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1985年真實發生的「禮炮七號」救援事件,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沒用套路沒炫科技,就是講述兩個人在太空中向死而生的浪漫英雄故事,而不明確的結局也成了許多觀眾好奇,想要深究的問題,下面來說說我的觀點。
天使的光照耀,英雄終會返航。在影片的最後,因為氧氣不足,國家只能安排工程師維克託乘坐飛船返航,但不肯拋棄兄弟弗拉基米爾的維克託選擇再進行最後的嘗試,去到空間站外,打碎傳感器外殼,恢復電力運作,以啟動制氧器。在物理的作用下,在太空上揮著大錘的戰鬥民族最終還真的將傳感器外殼敲掉,二人在回空間站的過程中,突然身後亮起了藍綠色的光,在主角震驚又舒緩的表情中,電影落下帷幕。雖然這裡的綠光並未給視角,但我們知道這就是之前女太空人所說的天使,當時看到的太空人成功被救回,也是暗示最終主角二人平安的回到了地球。
真實和虛構的結合,現實有時比藝術還不可思議。 其實這並不是電影虛構的,真實歷史中也有關於「天使」的部分,「禮炮七號」上的六名太空人都看到「天使」出現,隨即整個人就進入平和狀態,各種言論也都隨之出現,但因為當時的蘇聯政府主張無神論,所以這件事情很快就被壓了下去。但電影依舊採用了這個「天使降臨」的場景,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不管是兩位太空人修好了空間站還是「天使」的降臨,都是奇蹟的發生。
以地球為背景的敬禮。在主角終打破傳感器見到天使之前,他們還碰到了要來對接的美國太空人,他們遙相對視,最終互相敬禮,電影的背景發生在美蘇冷戰時期,但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人文最終戰勝意識形態,向人類致敬,不分國界。
《太空救援》用低成本的投入拍出了不遜於好萊塢的太空片,而真實事件的改編瞬間將電影的真實度拉伸,像是劇中所演的空間站對接,是在地面訓練失敗但依然上了太空,但真實情況是蘇聯地面都不知道太空站在不斷旋轉,而蘇聯太空人創造了一個奇蹟,在無經驗和訓練的情況下,手動完成了人類航天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與一個正在旋轉的空間站對接。每個上到太空上的人,都是值得為之鼓掌的英雄。