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探秘《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雜誌社,跟隨一流攝影師學習...

2021-01-09 大洋網

說起《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本擁有70年歷史雜誌,記錄了遼闊祖國的壯美河山、世界各地的人文歷史以及神奇現象的背後故事,融科學性、觀賞性、收藏性、實用性於一體,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那麼,這本內容如此多彩豐富、學術地位如此崇高的雜誌是如何煉成的呢?8月11日,大洋研學就帶著孩子們進入《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雜誌社一探究竟。

《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總經理陳奕現身為孩子們介紹雜誌製作的秘籍。陳老師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是都是按照選題——組稿——拍攝——編輯、排版的流程完成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仔細斟酌,馬虎不得。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中國國家地理》也不意外,把選題當做重中之重。陳老師現場以往期雜誌為例,為孩子們揭開《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的選題秘密。

講解過後,和藹可親的陳老師還帶著孩子們雜誌社逛了一圈雜誌社,雜誌社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專業嚴謹、認真努力的工作狀態,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們按照陳老師告訴我們的「雜誌製作秘籍」,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雜誌製作的各個環節。

在拍攝環節,《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攝影師、圖片編輯袁林翰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有趣的《從0到1攝影課程》,給孩子們講解了簡單粗暴且實用的攝影方法,並和孩子們一同去到黃花崗公園進行了攝影實踐。孩子們創作熱情高漲,拍攝出了不少佳片。

在編輯排版環節,《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美術編輯教給小朋友們把雜誌變得好看的各種小技巧,並現場指導小朋們發揮無限創意,動手製作一本獨一無二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孩子們的作品既真誠又可愛,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行程中,我們還邀請《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的工作者為孩子們講解廣東的地理地貌,包括花崗巖地貌、砂巖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讓孩子們知識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對中國國家地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過一整天的學習和體驗,孩子們增加了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攝影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動手能力、鍛鍊了創造性思維,收穫頗豐。

