應用

樣機在某116 MWth循環流化床鍋爐進行試驗,考慮到立管密相區處於正壓,因此本裝置安裝在起爐前進行,鍋爐運行後保持裝置密封。本文選取了該鍋爐起爐後60 h內數據開展分析。

60 h內鍋爐運行參數與應變信號值的變化

起爐階段測量信號的變化

Gs隨時間變化

Δp·vr與測量過程內相對應變對應關係

03

結 論

1)本文提出了一種循環流率的衝擊式在線測量方法,該方法可在實際循環流化床鍋爐高溫環境中運行,能實現在線實時測量且不會對鍋爐運行造成幹擾。建立了該衝擊式流量計的理論模型,利用冷態實驗完善模型並在熱態鍋爐中進行測試。通過實驗室冷態試驗測量得到了不同衝擊速度下的氣固兩相流繞流阻力F和阻力係數CD,為後續裝置設計提供了數據參考。

2)基於該方法開發了Gs在線測量裝置樣機並在某116 MWth循環流化床鍋爐中進行了熱態測試,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快速及時地捕捉到起爐、停爐、變負荷等過程中Gs變化情況

3)在熱態測試中,根據量級分析、利用Δp·vr估算Gs並標定裝置,證明了本測量裝置的測量準確性。目前仍缺乏精確的循環流率測量方法,因此暫無法對測量信號進行精準標定。在後續工作將進一步分析裝置測量中物理過程並開發標定方法。

2

基於傳熱係數的高溫循環流率測量方法研究

循環物料流率是循環流化床鍋爐中重要的設計和運行參數,但其熱態在線測量一直是難點。基於CFB鍋爐內受熱面的傳熱係數與固體物料濃度和運動速度等有關,本文提出一種基於傳熱原理的高溫物料循環流率測量方法。該方法僅通過測量冷卻水溫差計算傳熱係數k,建立傳熱係數k和Gs的關聯式來計算物料流率。本文的換熱法使用結構簡單的換熱套管,通過測量物料與管壁之間傳熱係數k的變化得到Gs,克服了高溫測量的難點,且由於冷卻介質在換熱裝置內部不斷衝刷降溫,可減輕高溫固體顆粒對測量裝置表面的燒蝕磨損。

本方法採用傳熱原理,無需計算整體熱平衡,因此無需考慮測量段內是否有內熱源的影響。本方法也無需採用水冷壁的設計,不會破壞料腿內橫截面溫度的均勻性,因此僅需在料腿內布置少量體積較小的換熱表面測量k值,對於下降管內的氣固流動影響較小,同時結合物料流動的截面分布規律,即可「以點代面」的推算出Gs。因此,該方法原理簡單,且製造成本低,具有實現大型化系統測量的潛力,對於測量環境較差的應用場合,更具優勢。為了適應不同溫度和實際工況,本文獲得了料腿中下降流換熱關聯式,並研究了計算關聯式的通用性。研究結果將對CFB鍋爐高溫循環物料流率測量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01

Gs換熱式測量方法原理

本文改進的換熱法測量裝置可分為外套管和中心管,外套管的前端伸入料腿中與高溫的固體物料直接接觸,中心管中通入冷卻水,冷卻水管路上採用流量計記錄水流量,採用熱電偶記錄進出口水溫變化,待換熱過程穩定後,根據水流量和進出口水溫即可得到該換熱過程的換熱量,爐內物料溫度可從中控室採集,根據固體物料溫度和冷卻水的定性溫度,可計算出高溫顆粒和裝置表面之間的傳熱係數k,僅需通過建立的Gs與k的關聯式,即可得到Gs。

