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發布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但報告中沒有提供任何有關證據證明華為、中興事實上有威脅國家安全的行為,只是美方單純的懷疑和假設。
美國國會的這次調查到底是出於政治目的還是經濟目的?是體現了美國國家的戰略目標還是僅體現了其對美國企業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企業和中國政府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計算機學會於10月15日召開了一場主題為「為什麼美國國會發難華為中興」的特別論壇,討論相關話題。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博客網創始人方興東、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潘柱廷作為特邀講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會上,潘柱廷作了《生態爭奪中沒有純粹的技術和市場》主題演講,他認為此次事件其實是一個生態的博弈,而不是企業跟企業,是兩個生態環境的鬥爭,博弈和合作。
學習美方調查報告 借鑑風險管理策略
潘柱廷建議仔細研讀美方的調查報告,他認為報告寫得邏輯清晰,報告主要的論點就是中興和華為沒有充分配合美方進行調查,這是美方的論據,基本的理由。結論是華為和中興提供的支撐美國關鍵的基礎設施的設備可能威脅到美國的國家的安全。
而且報告中給出了明確的5條建議,第一條,要各方保持懷疑的眼光,一個是美國的情報部門,觀察華為和中興,以及其他的中國企業。第二條,美國的投資審核部門保持懷疑的態度,就是美國的外資投資委員會,應該阻撓投資兼併活動。第三條,美國的敏感性,就是美國的聯邦政府系統和其他的部門,包括軍方等不應該使用華為和中興的系統,這個建議不僅僅限於中興和華為。建議私營部門要謹慎考慮,不要選擇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國家和其他的相關執法機構應該繼續調查華為和中興。第四條,建議中國的企業到西方的證交所來上市,就要遵從美國的法案等等,在技術、經濟全面的透明度就有要求。第五條,就是希望美國司法部考慮長效的機制。潘柱廷表示這5條建議非常的漂亮,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好的報告。
另外,潘柱廷指出整個報告裡面非常明確的提出電信和通信的基礎設施是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這是美國一貫的措施,美國的相關的安全戰略裡面都明確的提出信息網絡空間,是和陸海空太空等價的第五大空間,你如果在網絡上發動信息站,我可以發動空軍陸軍攻打你。這樣的報告一貫延續了它在網絡上的地位的看法,這是非常的清晰的。而且這個提法,它是全供應鏈的風險管理。國家的很多戰略資源部門裡面不衝突。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和借鑑,我們很多戰略部門的考慮是非常的不同的。它也提到所謂的真正的安全是從整個的系統看他的全生命周期的問題。還要考慮各方面的對手給它帶來的危險。這個報告延續了美國對信息安全的風險管理的意識。
美國的懷疑和「有罪推定」
潘柱廷認為美國的整個報告裡面並沒有抓住華為中興幹了什麼事,而只體現是了懷疑,報告明顯的就是我不信任你,就是說你想讓我信任你,你要把所有的錯排除掉,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美國要求涉及到一些關鍵基礎設施的建設、生產、設計等主導企業必須是被信任的,並且緊密地與美國的法律政策、標準相聯,從美國的國家的角度這樣說不能說沒有道理。
而且美方懷疑中國的黑客攻擊,黑客攻擊永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中國具有惡意攻擊的手段、機會和動機」,這句話讓我回想起2011年5月16號發布的一個空間報告說我覺得你可能會攻擊我,我就可以先發制人。美國在整個國際環境的所有策略都是有罪推定,無論是伊拉克、伊朗等都是這樣的,他一貫這樣,所以並不奇怪。其實我想每一個參與博弈的一方都會這樣。
美國也不認可英國的CC的模式,CC在安全界是通用評估準則,美國不認為這個公共評價準則是有效的,認為它會帶來虛假的安全。報告中也提到了沒有任何技術能夠證明你這個系統是沒有錯的,是沒有惡意的,就意味這個系統我永遠可以完全不信任。
用美國的發展通則看中國
美國的報告你會看到它有自身的邏輯非常強。它對這兩個公司的調查,要董事會的結構,你的前任董事會是什麼樣的,這個高管之前是在哪個軍方供職過?他認為你有軍方背景,他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理由,你的個人和所有的懂事會的結構,裡面任何沾的軍方的線索,都認為你是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你的董事會有兩位是黨委的成員,還問這兩家公司的美國的子公司和中國的母公司是什麼關係?如果是沒有關係我就信任你。這怎麼可能,子公司怎麼可能不依靠母公司的資源發展呢?兩國的公司法不一樣,兩國的幾十年的成長曆程是不一樣的,它在用美國的企業,美國的發展通則看中國。
特別關注你是否獲得了特別的經濟支持,它是不是希望給華為和中興貸款都是信用社,國有銀行給它貸款了認為你有國有銀行的支持。你華為是否做了低價競爭,還有你是不是非法移民?在美國公司,只有中國員工才能獲得提升,在中國的外企不也是這樣嗎?美國的一套邏輯確實和我們的邏輯不太一樣,兩國的產業生態環境不一樣。生產的設備都是路由器、交換機,但是政府環境、文化都是不一樣的。在這裡面體現了什麼呢?美國的機構和企業不了解中國的環境,或者說它故意不去了解,我不願意去利用,我就以不了解的說法來指責你。這是我在通篇的報告裡看到,我不了解你怎麼樣?我就用。這種指責很容易得到盟友的共鳴。據說加拿大要怎麼樣。對於關鍵的基礎設施理解的非常到位,對網絡空間的看法是一貫的抵制。
美國應習慣被環球化
從柯林頓政府到歐巴馬政府的政策的一致性是非常的清晰的,除了對整個的網際空間的還有生態環境的不同產生對抗。在信息領域我們不是第三世界國家,我們是第二世界,我們和老大不是一波的,而且老大和老二一般是一波的。美國的國會的報告是可以理解的,不奇怪的,我們應該有對應的法制的判斷。
中美兩國的矛盾在於兩個星系要碰撞,利益接近了。兩群利益集團中間,本身的大小、質量,自己的生命周期,思科已經進入了下降期,現在世界變的非常的近,所以互相之間的影響也非常的大,這種鬥爭是自然而然的。對美國來說,是美國全球化別人,但是現在美國應該習慣於某些領域被環球化。現在輪到華為和中興去衝擊信息領域。
從整個生態體系來說,不僅是兩個公司之間的對抗,實際上是兩個領域的對抗,美國的國會能夠出這樣的報告,其實真的是值得我們的國家思考的,為什麼美國的國會可以寫出來,而且寫的這麼漂亮。對抗須有實力,我們要考慮我們反制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合作是需要價值的,沒有價值我和你合作幹什麼。華為和中興強大到威脅思科,我們不是要把別人打的怎麼樣,我們是要和全球分享我們的財富機會。
本次論壇由CCFYOCSEF創始人杜子德、北航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副院長胡春明主持,IT領域專業人士、研究生、媒體等其他關注人士也參與了此次論壇互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