大洋研學一直在路上,期待與大家的再次見面。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來開遠了,為了那段延續百年的故事
    《中國國家地理》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因《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鬥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誌社保持著密切聯繫,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其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來我室採訪座談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元月4日上午,國家級知名媒體《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編輯雷東軍等一行三人在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陽建等陪同下來到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編纂室)召開採訪座談會,對株洲情況進行深度了解。《中國國家地理》由中國地理學界最權威的機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融科學性、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彩色期刊,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對外出售版權的雜誌,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為宣傳推介湖南人文地理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營造慶祝建黨一百周年的濃厚氛圍,省委宣傳部與《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擬於2021年初聯合推出湖南專輯,將株洲納入重點報導地市。
  • 《中國國家地理》:傳播地理科學之美
    1994年獲中國「第二屆優秀青年科學獎」。1995年任首次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1997年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2000年10月兼任總編至今。■雜誌檔案《中國國家地理》一本傳播地理科學前沿最新成就和觀念的優秀刊物,其前身為1950年創刊的《地理知識》,1998年改名為《中國國家地理》。
  • 攜手《中國國家地理》行萬裡路,江西五十鈴聯合科考第四季再啟程
    2020魔幻的一年即將結束,在年末之際,江西五十鈴也對其2020年在「牧行萬裡 探知神州」的科考活動做了收尾總結,共同回顧了2020年的科考旅程的成果,並宣布2021年第四季科考活動正式啟動
  • 《中國國家地理》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辦刊宗旨  推開自然之門 昭示人文精華  我們的優勢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主辦者是享譽中外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及中國地理學會。  「記者+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策劃採編隊伍,使雜誌融科學性、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成為中國高檔雜誌中的頂極品牌,並成功的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她是了解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平臺,也是你了解自己國家及世界不同區域自然和人文現狀的起點。
  •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淄博開營
    上午10點,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開營儀式在淄博市博山區紅葉柿巖旅遊區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栓科,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博山區委書記、中共淄博市委博山風景名勝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劉忠遠及淄博市教育局、體育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此次開營儀式。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2020年12月24日,在《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之際,戴爾以科技賦能攝影藝術,通過前沿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巔峰之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活動再添風採。《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揭幕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周兵先生發表致辭本次特展,《中國國家地理》展出了改版20餘年來的300多張經典封面報導與優秀攝影作品。其中參展圖片《格陵蘭的冬天》憑藉真實還原格陵蘭小鎮Upernavik的北極風情驚豔現場觀眾。
  • 為《國家地理雜誌》當攝影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本很少有人了解圖片的力量,或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雖然在這本內頁精美的黃色邊框雜誌上,一張圖片就勝過千言萬語,卻難以捕捉這鏡頭背後的人。我們有幸採訪到StephenAlvarez,他從1995年起為《國家地理》工作(或者說,在這份工作中倖存至今)。當然了,他的工作經歷能輕而易舉地在任何一個「職業日」(CareerDay,學校舉辦的供學生了解各行各業工作的活動日)的演講中勝出。
  • 《中國國家地理》攝影師推薦 戴爾XPS 15讓創作更高效
    對於攝影師來說,能夠在國家地理髮布作品,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國家地理對於圖片的篩選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今天我們就邀請國家地理的馬宏傑老師,和我們一起討論照片拍攝與後期處理的相關話題。《中國國家地理》馬宏傑老師在南極長城站好的照片是前期與後期相結合的,對於數字照片來說,如果說照片的構圖與取景,考驗的是前期功力
  • 野性中國 跟隨攝影大師雨林探秘
    奚志農     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實踐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他創辦了「野性中國」和「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進一步壯大了用影像保護自然的隊伍。他是第一個獲得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年賽瀕危物種大獎的中國攝影師,也是目前唯一入選「國際自然保護攝影師聯盟」(iLCP)的中國攝影師,2010年被英國《戶外攝影》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40 位自然攝影師之一。 趙 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攝影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 江蘇《科學大眾·小諾貝爾》中文繁體版登陸臺灣
    江蘇省臺辦政府網站12月20日訊 12月16日,江蘇省科學大眾雜誌社旗下的《科學大眾·小諾貝爾》中文繁體版在臺灣地區正式出版、發行。至此,臺灣地區小學生能同步閱讀到來自大陸的最新科普資訊。  《科學大眾》雜誌創辦於1937年,是中國創刊最早、影響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現由江蘇省科技廳主管、江蘇省科協主辦。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藝術遇上科技 再創...
    中國北京,2020年12月24日「科技與藝術」,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70周年封面特展,XPS系列筆記本電腦、U系列顯示器滿足攝影師創作的多元需求。新的一年,戴爾將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合舉辦系列攝影師培訓及攝影大賽,以科技創新賦能攝影創作,與攝影師共創藝術之美。
  • 精彩回顧 |《中國科學》雜誌社在秋季物理年會活動集錦
    2019年9月22日,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鄭州大學承辦的中國物理學會2019年秋季學術會議在鄭州大學圓滿落幕,作為中國物理學界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品牌學術盛會,本次會議參會人員達5000餘人,創歷史新高。《中國科學》雜誌社參加了此次會議並舉辦了多項活動。
  • 國家地理的攝影師,用生命拍攝最美的世界,最真實的世界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一直是在世界都非常暢銷的雜誌。《國家地理》是1888年10月國家地理協會出版的圖書,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雜誌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國家地理雜誌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裡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準。在大多數讀者眼中,國家地理雜誌意味著權威、科學性、準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
  • 專訪美國國家地理執行副總裁:我們關注世界萬物
    記者:《國家地理》有很多傑出的攝影師,請問《國家地理》對攝影師的選擇有什麼樣的標準?在雜誌出版的90天內,所有的這5萬張照片《國家地理》雜誌都擁有惟一的版權,沒有被選中的照片在90天以後所有的版權都歸於攝影師個人。第一次篩選出來的300張在90天以後攝影師可以分享部分的版權。雜誌社和攝影師都有權使用這些作品的版權。雙方都擁有一個不完全的版權。如果雜誌社在90天以後再使用這300張中的某一張,用於它任何一期雜誌的話,就要向攝影師支付一定的版權費用。
  • 政研室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與求是雜誌社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聯學活動
    11月20日上午,政研室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與求是雜誌社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圍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結合研讀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第21期《求是》發表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談體會談認識」為主題開展聯學活動。
  • 從SD卡到雜誌 《中國國家地理》為你揭開背後的秘訣
    很多網友都曾給我留言問自己的照片為何遲遲不能獲獎或者被雜誌社選用,希望能讓我透露一些其中的門道。說實在的,我在這方面的經驗也並不豐富,遠遠達不到能夠和大家分享經驗的水平。好在朋友多,人脈廣,我借著這個話題和一位朋友聊了一聊。他是國內頂尖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資深圖片編輯、著名攝影師王寧。《中國國家地理》不用多介紹,攝影圈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分量。
  • Wiley與中華醫學會雜誌社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和學術平臺
    2020年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Wiley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此次籤約,標誌著中國生物醫藥出版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中華醫學會雜誌社與科研和教育出版領域的全球領導者Wiley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攜手推動中國醫學領域一流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 「中國國家地理」用一本書推薦「康巴腹地」
    它擁有三條匯集於此的世界級大河——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以及中國最長、最寬的南北向山系——橫斷山脈,使這裡具有獨特的「三江併流,平行嶺谷」地貌特徵,也造就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在疫情造成出國遊受挫的背景下,在即將到來的國慶假期中,國內遊勢必會收到更多的青睞。9月19日,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來到成都軒客會書店,舉辦了一場新書分享會——《康巴腹地:四條線路發現昌都》。
  • 國家地理攝影師帶來iPhone 6s Plus鏡頭下的中國
    iPhone 6s 和 iPhone 6s Plus 將於明日正式發售,而蘋果全球營銷副總裁 Phil Schiller 在推特上向大家推薦了國家地理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