圖1 Gs的換熱式測量方法示意

02

熱態試驗系統

本文搭建的熱態試驗系統主要包括加熱系統、物料分布裝置、測量段、換熱管、溫度採集系統、計量水泵和物料計量系統。

圖2 熱態試驗系統

03

試驗結果與討論

高溫顆粒開始接觸換熱管表面時,換熱管出口水溫迅速升高,表明高溫物料與換熱管表面發生強烈的換熱,冷卻水吸收熱量後,溫度迅速上升,當出口水溫升高到某一定值後基本不再變化,表明換熱過程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可認為冷卻水與高溫顆粒之間達到了穩態,顆粒完全落下後,出口水溫下降。計算傳熱係數時,僅需對達到穩態的數據進行分析。

圖3 出口水溫的變化

進出口水溫的測量是對k測量結果影響較大的2個參數。由於進口水溫不變,主要基于格拉布斯準則,對出口水溫和顆粒溫度進行粗大誤差剔除,剔除後顆粒溫度和出口水溫最大偏差分別為3.31 ℃和2.24 ℃,換算百分比為3%和4%。

圖4 敏感性分析

圖5 傳熱係數k隨顆粒流率的變化

圖6 傳熱係數k隨顆粒溫度的變化

圖7 傳熱係數k隨顆粒粒徑的變化

圖8 傳熱係數k預測值與測量值比較

圖9 傳熱係數k隨Gs的變化

圖10 設定流率值與換熱法測量得到流率值比較

04

結 論

1)高溫物料和管壁之間傳熱係數k的影響因素主要有顆粒流率、顆粒溫度、顆粒粒徑等,主要表現為顆粒溫度和顆粒粒徑一定時,隨著顆粒流率增加,k增大;顆粒流率和顆粒粒徑相同時,k隨著溫度的升高顯著增大;顆粒粒徑與k呈負相關關係,當大粒徑物料溫度和流率均高於小粒徑物料時,大粒徑物料的k顯著減小。

2)本文推導出顆粒流外掠圓管對流換熱的計算模型,其中包含顆粒流率、顆粒粒徑、顆粒流速度等參數,可更好地預測傳熱係數。熱態試驗測量值可完全落入計算模型預測值的±25%以內,模型中Nu與Re和Pr呈正相關關係,模型的適用條件為0.1 mm≤dp≤6.0 mm、0.1 MPa≤p≤10.0 MPa、20 ℃≤ts≤1 440 ℃,可滿足常壓、高溫工況下傳熱係數的預測

3)建立了傳熱係數k和循環物料流率Gs之間具有通用性的關聯式,確保Gs和k之間存在單調對應關係,且關聯式在±25%範圍內可以對實際的Gs進行較好地預測。本文研究結果改進和完善了換熱式測量方法,為後續換熱式流量計的樣機在實際大型鍋爐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馬力強教授:螺旋分選機研究進展

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燃煤sCO2布雷頓循環及其工質傳熱特性研究進展

上海理工大學張守玉教授:抗結渣生物質燃料研究進展

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超超臨界鍋爐流動不穩定性的形成機理及研究進展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朱建國副研究員:分解爐空氣分級燃燒及NOx排放特性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傅培舫教授:煤粉高壓著火特性及影響因素

清華大學楊海瑞教授:300 MW循環流化床鍋爐大比例摻燒煤泥試驗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鄒春教授:煤粉富氧燃燒著火溫度預測的優化隨機森林(GA-RF)模型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解強教授:高鹼低階煤熱解及熱解半焦研究進展

中科院過程所聶毅研究員:中間相炭微球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應用進展

太原理工大學張永發教授:煤基碳納米管制備技術和生長機理研究進展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白進研究員:煤灰流動性研究方法進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能動系:循環流化床技術的突圍之路
    超臨界循環流化床具有高效低汙染雙重優勢,我國有重大需求。項目研究團隊系統突破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從300兆瓦亞臨界自然循環跨越到600兆瓦超臨界強制流動帶來的巨大的理論及工程挑戰,揭示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的原理,構建了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設計理論和關鍵技術體系,研製了世界上容量最大、參數最高的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建成了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示範工程。
  • 「附視頻摘要」華北電力大學高明明副教授團隊:循環流化床大氣汙染...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本期推送《潔淨煤技術》2020年第3期「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技術」專刊的《循環流化床大氣汙染物排放模型研究為幫助讀者直觀快速了解文章內容,編輯部邀請作者製作了視頻摘要,介紹了文章創新點及主要結論。文獻引用格式:黃鵬,趙冰,王家林,等.循環流化床大氣汙染物排放模型研究[J].潔淨煤技術,2020,26(3):60-67.
  • 「CFB專刊」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團隊:基於Aspen Plus的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性能計算及分析
    基於Aspen Plus建立的660 MW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煤解耦燃燒模型中,模擬了循環流化床燃燒室中一次風配比對密相區氣體組分濃度以及過量空氣係數對排放煙氣組分濃度的影響,定量計算了過量空氣係數和一次返料比例對中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出口汽溫和低溫再熱器、省煤器出口煙溫的影響。
  • 前沿熱點|清華大學李政教授團隊:超超臨界CFB鍋爐外置換熱器啟動...
    點擊藍字「潔淨煤技術」,進入公眾號主頁;點擊右上角3個小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循環流化床鍋爐具有燃料適應範圍廣、汙染物控制成本相對較低等特點,在我國應用廣泛。通常,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會設置外置換熱器,以擴大換熱面積來滿足鍋爐的換熱需求。由於外置換熱器的調節作用,循環流化床鍋爐能夠在低負荷區域穩定高效運行,具有寬負荷運行特性。
  • 金億冠流化床鍋爐防磨系列講座一:什麼是CFB循環流化床鍋爐
    循環流化床鍋爐採用流態化燃燒,主要結構包括燃燒室(包括密相區和稀相區)和循環回爐(包括高溫氣固分離器和返料系統)兩大部分。循環流化床鍋爐是在鼓泡床鍋爐(沸騰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鼓泡床的一些理論和概念可以用於循環流化床鍋爐。但是又有很大的差別。早期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流化速度比較高,因此稱作快速循環流化床鍋爐。
  • 清華研發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順利通過168小時...
    清華研發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順利通過168小時考核運行  清華新聞網4月15日電 (通訊員 呂俊復)清華大學研究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世界首臺600兆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於4月14日上午8點順利通過168小時考核運行
  • 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19年會
    國家能源局於1月份同意將陝西彬長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用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列為國家電力示範項目,標誌著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將建成世界首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超低排放、超低能耗「三超」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發電示範工程。
  • 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創新磁性翻轉機制突破MRAM技術瓶頸
    SOT-MRAM (右)(來源:清華大學)7B9ednc由清華大學材料系與物理系跨領域合作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電子自旋流操控鐵磁-反鐵磁奈米膜層的磁性翻轉,證實了電流脈衝引發的垂直交換偏置(exchange bias)能夠克服熱穩定性的挑戰,可望成為新一代MRAM的核心架構,打造出讀寫速度更快、更省電、斷電時信息也不流失的「不失憶內存」。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曾評價稱這項成果堪稱「諾貝爾獎」級科研成果。「曾經兩次考研失利,第一年高等數學39分,第二年普通物理39分。」
  • 南科大新任校長薛其坤:楊振寧曾點讚他「諾獎級」研究成果
    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學、自旋電子學、拓撲量子物理和高溫超導電性。他曾帶領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團隊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國內首臺高效亞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投產
    潘東暉 張翠娜 四川在線記者 秦勇11月10日,記者從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近日,由該公司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國內首臺220t/h高效亞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在山東省沂源縣源能熱力有限公司新建2×50MW熱電聯產項目正式投運。
  • 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概況、耐火材料應用和技術要求
    摘要:根據四川白馬電廠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情況,結合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系統中爐膛、回料器、外置床、灰控閥等重要設備工況特點,分析了各部位耐火材料作用行為和特性要求。運行6年的實踐證明:大型循環流化床CFB鍋爐設備合理選擇耐火材料,可有效解決金屬受熱面磨損造成爆管,克服金屬材料高溫變形、耐磨性能差、不耐高溫等問題,保證了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 35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超低排放脫硫除塵技術路線對比分析研究
    1簡介煙氣脫硫(FlueGasDesulfurization,FGD)技術,在世界大規模的商業化冶煉鍋爐在進行煤燃燒時,需採用煙氣脫硫技術對SO2汙染物進行控制)目前常用的工藝有石灰石一石膏溼法脫硫工藝、循環流化床半乾法煙氣脫硫工藝,以下將結合木工程的的特點分別進行論述)1.1循環流化床幹法脫硫工藝循環流化床幹法煙氣脫硫技術源於
  • 清華大學與MIT合作推出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微碩士」學位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1 月 13 日,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MIT)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將藉由清華大學在北京開設 MIT「微碩士」學位;清華大學也就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具有 MIT「微碩士」培養計劃的高校。
  • 生物質燃料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應用
    生物質燃料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應用 韓曉多(黑龍江歲寶熱電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150300)  摘要:簡述了循環流化床鍋爐工作原理和特點,稻殼的輸送方式,生物質顆粒上料流程,生物質的特性和燃燒過程及燃燒後結焦與積灰、焦油的防治。
  • 循環流化床鍋爐低氮燃燒技術試驗研究
    近年來,電力需求增速變緩,越來越多的機組需要調峰運行,大量CFB鍋爐在低負荷情況下,由於循環灰量少,分離器入口溫度低於850℃,導致SNCR反應無法進行,採用單一的SNCR脫硝技術無法滿足NOx超低排放要求,採用低氮燃燒技術降低原始排放結合SNCR脫硝系統是實現CFB鍋爐NOx超低排放的有效途徑。
  • 淺談250t/d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的設計
    摘要介紹幾種垃圾焚燒技術的比較,闡述處理垃圾250t/d循環流化床鍋爐本體結構和主要系統的研製心得,得出250t/d生活垃圾焚燒鍋爐採用流化床式焚燒形式是較好的選擇。採用低溫、分級供風的燃燒能夠顯著抑制NOx的生成,因此,帶有外置床的循環流化床燃燒方式,更能適應垃圾焚燒技術本身的要求,更能滿足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2.1焚燒爐型式鍋爐型式:中溫、中壓參數,單汽包自然循環、高溫絕熱旋風分離、帶熱解室的循環流化床鍋爐。
  • 西安交通大學楊冬教授團隊:基於Aspen Plus的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性能計算及分析
    循環流化床(CFB)鍋爐的大型化和高參數化具有節能和環保雙重效益,從亞臨界參數提高到超臨界參數,發電效率可提高3.0%,若採用超超臨界參數,熱效率還可以提高 2%~4%,大型化與高參數化是CFB鍋爐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大型化與高參數化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基礎理論與設計計算還不完善,尤其是超超臨界CFB鍋爐,因此對於其運行模擬以及在運行條件變化時鍋爐主要參數的預測尤為重要。
  • 循環流化床鍋爐SNCR+SCR聯合脫硝流場優化研究
    原先應用於高濃度NOx循環流化床鍋爐上的低氮燃燒技術、SNCR及低氮燃燒+SNCR技術已經不能滿足NOx排放值小於50mg/m3的要求,為了控制NOx的排放濃度,必須採用SNCR+SCR聯合脫硝技術對NOx進行控制。與單一的SNCR和SCR脫硝相比,該技術具有脫硝效率高、催化劑用量小、SCR反應器體積小、系統阻力小、腐蝕性小、成本適度等優點,故在循環流化床鍋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機理、結焦原因以及預防措施
    循環流化床(CFB)鍋爐燃燒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潔淨煤燃燒技術,它具有煤種適應性強的特點,尤其是在劣質煤的燃燒過程中,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我國在引進後進行了自主研發。本文著重分析研究循環流化床鍋爐結焦的問題,並闡述如何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